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8、IL-12、IL-17对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刘丽萍 苏晖莹 郭培霞 王晓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5期868-870,共3页
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RIRH)是一类由骨髓衰竭性疾病分离出的新型疾病体系,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研究显示,RIRH相关发病机制是受到某种未知病原刺激作用后,重要抗原表现为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导致下游相关T淋巴细... 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RIRH)是一类由骨髓衰竭性疾病分离出的新型疾病体系,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研究显示,RIRH相关发病机制是受到某种未知病原刺激作用后,重要抗原表现为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导致下游相关T淋巴细胞的调控平衡丧失,引起B淋巴细胞功能、数量及亚群异常,从而诱导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相关自身抗体产生,并经介导巨噬细胞将补体原位溶血吞噬及激活,或将造血细胞膜上相关功能蛋白封闭,阻止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引起骨髓衰竭及无效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 IL-12 IL-17 IL-8 诊断价值 风湿 B淋巴细胞功能 自身抗体产生
下载PDF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细致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期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荣 李英 +1 位作者 申艳艳 姜新秀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细致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按照奇偶性原则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细致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按照奇偶性原则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肿胀数、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ES6、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细致化护理可促进RA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细致化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振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3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性...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AS28评分为(2.99±1.27)分,低于治疗前的(5.95±1.64)分;对照组DAS28评分为(5.62±1.89)分,低于治疗前的(6.48±1.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艾拉莫德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CCL5、CCL18、CXCL13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1 位作者 王晓东 程海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L5(CCL5)、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CXC趋化因子L13(CXCL13)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液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RA患者纳入RA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91例...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L5(CCL5)、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CXC趋化因子L13(CXCL13)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液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RA患者纳入RA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91例骨关节炎(OA)患者纳入OA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与患关节滑液中CCL5、CCL18、CXCL13水平,分析CCL5、CCL18、CXCL13水平与RA发生的相关性;对RA组患者分别以红细胞沉降率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ESR)、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性指数(SDAI)评估病情活动程度,分析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与血清、患关节滑液CCL5、CCL18、CXCL1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CCL5、CCL18、CXCL13水平高于O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患关节滑液CCL5、CCL18、CXCL13水平高于O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患关节滑液CCL5、CCL18、CXCL13水平与RA疾病发生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8,P<0.05;血清、患关节滑液CCL5、CCL18、CXCL13水平与RA病情活动程度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8,P<0.05。结论血清、患关节滑液CCL5、CCL18、CXCL13水平与RA的发生及RA活动度均具有明确正相关性,可为RA的临床诊断与病情活动程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 关节滑液 趋化因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荣 丁肖曼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患者生命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不同一般资料SLE患者SF-36总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LE患者SF...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患者生命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不同一般资料SLE患者SF-36总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LE患者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SLE患者SF-36总分为(61.48±10.56)分;不同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SLE疾病活动度、焦虑、抑郁、疼痛情况的SLE患者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SLE疾病活动度、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疼痛情况均为SLE患者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SLE疾病活动度、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疼痛情况均为SLE患者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苏晖莹 王振杰 郭培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253-6255,共3页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46例)接受艾拉...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46例)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美国风湿病学院(ACR)20、ACR50、ACR70改善率,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腔炎、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结果研究组ACR20改善率(73.33%)、ACR50改善率(57.78%)分别高于对照组(47.73%、36.36%)(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SR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下调血清ESR及R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体重波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7
作者 郭培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7期719-723,729,共6页
目的评估体重波动(weight fluctuation,WF)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C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9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489例,根据患者WF状况分为五组,随访调... 目的评估体重波动(weight fluctuation,WF)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C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9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489例,根据患者WF状况分为五组,随访调查患者的CV状况,对比分析每组患者的CV发病率,探讨WF对RA患者CV发病的影响。结果相较于非WF患者,体重减轻>10%或体重增加>10%的患者发生CV的风险更高;年龄大、男性、DAS28评分高、高血压、高脂血症、CVD家族史、吸烟、WF是RA患者CV发病的危险影响因素(P<0.05,OR>1);相较于非WF患者,减重>10%、增重5%~10%和增重>10%对RA患者CVD的OR分别为1.372、1.245和1.311;减重>10%、增重5%~10%、增重>10%对BMI≥24RA患者CV的OR分别为1.226、1.183、1.205。减重>10%、减重5%~10%、增重5%~10%、增重>10%对BMI<24RA患者CV的OR分别为1.489、1.224、1.327、1.588。结论减重>10%和增重>10%的RA患者发生CV的风险较高。减重>10%对BMI<24RA患者CV的影响要高于BMI≥24RA患者;增重>10%对BMI<24RA患者CV的影响要高于BMI≥24R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波动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痛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郭培霞 苏晖莹 龙东阳 刘丽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81-2782,共2页
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老年痛风的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痛风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8例非痛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ECT检查和血清指标检测。根据DECT对痛风检查结果计算出相应的灵敏特异度... 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老年痛风的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痛风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8例非痛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ECT检查和血清指标检测。根据DECT对痛风检查结果计算出相应的灵敏特异度;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及hs-CRP水平;分析IL-18、IL-1β及hs-CRP对痛风的诊断的灵敏特异度;对比血清指标与DECT对痛风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IL-18、IL-1β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hs-CRP诊断分界点取值1.99 mg/L时诊断灵敏度为85.43%,特异度为77.14%,诊断价值均好于IL-18、IL-1β;根据发现尿酸盐结晶为诊断痛风的标准得出,DECT诊断的灵敏度88.33%、特异度97.37%及准确率89.35%,且均高于hs-CRP。结论 DECT检查诊断痛风老年患者相对于血清hs-CRP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及诊断价值,且操作快速简便,可作为早期筛查诊断痛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痛风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刘丽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69-371,共3页
