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定点救治医院血液透析室防控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晓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和流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本文总结了非定点救治医院血液透析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通过成立防控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应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和流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本文总结了非定点救治医院血液透析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通过成立防控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强化全员培训,多途径宣传教育;科学排班,分级管理;对全体员工、患者及家属严格筛查,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此外,医院应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在组织管理、制度修订、人员培训、工作和人员分配安排、患者及家属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要基于科室实际情况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科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透析 疫情防控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弹力绷带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艳梅 徐海燕 +1 位作者 李海玉 于选卿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弹力绷带卫生状况,为改进弹力绷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2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弹力绷带查检表对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弹力绷带(共220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20件弹力绷带中,绷带清洁程度合格率为...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弹力绷带卫生状况,为改进弹力绷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2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弹力绷带查检表对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弹力绷带(共220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20件弹力绷带中,绷带清洁程度合格率为56.4%;女性患者弹力绷带清洁程度显著高于男性(P<0.05)。动脉穿刺点压迫的弹力绷带血渍污染率48.2%,显著高于静脉穿刺点压迫的弹力绷带血渍污染率(19.1%)(P<0.01)。患者弹力绷带血渍沾染率达33.6%,且未经规范的防感染处理。46.4%的患者从未清洗过弹力绷带,大部分患者52~104周更换弹力绷带,最短24周、最长4年。结论 MHD患者弹力绷带管理不到位,对其清洁、消毒及更换应做好细节管理,同时健康教育指导应明确,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弹力绷带 卫生 感染 血液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和透析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芳芳 韩妮 +1 位作者 李海玉 李晓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和透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信组和传统组,每组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延...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和透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信组和传统组,每组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微信组采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透析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微信组知识和信息寻求、被动性和动机及ESCA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微信组液体摄入依从、用药依从和透析方案依从及透析治疗依从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更有效的提高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微信 自我护理 透析依从性
下载PDF
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27
4
作者 梁华 罗兵 +3 位作者 王云 王笑峰 丁守怡 黄葆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28-430,432,共4页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检测 17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小RNA(EBER1)的表达 ,以确证EBV感染。③结果  172例胃癌组...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检测 17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小RNA(EBER1)的表达 ,以确证EBV感染。③结果  172例胃癌组织 11例EBV阳性 ,阳性率为 6 .39% ,EBV阳性率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型之间无明显关系 (P =0 .0 6 9~ 0 .4 85 ) ;172例相应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EBV基因组的存在 ,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3)。④结论 部分胃癌组织可检测到EBV基因组 ,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B病毒感染 癌旁组织 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下载PDF
EBV相关胃癌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阎丽平 罗兵 +2 位作者 王笑峰 赵鹏 黄葆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相关胃癌 (EBVaGC)组织中bcl 2和Ki 6 7蛋白表达与EBV感染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技术 ,检测 1 8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R阳性标本EBV小RNA1 (EBER1 )的表达 ...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相关胃癌 (EBVaGC)组织中bcl 2和Ki 6 7蛋白表达与EBV感染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技术 ,检测 1 8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R阳性标本EBV小RNA1 (EBER1 )的表达 ,确证EBVaGC。并选择EBV阴性胃癌 (EBVnGC)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bcl 2和Ki 6 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1 85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EBVaGC 1 3例 ,阳性率为 7.0 3% ,1 85例癌旁组织均为阴性 ,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1 .0 77,P <0 .0 0 1 )。E BVaGC和EBVnGC组织中bcl 2表达率分别为 5 3.85 %和 4 8.89% ,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99,P >0 .0 5 )。EBVaGC和EBVnGC组织中Ki 6 7指数 (KI)平均值分别为 2 8.2 5 4± 6 .2 84和 37.86 4± 1 4 .5 2 3,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t′=2 .5 5 3,P <0 .0 1 )。④结论 EBV感染与部分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EBVaGC的发生与bcl 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与Ki 6 7蛋白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胃癌 BCL-2 KI-67 蛋白 表达 检测 癌组织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分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英慧 孙华君 赵洪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的CD11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2)用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2.5μmol/LAs2O3处理HL-60细胞90h后,细胞分化的标志性细胞膜抗...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的CD11b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2)用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2.5μmol/LAs2O3处理HL-60细胞90h后,细胞分化的标志性细胞膜抗原CD11b表达明显升高,由(14.5±2.1)%升高到(35.4±5.7)%,P<0.05;NBT阳性细胞由(10.0±2.1)%升高到(31.2±3.4)%(P<0.05),同时c-myc基因在mRNA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As2O3通过降低c-myc基因表达及上调细胞分化抗原CD11b表达,从而促进HL-60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60细胞 砷剂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因子ESM-1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博 向昕 +3 位作者 刘新 刘小倩 崔新 王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离纯化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肝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新鲜肝癌组织...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离纯化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肝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新鲜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CD31单抗标记的免疫磁珠法进行分离并纯化血管内皮细胞,经内皮细胞鉴定并分析细胞纯度,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ESM-1的表达。应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相应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ESM-1的水平。结果经测定,ESM-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为(12.643±2.280)ng/mL,相比正常对照(4.660±1.172)ng/m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10.16,P<0.01),同时,在肝癌内皮细胞中ESM-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ESM-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过程,有望作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内皮细胞特异性因子-1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因素分析与对症护理 被引量:9
