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刘玲 李晓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4-0027,共4页
观察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胰岛素治疗,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前瞻对照试验,收集时间为2021年04月~2023年03月,依据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 观察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联合胰岛素治疗,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前瞻对照试验,收集时间为2021年04月~2023年03月,依据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无差异,一组治疗期间给予GDM常规饮食指导,记为对照组(46例),另一组给予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记为试验组(46例)。结果 两组孕妇干预后的的FBG、2hPG及HOMA-IR测定值,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试验组孕妇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孕妇干预后的HOMA-β测定值,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升高,试验组孕妇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孕妇干预后的TP、ALB测定值,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提升,试验组孕妇提升幅度明显更大(P<0.05);两组孕妇干预后的BMI测定值,与干预前比较均呈现出升高状态,试验组孕妇BMI升高幅度,同比于对照组孕妇明显更低(P<0.05);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情况,研究组孕妇呈现出更低的发生率(P<0.05);经对试验组新生儿低血糖、肺炎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加以统计,统计结果同比于对照组新生儿明显更低(P<0.05)。结论 GDM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其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效果是安全可靠的,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医学营养治疗 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妊娠结局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PE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
作者 张慧杰 曲洪美 马江磊 《巴楚医学》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痫前期(PE)患者基因数据集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PE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588表达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7例PE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胎盘组织转录组数据。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及WG...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痫前期(PE)患者基因数据集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PE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588表达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7例PE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胎盘组织转录组数据。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及WGCNA筛选与PE相关的重点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来探索重点基因的生物学作用。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枢纽基因,并通过风险预测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这些枢纽基因对PE的预测效果。结果:共获得138个DEGs,其中包括100个上调和38个下调DEGs。通过WGCNA确定了23个与PE发病最相关的重点DEGs。GO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重点DEGs在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白细胞分化、造血功能、内分泌功能及B细胞的激活等生物学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PPI网络中,卵泡抑素相关基因3(FSTL3)、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抑制素亚单位A(INHBA)、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和瘦素(LEP)等成为节点最多的基因。风险预测和ROC曲线表明,FSTL3和LEP具有较高的风险得分和诊断价值。结论:FSTL3和LEP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生物标志物 卵泡抑素相关基因3 瘦素
下载PDF
非诺贝特干预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C57BL/6J小鼠的神经保护机制
3
作者 马江磊 张慧杰 +3 位作者 张晨芳 杨锡彤 程建杰 王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47-4552,共6页
背景:氧化损伤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2是关键的线粒体抗氧化分子,非诺贝特可通过激活的PPARα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目的:验证非诺贝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依赖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 背景:氧化损伤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2是关键的线粒体抗氧化分子,非诺贝特可通过激活的PPARα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目的:验证非诺贝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依赖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方法:用TALENs系统构建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C57BL/6J小鼠,通过PCR和DNA测序技术鉴定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分型,免疫印迹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表达情况。将野生型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对照组(6只)、野生型非诺贝特组(6只)、转基因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型)(5只)、转基因非诺贝特组(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模型,90 min后拔出栓线,使脑血流再灌注30 min。使用脑血流监测仪监测局部脑血流;取脑组织切片,使用TTC染色分析各组脑梗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经PCR和DNA测序分析,成功构建超氧化物歧化酶2^(+/+)转基因小鼠9只。②缺血再灌注后,野生型非诺贝特组较野生型对照组的脑血流部分恢复、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01);转基因非诺贝特组与转基因对照组在脑血流与脑梗死体积方面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对照组在脑血流及脑梗死改善方面优于野生型对照组(P<0.001);野生型非诺贝特组与转基因对照组和转基因非诺贝特组在脑血流、脑梗死体积上均无显著差异。③结果说明,超氧化物歧化酶2的表达是非诺贝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非诺贝特 超氧化物歧化酶2 氧化应激 脑梗死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高危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王钊松 李世娇 夏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449-1455,共7页
子宫内膜癌作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癌症本身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都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原因,成为了关注点。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 子宫内膜癌作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癌症本身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都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原因,成为了关注点。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替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病理超分期,发现更小的病变,如孤立肿瘤细胞和微转移,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剂及其注射部位有着较多的探索和研究,常用的示踪剂有吲哚菁绿等,注射部位则包括子宫颈注射及多个部位联合注射等。病理超分期也不局限于传统的伊红苏木精染色联合免疫组化,出现了基于分子检测的一步核酸扩增等方法,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依照前哨淋巴结算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低危子宫内膜癌中有着良好的前景,而对于高危子宫内膜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明确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超分期
下载PDF