作者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对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白芍总苷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就诊SLE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47例中男4例,女43例;... 作者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对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白芍总苷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就诊SLE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47例中男4例,女43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1。19年,平均7.4年。治疗组47例中男2例,女145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效果 白芍总苷 治疗组 SLE患者 平均年龄 2009年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刘丽萍 苏晖莹 郭培霞 王晓东 《北方药学》 2018年第4期97-97,共1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共收治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SSDAI评分、RF、ESR、CRP以及唾液流率水平均...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共收治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SSDAI评分、RF、ESR、CRP以及唾液流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白芍总苷 来氟米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醋瑞因治疗骨关节病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振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9期953-954,共2页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胶囊对骨关节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骨关节病患者,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2次/d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用WOMAC关节炎指数及VAS评分判断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及12周后患者的WOMAC关...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胶囊对骨关节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骨关节病患者,给予双醋瑞因胶囊50mg2次/d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用WOMAC关节炎指数及VAS评分判断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及12周后患者的WOMAC关节炎指数及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后与8周后相比又有明显改善(P〈0.01);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率为15.83%,主要为轻、中度的胃肠道反应,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双醋瑞因是治疗骨关节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骨关节病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其对CD14 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晖莹 王振杰 郭培霞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CD14、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S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 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CD14、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S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类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脊柱活动度、腰椎骨密度、血清骨生化指标[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炎性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3(IL-23)、IL-6]水平、不良反应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14、Dkk-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57/62),高于对照组的75.81%(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腰椎骨密度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PBMC中CD14、Dkk-1基因治疗前后差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OC、CTX、TNF-α、IL-23、IL-6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BALP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受体类生物制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AS疗效显著,对CD14、Dkk-1基因表达、脊柱活动度、骨密度、骨细胞功能、机体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整体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沙利度胺 脊柱活动度 骨密度 CD14基因 Dkk-1基因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宋梦婷 王振杰 +2 位作者 郭培霞 李君茹 程海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4期648-652,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侵蚀性的多关节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是指年龄≥60岁的类风湿关节炎,分为2个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侵蚀性的多关节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是指年龄≥60岁的类风湿关节炎,分为2个临床亚组:老年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EORA)和青壮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YORA)。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EORA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EORA与YORA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室特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及时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实施早期治疗。EORA与一些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很复杂,如风湿性多肌痛(PMR)、痛风性关节炎(GA)、骨关节炎(OA)等,这些疾病会出现与EORA相似的症状和体征,且EORA的诊断方法缺乏特异性,所以EORA易造成误诊、漏诊。EORA患者与YORA患者具有相同的治疗目标:控制临床表现,防止结构损伤,保护关节功能,降低死亡率。由于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合并肾功能不全较多、年龄相关的免疫衰老等危险因素的存在,EORA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较YORA多见。目前治疗RA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Gc)、传统的DMARDs(csDMARD)、生物DMARDs(BDMARDs)、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疾病活动及合并症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实现临床缓解或尽可能降低疾病活动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 流行病学 诊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靳国庆 王东林 +1 位作者 王振杰 李麦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4,P性别=0.612,P>0.05)。分别对其足/手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重组(0.75 mm),将原始数据输送加载入Du-al-Energy GOUT软件内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478处,最少2处,最多24处,以足踝部病灶最多;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2,P<0.001)。结论 DECT技术可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关节痛及疑似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经引导下穿刺抽吸,与CT像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就DECT对痛风疗效的评估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 尿酸盐结晶
原文传递
结缔组织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苏晖莹 金月波 +1 位作者 王乃迪 安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 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85岁,平均(51±23)岁;均无明确鸟类接触史。其中3例RA,7例SLE,1例pSS,1例未分化CTD;4例隐球菌脑膜炎,8例肺隐球菌病;12例均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起病前均曾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血隐球菌抗原检测均阳性;6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颅内压明显增高[最高>600 mmH2O)(1 mmH2O=0.0098 kPa)];7例行肺穿刺活检,7例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6例发病时淋巴细胞<1.0×10^(9)/L,共2例检测了外周血CD4^(+)T细胞且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方面,12例均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12例应用氟康唑,2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1例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1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氟胞嘧啶,均改为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总疗程4~21个月,11例均痊愈,1例隐球菌脑膜炎症状缓解。结论CTD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可能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降低更易感染,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