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目交会条件下爆炸驱动结构体的展开过程研究
1
作者 宁建国 汪齐 栗建桥 《高压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复杂结构在爆炸驱动作用下的展开是展开型定向战斗部定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展开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战斗部的起爆延时控制和破片利用率提高。针对复杂结构体的展开问题,基于JWL状态方程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从能量守恒出发推导... 复杂结构在爆炸驱动作用下的展开是展开型定向战斗部定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展开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战斗部的起爆延时控制和破片利用率提高。针对复杂结构体的展开问题,基于JWL状态方程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从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考虑爆轰产物膨胀过程和对目标命中状态的爆炸驱动展开模型。将驱动展开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爆炸驱动展开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能较为精确地预测不同装药量下结构的展开时间;将辅助装药1与辅助装药2的质量比控制在1.5~1.7,结构体展开可达最佳命中姿态,更有利于命中目标。研究成果可充实定向战斗部设计理论,为展开型定向战斗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驱动 展开姿态 展开时间 辅助装药 定向战斗部
下载PDF
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爆燃机理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鑫 吴艳青 +2 位作者 杨昆 武毅 侯晓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8,共14页
为揭示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爆燃形成机理,开展破片半穿孔和贯穿高能推进剂装药实验研究,获得3种装药响应类型,分别为燃烧转爆燃、燃烧和爆燃。基于装药反应演化时序图像和回收的样品,并结合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综合表征装药响应过程;... 为揭示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爆燃形成机理,开展破片半穿孔和贯穿高能推进剂装药实验研究,获得3种装药响应类型,分别为燃烧转爆燃、燃烧和爆燃。基于装药反应演化时序图像和回收的样品,并结合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综合表征装药响应过程;分析推进剂受侵彻后的力学变形和装药响应特性,揭示装药在半穿孔和贯穿条件下的爆燃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直径10 mm钨合金球破片撞击高能推进剂装药,装药侵彻弹道损伤为局部径向开裂,并伴有黏弹性耗散导致的延迟变形;装药在半穿孔和贯穿下均存在延迟反应现象,即装药的显著燃烧反应总是发生在推进剂结构破坏之后;在半穿孔时延迟变形促使装药内部高烈度反应区前移,并与结构约束耦合,导致装药发生燃烧转爆燃,在贯穿状态下,延迟变形和延迟反应显著存在时,装药难于发生爆燃;当弹坑内部燃烧气体通过侵彻弹道径向裂缝渗入未反应的凝聚相推进剂时,装药通常会发生爆燃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撞击 高能推进剂装药 黏弹性耗散 爆燃机理 火焰射流
下载PDF
爆炸载荷作用下高强度混凝土毁伤效应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孙雁新 王成 +3 位作者 王浩宇 王鑫 郭宇阳 乔博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3-3261,共19页
高强度混凝土靶板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毁伤效应极其复杂,针对爆炸载荷作用下高强度混凝土靶板的破坏问题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并采用自主构建的有虚拟流体欧拉-拉格朗日双向流固耦合算法(GEL)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深入探讨了不同装... 高强度混凝土靶板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毁伤效应极其复杂,针对爆炸载荷作用下高强度混凝土靶板的破坏问题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并采用自主构建的有虚拟流体欧拉-拉格朗日双向流固耦合算法(GEL)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深入探讨了不同装药模式、装药量、混凝土靶板强度和炸高等对毁伤结果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外爆载荷与内爆载荷作用机理的差异,揭示了高强度混凝土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毁伤机理,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对于外爆工况,600 g装药3种强度下的爆坑深度比300 g装药下提升了11.85%,8.82%和7.71%,而爆坑直径分别提升了15.71%,8.51%和7.51%,说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升,爆坑深度和爆坑直径随装药量增大而提升的量逐渐减小,且对于各强度混凝土靶板,爆坑直径随装药量增大而提升的量要大于爆坑深度提升的量.