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经历对地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研究——以燕山大学某工科学院为例
1
作者 史程 雷健 +2 位作者 张静 路艳军 邸立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高校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摇篮与科学支柱,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师作为高校的中流砥柱,海外经历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以燕山大学某工科学院为样本,运用OLS模型与Logit模型,引入三项个人特征(年龄、性别、职称)和一项院系... 高校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摇篮与科学支柱,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教师作为高校的中流砥柱,海外经历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以燕山大学某工科学院为样本,运用OLS模型与Logit模型,引入三项个人特征(年龄、性别、职称)和一项院系特征(系部)作为自变量,以课题经费、专利与论文三个指标衡量科研产出,旨在探讨海外经历对地方高校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经历能够提升教师科研产出的综合能力,三个衡量指标均优于平均水平,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可得其促进效果微弱且具有滞后性,对科研产出的优势比仅为职称的0.1—0.2。因而,高校在招聘考核中不应将海外经历作为必要条件,更应注重在职教师的长期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经历 科研产出 线性回归 比较优势
下载PDF
“真问题”驱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以燕山大学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辆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昊 金立生 李学良 《教学研究》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随着汽车“新四化”进程的加速,各大车企对于智能车辆技术投入了巨大研发力量,企业对“懂汽车+懂IT”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些新需求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车辆工程人才来说,依托传统机械工程学科的... 随着汽车“新四化”进程的加速,各大车企对于智能车辆技术投入了巨大研发力量,企业对“懂汽车+懂IT”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些新需求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车辆工程人才来说,依托传统机械工程学科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汽车“新四化”的要求,特别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方面需要对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深入分析多学科交叉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以“真问题”驱动为核心,结合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辆人才培养需求,设计了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知识体系,采用“微—综”项目群、“虚—实”教学手段和“真题真做”产教融合三层体系构建培养平台,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新时代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汽车“新四化” 真问题驱动 多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探索与建设——以燕山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学良 李昊 唐先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0期92-95,共4页
在新工科及工程教育背景下,瞄准车辆工程发展的新方向、新业态,依托机械工程强势学科,联合行业领先企业,燕山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以校企协同为桥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以... 在新工科及工程教育背景下,瞄准车辆工程发展的新方向、新业态,依托机械工程强势学科,联合行业领先企业,燕山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以校企协同为桥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以响应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为出发点重新定义培养目标,以外在需求和内在特色为导向重构现有课程体系,以校企深入协同育人为途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一套系统、新颖的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车辆工程 多学科交叉融合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燕山大学燕翔车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婷婷 夏怀成 《教学研究》 2014年第6期104-105,112,共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以专业竞赛赛车的研制为重要平台,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以专业竞赛赛车的研制为重要平台,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体系,成立了燕翔车队大学生创新室,形成了由指导教师负责总体组织、管理、立项指导,部门部长负责项目的申请、答辩、项目管理和具体实施,车队管理层负责召集立项会议,以高年级学生培训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为特色的"倒金字塔"型创新骨干学生能力培训体系。以赛车的研发与大创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从事大创活动的动力、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创新能力 培养 实施方法
下载PDF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以燕山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浩然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10期240-241,共2页
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燕山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五步规划",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想,创新规划了"学习、竞赛、研究、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 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燕山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五步规划",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想,创新规划了"学习、竞赛、研究、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等措施,为构建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及 协同创新 大学生创业 体验式学习
