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喀斯特森林多花白头树木质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
作者 刘亚男 韦小练 +3 位作者 范泽鑫 陈礼敏 林友兴 付培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171-10181,共11页
多花白头树(Garuga floribunda var.gamblei)是西双版纳热带喀斯特森林中常见的落叶树种,容易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该研究利用生长环和微树芯两种方法监测了多花白头树在2020—... 多花白头树(Garuga floribunda var.gamblei)是西双版纳热带喀斯特森林中常见的落叶树种,容易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该研究利用生长环和微树芯两种方法监测了多花白头树在2020—2021年的树干径向变化和木质部生长动态,并分析了树干径向变化和木质部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微树芯法的监测表明,在2020年,多花白头树在3月底开始出现扩大细胞,9月底细胞壁加厚结束;在2021年,多花白头树在4月中旬开始出现扩大细胞,10月中旬细胞壁加厚结束。生长环的监测表明,2020年和2021年的径向生长开始时间均晚于扩大细胞出现时间,径向生长结束时间均早于细胞壁加厚结束时间。多花白头树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木质部生长持续时间大致相同,2020年的木质部生长量((2.87±1.46)mm)也与2021年((2.98±1.02)mm)几乎一致。多花白头树的月径向生长量、扩大细胞区域宽度和细胞壁加厚区域宽度均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水分状况在多花白头树的木质部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细胞区域宽度还与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温显著正相关,并且与日最低气温的相关系数在2021年高于2020年;细胞壁加厚区域宽度还与相对湿度、20 cm土壤含水量、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其中在2021年的相关性更高。该研究揭示了热带喀斯特森林多花白头树的年内木质部生长动态,有助于理解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木质部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径向生长趋势的改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树芯 形成层活动 生长环 径向生长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主要树种的树干径流碳通量
2
作者 祝正 乔青 +4 位作者 宋清海 沙丽清 张一平 巩合德 周文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6,共8页
为探明热带雨林树干径流在森林碳收支中的地位和不同树种对树干径流碳通量的影响,本研究在中国西南部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选择6个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大叶白颜树、梭果玉蕊、细罗伞、蚁花、窄序崖豆),对树干径流量、总碳(total car... 为探明热带雨林树干径流在森林碳收支中的地位和不同树种对树干径流碳通量的影响,本研究在中国西南部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选择6个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大叶白颜树、梭果玉蕊、细罗伞、蚁花、窄序崖豆),对树干径流量、总碳(total carbon,TC)通量及组分〔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无机碳(total inorganic carbon,TIC),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态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颗粒态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颗粒态无机碳(particulate inorganic carbon,PIC)〕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结合该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研究结果,探究树干径流在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地位。结果显示:各碳组分的最高浓度均在雾凉季,除了POC的最低浓度在干热季外,其他碳组分平均最低浓度均在雨季。各碳组分除颗粒态无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外,其他组分的浓度均随径流量增加而减小。这6个优势树种由于树冠结构,有无附生植物以及树皮形态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树干径流量和碳动态的种间差异。有机碳是树干径流输出的主要形式,占总碳的82.43%;其中溶解态有机碳的输出比例最高,相当于全碳的71.30%,随后为溶解态无机碳(13.25%)、颗粒态有机碳(11.13%)和颗粒态无机碳(4.32%)。虽然树干径流量仅占总降雨量的0.62%,但树干径流的输出的年总碳(TC)通量为14.8 kg C·hm^(-2)·a^(-1),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的1.18%。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树干径流在水量和碳输出方面对热带季节雨林的碳贡献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碳 溶解态无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颗粒态无机碳 树干径流
下载PDF
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3
作者 张兰 和雪莲 +6 位作者 Supparat Tongkok 袁盛东 刘峰 Anuttara Nathalang Warren YBrockelman 闫兴富 林露湘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地栖鸟类 生物多样性 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
下载PDF
2010-2014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数据集
4
作者 易艳芸 周文君 +10 位作者 张孝良 武传胜 Zayar Phyo Mohd Zeeshan 鲁志云 温韩东 沙丽清 宋清海 梁乃申 刘玉洪 张一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哀牢山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本研究依托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开展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连续测定,经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0-2014年的土壤呼吸的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土壤5 cm温度(Ts)、土壤10 cm含水量(SWC)和土壤呼吸(Rs),并形成日、月和年尺度三类数据集。本数据集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估土壤有机碳排放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尤其是土壤有机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 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下载PDF