PSD-95基因DNA甲基化在睡眠剥夺相关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江磊 张慧杰 王光明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睡眠剥夺(SD)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睡眠不足有关。已经发现表观遗传机制与SD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影响基因表达。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被认为是兴奋性... 睡眠剥夺(SD)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睡眠不足有关。已经发现表观遗传机制与SD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影响基因表达。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被认为是兴奋性信号传递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SD后,PSD-95表达降低,表现出情绪改变和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症状。在慢性应激小鼠中,观察到血清素1A受体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增加,与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层PSD-95表达水平降低有关。然而,PSD-95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与抑郁症表型无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SD的长度会加重疾病程度,且PSD-95基因DNA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与SD或昼夜节律紊乱有关,而PSD-95基因DNA甲基化也可能成为治疗结直肠肿瘤的靶点。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PSD-95基因DNA甲基化在SD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下载PDF
产科照顾者角色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
作者 孙树春 单春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175-175,共1页
照顾者角色能否胜任,直接关系到病人病情的好转与康复.在产科主要关系到产妇身体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母乳喂养成功率等.现就一些照顾困难找出原因,主要有知识缺乏,躯体疾病,文化层次低接受能力差,环境陌生,与被照顾者关系不融洽等原... 照顾者角色能否胜任,直接关系到病人病情的好转与康复.在产科主要关系到产妇身体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母乳喂养成功率等.现就一些照顾困难找出原因,主要有知识缺乏,躯体疾病,文化层次低接受能力差,环境陌生,与被照顾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本文对这些原因加以剖析,以便照顾者对症施护,帮助或促进照顾者胜任其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护理 对策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宫雪芹 吕少芳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580-581,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产科
下载PDF
18q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方法
8
作者 马莉 李蕾 +2 位作者 吴红 刘永明 杨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683,共7页
【目的】探讨18q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方法,提高对无创产前筛查(NIPT)技术在18q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超声影像学检查、羊水核型分析及亲本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传统检查手... 【目的】探讨18q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方法,提高对无创产前筛查(NIPT)技术在18q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的认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超声影像学检查、羊水核型分析及亲本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传统检查手段以及NIPT检查、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CMA)、流产组织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诊断18q缺失综合征,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遗传咨询。【结果】该病例NIPT结果提示18号染色体24 Mb片段缺失,经过羊水核型分析及CMA检测证实,该片段包含BCL2在内的17个基因的缺失变异,均与18q缺失综合征相关。结合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为18q缺失综合征。结合亲本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该变异为新发突变。【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是诊断18q缺失综合征的重要标准。NIPT技术作为中孕期的一项重要筛查,可以在超声影像学未见异常的情况下,早期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的可能性,降低时间及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q缺失综合征 无创产前筛查 遗传咨询
下载PDF
2006年-2010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曲鑫 刘志芬 +2 位作者 李蕾 徐爱群 柳红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8期94-95,108,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影响因素及确诊手段,为探索开展围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10年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出生围产儿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2010年我院共出生22 21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共301例... 目的探讨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影响因素及确诊手段,为探索开展围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10年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出生围产儿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2010年我院共出生22 21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共30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5‰(301/22211).出生缺陷率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唇腭裂、多指与并指(趾)、单肾缺如及多囊肾、生殖器畸形。产妇城乡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4,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胎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25岁及≥35岁的产妇其出生缺陷率高于其它组,出生缺陷率随产妇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出生缺陷率的主要诊断手段为超声诊断(59.14%),产前诊断率为48.17%(145/301)。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围产儿 监测 产前保健
原文传递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晓燕 王晓黎 +2 位作者 李蕾 于晓艳 崔青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凶险型前置胎盘近年呈上升趋势,可伴有胎盘植入,是凶险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困难,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手术后瘢痕形成过程中子宫蜕膜发育与滋养细胞侵袭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有效地控制产时、产后出血是抢... 凶险型前置胎盘近年呈上升趋势,可伴有胎盘植入,是凶险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困难,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手术后瘢痕形成过程中子宫蜕膜发育与滋养细胞侵袭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有效地控制产时、产后出血是抢救凶险型前置胎盘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子宫内、外压迫法、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局部压迫缝合术、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法操作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确切,射线暴露时间短,对胎儿无影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使术野清晰,给予术者一定的时间综合判断处理,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中的应用逐渐体现出优势,有望成为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 侵入性 气囊扩张术 主动脉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巩雯雯 黄亚绢 +2 位作者 姜学强 刘志芬 柳红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是否改变了阴道内酸性环境及阴道菌群,进而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了解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检的孕妇312例,孕28~30周。进行问卷调查,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检测滴虫、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是否改变了阴道内酸性环境及阴道菌群,进而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了解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检的孕妇312例,孕28~30周。进行问卷调查,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检测滴虫、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及HPV;检测阴道pH值,按照HPV DNA是否阳性分研究组与对照组,追踪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晚期HPV DNA阳性发生率45.51%(142/312),感染高危型23.08%(72/312),低危型16.67%(52/312),高危型与低危型混合感染18例,发生率5.77%(18/312);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15.06%(47/312);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1.28%(4/312);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29.81%(93/312)。研究组孕妇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间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与低文化水平、吸烟因素及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有关(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分娩方式相似。结论: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与阴道内酸性环境改变相关,增加了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且可增加胎膜早破发生。对围生期妇女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尤其是HPV、BV检测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妊娠末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腹腔粘连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永军 段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腹腔粘连 治疗 腹腔镜手术 研究现状 常见并发症 临床的应用 术后粘连 妇科临床 腹部手术后 微创