下载PDF
论理工科大学生软实力及培养——以燕山大学理工科学生为例
6
作者 高峰 杨东峰 +1 位作者 杨春婧 冯海龙 《科教文汇》 2017年第7期49-50,共2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软实力"在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理工科大学生十分注重学历、技能、证书等"硬实力",对其自身的"软实力"状况重视程度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软实力"在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理工科大学生十分注重学历、技能、证书等"硬实力",对其自身的"软实力"状况重视程度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发展。而提高大学生"软实力",需要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 大学生 软实力
下载PDF
高速换道场景下角模块车辆的多项式位姿轨迹规划研究
7
作者 祝军军 庞锦涛 周华鹏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7,268,共13页
角模块车辆的侧向/纵向/横摆运动可以相对独立地规划并控制,然而传统的轨迹规划思路未能充分考虑轨迹对车辆横摆运动造成的影响。本文以角模块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项式位姿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基于五次多项式的位姿轨迹参... 角模块车辆的侧向/纵向/横摆运动可以相对独立地规划并控制,然而传统的轨迹规划思路未能充分考虑轨迹对车辆横摆运动造成的影响。本文以角模块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项式位姿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基于五次多项式的位姿轨迹参数模型,并生成位姿轨迹簇;其次,考虑路面附着状态约束、运动学模型约束、质心侧偏角约束,建立包括换道效率、侧向性能、横摆角偏差、横摆性能的评价函数,生成最优多项式位姿轨迹以及最优传统位置轨迹;最后,在高速换道场景下,将两种最优轨迹进行对比,并利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验证了多项式位姿轨迹的可跟踪性。仿真结果表明:多项式位姿轨迹可以提高换道效率,并大幅改善车辆的横摆舒适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规划 角模块车辆 位姿轨迹 横摆性能 高速换道
下载PDF
基于DMPC的无信控交叉口智能网联车辆多车协同轨迹规划 被引量:1
8
作者 金立生 魏青嵩 +3 位作者 谢宪毅 石业玮 雒国凤 李克强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为了解决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无信控十字交叉口多车协同通行的冲突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车协同轨迹规划方法。采用分布式模型预测框架实现多车协同轨迹规划的分布式独立计算,利用滚动时域预测周车轨... 为了解决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环境下无信控十字交叉口多车协同通行的冲突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车协同轨迹规划方法。采用分布式模型预测框架实现多车协同轨迹规划的分布式独立计算,利用滚动时域预测周车轨迹实现车-车未来状态交互,基于智能网联环境车-车交互通信功能实现规划结果共享;引入道路边界约束、加速度约束与碰撞约束等车辆安全约束条件,通过二次规划求解可以安全通行十字路口的多车轨迹;基于MATLAB驾驶场景生成模块建立无信控十字交叉口环境,并在2种场景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直行工况和左转工况下多车间最小距离分别为2.58 m和2.99 m,均满足避撞的安全距离约束,实现了多车之间的协同避撞并且能够保证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无信控十字交叉口 多车协同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 轨迹规划
下载PDF
麻雀搜索算法-粒子群算法与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协同优化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文 刘伯威 +2 位作者 张继园 唐杰 张天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3-999,1009,共8页
针对智能汽车在面对多样化工作场景时其路径规划算法存在响应时间长、规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协同优化策略。首先,融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的警惕机制与粒子群算法(PSO)的种群寻优特性,对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因子和学习因子进行优化... 针对智能汽车在面对多样化工作场景时其路径规划算法存在响应时间长、规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协同优化策略。首先,融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的警惕机制与粒子群算法(PSO)的种群寻优特性,对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因子和学习因子进行优化;其次,提出“三角布线”搜索规则,对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RRT)进行双向优化(RRT-Connect);然后,基于MATLAB软件建立了复杂环境道路仿真模型,对上述优化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优化方案,协同优化算法在路径长度与规划时间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对两种协同优化方案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显示:在局部路径规划中,SSA-PSO算法响应时间更短,规划效率更高,而在全局路径规划中,“三角布线”RRT-Connect算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麻雀搜索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三角布线 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内燃机排放与控制”课程为例
10
作者 王强 许玉婷 张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5期113-116,共4页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各高校在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上,还面临诸多挑战。实践证明,利用“互联网+”教育及工程项目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能源动力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通过整合MOO...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各高校在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上,还面临诸多挑战。实践证明,利用“互联网+”教育及工程项目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能源动力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通过整合MOOC及SPOC线上优质教学资源,重构传统教学内容,可以显著优化学时分配。借此引入工程项目式教学环节,将数值模拟技术融入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对工程问题的认知度、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教学 SPOC 项目式教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欠学分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为例