当炸高分别为0,5和10 cm时,爆炸冲击波传播到混凝土靶板中心位置时的压力峰值分别为16.08,1.33和0.30 GPa,表明随着炸高的增大,混凝土靶板爆坑深度和直径都随之减小,越靠近混凝土靶板,爆坑深度和爆坑直径的降低量越小,冲击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呈指数级衰减,这也是导致不同炸高条件下漏斗坑破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内爆载荷,炸药起爆之后,巨大的爆炸冲击波能量无法及时排解到空气中,冲击波传播受到了严重阻碍,导致在混凝土内壁空气的压力和密度急速升高.以C120高强度混凝土靶板为例,60 g炸药作用下的混凝土靶板爆炸漏斗坑模拟深度和直径分别比30 g炸药下提升了13.38%和77.73%,说明提升装药量对靶板横向破坏影响较大.以30 g炸药内爆工况为例,C120高强度混凝土比C40普通混凝土的爆坑深度减少13.14%,C160高强度混凝土比C120高强度混凝土的爆坑深度减少2.20%,而爆坑直径的减少程度分别为54.43%和21.77%,说明高强度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强的抗爆能力.与外爆条件的破坏模式略有不同,内爆作用下混凝土靶板的横向破坏模式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L 流固耦合算法 高强度混凝土 毁伤效应 爆炸载荷 爆炸冲击波
下载PDF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帅 台枫 +1 位作者 钱新明 程东浩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为准确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下限,在密闭压力容器内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结合热失控特性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计算了热失控产物气体组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绝热火焰温度,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 为准确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下限,在密闭压力容器内开展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实验,结合热失控特性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计算了热失控产物气体组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和绝热火焰温度,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绝热火焰温度法、Le Chatelier法和Jones法的准确性,考察了电解液蒸气对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采用Le Chatelier法计算得到的爆炸下限偏差最小,为1.14%;采用绝热火焰温度法计算结果偏差最大,为10.02%。在60%~100%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范围内,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气体的爆炸下限先升后降。当热失控产物考虑电解液蒸气时,60%SOC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爆炸下限仅为3.93%,较未考虑电解液蒸气热失控气体的爆炸下限降低了22.49%,这说明电解液蒸气提高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物的爆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产物 爆炸下限 Le Chatelier定律 绝热火焰温度
下载PDF
铝粉燃烧对CL-20基混合炸药水下爆炸载荷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刘正 聂建新 +4 位作者 阚润哲 杨金想 谭彦威 郭学永 闫石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为研究CL-20基混合炸药中铝粉长时序燃烧过程对水下爆炸载荷的供能机理,基于水下爆炸罐开展含铝炸药和含氟化锂炸药的水下爆炸对比实验,分析获得铝粉燃烧对冲击波和气泡载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L-20基混合炸药中铝粉的燃烧释放... 为研究CL-20基混合炸药中铝粉长时序燃烧过程对水下爆炸载荷的供能机理,基于水下爆炸罐开展含铝炸药和含氟化锂炸药的水下爆炸对比实验,分析获得铝粉燃烧对冲击波和气泡载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L-20基混合炸药中铝粉的燃烧释放了大量能量,提高了冲击波压力峰值和冲击波能,同时降低了冲击波的衰减速率;相比于含氟化锂炸药,由于CL-20基含铝炸药中铝粉在炸药爆炸后燃反应,使得其火焰亮度更高,铝粉后燃反应时间超过1 ms;铝粉的燃烧可提高气泡最大半径、气泡脉动周期和气泡能,CL-20基含铝炸药最大气泡半径比CL-20基含氟化锂炸药最大气泡半径提高了11.89%,第1次气泡脉动周期提高了25.74%,含铝炸药达到最大半径的对应时刻比含氟化锂炸药延迟了5.20 ms;由于铝粉在气泡脉动阶段持续供能,CL-20基含铝炸药气泡脉动半径变化速率高于含氟化锂炸药,降低了气泡的收缩速率,延长了气泡的收缩阶段持续时间,CL-20基含铝炸药气泡脉动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20基混合炸药 水下爆炸 铝粉燃烧 含氟化锂炸药 冲击波 气泡
