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力作——评《中国画跨文化传播的认知与拓展》
1
作者 郑金鹏 吴沛儒 《传媒》 2025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对中国画的鉴赏和传播需要从多文化视角正确解读,从而让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名扬海内外。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画面临着跨越文化壁垒的现实挑战,海外受众...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对中国画的鉴赏和传播需要从多文化视角正确解读,从而让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名扬海内外。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画面临着跨越文化壁垒的现实挑战,海外受众在欣赏和理解中国画时,容易受到其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难以充分吸收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些因素影响着中国画的跨文化传播。为此,研究中国画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与发展,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徐福山所著的《中国画跨文化传播的认知与拓展》一书为创新中国画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提供了有益启迪。本书为理解中国画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提出了创新中国画传播的相关对策,对于促进中国画的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国艺术研究院 跨文化背景 文化交流 传播与发展 文化壁垒 文化视角 文化底蕴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念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评《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念 城市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 城市遗产保护 城市发展理念 人与自然
下载PDF
技术、艺术与权力:数字艺术城市传播的三副面孔
3
作者 陶陶 詹蕤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1,共3页
传播学意义上的城市传播研究,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发展形态。数字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交织融合的前沿艺术样式,在城市传播的“场域”中同时具备技术特征、艺术特征和权力特征。技术,作为数字艺术城市传播中的物质载... 传播学意义上的城市传播研究,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发展形态。数字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交织融合的前沿艺术样式,在城市传播的“场域”中同时具备技术特征、艺术特征和权力特征。技术,作为数字艺术城市传播中的物质载体;艺术,作为数字艺术城市传播中的人文生成;权力,作为数字艺术城市传播中的资本符号。而数字艺术城市传播中的这些特征又动态建构着其城市传播的过程;同时,城市又动态推动并影响着数字艺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城市传播 技术艺术 权力
下载PDF
乔·赖特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特征研究
4
作者 邹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英国导演乔·赖特善于改编欧洲经典文学作品,影片《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中不仅高度还原了小说叙事的社会背景,还通过细腻的艺术创作手法完成了二维文字晦涩的情感表达。此外,乔·赖特运用镜头丰富的视听语言拍... 英国导演乔·赖特善于改编欧洲经典文学作品,影片《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中不仅高度还原了小说叙事的社会背景,还通过细腻的艺术创作手法完成了二维文字晦涩的情感表达。此外,乔·赖特运用镜头丰富的视听语言拍摄了诸多震撼人心的战争题材电影,如《赎罪》《至暗时刻》等,借助战争影射人性,并通过镜头隐喻、一镜到底等艺术创作方式,完善叙事的同时引领观众从第一视角感受影片内涵。文章从视听语言、人文关怀和内涵隐喻出发,分析其艺术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赖特 欧洲经典文学作品 视听语言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中国传统寺观壁画粉本制作与色彩体系的现代传播——评《图像的传递与传播:中国传统寺观壁画粉本研究》
5
作者 刘谨 《传媒》 CSSCI 2024年第21期I0003-I0003,共1页
壁画粉本制作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且被普遍应用的技法,它能够帮助画家提前规划布局、确定形象。作为画稿或底稿,壁画粉本通常是不上色的,但会对色彩布局进行记录,当实际壁画掉色褪色之后,“粉本”是一个重要的参照资料。《图像... 壁画粉本制作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且被普遍应用的技法,它能够帮助画家提前规划布局、确定形象。作为画稿或底稿,壁画粉本通常是不上色的,但会对色彩布局进行记录,当实际壁画掉色褪色之后,“粉本”是一个重要的参照资料。《图像的传递与传播:中国传统寺观壁画粉本研究》一书以翔实的传统壁画资料为基础,系统性梳理了传统壁画粉本制作的理论体系,以便厘清概念、说明价值、学习技法,促进传统壁画艺术的现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观壁画 传统壁画 现代传播 传统绘画 色彩体系 粉本 图像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基于现实的浪漫——城市山水画的渊源
6
作者 陈星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城市山水画自古以来便已存在。它们或隐寓在画面中,或归入其他题材,直到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城市山水画才被正式别出。中国城市山水画开端于宋代郭忠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渐蔚大观。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城市山... 城市山水画自古以来便已存在。它们或隐寓在画面中,或归入其他题材,直到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城市山水画才被正式别出。中国城市山水画开端于宋代郭忠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渐蔚大观。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城市山水画予以定义。城市山水画的发展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浪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忠恕 城市元素 钱学森
下载PDF
周游四海,造化为真——赵少昂的艺术人生
7
作者 陈星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76-77,共2页
赵少昂作为岭南画派之卓越代表,其生平见证了大半个20世纪中国美术史之演变。本文旨在通过对赵少昂人生轨迹的概要梳理,将其艺术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露头角(1905—1937)、动荡的十年(1938—1948)及啼鸟鸣虫之力(1949—1998)。得出195... 赵少昂作为岭南画派之卓越代表,其生平见证了大半个20世纪中国美术史之演变。本文旨在通过对赵少昂人生轨迹的概要梳理,将其艺术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露头角(1905—1937)、动荡的十年(1938—1948)及啼鸟鸣虫之力(1949—1998)。得出1951年赵少昂东渡扶桑成为其艺术风格的重要转折,自此之后,他逐渐形成了简练流畅、色墨交融的独特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少昂 岭南画派 艺术人生
下载PDF
