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区域颌骨解剖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敏莹 孔卫东 +4 位作者 胡湘权 邹晖 杜翠莲 林凤燕 林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与下颌管的关系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值,从而探讨合适的植入高度与角度。方法选择澳门仁康牙科医疗中心的38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与下颌管的关系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值,从而探讨合适的植入高度与角度。方法选择澳门仁康牙科医疗中心的38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矢状面在距离参考平面10.0mm、12.0mm、14.0mm、16.0mm的4个植入高度上,以与骨皮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方向共16个部位的颊舌侧骨质厚度,在骨厚度大于或等于6.0mm的部位模拟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并测量其周围骨质密度。结果下颌各植入部位的颌骨厚度均数均大于6.0mm,各植入高度组中均以30°植入的骨密度值最大(P<0.05),其次是45°(P<0.05)。结论临床不同高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建议首选与骨皮质表面成30°植入、其次是45°植入,以提高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CBCT 下颌骨 解剖
下载PDF
腭部种植体植入部位骨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晖 赖仁发 +3 位作者 孔卫东 陈敏莹 林凤燕 林巍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5期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腭部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方法将34例18~35岁正畸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测量腭部20个感兴趣部位的骨厚度,计算长度3.0mm和6.0mm种植体的可植入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牙孔后3.0mm距... 目的研究腭部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方法将34例18~35岁正畸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测量腭部20个感兴趣部位的骨厚度,计算长度3.0mm和6.0mm种植体的可植入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牙孔后3.0mm距腭中线6.0mm处骨厚度值最大,为(8.7±2.7)mm,分别有94.1%、73.5%的个体适合植入长度3.0mm、6.0mm的种植体。只有在P6D0处(P=0.035)和P12D0处(P=0.040),骨厚度测量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腭部骨厚度变异大,腭正中区域适合植入短种植体,腭旁侧区域适合植入较长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腭 骨厚度 种植体 锥形束CT
下载PDF
腭部种植体植入部位骨密度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邹晖 赖仁发 +2 位作者 孔卫东 陈敏莹 林巍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7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腭部骨的骨密度,为确定腭部种植体稳定植入的部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34例18~35岁正畸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EZ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测量腭部20个感兴趣部位的骨密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部骨20个测量... 目的研究腭部骨的骨密度,为确定腭部种植体稳定植入的部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34例18~35岁正畸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EZ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测量腭部20个感兴趣部位的骨密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部骨20个测量部位中,骨密度均值为332.1~700.4HU不等。腭部骨往后方和侧方,骨密度均有下降趋势。男、女之间各部位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在P6D0(t=2.398,P<0.05)、P12D0(t=2.597,P<0.05)两个部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锥形束CT评估腭部骨的骨密度,有助于支抗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腭 骨密度 锥形束CT
下载PDF
扩张力作用下大鼠顶骨矢状缝成骨活动的定量分析
4
作者 何文丹 林巍 +1 位作者 孔卫东 李校堃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对扩张力作用下骨缝改建过程中成骨活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72只鼠龄 7周左右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实验加力组 ,分别在实验第 4 ,7,14天时各处死 8只。取材制片后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内源性骨形成蛋白... 目的 对扩张力作用下骨缝改建过程中成骨活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72只鼠龄 7周左右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实验加力组 ,分别在实验第 4 ,7,14天时各处死 8只。取材制片后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内源性骨形成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骨骨缝边缘长、骨缝组织面积、骨缝组织的面积积分光密度和骨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结果 ①加力后第 4天组和第 7天组实验动物的骨缝组织面积显著增加。②加力后第 7天 ,骨缝组织中骨骨缝边缘长、骨缝组织面积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最高。③加力后第 14天骨骨缝边缘长较加力后第 7天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加力后第 7天骨缝纤维组织保持活跃增殖。②第 7天时骨缝组织成骨活动最活跃。③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力作用 大鼠 顶骨矢状缝 成骨活动 定量分析 内源性骨形成蛋白 治疗
下载PDF