下载PDF
圆柱形装药爆炸驱动球形破片的飞散特性
6
作者 申仕良 李金柱 +1 位作者 马峰 姚志彦 《高压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为了研究球形预制钨破片在圆柱形装药驱动下的飞散规律,开展了预制破片战斗部飞散试验。针对传统梳状靶无法测量破片群速度分布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全新的交叉梳状靶,成功测得了多个破片穿靶产生的脉冲信号和着靶位置。采用LS-DYNA... 为了研究球形预制钨破片在圆柱形装药驱动下的飞散规律,开展了预制破片战斗部飞散试验。针对传统梳状靶无法测量破片群速度分布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全新的交叉梳状靶,成功测得了多个破片穿靶产生的脉冲信号和着靶位置。采用LS-DYNA模拟研究了圆柱形装药爆炸驱动球形破片的飞散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交叉梳状测速靶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多个破片的飞散速度;增加装药长径比可以削弱装药两端稀疏波对破片速度的影响,但效果随长径比增加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梳状靶 测速装置 预制破片 飞散速度 长径比
下载PDF
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交互的爆炸后果快速预测
7
作者 周沈楠 王仲琦 李其中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爆炸,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测潜在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影响,能够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然而现有的爆炸后果建模方法无法兼顾预测精度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与数... 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爆炸,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测潜在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影响,能够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然而现有的爆炸后果建模方法无法兼顾预测精度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交互的数模融合法,用以实现对特定园区潜在爆炸后果的快速预测。该方法将机器学习引入爆炸后果建模中,通过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来生成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在模型构建中,设计了分区建模和递进式学习策略;最后,通过将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测数据与现有爆炸毁伤判定准则相结合,对潜在爆炸事件后果进行快速预测。以园区蒸气云爆炸为例,建立了基于改良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Improved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IGRNN)的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模型在不同复杂程度园区场景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外推能力,且在普通CPU上预测爆炸冲击波场的耗时少于8 s。最后,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爆炸后果预测 数值模拟 数据驱动模型 应急响应
原文传递
爆炸冲击波场参数数字重构技术研究
8
作者 于浩 刘彦 +2 位作者 孙亚如 王晓锋 黄风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为提高爆炸场参数威力的重构精度与推动毁伤评估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改进的压缩感知技术方法对爆炸冲击波参数威力进行数字重构.另外,针对缺乏爆炸冲击波超压与动压一体化测试方法的现状,基于皮托管原理设计了一套复合型传感器同时测量... 为提高爆炸场参数威力的重构精度与推动毁伤评估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改进的压缩感知技术方法对爆炸冲击波参数威力进行数字重构.另外,针对缺乏爆炸冲击波超压与动压一体化测试方法的现状,基于皮托管原理设计了一套复合型传感器同时测量冲击波超压与动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可靠性.提出的威力重构方法通过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确定爆炸压力信号的稀疏度,在考虑信号先验分布的情况下确定信号的稀疏矩阵进而通过高斯似然函数对采样数据进行重构,与试验测试数据相比,基于改进的压缩感知技术对爆炸场超压、动压信号的重构偏差小于15%.爆炸冲击波场参数精准化重构为数字化、智能化毁伤评估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冲击波 超压 动压 压缩感知
下载PDF
压环对爆炸成型弹丸成型影响的高精度仿真分析
9
