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郑青华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1-3,7,共4页
专业实践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契合“三全育人”理念,对接媒体行业的融合需求,有助于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目前,新闻传播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存在教学理念有所偏离、思政教... 专业实践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契合“三全育人”理念,对接媒体行业的融合需求,有助于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目前,新闻传播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存在教学理念有所偏离、思政教育手段和方式相对陈旧、思政建设缺乏有效的载体、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的问题。高校想要实现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就要树立技能训练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产品输出与价值传播相结合的策略,并建立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价值内涵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郑青华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24期105-107,共3页
新闻与传播专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其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培养新闻职业精神,完善知识体系。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教学,应遵循高度、广度、力度... 新闻与传播专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其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培养新闻职业精神,完善知识体系。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教学,应遵循高度、广度、力度、温度和热度的原则。新闻与传播专业可以从激发专业教师能动性、优化专业课程设计、发挥学生主体性、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方面入手,推进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 融合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反思——基于对烟台大学学生的问卷调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殿英 郝婧 李宗周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20期96-99,共4页
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征,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更应当与时俱进,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本文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烟台大学989名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 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征,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更应当与时俱进,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本文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烟台大学989名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媒介化程度较高,媒介使用能力较强;存在一定的批判思维;媒介道德素养较高,希望建立完善的媒介管理规范。但同时存在对于媒介信息的理性思考能力有待提升、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加深、新的媒介认知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等问题。鉴于此,高校应通过开设课程和举办活动,平衡学生的媒介使用与学习,减少其对媒介的依赖;提升学生的媒介认知水平,调节其媒介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理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媒介素养 大学生
下载PDF
融媒视角下黄河碑刻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传播力提升策略探究
4
作者 孙艳 师慧涵 《科技传播》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碑刻有存史、资治和教化功能。黄河流经九省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就包括众多石碑石刻。文章从实地考察、整理文献所收集的30通黄河遗存碑刻入手,对其记载的内容、承载的生态文明思想及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究融媒体时代... 碑刻有存史、资治和教化功能。黄河流经九省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就包括众多石碑石刻。文章从实地考察、整理文献所收集的30通黄河遗存碑刻入手,对其记载的内容、承载的生态文明思想及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究融媒体时代黄河碑刻文化传播力提升的有效策略。融媒体时代传播好黄河文化,要在内容创新、机制保障、平台支撑、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碑刻 生态文明 传播力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家国情怀传承
5
作者 任现品 田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这种传承既有助于彰显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又有利于凸显课程学习与个人价值实现、民族复兴的互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 家国情怀
下载PDF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伦理挑战与应对
6
作者 唐正慧 郑立博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9期8-10,共3页
当前,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新闻业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尤其随着ChatGPT的兴起,机器人新闻生产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使新闻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阐述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的概念,分析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面临... 当前,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新闻业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尤其随着ChatGPT的兴起,机器人新闻生产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使新闻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阐述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的概念,分析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面临的伦理挑战,发现存在用户隐私权遭受侵犯、新闻创作主体边界模糊、新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新闻内容缺乏人文关怀、算法黑箱隐匿等问题,由此提出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生产伦理挑战应对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机器人新闻 新闻生产 新闻伦理
下载PDF
中日茶文化对比及当代中国茶文化传播建议
7