肉豆蔻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
5
作者 王琴 杨达 +3 位作者 彭晓容 柯妍 张云冰 张教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32,共14页
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 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重点保护植物的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密度和碳含量更低,但叶片更厚、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更高;比叶重、叶脉密度、气孔导度、元素含量、养分重吸收率等多个性状在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氮含量与氮重吸收率显著正相关。镁含量与比叶重在重点保护植物间显著负相关,镁重吸收率与叶脉密度在重点保护与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均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叶片密度、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N、P含量和N:P比值。肉豆蔻科植物叶片的N:P比值低于14,说明其生长主要是受N限制而不是P限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以揭示重点保护植物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生态适应策略的差异。因此,未来需加强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重 叶片养分含量 肉豆蔻科 养分重吸收率 植物功能性状
下载PDF
哀牢山森林凋落物与腐殖质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鲁志云 宋亮 +3 位作者 王训 李玉武 张一平 沙丽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82,共9页
以哀牢山原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其受损后处于恢复演替中的滇南山杨林的凋落物、腐殖质和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组分的C、N、P和土壤表层有效养分含量,结果为:C、N含量表现为凋落物>腐殖质>土壤,P含量则表现... 以哀牢山原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其受损后处于恢复演替中的滇南山杨林的凋落物、腐殖质和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组分的C、N、P和土壤表层有效养分含量,结果为:C、N含量表现为凋落物>腐殖质>土壤,P含量则表现为腐殖质>土壤>凋落物;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均为腐殖质>表层土壤;凋落物的C与N呈负相关,N与P呈极显著正相关;从不同林型看:凋落物中的C、N、P含量为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林;土壤中的C、N、P含量为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林(p<0.05);腐殖质与表层土中的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均为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腐殖质、土壤的C∶N∶P分别为615∶18∶1、159∶11∶1、84∶6∶1,滇山杨林凋落物、腐殖质、土壤的C∶N∶P分别为518∶16∶1、172∶11∶1、86∶6∶1。研究结果表明,富含P的腐殖质可能是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存在P匮乏的主因,而两种林型各组分的C、N、P比值表明恢复演替中的滇山杨林地上、地下养分循环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常绿阔叶林 演替 凋落物—腐殖质—土壤连续体 养分循环
下载PDF
杠杆状雄蕊及其进化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勃 孙杉 +1 位作者 张志强 李庆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9,共11页
对被子植物一类特化雄蕊——杠杆状雄蕊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进化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植物的花在进化过程中,常会发生雄蕊群的改变,包括雄蕊数目及其形态结构的变化,同时雄蕊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转变。杠杆状雄蕊是指结构特化... 对被子植物一类特化雄蕊——杠杆状雄蕊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进化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植物的花在进化过程中,常会发生雄蕊群的改变,包括雄蕊数目及其形态结构的变化,同时雄蕊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转变。杠杆状雄蕊是指结构特化为杠杆状或距状,在传粉过程中具有类似杠杆功能的一类特化的雄蕊类型。目前,已在唇形科不同亚科以及姜科6个属中发现杠杆状雄蕊,根据其结构和形态发生方式总体上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唇形科中以鼠尾草属(Salvia)为代表的,由2个可育雄蕊平行发育、药隔组织增长所形成的杠杆状雄蕊;另一类是姜科植物中由一个可育雄蕊特化形成的带有距状附属体的雄蕊类型。在生态功能上,两类雄蕊均能通过传粉者推动其距状下臂做杠杆运动进行传粉,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异交的传粉机制,可通过精确传粉和花粉分发等途径影响植物的繁殖成功。杠杆状雄蕊在不同的类群中是独立起源与进化的;仅在唇形科鼠尾草属中,杠杆状雄蕊发生了3次独立进化,而且它可能是触发该属物种适应性辐射的关键性状。将来需在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两个水平深入探讨杠杆状雄蕊的进化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辐射 关键性状 杠杆状雄蕊 传粉 鼠尾草属 物种形成
下载PDF
热带森林植被冠层CO2储存项的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姚玉刚 张一平 +3 位作者 于贵瑞 宋清海 谭正洪 赵俊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9,共7页