作者 刘贞娴 蒋建伟 +1 位作者 李梅 谢泓炜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压环是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装药结构中紧固装药和药型罩不可缺少的部件。为研究其在爆炸驱动过程中对药型罩形成EFP特征的影响,选取典型球缺型紫铜药型罩基准装药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拉格朗日、任意... 压环是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装药结构中紧固装药和药型罩不可缺少的部件。为研究其在爆炸驱动过程中对药型罩形成EFP特征的影响,选取典型球缺型紫铜药型罩基准装药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拉格朗日、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光滑粒子流法(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及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SPH自适应耦合等算法分别建模和仿真计算,对各算法计算获得的EFP速度和形态特征与脉冲X光摄影拍摄的EFP图像进行对比,采用FEM-SPH算法获得高精度的EFP成型仿真结果。针对该基准装药结构,在压环与药型罩质量比M_(R)/M_(L)≤0.2范围,进行矩形及非矩形压环参数(如轴向、径向厚度及截面形状)和材料对EFP初速、质量转换比、长径比和气动特性(密实度及迎风面积)参数影响的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截面压环的轴向、径向厚度及材料参数对EFP初速影响在3%以内;对EFP质量转换比呈递减趋势(最大可降低12.6%);对EFP长径比呈递减趋势(最大可降低19.2%);密实度呈递增趋势,钢环较无压环,EFP的密实度提高32.6%;迎风面积呈递减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考虑压环有利于EFP翻转成型和形成更密实的杆式EFP,并减小其迎风阻力。所得研究结果可为EFP装药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成型弹丸 自适应耦合 数值模拟 压环
下载PDF
爆炸载荷作用下不同强度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毁伤效应
10
作者 张琪悦 刘彦 +3 位作者 闫俊伯 许迎亮 王百川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以典型建筑目标构件爆炸防护为背景,研究了不同强度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UHPFRC)梁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毁伤效应。开展UHPFRC梁爆炸毁伤实验,获得纤维含量和纵筋类型对UHPFRC梁破坏模式和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纤维含量和使... 以典型建筑目标构件爆炸防护为背景,研究了不同强度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UHPFRC)梁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毁伤效应。开展UHPFRC梁爆炸毁伤实验,获得纤维含量和纵筋类型对UHPFRC梁破坏模式和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纤维含量和使用高强钢筋可提高UHPFRC梁的抗弯能力;为进一步拓展毁伤效应研究,构建了爆炸载荷作用下UHPFRC梁有限元模型,采用单元方法从三个强度面、状态方程、剪胀、损伤演化和应变率效应等方面改进了K&C本构模型参数,通过准静态实验表明,改进的本构模型参数可以更准确描述UHPFRC的力学性质,并基于爆炸实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混凝土强度、钢筋类型和炸药药量对UHPFRC梁爆炸毁伤效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载荷 UHPFRC梁 抗爆性能 K&C模型 参数分析
下载PDF
球形和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载荷特性
11
作者 马瑞龙 王昕捷 +2 位作者 孙志民 尤飒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6,共15页
为研究典型装药结构(球形和圆柱形)近场爆炸(0.06 m/kg^(1/3)<Z<1 m/kg^(1/3))(Z为对比距离)冲击波特性,支撑弹药抗殉爆技术发展,设计开展kg级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载荷表征试验,构建炸药近场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球形和... 为研究典型装药结构(球形和圆柱形)近场爆炸(0.06 m/kg^(1/3)<Z<1 m/kg^(1/3))(Z为对比距离)冲击波特性,支撑弹药抗殉爆技术发展,设计开展kg级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载荷表征试验,构建炸药近场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球形和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结构和峰值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反射载荷受爆轰产物影响,超压曲线存在多峰结构和锯齿形波动,原因可能是多次反射波效应和马赫区后爆轰产物复杂流动;爆轰产物-空气冲击波界面压力和密度梯度互异引起Rayleigh-Taylor不稳定效应,产生的界面微射流提高了多次反射波结构的复杂度,导致近场反射载荷试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增大;近场入射超压曲线表现为典型双峰结构,峰值分别由空气冲击波和爆轰产物主导,同时受结构效应影响,柱形装药入射峰值载荷沿轴向和径向空间非均匀性较强,方位角为30°~60°时受桥联波效应影响空间散布较大;修正的预测模型可描述柱形装药(长径比为0.8)中心起爆时,0.06 m/kg^(1/3)<Z<1 m/kg^(1/3)范围内任意方位角和对比距离处入射峰值超压和冲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装药 柱形装药 近场爆炸冲击波 结构效应 爆轰产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环形复合内衬头盔冲击波防护性能研究
