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云雾林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年际响应
1
作者 赵杨梅 龙文兴 +2 位作者 肖楚楚 冯广 张德旭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及2021年对21个20 m×20 m固定样地内DBH≥5 cm木本植物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个体、物种和... 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及2021年对21个20 m×20 m固定样地内DBH≥5 cm木本植物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个体、物种和群落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功能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2011年相比,2021年热带云雾林土壤全氮(TN)、有效氮(A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显著减少.空气最高温呈上升趋势,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对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201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有效氮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02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最高空气温度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与2011年相比,2021年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厚度在个体水平显著增大,比叶面积显著减少;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茎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在物种水平显著增大,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少;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茎全氮含量、茎全磷含量、叶全氮含量在群落水平显著增大,茎密度、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小;(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养分含量(如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有效氮含量等)和气候因子(如最高空气温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等)共同影响植物个体、物种及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变化,土壤养分因子作用较大,土壤磷胁迫的加剧是影响各个群落组织水平功能性状变化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云雾林 植物功能性状 生态策略 环境因子 尺度分异
下载PDF
热带湿季不同海拔林分的空气负离子特征及微气候效应
2
作者 司艳萍 陈俊 +1 位作者 曹凌仪 何荣晓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为研究湿季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三亚南岛森林康养基地同一海拔的4种林分类型和不同海拔梯度的常绿阔叶林、槟榔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气负氧离子检测仪及气象记录仪在7—9月份进行数据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单... 为研究湿季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三亚南岛森林康养基地同一海拔的4种林分类型和不同海拔梯度的常绿阔叶林、槟榔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气负氧离子检测仪及气象记录仪在7—9月份进行数据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不同林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橡胶林>常绿阔叶林>槟榔林>母生林,群落结构越复杂、郁闭度越高,负离子变异性越小。2)受植物自身生理特性、群落结构等的影响,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微气候具有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3)常绿阔叶林、槟榔林负离子浓度与海拔呈显著性负相关,槟榔林负离子浓度变异系数与海拔呈正相关。因此,4种不同林分中,橡胶林的康养效果最佳,其次为常绿阔叶林,今后在森林康养旅游中,可优先选择这两种林分进行游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空气负离子 微气候 植物群落 植被类型
下载PDF
77份文心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叶 叶蓓蕾 +5 位作者 邬静 刘乐 黎维诗 郝代成 谢尚潜 凌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83-2190,共8页
对文心兰77份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获得其表型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达1.85,变化区间为1.36~2.07,其中数值最大为株幅(2.07);在7个质量形状中,... 对文心兰77份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获得其表型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达1.85,变化区间为1.36~2.07,其中数值最大为株幅(2.07);在7个质量形状中,除叶色性状外的其他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均值为1.23,最大表现为唇瓣颜色(1.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79%,由蕊柱长、中萼宽、花枝长、花朵数量、侧萼长和宽、唇瓣宽7个表型特征向量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文心兰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的15个品种为小株型,适合作为办公室小盆花;第Ⅳ类群由30个品种组成,为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良好,较适合做鲜切花的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文心兰新品种的培育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几种海南岛热带雨林优势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慧燕 伍乾辉 +2 位作者 付彦 杨宗德 何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3-1089,共17页
BVOCs(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植物向大气释放的一类重要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对科学认识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BVOCs(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植物向大气释放的一类重要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对科学认识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其沉降增加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学者对BVOCs如何应对氮沉降增加知之甚少。因此以海南岛热带雨林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和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模拟氮沉降对3个树种BVOCs释放的短期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自然状态下,从木荷、厚壳桂和线枝蒲桃的枝叶中鉴定出14、34和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烷烃、羰基、醛、醇、酯、醚和酸),此外三个阔叶树种释放BVOCs的速率呈厚壳桂>木荷>线枝蒲桃;(2)外源施氮均促进了三种植物幼苗VOCs释放,其中总VOCs释放速率和成分数量均随施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叶面施氮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氮。(3)三种植物幼苗对氮沉降的敏感性大小表现为木荷>厚壳桂>线枝蒲桃。(4)外源施氮对植物的生理参数和土壤肥力均产生了影响,且叶面施氮的影响效果更为突出。生理参数中,净光合速率与幼苗释放BVOCs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气孔导度。施氮主要对土壤pH、NH^(+)_(4)-N和NO^(-)_(3)-N有显著影响,其次是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AP)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热带雨林树种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特有兰科植物华石斛潜在适宜生境预测
