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爆源瓦斯爆炸对巷道冲击破坏特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滕洋洲 叶青 贾真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为探究巷道内双爆源瓦斯爆炸冲击波对巷道壁面的破坏特性,利用LS-Dyna建立巷道双爆源瓦斯爆炸模型,分析双爆源瓦斯爆炸作用下巷道内冲击波压力分布变化及围岩冲击应力分布变化,并测定双爆源瓦斯爆炸时巷道内轴向压力的变化和对称切面围... 为探究巷道内双爆源瓦斯爆炸冲击波对巷道壁面的破坏特性,利用LS-Dyna建立巷道双爆源瓦斯爆炸模型,分析双爆源瓦斯爆炸作用下巷道内冲击波压力分布变化及围岩冲击应力分布变化,并测定双爆源瓦斯爆炸时巷道内轴向压力的变化和对称切面围岩损伤破坏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巷道内双爆源冲击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巷道内的冲击波压力情况与单爆源时有着较大区别,发生双爆源瓦斯爆炸的巷道轴向各位置将会出现2次压力峰值,第1次压力峰值的大小与该处与近爆源的距离呈负相关性,而第2次压力峰值的大小与该处离2爆源间冲击波碰撞面的距离呈负相关性,巷道内双爆源的冲击波碰撞前后压力峰值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急剧攀升;围岩壁面的损伤演化过程与冲击波压力传播和冲击应力的扩散过程类似,但相比于两者具有滞后性,并且冲击波的作用时间对围岩的损伤深度起着关键作用,在发生双爆源瓦斯爆炸的巷道内顶板的损伤破坏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爆源 瓦斯爆炸 巷道 冲击波 冲击应力 破坏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危化品爆炸事故隐患关联与溯源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子建 周荣义 +3 位作者 石云霄 刘灿 杨璧帆 郑时求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0,共8页
为提高隐患排查工作实效,基于贝叶斯网络(BN),提出一种危化品爆炸事故隐患推理模型。首先,依据燃烧爆炸理论和专家经验,确定影响危化品爆炸的主要隐患类别,构建爆炸、泄漏超限、点火源的BN模型,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厘定隐患的先验和条件概... 为提高隐患排查工作实效,基于贝叶斯网络(BN),提出一种危化品爆炸事故隐患推理模型。首先,依据燃烧爆炸理论和专家经验,确定影响危化品爆炸的主要隐患类别,构建爆炸、泄漏超限、点火源的BN模型,并采用三角模糊数厘定隐患的先验和条件概率;然后,利用贝叶斯正向推理计算危化品爆炸发生概率,结合反向推理,查明最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的隐患并追溯形成隐患的风险因素;最后,应用贝叶斯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危化品爆炸的关键隐患及事故隐患间的关联,并通过储油罐爆炸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因果推理方式计算出的储油罐爆炸风险概率约为4.7%;设备超压和电火花两者后验概率最大,是最可能导致储油罐爆炸的隐患,追溯其原因是未定期检查储罐或未使用防爆设备;电火花和阀门或法兰损坏是储油罐爆炸的关键隐患,事故隐患关联以致患链“阀门或法兰损坏→油品异常涌出→泄漏超限→遇火源(电火花)→发生爆炸”的形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化品爆炸 贝叶斯网络(BN) 事故隐患 三角模糊数 后验概率
原文传递
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下巷道壁面损伤特性
3
作者 贾真真 叶青 杨卓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3,共8页
为了解决瓦斯爆炸事故中的深部高地应力巷道壁面破坏问题,采用LS-Dyna软件,建立巷道壁面动力响应损伤数学模型和物理分析模型,分析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作用下的巷道壁面位移、应力和损伤特征,并研究瓦斯爆炸冲击-不同地应力(水... 为了解决瓦斯爆炸事故中的深部高地应力巷道壁面破坏问题,采用LS-Dyna软件,建立巷道壁面动力响应损伤数学模型和物理分析模型,分析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作用下的巷道壁面位移、应力和损伤特征,并研究瓦斯爆炸冲击-不同地应力(水平地应力和垂直地应力)动静载荷下巷道壁面的响应和损伤特性。结果表明:高地应力造成了壁面的初始损伤变形,隅角处的应力集中和初始损伤最大,但是其在瓦斯爆炸过程中,动力响应小于顶板处;在瓦斯爆炸冲击-地应力动静载荷作用下,巷道各个部位的损伤应变随着地应力升高而增加,其中隅角处的损伤度受影响最大且损伤最为严重,其次为顶板位置;地应力升高会使壁面初始损伤变形更为严重,但是明显削弱了爆炸冲击波在围岩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冲击 地应力 动静载荷 巷道壁面 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科教–理实融合的工科研究生实验创新思维培养浅析
4
作者 贾真真 叶青 +1 位作者 鲁义 李贺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0期400-407,共8页
针对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情况,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平台建设、实验管理、理论–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科教融合特性、理实融合特性、实验创新思维特征、工科研究生实验创新思维,剖析... 针对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情况,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平台建设、实验管理、理论–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科教融合特性、理实融合特性、实验创新思维特征、工科研究生实验创新思维,剖析了实验教学在创新技能、思维和能力等方面的内涵与作用,并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科教–理实融合不足、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薄弱、实验创新性和科学性挖掘不足、培养资源不足以及管理制度有待改善等方面。最后,展望了未来改进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实验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路和方法。