12
作者 贾时雨 王成 +2 位作者 徐文龙 马东 齐方方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冲击波防护能力是单兵头盔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提高单兵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单兵头盔的冲击波防护性能,针对先进战斗头盔内衬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展开探索,提出环形聚脲-聚氨酯泡沫-海绵复合材料外沿内衬设计,并进行防护性... 冲击波防护能力是单兵头盔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提高单兵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单兵头盔的冲击波防护性能,针对先进战斗头盔内衬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展开探索,提出环形聚脲-聚氨酯泡沫-海绵复合材料外沿内衬设计,并进行防护性能评估。通过激波管和实爆,针对有/无头盔以及装配不同结构及尺寸外沿内衬头盔的冲击波防护性能展开测试,对前额、颅顶及后脑3个重点区域位置表面的冲击波波形以及压力峰值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佩戴头盔后冲击波主要通过头-头盔间隙以绕射的形式进入并作用于头部表面,间隙内冲击波聚集叠加反而可能会使压力增强,且由于叠加汇聚效应往往导致距离爆源较远的位点,容易形成局部高压区;环形聚脲-聚氨酯泡沫-海绵复合材料外沿内衬可以有效阻挡绕射波进入头盔内部、减弱绕射波叠加效应,各测点冲击波超压衰减率均可达40%以上;在所采用的入射冲击波(弱冲击波)条件下,冲击波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间隙越小,防护效果越好;当聚脲-聚氨酯泡沫材料宽度为15 mm时外沿内衬与头模贴合程度最好且防护效果最优,外场爆炸实验结果显示,前额、颅顶和后脑位置超压衰减率分别可高达92.26%、88.82%和8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 冲击波防护 外沿内衬 爆炸冲击波 激波管
下载PDF
基于PIV实验研究带破口双层圆柱结构附近气泡的动力学特性
13
作者 孙远翔 秦嘉鸿 +1 位作者 陈岩武 王成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5,共16页
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破坏双壳体潜艇外壳结构后,后续的气泡脉动和射流载荷会对潜艇的内壳体继续造成严重毁伤,因此研究破口附近的气泡脉动和气泡载荷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受冲击波毁伤后的双壳体潜艇结构,制作预制圆形破口的双层圆柱... 近场水下爆炸冲击波破坏双壳体潜艇外壳结构后,后续的气泡脉动和射流载荷会对潜艇的内壳体继续造成严重毁伤,因此研究破口附近的气泡脉动和气泡载荷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受冲击波毁伤后的双壳体潜艇结构,制作预制圆形破口的双层圆柱结构模型,将电火花装置作为气泡发生源,开展了不同爆距参数(爆距与气泡的最大直径之比)和不同破口参数(破口直径与气泡的最大直径之比)条件下气泡与带破口双层圆柱结构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高速摄影机捕捉气泡在双层圆柱结构附近的脉动和射流形成过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爆炸流场速度进行测试,得到气泡溃灭后产生的水射流速度,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内层圆柱壳壁面处的压力载荷。实验结果表明:爆距参数决定了内板壁面所受压力的载荷形式、气泡溃灭后是否产生有效射流以及产生的射流速度;当爆距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时,破口参数影响气泡的脉动以及气泡溃灭后产生的水射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气泡脉动 气泡射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下载PDF
基于THUMS模型的人员胸部爆炸冲击波致伤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泽华 潘腾 +3 位作者 刘瀚 周宏元 黄广炎 张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54-3764,共11页
为获得爆炸冲击波下人员胸部损伤机理,借助高保真数字假人模型(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THUMS),使用Load_Blast_Enhanced方法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方法构建了人体-爆炸流场数值模型,对爆炸冲击波下... 为获得爆炸冲击波下人员胸部损伤机理,借助高保真数字假人模型(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THUMS),使用Load_Blast_Enhanced方法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方法构建了人体-爆炸流场数值模型,对爆炸冲击波下人体胸部的损伤情况开展数值计算,结合爆炸事故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冲击波峰值超压准则和Axelsson损伤模型判别6个工况下人员伤情等级,发现仅在TNT当量1500 g、爆距4 m时人员有轻伤风险。基于皮肤、骨骼、心肺的动态响应细致分析人员各组织器官的损伤类型,揭示了人员轻伤时的损伤模式及爆炸冲击波的致伤机理,研究结果可为爆炸致伤人员损伤评估的研究及相关防护装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UMS模型 爆炸冲击波 致伤机理 人体数值模拟