扩张力作用下大鼠矢状缝形态学改变与ALP活性关系初探
5
作者 何文丹 孔卫东 林巍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扩张力作用下大鼠矢状缝形态改变与成骨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选用鼠龄7周左右的SD大鼠72只,随机分到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实验加力组,分别在实验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时各处死8只。取材制片后,计算骨缝组织中成骨细胞ALP染... 目的分析扩张力作用下大鼠矢状缝形态改变与成骨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选用鼠龄7周左右的SD大鼠72只,随机分到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实验加力组,分别在实验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时各处死8只。取材制片后,计算骨缝组织中成骨细胞ALP染色阳性表达率,并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骨缝组织中骨-骨缝边缘长、骨缝组织面积,对扩张力作用下骨缝改建过程中骨缝组织形态与成骨细胞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实验加力组在100g扩张力作用下,第4天组和第7天组实验动物的骨缝组织面积显著增加。(2)加力后第7天,实验加力组动物的骨缝组织中骨-骨缝边缘长、面积和成骨细胞ALP阳性表达率最高。(3)加力后第14天,实验加力组动物的骨缝组织中骨-骨缝边缘长与加力后第7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100g扩张力作用下,持续到加力后第7天骨缝纤维组织保持活跃增殖。(2)第7天时骨缝组织中ALP活性最高,成骨细胞功能最活跃。(3)第14天时沿着骨缝边缘的骨沉积和骨基质矿化持续活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力 骨缝 组织学 定量分析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上颌骨解剖特点与对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敏莹 孔卫东 +4 位作者 胡湘权 邹晖 杜翠莲 林凤燕 林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433-9437,共5页
背景: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部位是否会触及上颌窦是影响种植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而骨质密度是影响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种植支抗的植入部位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针对骨厚度或骨密度之一对植入部位进行分析,但学者们对植入角度... 背景: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部位是否会触及上颌窦是影响种植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而骨质密度是影响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种植支抗的植入部位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针对骨厚度或骨密度之一对植入部位进行分析,但学者们对植入角度的看法不一。目的:观察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与上颌窦的关系及其周围骨质密度值。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0/2008-05在广州暨南大学。对象:从澳门仁康牙科医疗中心就诊的正畸患者中选取38例患者的锥形线束CT资料,男11例,女27例,年龄18~35(24.8±3.8)岁。方法:在重建后的锥形线束CT影像上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矢状面上距离参考平面10,12,14,16mm的4个植入高度上,以与骨皮质表面成30°,45°,60°,90°的4个方向共16个部位的颊舌侧骨质厚度,计算各植入部位触及上颌窦的危险率,在骨厚度大于6mm的植入部位模拟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并测量其周围骨质密度。主要观察指标:上颌窦高度,植入部位颊舌侧骨厚度,骨密度。结果:①16,14,12mm3个高度组中均以30°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值最大(P<0.05)。②植入部位可分3类,其中,2类植入部位的危险率和骨密度值最大,1类植入部位的危险率和骨密度值最小,3类植入部位的危险率和骨密度值介于1类与2类之间。结论:①如果可以确保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安全的情况下,当临床以12,14mm或16mm高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建议与骨皮质表面成30°植入以利于提高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②如果未知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是否安全,建议选安全性最好的1类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锥形线束CT 上颌骨 解剖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评估腭部种植体的植入部位 被引量:6
7
作者 邹晖 赖仁发 +2 位作者 孔卫东 林巍 陈敏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4-408,共5页
目的对腭部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的骨厚度和骨密度进行定量研究,为临床安全、稳定地植入腭部种植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34例正畸患者(18~35岁)腭部20个兴趣区的骨厚度、种植体可植入率高的10个部位的骨密度,将34例患者的头颅锥形... 目的对腭部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的骨厚度和骨密度进行定量研究,为临床安全、稳定地植入腭部种植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34例正畸患者(18~35岁)腭部20个兴趣区的骨厚度、种植体可植入率高的10个部位的骨密度,将34例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EZ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以骨厚度、骨密度为指标的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将可植入率高的10个部位分为3类(Ⅰ-Ⅲ类),骨厚度:Ⅱ类(8.3±0.4mm)〉I类(6.2±0.5mm)、Ⅲ类(5,4±0.4mm);骨密度:Ⅲ类(638.6±42.5HU)〉Ⅰ类(514.6±63.6HU)〉Ⅱ类(414.8±11.1HU);3类骨厚度、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锥形束CT评估腭部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种植体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密度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