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生产企业碳排放状况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川 姜英 张国光 《节能与环保》 2011年第11期54-56,共3页
哥本哈根会议后,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共识。为了保护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提出了不同的减排目标,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实施节能减排与发展... 哥本哈根会议后,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共识。为了保护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提出了不同的减排目标,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实施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能源、低碳产品是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煤炭生产企业 节能减排 温室气体排放 哥本哈根 低碳 GDP
下载PDF
煤炭生产企业碳排放状况分析研究
2
作者 朱川 姜英 张国光 《能源环境保护》 2012年第2期9-12,共4页
通过对原煤开采环节能源消耗构成和副产物排放的分析研究,提出把煤炭开采环节的碳排放分为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和系统副产排放产生的碳排放两大类。详细分析了原煤开采过程中电力消耗的碳排放、煤炭消耗的碳排放、油品消耗碳排放及煤... 通过对原煤开采环节能源消耗构成和副产物排放的分析研究,提出把煤炭开采环节的碳排放分为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和系统副产排放产生的碳排放两大类。详细分析了原煤开采过程中电力消耗的碳排放、煤炭消耗的碳排放、油品消耗碳排放及煤层气排放所引起碳排放的排放源和排放量及其核算方法,简单介绍了伴随煤矸石与矿井水排产生的少量碳排放。提出煤炭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的计算公式为:Q=Q1+Q2+Q3+Q4+Q5+Q6+Q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当量 原煤开采 排放因子 逃逸排放
下载PDF
我国煤炭检测技术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蔡志丹 张永刚 +2 位作者 王利斌 涂华 赵奇 《煤质技术》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煤炭检测是构成煤炭绿色开采、洗选加工、分质转化、洁净燃烧、末端治理与贸易结算等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发展可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对煤炭采制样技术、煤炭检测方法、检测数据采集系统、标准物质等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并从国家及行业... 煤炭检测是构成煤炭绿色开采、洗选加工、分质转化、洁净燃烧、末端治理与贸易结算等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发展可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对煤炭采制样技术、煤炭检测方法、检测数据采集系统、标准物质等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并从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支持、现代煤化工产业驱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等层面对煤炭检测技术发展进行思考。研究表明:机械化采制样装备系统化是煤炭检测未来发展的趋势,煤炭检测相关标准对规范我国煤炭贸易市场和指导企业合理用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煤炭检测设备向着自动化、高效化、智能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标准物质的应用推动了煤炭检测技术的进步,煤炭检测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符合现代煤炭检测实验室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的支持、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驱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能够促进煤炭检测技术向着标准化、智能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检测技术 采制样 检测方法 设备 标准物质 检测数据
下载PDF
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志丹 《煤质技术》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有效地提高煤炭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促进检验检测机构的有效管理,针对我国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的供方和需方基本上均设置了煤炭检验部门,煤炭第... 为了有效地提高煤炭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促进检验检测机构的有效管理,针对我国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的供方和需方基本上均设置了煤炭检验部门,煤炭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多数为国有机构;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监控和保持检测环境、配备满足要求的设备设施、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管理、选用规范的检测方法、控制和记录样品的处置、参加机构之间比对或机构内部比对。