评价植被冠层CO2储存项有助于提高森林-大气层面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FNEE)的估算精度。基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年完整的涡度相关系统和CO2廓线的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涡度相关法(Fs-EC)和廓线法(Fs-PM)CO2储存项估算结果和变化趋... 评价植被冠层CO2储存项有助于提高森林-大气层面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FNEE)的估算精度。基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年完整的涡度相关系统和CO2廓线的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涡度相关法(Fs-EC)和廓线法(Fs-PM)CO2储存项估算结果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廓线法CO2储存项年平均日变化曲线相比涡度相关法能更真实地反映冠层内外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2)廓线法估算的CO2储存项年总量值为-0.04t/(hm2·a),涡度相关法为-0.17t/(hm2·a)。3)由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存在较大CO2浓度梯度,采用廓线法进行CO2储存项估算比涡度相关法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储存项 涡度相关法 廓线法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土壤温湿特征及其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一平 武传胜 +3 位作者 梁乃申 沙丽清 罗鑫 刘玉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18-7425,共8页
为把握土壤温度对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评估气候变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在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设置的土壤增温和土壤呼吸人工控制实验2011—2013年的实测数据,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果:环境温度的升高不会改变... 为把握土壤温度对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评估气候变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在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设置的土壤增温和土壤呼吸人工控制实验2011—2013年的实测数据,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果:环境温度的升高不会改变林内的近地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冬季和夜间增温效应大于夏季和昼间;增温会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雨季的效应大于干季;增温导致的升温效应和降低土壤水分效应具有一定的年变化,但是基本没有日变化;所设置的人工增温控制实验的年平均增温在2.0℃左右,所设置人工控制实验可以达到5 cm土壤增温2.0℃的设计要求,可为其后探讨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温暖化 土壤温度 红外增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下载PDF
花寿命的进化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志强 李庆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8-606,共9页
花寿命(Floral longevity)是指一朵花保持开放并具有功能的持续时间,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繁殖策略影响着植物的繁殖,在植物繁殖策略的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进化生态学家开始重视花寿命的研究,在传粉与非传粉因素对... 花寿命(Floral longevity)是指一朵花保持开放并具有功能的持续时间,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繁殖策略影响着植物的繁殖,在植物繁殖策略的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进化生态学家开始重视花寿命的研究,在传粉与非传粉因素对花寿命的影响、花展示和繁殖成功与花寿命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生活史进化模型表明,最优花寿命取决于开花成本和两性适合度实现速率之间的权衡。大量的实验研究支持此模型。实验研究表明:授粉可导致某些植物的花寿命显著缩短,但是,花粉移除对花寿命一般没有显著影响;部分植物的花具有最短花寿命,这可能是一种保证植物雄性适合度的机制;温度和水分等非传粉因素的变化,因改变开花成本而影响到花寿命;在花的群体水平上,植物根据传粉状况和资源状况,会调节花序上不同花的开放时间,进而改变花展示的结构和功能;长的花寿命是保障植物繁殖成功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可能要付出一定的适合度代价。该文概述了花寿命进化生态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理论研究上,雌雄利益冲突为理解花寿命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验研究中,需要重视植物通过优化花寿命而增强雄性适合度的研究思路。对花寿命的成本-收益分析,需要考虑单花与花展示的功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寿命 进化 传粉 花展示 繁殖成功
下载PDF
云南不同森林生态系统蒸散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友兴 张一平 +9 位作者 费学海 宋清海 许琨 邓云 刘维暐 陈爱国 李培广 黄华 金艳强 李敬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5-218,共14页
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云南5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连续多年观测,利用2003—2015年观测数据探讨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蒸散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蒸散量与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蒸散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 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云南5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连续多年观测,利用2003—2015年观测数据探讨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蒸散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蒸散量与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蒸散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但蒸散启动和结束时间以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异;(2)不同森林蒸散量的年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月,雨季蒸散大于干季蒸散;(3)多年平均年蒸散量为热带雨林795.68 mm、橡胶林774.54 mm、稀树灌草丛435.35 m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67.69 mm和亚高山针叶林438.83 mm,分别占各生态系统年降水量的55.05%、59.77%、56.58%、52.80%和42.17%,显示云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均为水分盈余状态;(4)不同森林的蒸散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不尽相同,说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的利用策略存在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效应和水分利用策略及理解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 蒸散 水分利用策略 云南