5
作者 宁瑶 昌秋霞 +1 位作者 张哲 赵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9-788,共10页
为探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基于25个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以气候变量和地形变量为环境预测因子,对华石斛当前及未来时期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华石斛在海南岛内的... 为探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基于25个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以气候变量和地形变量为环境预测因子,对华石斛当前及未来时期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华石斛在海南岛内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约为403.4 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1%,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鹦哥岭分局、尖峰岭分局、吊罗山分局以及五指山分局管辖区域,零星分布于黎母山分局管辖区、五指山市南部、琼中县、万宁市、保亭县和三亚市等地。华石斛适宜分布区域极其狭窄,适宜生境斑块化,呈现较为严重的破碎化。海拔、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湿季降水量及最暖月最高温是影响华石斛种群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华石斛的最适宜生境条件为海拔1070~1600 m,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0.80~0.88,最湿季降水量1700~2266 mm,最暖月最高温18℃~25℃。相比于当前,2050年在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华石斛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9.1%和19.5%,2070年减少19.7%和19.8%。预测模型的3个评估指标(AUC=0.997±0.003,Kappa系数=0.990±0.03,TSS=0.990±0.03)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目前华石斛种群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需加强就地保护,同时兼顾对其附生宿主树的保护;猕猴岭东北部及南部、鹦哥岭南部存在大片非常适宜和高度适宜生境,可作为华石斛未知种群调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预测 特有种 华石斛 附生植物
下载PDF
海南黎母山热带云雾林3种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根际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涂志华 周凌峰 +8 位作者 黄艳萍 张幸幸 章陈菲 李紫叶 韩琳 郭雅欣 陈夙怡 陈金辉 李胜男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为探讨热带云雾林主要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季节动态规律,于2019年2月—12月,采用抖落法采集3种优势树种岭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championii)、罗浮锥(Castanopsis fabri)、细枝柃(Eurya loquaian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 为探讨热带云雾林主要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季节动态规律,于2019年2月—12月,采用抖落法采集3种优势树种岭南青冈(Cyclobalanopsis championii)、罗浮锥(Castanopsis fabri)、细枝柃(Eurya loquaiana)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季节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优势树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根际效应以及与土壤养分及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明显,峰值出现在雨季的8月,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幅为188.68—322.75 mg·kg^(-1),氮含量变幅为104.02—184.44 mg·kg^(-1)。(2)不同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动态变幅在1.60—2.01之间,其季节动态呈“V”字型变化趋势;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动态变幅在1.63—2.10之间,且呈“N”字型变化趋势。(3)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根际效应均表现为正效应,且细枝柃根际效应大于岭南青冈和罗浮锥。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热带云雾林主要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显著,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细枝柃对土壤微生物量富集和截留效应更大,有利于养分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云雾林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量 动态变化 根际效应
下载PDF
海南文昌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调查
7
作者 郑奋 韩学倩 +6 位作者 黄允 柯亚丽 陈丽 李智虓 杨琦 李梓华 周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我们对文昌市的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记录了高种椰子种质资源189份,椰子预估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1.99%,预估年产量与生长密度显著... 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我们对文昌市的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记录了高种椰子种质资源189份,椰子预估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1.99%,预估年产量与生长密度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胸径、树龄、叶长和叶片数相关性都不显著;发现了一些高产、长叶、抗风和黄皮果实等特异种质资源,可以为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 高种椰子 变异系数 株高 特异种质
原文传递
重唇石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8
作者 郭东昇 杨理 +3 位作者 宋希强 梅文莉 陈惠琴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3,共7页
