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碎石术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作者 晋辉 孙红蕾 +6 位作者 韦艳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周庆庆 尹遇冬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IVL治疗的所有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IVL辅助PCI,年龄(67.77±7.21)岁。76.7%的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3%的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60.5%)为原位病变,11例(25.6%)为支架内再狭窄,6例(13.9%)为支架膨胀不全“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DCB后狭窄率为(3.372±4.040)%,最小管腔面积为(9.416±0.940)mm^(2)。围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7%,均为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7例。术后30 d无MACE发生。结论I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饰冠状动脉钙化以实现支架充分膨胀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保富 韩晓峰 王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冠心病病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与PDT≤2h组比较,PDT〉2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和来院交通方式与PDT相关(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影响PDT。其中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是影响PDT的独立相关因素。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发病时间 就诊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快速心脏生化标记物定性测定80例分析
3
作者 韩晓峰 王保富 王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5354-5355,共2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采用快速心脏生化标记物定性测定诊断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抬高急性心梗(NSTEMI)和急性心梗(AMI)的准确性。方法:将80例怀疑ACS的患者采用快速心脏标记物定性测定,同时用同侧静脉血送化验室进行定量测定...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采用快速心脏生化标记物定性测定诊断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抬高急性心梗(NSTEMI)和急性心梗(AMI)的准确性。方法:将80例怀疑ACS的患者采用快速心脏标记物定性测定,同时用同侧静脉血送化验室进行定量测定,观察快速心脏标记物测定的敏感程度。结果:快速心脏标记物定性与化验室定量对比,ACS诊断敏感度为99%。结论:胸痛患者尤其是ACS采用快速心脏标记物测定可大大减少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急性病 生物学标记/分析 人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4
作者 韩晓峰 王保富 王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273-1274,共2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15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75例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和7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斯...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15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75例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和7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斯匹林。疗程48h,观察指标为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MAR),终点事件是一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给药后24hMAR明显减少(P〈0.05),而出血并发症和一个月MACE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STE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治疗应用 心肌梗死/外科影药物疗法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