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晋辉 郑献召 +9 位作者 沈玲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杭晓阳 刘静 周庆庆 朱艳霞 王晓飞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5,P=0.500);术后12个月内,C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χ^(2)=7.400,P=0.025)。结论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减轻术后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T段回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下载PDF
焦作市冠心病患者觉察压力与疲乏状况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闫琪 《包头医学》 2019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焦作市冠心病患者觉察压力和疲乏状况间关系。方法:选取焦作市4家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诊断冠心病住院患者445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觉察压力、疲乏状况得分。结果:冠心病患者觉察压力得分为(47.... 目的:旨在探讨焦作市冠心病患者觉察压力和疲乏状况间关系。方法:选取焦作市4家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诊断冠心病住院患者445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觉察压力、疲乏状况得分。结果:冠心病患者觉察压力得分为(47.55±5.38)分,得分率为73.15%,疲乏得分为(69.54±5.28)分,得分率为69.54%。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冠心病患者觉察压力与疲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疲乏,其中身心对压力敏感可以加重其疲乏,而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人员支持也可能加重其疲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疲乏 觉察压力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静 付红 +7 位作者 晋辉 王中明 曾辉 韩风杰 杭晓阳 周庆庆 朱艳霞 郑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51-2657,共7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并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方法144例HFrEF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完成72例)和对照组(74例...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并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方法144例HFrEF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完成72例)和对照组(74例,完成72例)。对照组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排血指数(C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能量代谢指标(MEE),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5.352,P<0.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65,P=0.029);两组患者CI、LVMI、TNF-α、IL-6、cTnT、TGF-β1、NT-proBNP及MEE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085,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I、LVMI水平与NT-proBNP、MEE、TNF-α、IL-6、cTnT及TGF-β1水平呈极高度相关(均|r|>0.90,P<0.001)。NT-proBNP和cTnT预测效能均较大,且具有互补性。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能够改善HFrEF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和改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肌纤维化,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有关,且安全性好。NT-proBNP和cTnT联合检测可作为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 沙库巴曲缬沙坦 伊伐布雷定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运用
4
作者 张艳丽 蒋慧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9期88-89,共2页
随着医院市场的变化,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21世纪的护理人员,应重视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要不断自觉培养服务竞争意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认识到人性化护理... 随着医院市场的变化,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21世纪的护理人员,应重视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要不断自觉培养服务竞争意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认识到人性化护理是无模式、无止境的创新服务。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 治疗方法 护理方法
下载PDF
焦作地区冠心病患者疲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闫琪 李文国 抄龙芬 《内科》 2019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焦作地区冠心病患者的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焦作地区6家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15例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及多维疲乏问卷(MFI-20)对患者的基本情况... 目的探讨河南省焦作地区冠心病患者的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焦作地区6家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15例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及多维疲乏问卷(MFI-20)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疲乏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冠心病患者疲乏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冠心病患者405例,患者平均MFI-20得分(69.54±5.28)分,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状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的冠心病患者的MFI-20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是否结婚、家庭人均收入、治疗费用支付方式均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疲乏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均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疲乏的独立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对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疲乏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应用腺苷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海军 晋辉 +7 位作者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韩风杰 周庆庆 朱艳霞 邱翠婷 李牧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应用腺苷联合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新乡医学院附...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应用腺苷联合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124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PCI,试验组患者于PCI术前于冠状动脉内给予腺苷注射液200μg,然后行常规PCI术,术后连续14d行双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情况、矫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和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segment resolution,sumST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比较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7);试验组PCI术后即刻cTFC和TMPG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试验组sumSTR≥30%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2);两组患者术后24h的CKMB和cTNI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术后24h的CKMB和cTNI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测定值(P=0.03,P=0.03);试验组术后14d的CGRP测定值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术后14d的CGRP测定值(P<0.001,P<0.001);随访6个月,试验组MAC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腺苷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能够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及心肌灌注水平,降低心肌损伤,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 远程缺血后适应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晓飞 晋辉 +5 位作者 王中明 曾辉 韩风杰 朱艳霞 许华丽 郑海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1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尼可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尼可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做常规PCI,观察组在做常规PCI术前3d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两组患者术后均长期规律服用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慢血流、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术前和术后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CI术中慢血流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P分别为0.02、0.04),对照组术后cTNI高于术前水平(P<0.001),同时高于观察组同期水平(P<0.01)。