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 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2)、methyl 3-(p-hydroxyphenyl)propionate(3)、justiciresinol(4)、榕醛(5)、异落叶松脂素(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7)、(+)-松脂素(8)、aloifolⅠ(9)、dendrocandin T(10)、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11)、1,3,5-三甲氧基苯酚(12)、香草醇(13)和丁香脂素(14),其中化合物1~12,14均为首次从重唇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和14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和10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0.40±0.36)、(12.16±0.18)和(9.46±0.7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重唇石斛 化学成分 酪氨酸酶
下载PDF
基于栅格尺度下喀斯特专性植物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异变化
9
作者 黄蔚霞 孟新亚 +2 位作者 钟云芳 张金玲 宋希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频繁的干湿交替导致热带雨林喀斯特地貌的水分脉动特征显著,地带性本底环境呈现强烈的脆弱性和异质性。研究喀斯特植物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特征,有助于理解当地植物对热带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态恢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 频繁的干湿交替导致热带雨林喀斯特地貌的水分脉动特征显著,地带性本底环境呈现强烈的脆弱性和异质性。研究喀斯特植物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特征,有助于理解当地植物对热带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态恢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海南岛喀斯特专性植物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生境的自然环境栅格数据为基础,运用RS和GIS技术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综合指数法分析海南凤仙花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8年,海南凤仙花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以自然脆弱性为主,自然脆弱性波动与降水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极度脆弱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较大;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较小。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在0.6612—0.7532之间,基于GIS与RS的水资源脆弱性在0.6624—1之间,海南凤仙花生境处于水资源脆弱性的高值区。受干湿季热带雨林喀斯特地貌水分特征的影响,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变异性较强,区域分异程度明显,可利用其水分特征变化对海南凤仙花生境进行水土流失的及时阻控,保护海南凤仙花的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资源脆弱性 综合指数法 GIS 海南凤仙花生境
下载PDF
电子森林罗盘仪的研发与试验
10
作者 付贺宁 冯仲科 +3 位作者 孙林豪 苏珏颖 马天天 王智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树高和树木位置是森林经营决策中重要的指标,常用于估计森林生长量、树龄、材积、生物量和碳储量等立木参数,其精度对立木质量的评价及森林生长的预测分析影响较大。为解决当前森林调查仪器价格昂贵、移动不便、测量周期长、人力耗损大... 树高和树木位置是森林经营决策中重要的指标,常用于估计森林生长量、树龄、材积、生物量和碳储量等立木参数,其精度对立木质量的评价及森林生长的预测分析影响较大。为解决当前森林调查仪器价格昂贵、移动不便、测量周期长、人力耗损大等问题,基于三维电子罗盘和激光测距雷达研发了一种电子森林罗盘仪。该仪器设计了嵌入式软硬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Android端应用,实现了树高和树木位置数据测量的电子化和数字化。为验证仪器的精准度与效率,选取59株立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精准度上,方位角的绝对误差均值为4.5°,树高的相对精度为96.95%;在作业效率上,该仪器约为全站仪的2倍。该仪器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内外业一体化,能够满足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测量精度要求,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盘 树高 方位角 内外业一体化
下载PDF
珍稀濒危沉水植物水菜花传粉生物学研究
11
作者 王銮凤 张同同 +3 位作者 向文倩 梁惠婷 谭珂 申益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该研究分析了水菜花的花部形态、性比、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反射光谱、花粉限制与无融合生殖及其传粉者类型与行为。结果表明:(1)水菜花雌雄异株,雌、雄个体的性比约为1∶2;水菜花雌、雄花形态相似,但雌花略大于雄花。(2)水菜花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在花蕾期和开放期均较高。(3)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水菜花的主要传粉者,传粉效率较高且访问雄花的频率显著高于雌花。(4)水菜花雄蕊、雌蕊间的花色距离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辨别的阈值(P<0.001)。(5)在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下,水菜花坐果率分别为95.29%和98.42%,并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综上所述,水菜花两性模拟的欺骗性传粉并不完美,传粉者可以从视觉上区分雌花和雄花;而由于水菜花雄花数量较多,传粉者低频率的“错访”足以达到水菜花雌花的繁殖需求。因此,在今后开展水菜花迁地保护、人工种群恢复等保育工作时,应重视水菜花种群大小、性别比例和当地传粉者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欺骗性传粉 繁育系统 花粉限制 水鳖科
下载PDF
木豆种质资源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丽 罗英 +4 位作者 潘佳慧 罗小燕 杨虎彪 丁西朋 王志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2293-2308,共16页
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豆科植物,为了对木豆不同种质资源植物形态特征、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质量分析,本研究以叶片含水量、浸出物、总黄酮、多糖与外部形态特征为指标对10份木豆种质的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进而对4份... 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豆科植物,为了对木豆不同种质资源植物形态特征、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质量分析,本研究以叶片含水量、浸出物、总黄酮、多糖与外部形态特征为指标对10份木豆种质的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进而对4份差异种质(3-QZ、4-HK、5-DH3和6-DZ)进行代谢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8.75%(百粒重)~37.96%(分枝);水分含量与叶长、浸出物与荚果长、叶型指数与花序轴长度、花序轴长度与旗瓣大小和荚果宽以及荚果长与荚果宽和百粒重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总黄酮含量与旗瓣大小、叶长与叶宽、叶型指数与荚果宽、荚果宽与百粒重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系间活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外形形态和活性成分分析,选取4份种质进行代谢物质差异分析,共获得脂类、有机酸、萜类、生物碱、鞣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黄酮、醌类、木脂素和香豆素及其他类化合物453个,其中黄酮类化学物最多,不同品系间化合物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木豆新品种选育和药效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种质资源 质量评价 形态性状 活性成分 聚类 代谢物