作者 王艺苹 《福建茶叶》 2024年第4期176-178,共3页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公元8世纪,日本人才开始饮茶,其茶道文化源于中国茶文化。本文探讨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共同特征,以及各自特点。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对中国茶文化目前面临的传播困境进行...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公元8世纪,日本人才开始饮茶,其茶道文化源于中国茶文化。本文探讨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共同特征,以及各自特点。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对中国茶文化目前面临的传播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传播建议,以促进中国茶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差异 传播建议
下载PDF
高校文学课程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以“雨课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栋辉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9期150-153,共4页
文章以“雨课堂”为例,首先分析了高校文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现状,然后论述了高校文学课程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包括设置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授课手段、分析学习过程的动态数据。
关键词 新型教学模式 “雨课堂” 文学课程 高校
下载PDF
女性文学研究与叙事学研究的双重开拓——评孙桂荣《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
9
作者 任现品 李沐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6-116,共1页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集结了孙桂荣教授不少阶段性研究论文(比如《现状与问题: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土化实践》《从内容到形式:“社会性别”...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小说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集结了孙桂荣教授不少阶段性研究论文(比如《现状与问题: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土化实践》《从内容到形式:“社会性别”研究的新路径》《新媒体时代的碎片性微文本及其社会性别分析》《农村妇女“在地”写作与重建乡土叙事伦理》《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向”叙事》等),已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反响,鲜明体现了女性文学研究与叙事学研究的双重开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叙事学 小说叙事 叙事学研究 乡土叙事 国家社科基金 阶段性研究 大众文化语境
下载PDF
论科技术语的新媒体传播策略——以航天术语为例
10
作者 张晓传 王道涵 邵硕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23期50-53,共4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术语传播也进入新媒体时代。本文以航天术语为例,对其在微博、微信、快手及抖音等新媒体中的传播进行分析,主要对传播主体与身份、传播内容与形式、传播受众与效果等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航天术语传播中存在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术语传播也进入新媒体时代。本文以航天术语为例,对其在微博、微信、快手及抖音等新媒体中的传播进行分析,主要对传播主体与身份、传播内容与形式、传播受众与效果等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航天术语传播中存在以下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个人账号成为传播主力,其他账号发力不足;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缺乏原创性与开拓性;传播效果参差化,缺少互动性。结合传播学理论,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优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从“硬传播”到“软着陆”;打造新媒体矩阵,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发挥传播主体特色,从泛众化传播走向精准传播;积极进行议程设置,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增强用户黏性,从“过客”到“铁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术语 新媒体 传播路径
下载PDF
科学治理视域下的我国开放科学实践:现状、动力与对策
11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罗昊雯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98,共9页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开放科学运动正不断重构当代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世界范围内开放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来说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开放科学是一个包含政府、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高新企业、出版...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开放科学运动正不断重构当代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世界范围内开放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来说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开放科学是一个包含政府、科研资助与管理机构、高新企业、出版商、科学共同体、科学组织、社会公众等众多行动者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推进过程伴随着异质性行动者间利益关系的不断调适和重建。研究认为,我国的开放科学实践需解决好强化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调整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重构科研资助模式、提升开放科学的参与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学共同体 科学治理 科研评价
下载PDF
江苏四县河南话入声探析
12
作者 赵亚伟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一百多年前,河南信阳地区有大量百姓迁徙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众多的河南话方言岛。其中,江苏省有四个县的方言岛今天存在入声,这些入声读[?5]调,带喉塞尾,有可能是受吴语和江淮官话的影响而新产生的。入声借入时,当地... 一百多年前,河南信阳地区有大量百姓迁徙到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众多的河南话方言岛。其中,江苏省有四个县的方言岛今天存在入声,这些入声读[?5]调,带喉塞尾,有可能是受吴语和江淮官话的影响而新产生的。入声借入时,当地强势方言需有[?5]调,河南话方言岛需有[55]调。[?5]调的借入会带动其他短促调一起被借入,在借入后都读[?5]调。此时,如果河南话方言岛内仍然保持[55]调,新借入的入声会再经历一个喉塞尾脱落和短促调长化的过程。如果[55]调已经变读为其他声调,新借入的入声则不会继续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河南话 方言岛 入声 促化
下载PDF
基于优慕课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
13