中国绘画理论的体系建构与美术批评——评《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8
作者 黎曦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1期I0017-I0017,共1页
中国绘画理论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散发瑰丽色彩的明珠,其不仅包含绘画艺术创作的实践技巧,也包括了对现实生活、自然以及哲学等多方面的思索和感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绘画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批评家李长之先生撰... 中国绘画理论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散发瑰丽色彩的明珠,其不仅包含绘画艺术创作的实践技巧,也包括了对现实生活、自然以及哲学等多方面的思索和感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绘画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批评家李长之先生撰述的《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一书,正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一本好书,它不仅对中国绘画理论进行了体系性梳理与建构,也为美术批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理论 美术批评 绘画艺术创作 传统绘画理论 实践技巧 李长之 艺术宝库 体系建构
原文传递
唐代音乐与文学中的“和”思想研究--评《唐代音乐与文学》
9
作者 胡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I0003-I0003,共1页
盛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公认的“黄金时代”,唐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巅峰。当前,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其中,有关唐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大量涌现,许多被“复原”的唐音... 盛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公认的“黄金时代”,唐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巅峰。当前,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其中,有关唐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大量涌现,许多被“复原”的唐音唐乐也不断出现在舞台上以及影音作品中。由此,唐代音乐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由肖占鹏、邓婷共同创作的《唐代音乐与文学》一书,更是富有创见地对唐代音乐与文学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对二者在互动相生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和”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堪称是一本兼具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史 音乐与文学 唐音 唐诗所 唐代音乐 崭新阶段 黄金时代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传统中国画的当代教育模式变革及拓展——评《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
10
作者 郗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36,共1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中国画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传统中国画艺术教育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高等院校绘画艺术专业纷纷设立中国画课程,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中国画教育培训工作室机构。对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中国画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传统中国画艺术教育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高等院校绘画艺术专业纷纷设立中国画课程,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中国画教育培训工作室机构。对绘画艺术教育发展而言,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既意味着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也意味着创新与发展。当今时代,传统中国画教育需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教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画 现代艺术教育 中国画课程 中国画教育 现代化元素 世界文化艺术 教育模式变革 绘画艺术
原文传递
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家镕 《城市住宅》 2021年第7期175-176,共2页
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系统、空气系统、景观设计及可持续资源管理等规划问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围绕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 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系统、空气系统、景观设计及可持续资源管理等规划问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围绕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这一课题,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探讨通过特色园林景观设计营造健康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的精彩序章——评《艺术与学术:李青作品集》
12
作者 王道进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I0004-I0004,共1页
古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古丝路精神,担负起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新的历史使命。正是在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艺术家投身于“... 古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古丝路精神,担负起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新的历史使命。正是在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艺术家投身于“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传播的队伍之中,李青教授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艺术与学术:李青作品集》展示了李青教授30年来丝绸之路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论著举要、丝绸之路绘画、综合表现艺术、水墨丹青写意、写生习作画稿、书法艺术作品等六部分。扎根西部、融汇中西的学术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丝绸之路 艺术创作 融汇中西 东西方文化交流 学术论著 经济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八大山人艺术中的自由精神
13
作者 石头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5-49,共5页