对照组术后1d的VEGF和NO较入院时及术前升高(P<0.001),术后1个月VEGF恢复至入院时水平(P>0.05)。ET-1较术前及术后1d均下降(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d的VEGF、NO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术后1个月VEGF恢复至入院时水平,ET-1较入院时降低,术后1个月进一步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N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VEGF、ET-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进行远程缺血预适应后做PCI,能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术后规律使用尼可地尔能够有效改善PCI相关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远程缺血预适应 尼可地尔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心肌保护作用
8
作者 王中明 曾辉 +5 位作者 韩风杰 晋辉 刘静 杭晓阳 郑海军 王晓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2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52例):常规PCI;B组(52例):RIPostC+常规PCI;C组(52例):尼可地尔+常规PCI;D组(52例):RIPostC+尼可地尔+常规PCI。于PCI术前后检测心肌灌注、心律失常、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记录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心原性死亡)。结果(1)D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术后24 h 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A组,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高于A组(均为P<0.01);(2)PCI术后48 h,D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A、B和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A、B和C组(均为P<0.001);B、C组的hs-CRP、IL-6、MDA和VEGF水平均低于A组,SOD和NO水平均高于A组(均为P<0.001);(3)PCI术后12 h和48 h,D组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均低于A、B和C组,B、C组的hs-cTnI水平均低于A组(均为P<0.001);(4)PCI术后1个月和12个月,D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A、B和C组,B、C组的LVEF水平均高于A组(均为P<0.001);(5)PCI术后12个月内,4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396,P=0.22)。结论单纯尼可地尔或RIPostC在PCI中均具有改善心肌灌注、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尼可地尔联合RIPostC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尼可地尔或RIPostC,联用具有协同、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远程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宰娇娇 赵鹏 毋领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氧化应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血浆抗氧化能力(Antioxidant Activity,AOA)水平则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结合螺内酯治疗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患者心功能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较前减轻,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韦艳 李爱琴 +5 位作者 赵鹏 杨长宝 晋辉 毋领娟 柴文文 郑海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于PCI术前、术中及术后依次行IVUS和OCT检测,获取两组图像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病变管径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OCT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IVUS,混合斑块、斑块侵蚀及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VUS(均P<0.05);支架植入后,OCT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残余血栓及支架内斑块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术后12个月,OCT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斑块/血栓脱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IVUS(均P<0.05)。结论 OCT和IVUS均可用于指导PCI术,OCT对术前斑块性质(斑块侵蚀、斑块破裂、红、白血栓)及术后并发症(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残余血栓、支架边缘夹层及支架内组织脱垂)的识别优于IVUS,OCT能准确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识别出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而IVUS能检测斑块负荷及血管重构指数。二者联用可取长补短,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术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1
作者 晋辉 孙红蕾 +6 位作者 韦艳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周庆庆 尹遇冬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IVL治疗的所有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IVL辅助PCI,年龄(67.77±7.21)岁。76.7%的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3%的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60.5%)为原位病变,11例(25.6%)为支架内再狭窄,6例(13.9%)为支架膨胀不全“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DCB后狭窄率为(3.372±4.040)%,最小管腔面积为(9.416±0.940)mm^(2)。围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7%,均为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7例。术后30 d无MACE发生。结论I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饰冠状动脉钙化以实现支架充分膨胀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29
12
作者 马欣 付宝 +1 位作者 李秋霞 苏毅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的CHF患者作为联合组,按1∶1比例抽取同期单独...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的CHF患者作为联合组,按1∶1比例抽取同期单独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的56例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射血-充盈血流逆转间期(FRI)、校正FRI(CFRI)、射血-充盈血流逆转流率(FRR)、左心室射血期峰值流率(FRPE)]、外周血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疗效分级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29%比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及外周血各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LVEDD、FRI、CFRI及外周血PⅢNP、Gal-3、NT-proBNP低于治疗前,LVEF、SV、FRR、FRPE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12周LVEDD、FRI、CFR及外周血PⅢNP、Gal-3、NT-proBNP低于对照组,LVEF、SV、FRR、FRPE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比8.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流体力学参数,降低外周血PⅢNP、Gal-3、NT-proBN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流体力学 血流向量成像 心功能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翔宇 陈旭红 +2 位作者 王娟 杨淑玲 尚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行PCI的164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行PCI的164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或直接支架植入术;观察组患者由引导管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然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植入支架。