目的分析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医疗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目的分析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医疗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120例患者中,死亡41例,死亡率为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史、入院时GCS评分<9分、脑室铸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前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引流持续时间、术后并发中枢性高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术后死亡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按照相对危险度从大到小排序):术后并发中枢性高热、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年龄≥70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脑室铸型、高血压史(P<0.05)。结论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出血程度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采取积极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术后死亡率的重要策略。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7-01间在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比较不同因素组别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30例(28....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7-01间在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比较不同因素组别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30例(28.85%)。其中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再出血发生率(55.0%)高于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12.5%);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再出血发生率(47.6%)高于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24.1%);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者再出血发生率(73.1%)高于术中未发生活动性出血者(14.1%);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者再出血发生率(75.0%)高于术后血压有效控制者(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收缩压≥140 mm Hg、发病至手术时间≥4 h、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预防,以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4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4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超早期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A组的73.91%高(P<0.05);治疗后,B组的NIHSS评分(10.52±2.87)分低于A组的(16.03±3.98)分(P<0.05);治疗后,B组的Barthel指数得分(86.19±9.55)分高于A组的(71.37±8.89)分(P<0.05);B组GOS等级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医疗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120例患者中,死亡41例,死亡率为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史、入院时GCS评分<9分、脑室铸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前平均动脉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引流持续时间、术后并发中枢性高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术后死亡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按照相对危险度从大到小排序):术后并发中枢性高热、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年龄≥70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脑室铸型、高血压史(P<0.05)。结论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出血程度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采取积极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术后死亡率的重要策略。
文摘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7-01间在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比较不同因素组别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30例(28.85%)。其中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再出血发生率(55.0%)高于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12.5%);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再出血发生率(47.6%)高于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24.1%);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者再出血发生率(73.1%)高于术中未发生活动性出血者(14.1%);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者再出血发生率(75.0%)高于术后血压有效控制者(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收缩压≥140 mm Hg、发病至手术时间≥4 h、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预防,以改善预后。
文摘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4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超早期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A组的73.91%高(P<0.05);治疗后,B组的NIHSS评分(10.52±2.87)分低于A组的(16.03±3.98)分(P<0.05);治疗后,B组的Barthel指数得分(86.19±9.55)分高于A组的(71.37±8.89)分(P<0.05);B组GOS等级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