下载PDF
抗爆容器的内部爆炸效应和动态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15
作者 胡俊华 董奇 +2 位作者 胡八一 任逸飞 黄广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6-1008,共23页
抗爆容器在内部炸药爆炸作用下的研究与应用是涉及含能材料、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振动力学的多学科交叉问题。抗爆容器的内部爆炸效应与动态力学行为研究是提升装备抗爆性能的重要基础,其中的应变增长、反直观等行为与机理是具有重要科... 抗爆容器在内部炸药爆炸作用下的研究与应用是涉及含能材料、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振动力学的多学科交叉问题。抗爆容器的内部爆炸效应与动态力学行为研究是提升装备抗爆性能的重要基础,其中的应变增长、反直观等行为与机理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问题。本研究从抗爆容器的内部爆炸载荷特性与效应、金属抗爆容器的动力学响应机理、抗爆容器的复杂工况、温压炸药和破片战斗部的爆炸效应、复合材料抗爆容器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和关键科学发现。分析指出只有在建立有效的力学分析模型和充分揭示结构动力学响应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指导复杂工况下的爆炸毁伤效应评估和防护结构分析设计。针对高能毁伤炸药和高性能防护材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爆炸毁伤与安全防护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爆容器 载荷特性 动态响应 新型炸药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孪生网络和区域注意力机制的球形爆炸破片毁伤效应识别研究
16
作者 李豪天 崔欣雨 +3 位作者 刘梦真 黄广炎 吕中杰 张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59-4271,共13页
在信息化战争中,爆炸物破片毁伤效应评估对实现精准打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毁伤实验中毁伤区域的分布和几何信息主要由人工统计,获取效率低下、精度不可控。为此,提出基于孪生网络和区域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图像分割模型,实现小样本下... 在信息化战争中,爆炸物破片毁伤效应评估对实现精准打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毁伤实验中毁伤区域的分布和几何信息主要由人工统计,获取效率低下、精度不可控。为此,提出基于孪生网络和区域注意力机制的轻量化图像分割模型,实现小样本下对小目标球形爆炸破片毁伤区域的高效、精准识别功能。通过引入孪生结构、区域注意力模块和多尺度卷积模块提高模型对爆炸破孔的感知能力;加入多约束条件的损失函数,并筛选最佳优化器,使模型优化时更加聚焦有效信息,加速模型收敛;提出连通域融合分水岭算法的毁伤区域量化检测方法,实现爆炸破孔重叠情况下的精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目前主流模型,所提方法实现了更高的效率和精度,对毁伤区域面积和直径预测结平均误差分别为4.78%和3.79%;研究工作为实现含破片爆炸物毁伤智能化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生网络 毁伤效应评估 损伤识别 区域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卷积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水中爆炸靶板变形响应预测研究
17
作者 李治国 马峰 +3 位作者 朱炜 贾曦雨 李一凡 陈雷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6期1045-1052,1062,共9页
水中爆炸靶板变形表现为结构与流体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复杂非线性耦合作用。文中通过设计和优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以预测输出不同靶板厚度、冲击因子、爆炸药量和爆炸距离条件下的靶板动态变形位移数据,测试集预测的决定系数和准确率达到0... 水中爆炸靶板变形表现为结构与流体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复杂非线性耦合作用。文中通过设计和优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以预测输出不同靶板厚度、冲击因子、爆炸药量和爆炸距离条件下的靶板动态变形位移数据,测试集预测的决定系数和准确率达到0.99和0.95。与25个仿真工况数据相比,基于预测模型得到的9261个工况数据形成的爆炸变形响应分析图能够覆盖更细致的特征参数范围和最大变形量变化趋势,可为水中武器设计及水下防护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爆炸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变形响应 靶板