对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管理方法进行探索,可为煤炭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提供参考,有助于保障煤炭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检验检测 监控结果 有效性 管理方法 标准物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煤炭灰分在线检测技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媛媛 《煤》 2021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冶金等行业中,煤炭灰是一种无法燃烧的杂质,而灰分大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衡量指标。洗煤厂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相关要求,来生产出满足某些行业要求灰分的煤炭。如果生产出来的煤炭灰分与预期要求略高,表示这批煤炭不符合标准,需要重新... 在冶金等行业中,煤炭灰是一种无法燃烧的杂质,而灰分大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衡量指标。洗煤厂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相关要求,来生产出满足某些行业要求灰分的煤炭。如果生产出来的煤炭灰分与预期要求略高,表示这批煤炭不符合标准,需要重新进行洗煤。如果生产出来的煤炭灰分低于用户要求,那么成百上千吨的煤炭不断累积,会大大增加洗煤成本。因此,合理把控煤炭灰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煤炭灰分的在线检测技术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对检测原理简要介绍,之后分析五种不同的煤炭灰分在线检测技术,从可靠性、优势特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并对六种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灰分 在线检测 对比分析 X射线 Γ射线
下载PDF
煤炭检验的误差及应对策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文娟 《煤》 2021年第3期97-99,共3页
文章以煤炭检验技术方式为切入点,重点阐述煤炭检验工作中误差的形成原因。在煤炭检验工作中,存在各类影响因素,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煤炭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深入分析当前煤炭检验误差问题,例如采样... 文章以煤炭检验技术方式为切入点,重点阐述煤炭检验工作中误差的形成原因。在煤炭检验工作中,存在各类影响因素,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煤炭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深入分析当前煤炭检验误差问题,例如采样、制备、检测以及环境等因素,当以上环节存在问题时,便会影响到煤炭检验工作的准确程度。最后从多方面入手,根据误差形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检验 误差 影响因素 优化措施
下载PDF
气化用水煤浆添加剂性能及分散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志丹 柳金秋 《煤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38-41,共4页
为探索气化用水煤浆添加剂的性能及分散作用机理,使用粒度级配工艺制浆,考察萘系(TN)、腐殖酸系(TF)和木质素系添加剂(TM)对气化用煤成浆性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的方法研究3种添加剂的分散机理。结果表明:TN主... 为探索气化用水煤浆添加剂的性能及分散作用机理,使用粒度级配工艺制浆,考察萘系(TN)、腐殖酸系(TF)和木质素系添加剂(TM)对气化用煤成浆性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的方法研究3种添加剂的分散机理。结果表明:TN主要通过磺酸基吸附在煤的表面,其萘环结构以π电子极化吸附形式在煤表面呈卧式吸附,可提高吸附速率;TF的羧基官能团在分散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腐殖酸分子和煤颗粒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力的大小决定了其极限吸附量;TM的甲基、亚甲基、芳香环、羟基等极性基团在煤颗粒的表面存在金属离子交换作用和氢键作用,但由于其复杂的作用关系,导致其吸附量少;综合考虑3种添加剂的性能、最佳使用量以及对煤样最高成浆浓度的影响,建议选取萘系添加剂作为气化现场制浆用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水煤浆 萘系添加剂 腐殖酸系添加剂 木质素系添加剂 分散机理 成浆性
下载PDF
活性炭碘吸附值测试标准的特点与适用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元元 吴倩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1年第6期75-80,共6页
对比分析了GB/T 12496.8—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8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ASTM D 4607—2014《测定活性炭中碘... 对比分析了GB/T 12496.8—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8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ASTM D 4607—2014《测定活性炭中碘值的标准试验方法》、JIS K1474—2014《活性炭的试验方法》5种国内外活性炭碘吸附值检测标准的特点,分别采用这些标准测试了3种典型活性炭样品的碘吸附值,在此基础上讨论4个活性炭碘吸附值测试标准间的等效关系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除去JIS K1474—2014之外的4种测试方法碘吸附值结果具有可比性;GB/T 12496.8—2015具有试剂消耗少、操作流程简捷、测试时间短、结果偏差小、能够弥补GB/T 7702.7—2008检测方法不足等特点,可以有效把控活性炭质量;GB/T 7702.7—2008与ASTM D 4607—2014标准试验精密度要求高,社会承认度高,适用于科学研究、产品仲裁。但此测试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以及当碘吸附值小于600 mg/g时测试值偏差大,不适用于周期短、检测量大以及精密度要求高的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碘吸附值 检测标准 特点 适用性