下载PDF
双胎3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姚丽华 季树荣 孙关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多胎妊娠 病例研究 发生率 围产儿 死亡率
下载PDF
人类睾丸下降的胚胎学研究及隐睾病因探索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曲金龙 姜立新 +6 位作者 于文涛 周致红 岳军正 王新明 唐可欣 张丽华 蔡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人类胚胎睾丸下降机理以及隐睾的发生原因。方法:解剖22周以上流产死胎15具以及成人尸体标本14具,观察鞘突、鞘膜囊开放、充盈状态,测量内环日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对照20例隐睾...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人类胚胎睾丸下降机理以及隐睾的发生原因。方法:解剖22周以上流产死胎15具以及成人尸体标本14具,观察鞘突、鞘膜囊开放、充盈状态,测量内环日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对照20例隐睾手术时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胚胎期睾丸鞘膜囊均为积水膨大状态,鞘突开放,内环口全部位于腹膜腔生理性积水之下,隐睾病人的内环位置偏高或偏内,与胚胎和尸检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睾丸的下降过程可能与开放的鞘突和鞘膜囊、腹压有关,而腹膜腔内的生理性积水则有可能起到了传导压力推动睾丸下降的重要作用。隐睾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内环口的位置异常,胎儿腹腔生理性积水过少,睾丸引带缺如或异位附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下降 胚胎学 隐睾病 病因
下载PDF
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与肿瘤生长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璇 侯建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132-2135,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 调控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志爽 张燕 王蕾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总结了下肢深静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护理进展,发现通过重视预防易诱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可以减少及避免下肢DVT的发生;向下肢DVT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及减少并发症... 总结了下肢深静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护理进展,发现通过重视预防易诱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可以减少及避免下肢DVT的发生;向下肢DVT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再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血栓 高危因素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卵巢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中USP2、USP14和UBE4A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瑛 侯建青 +5 位作者 曲路云 王桂青 鞠红卫 赵志伟 于振海 羊惠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14和泛素因子E4A(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FDD-PCR、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2、USP14和UBE4A在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14和泛素因子E4A(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FDD-PCR、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2、USP14和UBE4A在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上的表达差异。结果: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结论: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卵巢癌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差异表达 RFDD-PCR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原文传递
准妈妈在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谭淑霞 周美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孕妇学校 准妈妈 护士长 临床经验 效果 安排 根据 丰富 成立
下载PDF
不良妊娠结局与牙周炎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梅 孟君 +1 位作者 孟磊 卢志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4期547-549,共3页
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殖健康,至今仍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研究证实妊娠期感染史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母体牙周感染作为细菌本身及其产物和炎性介质的贮存库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 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殖健康,至今仍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研究证实妊娠期感染史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母体牙周感染作为细菌本身及其产物和炎性介质的贮存库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但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总结有关不良妊娠结局与牙周炎关系方面的资料,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牙周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开展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妊娠结局 牙周炎 感染 机制
下载PDF
宫颈癌整合素αVβ5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初永丽 苏志慧 姜学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5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75例,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15)和浸润癌组(n=60),另随机选择15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5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75例,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15)和浸润癌组(n=60),另随机选择15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两步法(非生物素)分别测定15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原位癌、60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5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宫颈浸润癌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组和对照组(P<0.05)。CD105标记的宫颈浸润癌MVD值较原位癌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宫颈癌Ⅱ期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较Ⅰ期明显增强,MVD较Ⅰ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G2、G3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G1,且MVD较G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者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二者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整合素αVβ5和MVD的表达与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Vβ5表达增强和MVD增高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合素αVβ5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整合素αVβ5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