下载PDF
中国云南补蚌区域典型热带森林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2
作者 张文富 王校海 +5 位作者 周华泽 艾丹妮 张儒峰 苏启照 刘生强 袁巍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2-359,共8页
热带森林在全球汞循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45%以上,且能够贡献全球凋落物沉降汞的50%以上。然而,关于热带森林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匮乏导致了估算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全面细致的热带森林汞调查有利于构... 热带森林在全球汞循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45%以上,且能够贡献全球凋落物沉降汞的50%以上。然而,关于热带森林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匮乏导致了估算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全面细致的热带森林汞调查有利于构建更为精准的全球汞循环模型。本研究选取中国云南典型的热带森林——补蚌区域森林开展了5 m分辨率的土壤汞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研究,以及开展了相应的凋落物汞沉积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补蚌区域热带森林有着高达75μg/(m^(2)·a)凋落物汞沉积通量,但是土壤中汞的浓度仅为71±16 ng/g。方程模型结果指出,表层土壤汞浓度受土壤中碳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地正效应关系,但凋落物汞沉降输入则对表层土壤汞分布无明确效应。为了克服热带森林的高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建议凋落物采样达到14个/ha,表层土壤的采样应达到20~25个/ha时,能够有效地降低采样过程引起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结论强调了即使热带森林存在高凋落物汞输入,但其较快的物质周转促进了凋落物降解过程中汞的丢失,能够有效地减少热带森林中大气汞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通量 热带森林 汞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亚热带森林附生植物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普晓妍 王鹏程 +2 位作者 李苏 鲁志云 宋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5-1475,共11页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且极其脆弱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光照被认为是促进附生植物由陆生类群演化而来并决定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接近林冠和规范性采样的限制,附生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仍亟待阐述...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且极其脆弱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光照被认为是促进附生植物由陆生类群演化而来并决定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接近林冠和规范性采样的限制,附生植物与光照的关系仍亟待阐述。为揭示附生植物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该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种附生植物(林冠层木本:鼠李叶花楸、毛棉杜鹃;林冠层草本:狭瓣贝母兰、毛唇独蒜兰;树干区草本:点花黄精、距药姜)为对象,对其在4个光处理梯度下生长的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可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种附生小乔木的气孔面积(SA)、气孔密度(SD)、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和表皮细胞密度(ECD)均对光强改变显著响应。2种附生兰科植物的SA最大,而SD最小;附生乔木叶片SD和ECD的光响应趋势与陆生植物更相似,而附生草本则出现种间差异。(2)6种附生植物的气孔、表皮细胞特性及其表型可塑性,在草本-木本、常绿-落叶植物、林冠-树干区之间,均无明显差别。(3)附生植物气孔特性和表皮细胞平均可塑性指数均低于陆生植物。综上结果表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植物对于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不同的附生植物可以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叶片SD和ECD来适应高光强生境,并通过对SD和SA的双重调节以增大潜在光合能力从而应对低光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态 哀牢山 林冠 光环境改变 附生植物 气孔特性 表型可塑性
下载PDF
2009-2017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集
14
作者 罗艳 李玉武 +5 位作者 秦海浪 邓晓保 陈辉 沙丽清 曹敏 林露湘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土壤水分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在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观测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特征、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热带雨林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分布有大片热带雨林... 土壤水分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在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观测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特征、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热带雨林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分布有大片热带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则为西双版纳最具代表性的雨林植被类型。进行连续、长期、高质量的生态监测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主要任务之一,土壤水分含量是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本数据收集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综合观测场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土壤剖面水分含量观测数据,总数据量2879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70 cm,70–90 cm,90–11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3次,每月上、中、下旬各观测1次;观测数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严格按照CERN统一规范进行。本数据集提供共享下载,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同植被环境背景下的热带森林水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土壤含水量 时域反射法 版纳站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热带森林演替序列碳动态 被引量:5