11
作者 梁明伟 《才智》 2013年第19期27-28,共2页
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挂科欠学分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如若任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能否毕业和就业。本文通过对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进行调研,对当前大学生欠学分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 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挂科欠学分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如若任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能否毕业和就业。本文通过对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进行调研,对当前大学生欠学分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从学校、辅导员,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欠学分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某发动机罩外板网孔覆膜结构冲压工艺分析
12
作者 裴永生 李亮亮 +2 位作者 李志明 刘选太 赵彩艳 《锻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针对目前汽车发动机罩外板与行人碰撞时会对行人头部造成较大伤害的问题,分析了某发动机罩外板与行人头部碰撞概率较高的区域,对其进行了均布网孔设计,降低了其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同时,考虑发动机罩外板外覆盖... 针对目前汽车发动机罩外板与行人碰撞时会对行人头部造成较大伤害的问题,分析了某发动机罩外板与行人头部碰撞概率较高的区域,对其进行了均布网孔设计,降低了其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同时,考虑发动机罩外板外覆盖件密封的需求,利用橡胶薄膜对开孔部位进行粘贴,保证其实际使用需求。首先,利用金属板料拉伸性能试验确定网孔设计的初步方案;然后,对原实体板料的冲压模具的模面进行修改,使带孔板料冲压后产品满足设计要求;最后,使用Autoform软件进行回弹补偿与迭代优化,并利用Think-design软件对补偿后的工具体模面进行了曲面拟合,保证了带孔板料冲压后产品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最终产品可以满足其在检测工装上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罩外板 网孔覆膜 冲压工艺 回弹补偿 头部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AVMD与Teager能量算子的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
13
作者 时培明 伊思颖 +2 位作者 张慧超 范雅斐 韩东颖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0-397,418,共9页
为解决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在噪声情况下提取风电机组故障特征时因参数设置的人为经验不足而带来的误差问题及耗费时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adapt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 为解决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在噪声情况下提取风电机组故障特征时因参数设置的人为经验不足而带来的误差问题及耗费时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adapt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AVMD)算法的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包络熵-峭度-互信息准则(envelope entropy,kurtosis and mutual information,简称EKM)作为黏菌算法(slime mold algorithm,简称SMA)的适应度函数来寻找最优解,并按照最优解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其次,计算每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inherent modal function,简称IMF)的峭度和与原信号的互信息,选择具有故障特征的分量进行重构;最后,通过Teager能量算子解调来识别风电机组故障特征频率。仿真信号和实际风电机组故障信号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找到故障频率及其倍频,验证了其在风电机组故障诊断领域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 黏菌算法 包络熵-峭度-互信息准则 TEAGER能量算子
下载PDF
非可视条件下路面可跨越障碍物特征识别
14
作者 李昊 李浩泽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66,共11页
本文关注非可视条件下的智能驾驶需求,利用毫米波雷达可全天候工作及受光照和天气影响较小的特性,实现路面可跨越障碍物的形位特征识别。本文以路面减速带为例,构建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路面障碍物特征感知系统,将雷达天线平面朝向地面并与... 本文关注非可视条件下的智能驾驶需求,利用毫米波雷达可全天候工作及受光照和天气影响较小的特性,实现路面可跨越障碍物的形位特征识别。本文以路面减速带为例,构建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路面障碍物特征感知系统,将雷达天线平面朝向地面并与地面保持一定夹角,利用FFT-CZT两级处理结构对雷达中频数据进行频谱细化,获得较高精度的距离值。进一步通过分析雷达点云数据,将每帧数据中获取的最短目标距离值进行融合,得到路面减速带的二维可视化成像。最后,通过对可视化数据的分析,建立路面减速带几何模型,提出减速带特征参数计算方法。本文搭建了实车测试平台,采集了从0°到90°不同夹角数据,在45°夹角处得到减速带高度估计值平均绝对误差保持在4 mm以内,宽度估计值平均绝对误差为21 mm,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障碍物检测 毫米波雷达 二维成像 形位特征 非可视条件
下载PDF
基于视觉复杂环境下车辆行驶轨迹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润生 黄小云 +4 位作者 刘晶 马雷 韩睿 赵玉勤 杨新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4,共9页
安装在车辆正前方的电荷耦合摄像机(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实时获取道路图像,利用灰度和梯度特征构成目标函数,并用抛物线模型拟合道路边界,使弯道路径和直道路径的识别统一化。将识别分成三个阶段,并设定出各阶段的抛物线参数感... 安装在车辆正前方的电荷耦合摄像机(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实时获取道路图像,利用灰度和梯度特征构成目标函数,并用抛物线模型拟合道路边界,使弯道路径和直道路径的识别统一化。将识别分成三个阶段,并设定出各阶段的抛物线参数感兴趣区。采用遗传算法,对抛物线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初始化编码、计算适应度、多点交叉及变异等过程,搜索出目标函数值近似最大的抛物线,即最优解。通过道路识别得到道路曲率、预瞄点处的侧向偏差和方位偏差等,为轨迹预测提供信息。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车辆前轮转角,根据动力学特性对其进行修正。建立基于预瞄的车辆转向动力学连续模型,车辆前轮转角和道路曲率作为系统输入,根据系统的采样频率将连续模型离散化,运用Kalman滤波理论设计状态观测器,实时观测车辆侧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从而得到车辆运动轨迹。试验表明,该方法既能在较复杂环境下较准确的拟合出路界线和预测出车辆运动轨迹,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道路边界识别 遗传算法 KALMAN 滤波 状态观测器 车辆轨迹预测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前方车辆识别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雷 臧俊杰 张润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0-366,332,共8页