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a certain loca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experiment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experimental management, theory-experiment teaching for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hinking, and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hinking of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connotation and rol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innovative skills, thinking and abilities are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postgradua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e pointed out, which include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and theory-practice, weak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experiment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ity,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Finally,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experimental innovative thinking among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理实融合 工科研究生 实验创新思维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免疫机理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预警
5
作者 许婷婷 贾真真 +2 位作者 叶青 杨颖倩 刘佳林 《矿山工程》 2024年第3期580-592,共13页
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从生物免疫角度出发,提出一种煤矿瓦斯爆炸预警方法。首先,探究煤矿瓦斯爆炸预警系统与生物免疫机理之间的相似性,并分析其耦合机制,从瓦斯积聚、火源、管理三个方面对煤矿瓦斯爆炸进行定性分析;其次,通过对煤... 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从生物免疫角度出发,提出一种煤矿瓦斯爆炸预警方法。首先,探究煤矿瓦斯爆炸预警系统与生物免疫机理之间的相似性,并分析其耦合机制,从瓦斯积聚、火源、管理三个方面对煤矿瓦斯爆炸进行定性分析;其次,通过对煤矿瓦斯爆炸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瓦斯爆炸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生物免疫机理构建煤矿瓦斯爆炸Ag-Ab预警模型,建立成对比较矩阵,采用1-9的标度进行赋值;最后,计算该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确定各煤矿瓦斯爆炸因素的权重和各指标体系的排序,识别影响煤矿瓦斯爆炸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Ag要素层中,AgI (瓦斯异常涌出)、AgV (静电起火)和AgIX (明火)是影响较大的指标,占Ag准则层的16.67%,Ag指标层中Ag5 (瓦斯突出)和Ag39 (煤炭自燃)比重较大,瓦斯突出和煤炭自燃要素层中两者占比都为37.49%,占总权重的7.49%,AbI (安全管理规定)影响较大,占Ab准则层的37.50%,Ab指标层中Ab1 (瓦斯检测不及时)是影响较大的因素,占安全管理规定因素的38.04%,占Ab总权重的14.26%。通过各因素权重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是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该预警方法可为决策者有效管理煤矿瓦斯爆炸风险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瓦斯 瓦斯爆炸 免疫机理 层次分析法 事故预警
下载PDF
基于IAHP-未确知测度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估
6
作者 刘佳林 叶青 +2 位作者 贾真真 杨颖倩 许婷婷 《矿山工程》 2024年第3期625-635,共11页
为了对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进行量化并解决分析过程中不确定性处理的不足,基于IAHP-未确知测度理论提出了一种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专家经验确定影响瓦斯爆炸的主要风险指标,并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然后,通过IAH... 为了对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进行量化并解决分析过程中不确定性处理的不足,基于IAHP-未确知测度理论提出了一种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专家经验确定影响瓦斯爆炸的主要风险指标,并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然后,通过IAHP方法计算出各影响指标权重,同时以未确知测度理论为基础,对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定量化分析,构建指标测度函数,得到结构模型的指标测度矩阵。最后,基于置信度准则进行风险等级判定。结果表明:4个一级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管理因素,是导致煤矿瓦斯爆炸的关键风险因素;20个二级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安全科技与投入,其次是员工的平均工龄、通风系统、安全文化,煤矿应重视这些因素在矿井安全生产单元中的重要作用;影响最小的是自然发火期、煤层爆炸指数。根据煤矿实际开采情况对5个工作面进行瓦斯爆炸风险评估,评判等级分别为安全、较安全、较安全、较安全、较安全,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符合,基于该评价模型可为决策者有效管控煤矿瓦斯爆炸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 未确知测度理论 置信度 风险评估
下载PDF