15
作者 步巧利 谭正洪 张一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258-5265,共8页
热带森林的破坏是全球性问题,我国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受砍伐、火烧和短期耕种丢荒后,面积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不同演替状态的次生林。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和碳平衡的变化目前还鲜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热带... 热带森林的破坏是全球性问题,我国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受砍伐、火烧和短期耕种丢荒后,面积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不同演替状态的次生林。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和碳平衡的变化目前还鲜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热带森林演替对于碳蓄积的影响,并制定更科学的热带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以结构复杂、生物多样和生物量巨大的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并利用3个热带次生林的样地的实测数据,探讨了不同演替状态的热带次生林的碳储量变化,以及森林的净碳蓄积,死亡碳损失和更新碳增长等碳动态规律,分析表明:(1)在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森林的胸径分布频度从近正态分布逐渐向小径级的偏态分布发展,也就是随着演替的进展,小径级林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热带次生林在森林固碳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3)小的干扰,会波及森林的碳动态;大的干扰,如火灾和砍伐,将导致森林的次生演替,对森林的碳动态产生不可逆转的改变。(4)干旱事件是影响凋落物的季节和年间动态的原因,也是短时间尺度上影响碳平衡的一个重要因子。(5)不论原生林还是次生林,大树在生态系统碳动态方面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推荐注重大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林龄 碳汇 凋落物 生长分析
下载PDF
片段化热带森林优势植物叶虫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鸿雁 郑征 +3 位作者 王瑾 李志鹏 林小兵 杨效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104,共7页
植食性昆虫取食叶片(叶虫食)不仅影响植物种群结构、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影响食物网内物种的相互关系。但是有关叶虫食在人为干扰的片段化森林中的情况还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纳板河保护区两种森林类型(雨林和常绿阔叶林)... 植食性昆虫取食叶片(叶虫食)不仅影响植物种群结构、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影响食物网内物种的相互关系。但是有关叶虫食在人为干扰的片段化森林中的情况还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纳板河保护区两种森林类型(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各4个片段森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冠的叶片采样分析了每种片段森林共有优势树种的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并调查了各片段森林的面积和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雨林片段和常绿阔叶林片段的优势树种平均虫食率分别为7.6%和6.7%,雨林片段的优势树种平均虫食频度(77.0%)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片段的(67.5%)(P<0.05);(2)雨林片段的树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片段的(P<0.05);(3)两种片段森林的优势树种叶虫食与片段面积和树种多样性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影响片段森林中优势树种叶虫食的因素与片段面积和树种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可能与植食性昆虫和捕食者的散布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片段化 叶虫食 片段面积 树种多样性 纳板河
下载PDF
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对森林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舶鉴 蔺菲 +8 位作者 房帅 王宁宁 胡天宇 任海保 米湘成 林露湘 原作强 王绪高 郝占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1-692,共12页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影响了冠层结构参数提取的准确性。使用4块森林动态样地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利用航带分解方法分析各样地低密度样方成因;采用点云抽稀模拟算法计算并拟合偏差曲线,对比不同样地、参数和取样尺度间的点云密度对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偏差曲线计算各条件下保证参数提取准确性的最低点云密度。结果发现:1)低密度区域主要受地形或(和)近地面遥感设计规划的影响。地形复杂的测区(西双版纳和古田山样地),遥感规划难度大,整体难以获取高密度点云(在30点/m^(2)左右),容易在沟谷和高海拔处出现低密度样方。平坦测区(长白山两块样地)虽可获取高密度点云(均超过150点/m^(2)),但欠佳的遥感规划设计导致长白山1测区北部出现1hm^(2)低密度区域。2)冠层参数提取准确性随点云密度减少而迅速降低,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这一变化趋势在不同参数和尺度间差异较大,但在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3)根据偏差曲线拟合结果,点云密度达到16点/m^(2)可以实现5—20 m取样尺度下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度达95%。