选取车辆底部水平方向特征和车辆左右两侧垂直方向特征,提取出受全局灰度影响较小的局部灰度特征、局部梯度特征和局部波动特征。应用加权证据理论将车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特征分别进行信息融合,并根据光强的不同调整各特征的权重。为提... 选取车辆底部水平方向特征和车辆左右两侧垂直方向特征,提取出受全局灰度影响较小的局部灰度特征、局部梯度特征和局部波动特征。应用加权证据理论将车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特征分别进行信息融合,并根据光强的不同调整各特征的权重。为提高识别的实时性,将人工鱼群算法应用于识别中,并增添了车辆识别模块以增强人工鱼的引导能力。根据人工鱼群的搜索结果,再通过对称性特征进行进一步判定,实现前方车辆的准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前方车辆进行识别并准确定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识别 光照条件 加权证据理论 鱼群算法
下载PDF
95后大学生网络成瘾、人际交往与学业倦怠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峰 杨东峰 +2 位作者 杨春婧 冯海龙 王楠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95后大学生网络成瘾、人际交往与学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通过电子版问卷网络发放回收的方式收集538份数据。结果:95后大学生中有5.2%的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成瘾、人际交往和学业倦怠的比较中存在一定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网络成瘾、... 目的:探讨95后大学生网络成瘾、人际交往与学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通过电子版问卷网络发放回收的方式收集538份数据。结果:95后大学生中有5.2%的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成瘾、人际交往和学业倦怠的比较中存在一定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网络成瘾、人际交往和学业倦怠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假设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指数,其中CMIN/DF=2.299,GFI=0.965,AGFI=0.946,NFI=0.969,IFI=0.982,TLI=0.977,CFI=0.982,RMSEA=0.049。结论:95后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际交往对学业倦怠均有直接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人际交往 学业倦怠
下载PDF
基于灰度图像的复杂环境下智能车辆道路边界识别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雷 于福莹 李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对于智能车辆在一些常见复杂环境下的道路识别,传统的预处理过程要对图像进行二值化,造成大量有用信息的丢失。文中直接利用灰度图像上道路边界的灰度及其梯度信息,构建基于小块统计的目标函数,用于评价道路边界的拟合质量,起到滤波的作... 对于智能车辆在一些常见复杂环境下的道路识别,传统的预处理过程要对图像进行二值化,造成大量有用信息的丢失。文中直接利用灰度图像上道路边界的灰度及其梯度信息,构建基于小块统计的目标函数,用于评价道路边界的拟合质量,起到滤波的作用,有效地剔除复杂环境下的各种不规则纹理噪声。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光照条件和树木阴影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准确地识别直线或弯曲道路边界。同时由于无须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灰度图像 道路边界线识别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道路前方车辆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雷 武波涛 +1 位作者 卢艳楠 张杨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5-129,共5页
将光学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以识别道路前方车辆。首先根据光学图像信息进行保守识别以初步确定车辆目标。在对相应的红外图像进行通道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温度场信息提取车辆目标特征以构建车辆验证函数。以车辆验证函... 将光学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以识别道路前方车辆。首先根据光学图像信息进行保守识别以初步确定车辆目标。在对相应的红外图像进行通道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温度场信息提取车辆目标特征以构建车辆验证函数。以车辆验证函数值为依据建立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分类器,对光学初识别中得到的车辆目标进行验证,从而成功实现了光学图像与红外图像的信息融合。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红外热图信息在光学图像保守识别的基础上剔除误判目标,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识别 信息融合 机器视觉 红外传感器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阶段式实践教学方法——以汽车专业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怀成 杨春婧 +2 位作者 张婷婷 于悦 李文静 《教学研究》 2013年第4期1-3,123,共3页
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应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把创新实践教学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创新意识培养阶段、创新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予以实施;介绍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应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把创新实践教学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创新意识培养阶段、创新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予以实施;介绍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了全过程阶段式创新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全过程 阶段式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