8
作者 车红 周芹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7期2712-2714,共3页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因素分析,同时研究对症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98例,分析所有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发生因素及类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因素分析,同时研究对症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98例,分析所有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发生因素及类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症抗感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口腔黏膜感染发生率为56.12%,是术后感染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其次是呼吸系统感染、带状疱疹;观察组感染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0,P=0.00),观察组患者术后造血重建成功率为91.84%,对照组患者术后造血重建成功率为77.55%,2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相关死亡率为0,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相关死亡率为8.1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6,P=0.04)。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主要以呼吸系统、口腔黏膜及带状疱疹为主,同时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同时患者通过对症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感染治疗疗效,提高移植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术后感染 发生因素分析 对症护理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53及P2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时飞 孙迎娟 +2 位作者 孙坚萍 黄葆华 罗兵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①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21%(50/58),癌旁组织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织P53蛋白阳... ①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21%(50/58),癌旁组织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0)。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07%(36/58),癌旁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66%(52/58),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2χ=12.5,P<0.01)。胃癌组织中P21与P53蛋白共同阳性表达率为56.9%,但两者无相关性(χ2=1.323,r=0.203,P>0.05)。④结论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质P53 蛋白质P2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成人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笑蕾 王彦 黄葆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3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常规DIC筛查指标,以及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效果。结果152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人中36例(23.68%)合并DIC,8例病人死亡,5/8人死于...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36例急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常规DIC筛查指标,以及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效果。结果152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人中36例(23.68%)合并DIC,8例病人死亡,5/8人死于颅内出血。DIC病人与非DIC病人PT、Fbg、TT、PLT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1),D-dimer、PT、Fbg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应用小剂量肝素钠联合血小板输注及凝血因子补充治疗,DIC治愈率77.78%,治愈率病人的DIC纠正时间为7~15 d(均值9.32±5.10)。结论DIC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及严重并发症,PT、Fbg、TT、D-dimer是白血病合并DIC重要观察指标,小剂量肝素钠可以有效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初晓霞 黄葆华 +5 位作者 张晓录 陈丽明 王彦 于威娟 王笑蕾 秦友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36例初诊ITP患者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分离21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培养诱导DC...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36例初诊ITP患者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分离21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培养诱导DC,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 p70。结果:①ITP患者DC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13.47)%和(61.50±15.9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6.03±15.43)%和(40.28±11.49)%(P<0.05);治疗后ITP患者CD80和CD86表达率分别降为(36.48±15.19)%和(44.05±17.70)%,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ITP患者组IL-12 p70为(67.52±14.4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9.78±10.03)pg/ml(P<0.05);治疗后ITP组IL-12 p70的表达降至(43.90±8.4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DC的免疫活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葆华 陈丽明 +1 位作者 于伟娟 王笑蕾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857-85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期 CML 加速期 急变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及自体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波 阎嶂松 +3 位作者 王华 刘兵城 魏嘉璘 韩明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51-653,657,共4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报道2例经硼替佐米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顺利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硼替...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报道2例经硼替佐米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顺利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硼替佐米对原发浆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不影响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联合自体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及自体移植可能会改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硼替佐米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初晓霞 王莉 王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1期3244-3245,共2页
谷胱甘肽(GSH)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还原型GSH是主要的活性状态.大约占95%;氧化型GSH是非活性状态,约占1%。内源性GSH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内,是机体某些代谢酶的辅酶,是维持机... 谷胱甘肽(GSH)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还原型GSH是主要的活性状态.大约占95%;氧化型GSH是非活性状态,约占1%。内源性GSH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内,是机体某些代谢酶的辅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其还原性巯基参与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直接使自由基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临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人类细胞 活性状态 内环境恒定 GSH 半胱氨酸
