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碎补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程度与含药血清浓度有关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金松 邓娜 张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4620-4625,共6页
背景:已有报道骨碎补总黄酮有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多集中于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而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骨碎补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1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 背景:已有报道骨碎补总黄酮有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多集中于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而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骨碎补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1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11.6,34.8,104.4 g/kg的骨碎补总黄酮灌胃,获得阴性对照血清及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另取5周龄大鼠分离获取骨髓巨噬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取巨噬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阴性对照组、空白组,每孔5个复孔,分别加入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培养液、正常培养液;所有培养液均用20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破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分化7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融合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Fos、Fra-1、Fra-2、活化T细胞核因子1、组织蛋白酶KmRNA和蛋白表达;诱导分化14 d,骨片吸收陷窝试验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数、陷窝面积占比。实验方案经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PYSAYDQ-2019096。结果与结论:①不同浓度骨碎补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变化;②诱导分化前巨噬细胞形态规则,诱导分化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证实为破骨细胞;③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破骨细胞数、融合指数、骨吸收陷窝数、陷窝面积占比、c-Fos、Fra-1、Fra-2、活化T细胞核因子1、组织蛋白酶K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均随骨碎补含药血清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说明,骨碎补可能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且分化抑制程度与骨碎补含药血清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破骨细胞 分化 抑制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方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848-848,共1页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采取有限切开复位治疗的5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切开复位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采取经皮钢板内固定...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采取有限切开复位治疗的5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切开复位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采取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和愈合时间低于切开复位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愈合时间,还能有效提高机体功能,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钢板内固定 有限切开复位 胫骨下段骨折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金松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74-576,共3页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7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和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好,骨折愈合性高,并发症发生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针 髂骨取骨 植骨 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方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在术后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ROM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痛步行500m以上10例,200~500m者28例,200m以下者22例,观察组无痛步行500m以上20例,200~500 m者35例,200 m以下者5例,2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有利于提高关节活动范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 踝关节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混合镇痛剂联合不同糖皮质激素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广贤 牛云峰 +3 位作者 刘金榜 许金松 董方亮 王欢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比较混合镇痛剂分别联合醋酸泼尼松和复方倍他米松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醋酸泼尼松组(40例)与复方倍他米松组(39例),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时疼痛VAS评分;记录患者术... 目的比较混合镇痛剂分别联合醋酸泼尼松和复方倍他米松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醋酸泼尼松组(40例)与复方倍他米松组(39例),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时疼痛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72 h内吗啡的使用量;监测手术前后ESR、CRP变化;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以及术后塞来昔布服用持续时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12 h静息时VAS评分醋酸泼尼松组较复方倍他米松组低(P <0. 05);两组其余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膝关节活动度、术后72 h吗啡使用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醋酸泼尼松组术后1、3、5 d的CRP以及术后3、5 d的ESR下降迅速,与复方倍他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各时间点KSS评分、塞来昔布服用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混合镇痛剂联合醋酸泼尼松注射于关节周围,在TKA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良好,炎性指标低,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周围注射 全膝关节成形术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血浆Resistin联合改良MEWS评分对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方亮 王晋璞 董振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126-1128,114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浆抵抗素(Resistin)联合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对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在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和... 目的分析血浆抵抗素(Resistin)联合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对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在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Resistin水平,同时进行MEWS评分。术后随访1个月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同时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2),无血栓组(n=48)。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Resistin联合MEWS评分对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3、7d,两组患者血浆Resistin水平、MEW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血栓组患者术后1、3、7d血浆Resistin水平、MEWS评分均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其中术后第7d水平最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esistin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0.723、86.6%、85.6%;MEWS评分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0.825、85.4%、79.2%;而Resistin联合MEWS评分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0.942、92.8%、87.7%,其较以上二者单独预测更有效(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esistin、MEWS评分均为影响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Resistin水平、MEWS评分均较高,二者均能用于预测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Resistin联合MEWS评分对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脊柱 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董方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脊柱布鲁菌感染(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和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目的探讨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脊柱布鲁菌感染(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和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布鲁菌感染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柱结核组(P<0.05);脊柱结核组腰椎叩击痛阳性率明显高于脊柱布鲁菌感染组(P<0.05)。椎体破坏:脊柱布鲁菌感染组患者CT检查呈现为胸腰椎相邻椎体受累,MRI检查表现为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低信号;脊柱结核组患者CT检查呈现为多节椎体受累,MRI上显示为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脊柱布鲁菌感染组出现10例脊柱小关节炎改变,脊柱结核组未发现脊柱小关节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布鲁菌感染组中8例显示为MRI呈梭形或条索状异常信号影,12例患者存在局限脓肿、冷脓肿;脊柱结核组MRI检查中20例患者存在脓肿影。结论脊柱布鲁菌感染和脊柱结核较易混淆,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脊柱小关节炎改变或椎间盘病变,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布鲁菌感染 脊柱结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隐性失血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方亮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与隐性失血间的相关性及引发隐性失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年龄、Harris评...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与隐性失血间的相关性及引发隐性失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年龄、Harris评分、手术入路及假体类型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有影响(P<0.01),构成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隐形失血量多寡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高龄、手术入路路径等是诱发术中隐性失血的高危因素,建议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应充分考虑隐性失血,及时处理,以利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失血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