下载PDF
光强对耐荫差异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种质的形态与生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娟 王志勇 +4 位作者 郭海林 丁西朋 杨虎彪 吴杨 廖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54-2461,共8页
对2个耐荫性具有显著(P<0.05)差异的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品系S17(耐荫强)与S34(耐荫弱)设置3个不同程度(自然光照、70%自然光照、25%自然光照)遮光处理,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遮荫处理后耐荫性强... 对2个耐荫性具有显著(P<0.05)差异的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品系S17(耐荫强)与S34(耐荫弱)设置3个不同程度(自然光照、70%自然光照、25%自然光照)遮光处理,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遮荫处理后耐荫性强的S17相对叶长、相对叶宽、相对绿色覆盖度、相对草坪密度、相对坪用质量、相对地上干物重及相对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耐荫性弱的S34,且重度胁迫显著(P<0.05)高于轻度胁迫;遮荫后S17的相对叶绿素a/b逐渐增加,而S34逐渐降低;重度遮荫后,相对可溶性糖及相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低于轻度胁迫,其中S17显著(P<0.05)高于S34。本研究对今后开展普通钝叶草耐荫新品种选育和QTL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钝叶草 耐荫性 形态 生理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霖明 汤海宁 +2 位作者 符杰雄 雷金睿 宋希强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33-44,共12页
为全面了解黎锦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染料植物的黎族文化,调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黎族使用的天然染料植物资源本底,为传统天然染料植物与染色工艺的保护和产业化提供依据,为染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2019年6月至2020... 为全面了解黎锦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染料植物的黎族文化,调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黎族使用的天然染料植物资源本底,为传统天然染料植物与染色工艺的保护和产业化提供依据,为染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和参与式调查法(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69个村庄26个黎锦传承人进行访谈并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信息包括使用着色植物的种类、利用部位、资源来历、染料制作工艺和染色步骤,并对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姜黄(Curcuma longa)、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台湾锥(Castanopsis jucunda)树皮4种色系的染料植物染色工艺进行记录,采集凭证标本和图像资料并整理编目。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黎族使用23种天然染料植物,隶属于16科20属,主要颜色有红、黄、蓝、黑、褐、紫和绿7种颜色。该研究对黎族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的发掘潜力进行深入分析,系统研究天然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工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非遗文化传承,协同乡村振兴,提出科学开发利用染色工艺统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黎族 天然染料 染色工艺
下载PDF
海雀稗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晴 韦海燕 +2 位作者 卞华 王志勇 丁西朋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1期11-19,共9页
对海雀稗耐盐体系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坪用质量和枯黄率对27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了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7个不同NaCl浓度(0,5,10,15,20,25,30 g·L^-1)处理下,坪用质量、枯黄率和叶色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NaC... 对海雀稗耐盐体系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坪用质量和枯黄率对27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了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7个不同NaCl浓度(0,5,10,15,20,25,30 g·L^-1)处理下,坪用质量、枯黄率和叶色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坪用质量显著下降(P<0.05),枯黄率显著增加(P<0.05),叶色显著变浅(P<0.05)。建立回归方程,以枯黄率50%为标准,确定海雀稗最适盐处理浓度为25 g·L^-1。利用25 g·L^-1 NaCl对27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筛选出2种极端耐盐种质:USA17-18(耐盐)和USA17-26(敏盐)。对海雀稗耐盐极端材料的钠钾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发现盐处理后,地上和地下Na+含量均显著增加,但K+含量和K/Na值都显著下降。减少Na+的摄入,维持较高的K+含量,可能是海雀稗耐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雀稗 耐盐性 坪用质量 枯黄率
下载PDF
基于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的乔木林碳汇潜力评估
16
作者 季文旭 冯仲科 +1 位作者 张瀚月 王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树木生长产生巨大碳汇,对于缓解碳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基于第6至第9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建立北京市13个主要树种(组)4种形式的立木胸径年生长率模型,预测树木胸径变化的未来趋势,从... 树木生长产生巨大碳汇,对于缓解碳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基于第6至第9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建立北京市13个主要树种(组)4种形式的立木胸径年生长率模型,预测树木胸径变化的未来趋势,从而为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碳储量提供计算依据,最终获得2050年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8个树种(组)胸径的年生长率模型R2都大于0.900,椴树的R^(2)最高为0.960;除柳树、水胡黄(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外的11个树种(组)RMSE都小于0.5 cm;除杨树、其他硬阔类和榆树之外,Bias都小于1.0 cm。胸径预测精度验证中整体R^(2)较高,刺槐最高(0.951),其他硬阔类最低(0.766)。预测2050年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为42.71 Tg C,碳密度为43.35 Mg C·hm^(-2)。基于胸径年生长率模型的树木生长模拟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未来北京市乔木林碳汇潜力评估的整体精度,能够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 胸径生长率 碳储量 碳密度