下载PDF
不同烟气条件对活性焦脱硝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旭 王晨 +2 位作者 鲁励 蔡志丹 刘元元 《煤质技术》 2022年第3期44-48,54,共6页
结合活性焦低温脱硝机理,研究不同烟气条件对活性焦脱硝影响,可获得活性焦脱硝率提升方法与低温脱硝途径,对现有活性焦联合脱除技术的应用及推动我国烟气污染物减排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不同烟气成分在110℃~125℃对活性焦脱硝影响... 结合活性焦低温脱硝机理,研究不同烟气条件对活性焦脱硝影响,可获得活性焦脱硝率提升方法与低温脱硝途径,对现有活性焦联合脱除技术的应用及推动我国烟气污染物减排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不同烟气成分在110℃~125℃对活性焦脱硝影响,在固定床试验系统上研究不同的反应温度、NO浓度、氧气含量、水蒸气含量、空速对活性焦反应脱硝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0℃~125℃范围内,反应温度越低则活性焦脱硝率越高,110℃时脱硝率最高为43.1%;NO初始浓度越高,活性焦脱硝率越高,但脱除后NO浓度相应也更高;氧气浓度由4%增加到8%时,脱硝率增加较为明显,其值从38.6%增至43.0%,而氧气浓度继续增加则脱硝率变化不大;水蒸气对活性焦脱硝反应有抑制作用,水蒸气含量为4%时其脱硝率最高达到43.8%,水蒸气含量为10%时其脱硝率下降至40.2%;随着水蒸气含量增加,反应后活性焦的耐磨、抗压强度大幅下降;空速由300 h^(-1)增加到600 h^(-1)时,脱硝率由43.5%大幅下降至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脱硝 烟气条件 固定床 脱硝率 低温脱硝机理 反应温度 氧气浓度 水蒸气含量
下载PDF
破碎方式和粒度对低阶煤在炼焦配煤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莹莹 《煤》 2021年第4期98-100,108,共4页
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日益短缺,是未来制约焦化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节约优质炼焦煤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扩大炼焦煤种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选取了一种低阶煤进行配煤炼焦,通过对破碎方式、破碎粒度的改变,分析其应用于顶装和... 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日益短缺,是未来制约焦化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节约优质炼焦煤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扩大炼焦煤种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选取了一种低阶煤进行配煤炼焦,通过对破碎方式、破碎粒度的改变,分析其应用于顶装和捣固两种不同炼焦工艺的配煤炼焦中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破碎方式 粒度 炼焦配煤 焦炭质量
下载PDF
关于《燃煤助燃剂助燃效果评价方法》国标修订建议
11
作者 蔡志丹 安莉 《煤质技术》 2020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燃煤助燃剂助燃效果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燃烧利用,从试验设备适应性、试验方法适用性、评价指标适用性等方面对现行标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总体分析。结合燃煤助燃剂助燃效果评价试验... 为了有效提高《燃煤助燃剂助燃效果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燃烧利用,从试验设备适应性、试验方法适用性、评价指标适用性等方面对现行标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总体分析。结合燃煤助燃剂助燃效果评价试验研究,对残渣碳含量测定方法、燃烧样品质量的确定、终温温度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后提出3条修订建议:通过测试样品均匀性和重复性分析,残渣碳含量测定方法应修订为仪器法;通过燃烧样品质量对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分析,应规定热重燃烧试验的最低实验次数,保障结果准确性并提高燃煤助燃剂评价试验效率;应修订终温温度计算方法,建议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降低燃烧终温的参考值100℃或50℃,确保碳含量测定结果的有效性。以期修订建议可为《燃煤助燃剂助燃效果评价方法》国标的修订提供依据,为助燃剂的应用以及燃煤工业锅炉和民用煤燃烧领域的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燃剂 助燃效果 评价方法 标准修订 燃烧终温 残渣碳 燃烧样品质量 热重燃烧试验 仪器法
下载PDF
煤矿主通风机技术性能测试
12
作者 许睿 马立宏 《山西煤炭》 1998年第3期48-50,共3页
介绍了煤矿主通风机的技术测试的重要环节,以及主通风机技术参数的具体测试方法,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通风机 技术性能 测试 煤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