作者 徐小波 《大学教育》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性教学与信息化教学都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效融合,可使两方面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文章以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探...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性教学与信息化教学都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效融合,可使两方面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文章以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 语言学概论 研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海洋文化与地方品格:评王月鹏散文集《海上书》
14
作者 任南南 张任远 《百家评论》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海上书》是王月鹏近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作家以山东半岛的海洋文化和烟台地方文化为观照对象,以“深描”的方式对地方性知识进行有深度的开掘,在地方历史文化的文学呈现中实现胶东海洋文化和烟台地方品格的形塑,显示了新时代山东散文... 《海上书》是王月鹏近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作家以山东半岛的海洋文化和烟台地方文化为观照对象,以“深描”的方式对地方性知识进行有深度的开掘,在地方历史文化的文学呈现中实现胶东海洋文化和烟台地方品格的形塑,显示了新时代山东散文在地方文化表达上取得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书》 海洋文化 地方写作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15
作者 郑青华 《科教导刊》 2024年第7期99-101,共3页
案例教学法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这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属性和教学目标高度耦合。当前,案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要用好案... 案例教学法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这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属性和教学目标高度耦合。当前,案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要用好案例教学法,应在满足资源保障、提升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案例开发和选择、案例教学过程设计这两个环节,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媒介经营与管理 运用
下载PDF
《唐音》“不录乐府”辨——兼论《唐音》乐府诗对朝鲜汉诗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景昆 李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7,共10页
杨士弘《唐音》收录大量乐府诗,从文学角度构建“乐府唐音”,体现了元、明、清乐府观念的分化。其《凡例》言不收乐府,乐府将“类编续刊”,但与实际选诗不符。明初魏氏仁实堂刊本删掉此条凡例,解决文本失序的问题;但也有可能杨士弘受到... 杨士弘《唐音》收录大量乐府诗,从文学角度构建“乐府唐音”,体现了元、明、清乐府观念的分化。其《凡例》言不收乐府,乐府将“类编续刊”,但与实际选诗不符。明初魏氏仁实堂刊本删掉此条凡例,解决文本失序的问题;但也有可能杨士弘受到当时重视礼乐和讽喻的乐府观念的影响,区分汉魏晋南北朝乐府与唐乐府,认为唐代不入乐、用近体且偏于抒情的拟歌辞并非正宗“乐府”。《唐音》所收唐体乐府并非元、明、清拟古乐府的主要对象,但在东亚汉文化圈的朝鲜半岛却因为《唐音》的广泛影响,唐体乐府被视为唐诗代表和汉诗典范,尤其在中期宗唐思潮中大量拟效,甚至因此对乐府概念产生“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音》 唐体乐府 朝鲜汉诗 《乐府新声》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抗美援朝集体记忆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17
作者 肖珊 李日 《科技传播》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通过抓取新浪微博中有关“抗美援朝”微博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社交媒体中书写抗美援朝的记忆主体、内容主题及其文本所展现出的情感特征。发现在社交媒体中,个体形成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需主流媒体主导,多元化主体参与;符号化... 通过抓取新浪微博中有关“抗美援朝”微博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社交媒体中书写抗美援朝的记忆主体、内容主题及其文本所展现出的情感特征。发现在社交媒体中,个体形成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需主流媒体主导,多元化主体参与;符号化表达是集体记忆保温的重要形式;社交媒体中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同样存在扭曲和遗忘的问题。因此,集体记忆若想长久保存,需将过去的事情融入今天公众的需求之中,形成情感共鸣,构建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 集体记忆 社交媒体
下载PDF
释敦煌文献中与“秤”有关的四则疑难字词
18
作者 张文冠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通过破读通假、辨析字形和方言求佐等方法,对敦煌文献中的“士/[木士]心”“秤笙/产”“秤厨”和“鼠皇(巤星)”等与“秤”有关的疑难字词作了深入考察。认为“士/[木士]心”本作“柿心”,指“柿心木”;“秤笙/产”本作“秤茎”,义谓“... 通过破读通假、辨析字形和方言求佐等方法,对敦煌文献中的“士/[木士]心”“秤笙/产”“秤厨”和“鼠皇(巤星)”等与“秤”有关的疑难字词作了深入考察。认为“士/[木士]心”本作“柿心”,指“柿心木”;“秤笙/产”本作“秤茎”,义谓“秤杆”;“秤厨”本作“秤锤/鎚”,义谓“秤砣”;“鼠皇(巤星)”本作“镴星”,指“用铅锡合金或锡制作的秤星”。结论有助于了解唐五代敦煌地区所用秤的一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疑难字词 考释
下载PDF
遗忘对抗:个体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记忆书写——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19
作者 林杨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2期92-95,100,共5页
媒介记忆在传承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以及锻造个体信念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也是遗忘对抗的利器。相比于过去主要依靠官方媒体的媒介记忆建构,当下扎根于数字化生存场域并从中不断被赋权的个体,正在作为媒介记忆形塑的新兴力量悄然崛... 媒介记忆在传承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以及锻造个体信念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也是遗忘对抗的利器。相比于过去主要依靠官方媒体的媒介记忆建构,当下扎根于数字化生存场域并从中不断被赋权的个体,正在作为媒介记忆形塑的新兴力量悄然崛起。从个体社会学视角出发,围绕共情、共境和共识三个层面剖析媒介记忆的建构路径,可获得有关媒介记忆的新启发。研究认为,个体作为媒介记忆的书写者,可使记忆图景焕发新的活力;同时,由个体力量改写的媒介记忆叙事结构并不意味着“主流媒体-个体”之间非此即彼的权力争夺,而是置身于宏观记忆场中,实现多元化主体进行记忆书写与建构的平衡与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记忆 个体社会学 媒介场域 集体记忆 网络短剧 社会化媒体
下载PDF
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及成因——基于《国朝山左诗钞》的考察
20
作者 耿锐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国朝山左诗钞》以诗存人,收录自清初至乾隆中叶六百余位山东诗人及其作品,是对清前中期山东诗坛创作情况的系统总结,且详注诗人里籍,是探究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的良好样本。通过对诗人区域分布状况进行梳理,可见清前中期山... 《国朝山左诗钞》以诗存人,收录自清初至乾隆中叶六百余位山东诗人及其作品,是对清前中期山东诗坛创作情况的系统总结,且详注诗人里籍,是探究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的良好样本。通过对诗人区域分布状况进行梳理,可见清前中期山东诗人的区域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以济南府为重心、鲁东半岛各府偏强而鲁西南各府偏弱的不均衡态势。考其成因,则与区域政治地位、文学家族的分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前期 山东 诗人 区域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