综上,为更好的将近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应注重外业遥感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在源头把控数据质量;如果数据存在低密度点云的情况,应适当放宽取样尺度并慎重提取对点云密度较为敏感的冠层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点云密度 冠层结构参数 近地面遥感 森林动态样地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蝴蝶的多样性及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金涛 苗白鸽 彭艳琼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3-572,I0001-I0006,共16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保存着上万种植物,且生境多样,具有较高的蝴蝶多样性。本研究选择三类代表性生境: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聚焦于环境指示物种蝴蝶这一类群,通过样线法系统调查一年内蝴蝶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保存着上万种植物,且生境多样,具有较高的蝴蝶多样性。本研究选择三类代表性生境: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聚焦于环境指示物种蝴蝶这一类群,通过样线法系统调查一年内蝴蝶多样性及其变化。观测结果显示:蝴蝶在版纳植物园内全年发生,共调查到其成虫5科126属218种6 015头,其中蛱蝶科多样性最高。蝴蝶种类及数量随月动态变化,生境间有差异,7-8月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峰;1月种类最少,而5-6月数量最低;每月均出现的种类仅有12种,绝大部分种类分散发生于不同月份。影响蝴蝶群落多样性的气候因子中,月最高温显著影响蝴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月最低温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香农多样性和辛普森多样性,月平均温仅显著影响香农多样性。在版纳的三个典型季节中蝴蝶多样性存在差异,雨季物种丰富度最高,干热季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最高;雨季和雾凉季蝴蝶群落组成差异大,仅雾凉季与干热季的蝴蝶群落呈现中等程度相似。此外,在片段化雨林、次生林和专类园这3种不同生境中,蝴蝶群落组成也存在差异,蝴蝶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在次生林中最高,而辛普森指数则是片段化雨林最高;仅次生林与片段化雨林的蝴蝶群落呈现出中等程度相似。本研究揭示了版纳植物园蝴蝶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月动态变化规律,并明确了不同季节和生境中蝴蝶群落的多样性变化,可为区域蝴蝶多样性观测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组成 季节 生境 多样性变化
下载PDF
2003-2008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思思 杨艳波 +11 位作者 张蕊 沙丽清 唐建维 张一平 宋清海 邓晓保 巩合德 于贵瑞 王跃思 郑循华 王迎红 周文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16-27,共12页
大尺度、长期和连续的碳通量数据为研究全球碳、水循环关键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波动将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变化。热带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库,但近年来发现其碳汇能力趋向减弱或中和现象。... 大尺度、长期和连续的碳通量数据为研究全球碳、水循环关键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波动将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变化。热带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库,但近年来发现其碳汇能力趋向减弱或中和现象。连续的土壤碳通量数据,对准确评价热带地区碳收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按照温室气体排放的静态箱法观测方法和数据质控管理办法,收集整理了2003年1月到2008年8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得到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地气界面的CO_(2)排放通量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如压强、大气温度、土壤温度(5 cm)和土壤含水量(5 cm)等观测指标,形成了日、月和年尺度3类文件,以期为热带地区与全球碳平衡估算和碳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土壤碳通量 碳循环 气象要素 热带雨林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艳芸 张一平 +8 位作者 沙丽清 宋清海 鲁志云 温韩东 邓晔 梁乃申 MOHD Zeeshan 张仕东 周文君 《武夷科学》 2023年第1期9-22,共14页
为掌握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本研究基于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模拟增温实验平台,以去除地表凋落物、切根、切根并增温和对照4个处理6 a后表层矿质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 为掌握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本研究基于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模拟增温实验平台,以去除地表凋落物、切根、切根并增温和对照4个处理6 a后表层矿质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探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和增温处理的响应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碳输入和增温处理未改变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各处理的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与对照处理相比碳输入和增温处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切根处理显著降低细菌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而切根并增温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升高。与切根处理相比,切根并增温使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冗余分析显示,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调控因子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和土壤全钾,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土壤细菌群落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比真菌群落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碳输入变化 增温 高通量测序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