一个画家的心境会影响画境的生成,画境亦能反映出画家的心境。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心境是困苦的,画境传达出一种孤寂感。但八大晚年撰写的大量题画诗中多引用《庄子》一书的典故,通过解读其诗发现,八大深受庄子自由精神的影响,八大画境... 一个画家的心境会影响画境的生成,画境亦能反映出画家的心境。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心境是困苦的,画境传达出一种孤寂感。但八大晚年撰写的大量题画诗中多引用《庄子》一书的典故,通过解读其诗发现,八大深受庄子自由精神的影响,八大画境中“异于常规”的形式表现也与庄子思想息息相关。可以说,八大晚年之心境正是在庄子自由精神的开启下,从被世情所裹挟的“自我”走向与天地万物相冥和的“无我”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自由精神 幻化 心境与画境
下载PDF
六法论视域下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怡彤 万彧婷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54-55,共2页
本文从陶瓷与绘画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陶瓷贸易中具代表性的唐代长沙窑考古实物为依据,阐述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核心观点“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 本文从陶瓷与绘画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陶瓷贸易中具代表性的唐代长沙窑考古实物为依据,阐述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核心观点“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唐代长沙窑陶瓷由于其材质与工艺的独特性以及特殊保存环境,为研究唐代绘画史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是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陶瓷 绘画 意象 六法
下载PDF
王小帅电影中的寻找母题与底层空间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范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34-137,共4页
在第六代导演中,王小帅的电影叙事坚持“对应内心”和叙事的个性,“寻找”主题和底层空间叙事是其故事底色和内核。在他的电影中,寻找主题有三个层面的话语表达:寻找扎根之处、寻找身份认同和寻找精神救赎,这三个层面的“寻找”通过底... 在第六代导演中,王小帅的电影叙事坚持“对应内心”和叙事的个性,“寻找”主题和底层空间叙事是其故事底色和内核。在他的电影中,寻找主题有三个层面的话语表达:寻找扎根之处、寻找身份认同和寻找精神救赎,这三个层面的“寻找”通过底层空间叙事展开。王小帅电影中底层空间叙事的独特性体现在:封闭压抑空间中的隐喻性叙事、显现空间与隐在空间的冲突营造,也使他的电影具有了时代见证者和记录者的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帅 寻找 底层 空间叙事
下载PDF
论明清士人孙逸绘画风格的形成与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2-66,F0004,共6页
明清易代之际,明遗民士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宁愿守节而不仕清廷,他们隐居俗世,寄情山水,潜心书画,以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因此,在明末清初社会变革下,出现了一大批移民画派,孙逸作为皖南地区新安派和姑孰派代表画家,他的山水画艺... 明清易代之际,明遗民士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宁愿守节而不仕清廷,他们隐居俗世,寄情山水,潜心书画,以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因此,在明末清初社会变革下,出现了一大批移民画派,孙逸作为皖南地区新安派和姑孰派代表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鲜明,且影响广泛。本文通过对孙逸在易代困境中的文化坚守、身份抉择、处世态度与艺术追求等方面的探讨,以此发掘其简淡清逸、深幽静谧绘画风格的形成原因、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逸 遗民士人 山水画
下载PDF
清代“四王”绘画思想论稿
17
作者 樊波 《艺术广角》 2023年第4期32-41,共10页
清代“四王”中,王时敏提出“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笔端灵秀之气,必自胎骨中带来”两个美学命题;王鉴对“笔端灵气于梦寐中仿佛见之”“形影无定法,真假无滞趣”两个命题有独特的美学见解;王翚对“用笔有拔山扛鼎之力”“不放... 清代“四王”中,王时敏提出“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笔端灵秀之气,必自胎骨中带来”两个美学命题;王鉴对“笔端灵气于梦寐中仿佛见之”“形影无定法,真假无滞趣”两个命题有独特的美学见解;王翚对“用笔有拔山扛鼎之力”“不放一分力量而力量具足”和“设色淡雅不纤丽”“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两个美学命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王原祁论“有真山水,可以见真笔墨”“仿古借境”“龙脉”和“气势”,观点独到。这从几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四王”的绘画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四王 山水画 绘画美学
原文传递
视觉
18
作者 谢少威 李春阳 《环境》 2022年第10期6-9,共4页
下载PDF
中国花鸟画的造境与审美——以沈光伟“高山杜鹃”系列画作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政君 沈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7,共7页
作为齐鲁画坛的丹青高手,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先生对写意花鸟画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宽了传统花鸟画语境,其作品具有“不可无一”性。作者通过对沈先生代表作品“高山杜鹃”系列画作的解读,发现其将自己的画论与作品巧妙会通,形成了神... 作为齐鲁画坛的丹青高手,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先生对写意花鸟画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宽了传统花鸟画语境,其作品具有“不可无一”性。作者通过对沈先生代表作品“高山杜鹃”系列画作的解读,发现其将自己的画论与作品巧妙会通,形成了神化之“境”与圆融贯通之“境”,并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神韵美学与侘寂美学。文章以中国古典文论为理论基础,以沈光伟“高山杜鹃”系列画作为切入点进行剖析,对管窥中国花鸟画的造境与审美具有一定的典例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神化之“境” 圆融贯通之“境” 神韵 侘寂
下载PDF
《建筑美术》:美术艺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艺怀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建筑美术》一书由傅东黎独著,是一本关于美术技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专项论著。本书中着重介绍现代建筑、建筑群或园林设计中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建筑美术创作技法。书中讲解了建筑美术的主题确定、题材选择、透视画法、空间... 《建筑美术》一书由傅东黎独著,是一本关于美术技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专项论著。本书中着重介绍现代建筑、建筑群或园林设计中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建筑美术创作技法。书中讲解了建筑美术的主题确定、题材选择、透视画法、空间布局、虚实切换、画面调整等绘画创作技巧,是一本专门讲解建筑美术创作的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术 美术艺术 题材选择 现代建筑设计 美术技法 美术创作 空间布局 园林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