对2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出血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CK-MB峰值、校正的TIMI帧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ST段回落>50%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7%(17/82)、15.9%(13/82),2组患者轻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05)。术后1 a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9.8%(8/82)、15.9%(13/82),2组患者术后1 a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7,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植入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经靶向灌注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远端用药后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爱琴 晋辉 +6 位作者 杨长宝 曾辉 韩风杰 孙亚超 邱翠婷 刘静 郑海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6期662-66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患者常规抗栓抗凝治疗后,采用靶向灌注导管行血栓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并抽吸后行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STE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前冠脉造影...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患者常规抗栓抗凝治疗后,采用靶向灌注导管行血栓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并抽吸后行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STE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前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仍为血栓闭塞的患者,其中17例行靶向灌注导管IRA远端溶栓及抽吸后PCI治疗(观察组),其余21例采用常规PCI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无复流/慢血流、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围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围术期出血事件及MACCE。结论对于梗死相关动脉血栓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经靶向灌注导管梗死相关动脉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并抽吸后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向灌注导管 重组人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曹道俊 慕春言 +1 位作者 仝峰 汤日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1-874,共4页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46),治疗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18个月的窦...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46),治疗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4%,与Ⅱ组(90.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18个月,Ⅰ组窦性维持率分别为72.1%,65.1%,60.5%,55.8%,Ⅱ组分别为88.6%,86.4%,81.8%,79.5%,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厄贝沙坦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倡武 苏毅 马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CS合并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内注药20min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术后8h、12h、24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8h、12h、24h替罗非班组的cTnT、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脉内注药后20min行冠脉造影,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及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内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尿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灌注 心肌损伤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联合应用比伐芦定和磺达肝癸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静 邱翠婷 +4 位作者 郑海军 晋辉 曾辉 韩风杰 王中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联合比伐芦定和磺达肝癸钠的治疗策略在围术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自201...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联合比伐芦定和磺达肝癸钠的治疗策略在围术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自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STEMI且按照CRUSADE评分≥41分的118例患者行常规PCI术,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2.5mg/d,平均使用(5.58±0.21)d;对照组(6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AXaIU,1次/12h,平均使用(5.96±0.13)d。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出血风险的STEMI患者行直接PCI围术期患者,比伐芦定联合磺达肝癸钠的抗凝效果优于比伐芦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且其出血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磺达肝癸钠 低分子肝素钙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薛鸿群 陈亚君 侯爱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口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片、长效硝酸脂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1例,予口服倍他乐克、肠溶...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口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片、长效硝酸脂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1例,予口服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片、长效硝酸脂类、辛伐他汀等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均减少,心电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曲美他嗪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爱琴 郑海军 董火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53例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力衰竭患者与12例健康体检者间的BNP水平、心功能等指标差异。结果血浆BNP浓度高低依序为CHF组、AMI组和健康对照组高,心力衰竭时BNP浓度随心功能恶... 目的探讨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53例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力衰竭患者与12例健康体检者间的BNP水平、心功能等指标差异。结果血浆BNP浓度高低依序为CHF组、AMI组和健康对照组高,心力衰竭时BNP浓度随心功能恶化显著增高,并与NYHA分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升高是预示慢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快速测定BNP浓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及时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症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亚超 郑海军 +4 位作者 李爱琴 曾辉 杨长宝 晋辉 刘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56-385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常规心内科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常规心内科治疗。对所有受试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NYHA分级法进行心功能分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对比两组间及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心功能级别和LVEF的变化,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级别和LVEF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88,P<0.05);LVEF值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615,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作为评估该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参考依据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芹心事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