下载PDF
利用环境DNA技术评估局域陆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17
作者 李应 王诗怡 +5 位作者 黎洁 许晓兰 崔德桥 许慧娴 李晨荣 王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环境DNA(eDNA)已成为许多学科和地区评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热带地区利用空气eDNA进行陆生植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验证热带地区利用空气eDNA检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可行性,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校园布设了空气e... 环境DNA(eDNA)已成为许多学科和地区评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热带地区利用空气eDNA进行陆生植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验证热带地区利用空气eDNA检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可行性,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校园布设了空气eDNA收集器,风速在0~3.5 m·s^(-1)之间,分为7个时间收集eDNA,采用改良的DNA提取方式,选用Rbcl作为扩增引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空气eDNA装置以及改良DNA提取方法,可以捕获符合测序质量要求的eDNA;通过对收集到的eDNA进行测序分析,共检测2262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注释到44科543属841种植物,远高于已有的校园植物记录;eDNA技术对孢子类植物和风媒花植物检测率约为55.5%,并未明显高于其他类别植物;7个处理共有的OTUs为171个,第10天获取的OTUs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等都最高。本研究表明,在热带地区使用空气eDNA技术来研究和监测陆地植物种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环境DNA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监测
下载PDF
原产地与入侵地椰子织蛾遗传分化特征
18
作者 杨帆 李优佳 +6 位作者 SHAMEER K S 阎伟 吕宝乾 蒋方一丁 章雨璐 涂艳 齐可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椰子织蛾来源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已成功入侵我国华南地区4个省,对我国棕榈植物及城市园林景观造成严重威胁.利用COⅠ、COⅡ和COⅢ3个基因片段对原产地(印度)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共12个地区的107份椰子织蛾样品的... 椰子织蛾来源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已成功入侵我国华南地区4个省,对我国棕榈植物及城市园林景观造成严重威胁.利用COⅠ、COⅡ和COⅢ3个基因片段对原产地(印度)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共12个地区的107份椰子织蛾样品的遗传分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与入侵地种群的核苷酸组成存在34个变异位点,38%为嘌呤转换,62%为嘧啶转换;入侵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种群均为同一种基因型.系统发育树表明椰子织蛾存在两个遗传支系,即原产地支系与入侵地支系,遗传距离为1.3%,说明椰子织蛾种群已产生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线粒体DNA 遗传分化 变异位点
下载PDF
热带红睡莲精油主要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彦甫 范杨杨 +5 位作者 周卫娟 李子馨 李兆基 王健 赵莹 罗海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使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热带红睡莲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法对热带红睡莲精油组分进行分析鉴定,并且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热带红睡莲精油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睡莲精... 使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热带红睡莲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法对热带红睡莲精油组分进行分析鉴定,并且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热带红睡莲精油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睡莲精油的主要成分含有41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烯醛、烷酮、醇类为其主要成分,以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为主(8.293%)。对于6种供试细菌[2类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GNB)、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2类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 bacteria,GPB)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类真菌黑曲霉、酿酒酵母],红睡莲精油均表现出一定抑制性,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能力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红睡莲精油的稳定性分析表明,热带红睡莲精油热稳定性很好,具有一定紫外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红睡莲精油 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抑菌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热带城市典型棕榈类与阔叶类乔木热舒适效应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冉 何荣晓 +2 位作者 陈俊 司艳萍 阙静菲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定量探究植物种类与体量对城市绿地热环境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改善城市绿地热舒适性提供策略依据。文章以海口市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棕榈类与阔叶类两种市内典型的乔木,结合样地实测与ENVI-met模... 定量探究植物种类与体量对城市绿地热环境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改善城市绿地热舒适性提供策略依据。文章以海口市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棕榈类与阔叶类两种市内典型的乔木,结合样地实测与ENVI-met模拟,对比城市绿地中两种乔木的热舒适效应,探讨公共绿地在热舒适性方面的调节效应与植物选择策略。结果显示:植被遮荫不足、人工下垫面比例较高的绿地空间会出现热不适现象,所监测的公共绿地未能有效调节微气候、改善热舒适性;通过增加乔木植物绿量的模拟方案可调节微气候、改善场地热舒适性,使居民热感觉更接近舒适的状态;与低绿量的棕榈类乔木相比,高绿量的阔叶类乔木能更显著地改善公共绿地热舒适性,因此,提升当地生境适应性较强的阔叶类树种的种植比例是改善绿地环境热舒适性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微气候 植物选择 ENVI-m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