下载PDF
基于慢烤实验的混合炸药热传导系数计算方法
18
作者 许礼吉 白志玲 +1 位作者 段卓平 黄风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4-1181,共8页
热传导系数作为炸药的重要热力学参数,显著影响炸药装药的点火响应特性。在未开展炸药热传导系数测定实验的情况下,为了快速有效确定一种新型炸药热传导系数,针对典型圆柱段装药结构,建立了轴对称热传导理论模型,获得混合炸药热传导方... 热传导系数作为炸药的重要热力学参数,显著影响炸药装药的点火响应特性。在未开展炸药热传导系数测定实验的情况下,为了快速有效确定一种新型炸药热传导系数,针对典型圆柱段装药结构,建立了轴对称热传导理论模型,获得混合炸药热传导方程的稳态解析解,提出了基于慢烤实验数据的混合炸药热传导系数计算方法。确定了新型不敏感炸药GOL-1(HMX/Al/AP/Binder)的热传导系数,典型烤燃条件下小尺寸装药结构点火响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加热速率下装药中心温升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均吻合较好,点火时刻装药中心位置温度和点火时间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偏差最大为2.27%和1.12%,表明GOL-1炸药热传导系数的有效性及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建立的热传导计算方法揭示了慢烤装药温度-时间曲线中包含的炸药导热特性及规律,相比体积加权方法和串/并联导热模型方法更适用于计算混合炸药热传导系数,在缺少新型炸药热传导系数测定实验数据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确定方法,为弹药热安全性设计与评估提供了炸药基础参数,推动安全弹药数字化设计与量化评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炸药 热传导系数 热传导方程解析解 慢速烤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于生物体损伤的数值仿真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昆 谭向龙 +3 位作者 吴艳青 李梦阳 张钊 曾商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立足于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生物体损伤高精度数值仿真与准确评价的需求,对爆炸冲击损伤数值仿真算法、力学本构模型与参数确定、以及不同部位损伤表征力学参量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相关现状,分析了影响现有损伤评价精度的主要... 立足于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生物体损伤高精度数值仿真与准确评价的需求,对爆炸冲击损伤数值仿真算法、力学本构模型与参数确定、以及不同部位损伤表征力学参量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相关现状,分析了影响现有损伤评价精度的主要因素:①现有适用于描述爆炸冲击生物体损伤的本构模型理论发展尚不完善,需构建考虑塑性、损伤、率相关等非线性效应的力学模型,且同步发展生物体动态试验模型参数确定方法;②现有生物体损伤表征量尚未统一,需关注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研究,确定影响生物体不同器官损伤的主要力学参量,获取精确的损伤阈值;③与自由场爆炸相比,密闭空间爆炸冲击波传播情况更为复杂,需进一步发展密闭空间爆炸生物体损伤高精度仿真方法并揭示相关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 生物体损伤 数值仿真 本构模型 损伤准则
下载PDF
天然气爆炸载荷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毁伤试验研究
20
作者 乔博阳 谷恭天 +2 位作者 王成 宋诗祥 高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3-2403,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气爆炸压力积聚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毁伤规律,搭建9.8 m^(3)半地下式气体爆炸加载装置,对两种厚度(80 mm、100 mm)、3种强度(C30、C40、C50)的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当量甲烷爆炸加载下的毁伤试验研究,获得爆炸空间中准静态压力... 为研究天然气爆炸压力积聚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毁伤规律,搭建9.8 m^(3)半地下式气体爆炸加载装置,对两种厚度(80 mm、100 mm)、3种强度(C30、C40、C50)的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当量甲烷爆炸加载下的毁伤试验研究,获得爆炸空间中准静态压力、钢筋混凝土板面外位移、等效应变等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封闭空间中,爆炸压力积聚与板体开裂泄压作用下,爆炸准静态压力出现振荡特征;等效应变与裂纹特征一致,呈对称Y型分布,且等效应变具有明显的双峰和三峰特征;两种厚度的钢混板具有显著不同的破坏模式,80 mm厚度时钢筋结构保持完整,混凝土破裂飞散,发生局部混凝土冲切破坏,100 mm时在固接处发生断裂,混凝土板整体抛出,产生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复合体冲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板 爆炸载荷 破坏模式 气体爆炸 压力积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