DOPO-BPS/OSEP/EP-CE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刘勇 姜一帆 +1 位作者 耿鑫玺 张焘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为提高环氧树脂(EP)-氰酸酯树脂(CE)复合材料的阻燃与抑烟性能,首先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4,4'-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阻燃剂DOPO-BPS,通过溶液浇筑法,将DOPO-BPS与有机海泡石(OSEP)共同引... 为提高环氧树脂(EP)-氰酸酯树脂(CE)复合材料的阻燃与抑烟性能,首先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4,4'-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阻燃剂DOPO-BPS,通过溶液浇筑法,将DOPO-BPS与有机海泡石(OSEP)共同引入EP-CE基体中,制备阻燃DOPO-BPS/OSEP/EP-CE复合材料;然后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核磁共振(NMR)分析、热重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测试、UL-94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仪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比例的DOPO-BPS与OSEP对EP-CE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DOPO-BPS的磷杂菲环结构能形成稳定炭层,阻断热氧传递,与OSEP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阻燃效果和抑烟性能。当阻燃剂DOPO-BPS与OSEP以9∶1的质量比添加至EP-CE时,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最佳,阻燃性能达V-0级,LOI增至31.4%,且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和产烟总量相比于EP-CE,分别降低了29.7%、32.2%和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EP) 氰酸酯树脂(CE)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 4 4'-二羟基二苯砜(BPS) 有机海泡石(OSEP) 阻燃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风险评价
8
作者 张鑫雨 贾真真 +3 位作者 叶青 江继贤 黄书恒 金俊兵 《现代管理》 2024年第12期3350-3361,共12页
燃气管道泄漏风险因素的评价分析是预防城市燃气输送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一环,为了客观评价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的风险,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的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专家... 燃气管道泄漏风险因素的评价分析是预防城市燃气输送管道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一环,为了客观评价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的风险,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的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构建了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再基于博弈论思想将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的主客观权重组合赋权,并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湖南省某市某一涵洞的燃气输送管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城市燃气输送管道泄漏的主要风险源为城市燃气管网的管道缺陷、管道本质安全、管道腐蚀和工作人员误操作,其中工作人员误操作最为关键;2) 基于本文所构建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以使燃气集团清晰地掌握其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3) 本次综合评价模型为城市燃气输送管道的泄漏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as pipeline leakage is a crucial step in preventing fire and explosion incidents in urban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 To objectively assess the leakage risk of urban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risk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a combination weighting-TOPSIS approach. Firstly,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urban gas pipeline leakage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en,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concept, a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eights was derived using the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hich was integrated with the TOP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develop the risk evaluation model for gas pipeline leakage. Finally,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 in a culvert in a city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primary risk sources for urban gas pipeline leakage include pipeline defects, intrinsic safety of the pipeline, pipeline corrosion, and human error, with human error being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2)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enable gas companies to clearly identify weaknesses in their 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ir systems;3) Th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fers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leakage risks in urban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输送管道泄漏 博弈论 组合赋权 TOPSIS综合评价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