下载PDF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守怡 阎丽平 +3 位作者 时飞 王笑峰 黄葆华 罗兵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26-127,129,共3页
①目的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关系.②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 ①目的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关系.②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26/58)、68.8%(11/16)和21.4%(9/42),胃癌及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x2=12.139,P<.05).但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及浸润程度无关(x2=0.129~3.652,P>0.05).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Ki-67平均指数分别为38.6±15.0、34.3±10.3和12.4±10.9,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F=50.80,q=14.0、8.1,P<.01),Ki-67蛋白在Bcl-2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l-2阴性胃癌(t=2.07,P<.05).④结论Bcl-2与癌变前期过程有关,其抑制凋亡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Ki-67表达对胃癌的进展程度评估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KI-67蛋白 BCL-2蛋白
下载PDF
EBV相关胃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葆华 罗兵 +1 位作者 王云 丁守怡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3期965-968,共4页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以及EBV相关胃癌和EBV阴性胃癌在临床病理资料方面的异同。方法应用PCR-Southern技术检测18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EBV DNA,并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R阳性标本EBV编码的小RNA(EBERs),...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以及EBV相关胃癌和EBV阴性胃癌在临床病理资料方面的异同。方法应用PCR-Southern技术检测18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EBV DNA,并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R阳性标本EBV编码的小RNA(EBERs),证实EBV感染的存在。结果185例胃癌组织标本EBV阳性率为7·03%(13/185),而相应癌旁组织均为阴性,两种组织中EB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09,P=0·0009。结论EBV相关胃癌和EBV阴性胃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肿瘤发生的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胃肿瘤/病理学 原位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机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友平 马俊杰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9期987-988,共2页
将 91例次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分 3个不同的时间皮下注射rhG CSF 15 0 μg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 5× 10 9L- 1 ,停止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感染率降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化疗结... 将 91例次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分 3个不同的时间皮下注射rhG CSF 15 0 μg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 5× 10 9L- 1 ,停止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感染率降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化疗结束 72h后开始rhG CSF治疗 ,既能减少rhG CSF应用降低医疗费用 ,又能降低治疗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药物疗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治疗应用
下载PDF
TET2突变及SNP对AML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的分析
18
作者 李丽 安立才 +2 位作者 初晓霞 刘小倩 王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3-459,共7页
目的:评价TET2突变(TET2mut)及SNP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24例成人AML患者包括TET2,FLT3-ITD,NPM1等基因在内的共24种基因,收集并分析其对患者临... 目的:评价TET2突变(TET2mut)及SNP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24例成人AML患者包括TET2,FLT3-ITD,NPM1等基因在内的共24种基因,收集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4例AML患者中共检测到TET2基因突变共25例,突变率为20.2%,TET2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共75例,发生率为60.5%,其中SNPrs2454206(G>A)47例,发生率为37.9%。同TET2野生型(TET2wt)患者相比,TET2突变多见于老年患者。而TET2SNP多见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 rs2454206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等无明显相关(P>0.05)。但分析发现,TET2AG/GG的患者的1个疗程缓解率及总缓解率均明显优于TET2AA的患者(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TET2mut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低于TET2wt患者,无事件生存(event free survival,EFS)率均高于TET2wt患者,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TET2AA患者的1年OS率及EFS率均明显低于TET2AG/GG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T2AA是AML患者OS及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TET2 SNPrs2454206(G>A)出现率较高,但对化疗的反应较好,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2 SNP TET2SNPrs2454206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VDR基因多态性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华 徐海燕 +1 位作者 曲艳 李芳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 探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3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34)、对照组(n=96)。采... 目的 探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3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34)、对照组(n=96)。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CR-RELP)法检测VDR基因ApaⅠ(rs7975232)位点多态性,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群体代表性;感染组VDR基因ApaⅠ位点C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血清25(OH)D_(3)低于对照组(P<0.05),PCT、IL-6、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AC型、AA型血清25(OH)D_(3)低于CC型(P<0.05),血清PCT、IL-6、TNF-α均高于CC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DR基因ApaⅠ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是长期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_(3)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病与VDR基因多态性有关,同时还受[25(OH)D_(3)]水平及相关炎症因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关联
原文传递
同种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对小鼠单倍体骨髓移植后T细胞重建的影响
20
作者 王华 王慧 +4 位作者 刘英慧 秦友平 王玫 冯四洲 韩明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反应性自然杀伤(NK)细胞对小鼠单倍体骨髓移植(BMT)后T细胞重建的可能影响。方法以(C57BL/6×BALB/c)BCF1(H-2d/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鼠龄6~8周,体质量16~20 g。建立小鼠单倍体BMT模型。根据移植物不同将实... 目的探讨同种反应性自然杀伤(NK)细胞对小鼠单倍体骨髓移植(BMT)后T细胞重建的可能影响。方法以(C57BL/6×BALB/c)BCF1(H-2d/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鼠龄6~8周,体质量16~20 g。建立小鼠单倍体BMT模型。根据移植物不同将实验分为单纯BMT组、非同种反应性NK(non-alloNK)细胞组、同种反应性NK(allo-NK)细胞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以外周血CD3e的表达、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浓度等指标评价同种反应性NK细胞对T细胞重建的可能影响。结果移植后+10 d受鼠外周血CD3e的表达allo-NK组较non-alloNK组显著增高,分别为(16.58±5.77)%、(8.64±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时allo-NK组IL-4的浓度显著低于单纯BMT组,分别为(9.73±2.08)pg/mL、(12.44±1.5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alloNK组IFN-γ的浓度显著高于单纯BMT组,分别为(98.78±33.07)pg/mL、(52.15±18.8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反应性NK细胞用于单倍体BMT小鼠,可能促进T细胞的重建,体内诱导Th1免疫反应的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同种反应性 单倍体 骨髓移植 T细胞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