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背根神经节ZXDC介导CCL2对慢性压迫性 神经损伤小鼠神经性疼痛的作用
1
作者 李文媛 王晓宇 +4 位作者 吕忠孝 刘东明 李艺 王淑影 王莹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转录因子锌指X连锁复制C(zinc finger X-linked duplicated C,ZXDC)介导CCL2/CCR2信号通路对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 model,CCI)诱导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转录因子锌指X连锁复制C(zinc finger X-linked duplicated C,ZXDC)介导CCL2/CCR2信号通路对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 model,CCI)诱导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正常情况和CCI造模后DRG中ZXDC及CCL2表达变化;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Sham)组、CCI+AAV-NC组和CCI+AAV-ZXDC siRNA组;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CCI造模后各时间点DRG中ZXDC、CCL2和CCR2表达,RT-qPCR检测DRG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mRNA表达,机械性缩足反射测试检测神经性疼痛行为改变。结果ZXDC表达定位在DRG大、中、小神经元。CCI损伤后1~3天DRG中ZXDC和CCL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CCI后7天二者表达显著降低,ZXDC和CCL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P均<0.05)。CCI后3天,与Sham组比较,CCI+AAV-NC组和CCI+AAV-ZXDC siRNA组ZXDC、CCL2、CCR2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mRNA表达显著增高,其中CCI+AAV-ZXDC siRNA组较CCI+AAV-NC组ZXDC、CCL2、CCR2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mRNA显著降低(P均<0.05)。与Sham组比较,CCI+AAV-ZXDC siRNA组和CCI+AAV-NC组CCI后各时间点机械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其中CCI后7天,CCI+AAV-ZXDC siRNA组机械缩足阈值显著高于CCI+AAV-NC组(P均<0.05)。结论脊髓背根神经节ZXDC基因敲减通过抑制CCL2/CCR2信号通路介导CCI诱导的神经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根神经节 锌指X连锁复制C CC趋化因子2 神经损伤 慢性神经疼痛
下载PDF
MicroRNA对周围神经损伤施万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庭琪 薛秋爽 +4 位作者 董姝妍 郝瑞瑞 赵怡文 李文媛 王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7-129,共3页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证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但目前对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的非编码RNA,已被证明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发现miRNA通过调控SCs的迁移和增殖来促进周围神...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证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但目前对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的非编码RNA,已被证明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发现miRNA通过调控SCs的迁移和增殖来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因此,周围神经损伤中表达的miRNA可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miRNA对周围神经损伤施万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
下载PDF
miR-21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中岩 李文媛 +1 位作者 王莹 李雪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接种于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置于含体积分数95%空气和5%CO2培养箱中培养2 d,然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 6 h组、O...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接种于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置于含体积分数95%空气和5%CO2培养箱中培养2 d,然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 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正常组细胞置于常氧培养箱培养,OGD/R 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细胞建立OGD/R模型,然后分别培养6、12、24 h。取培养24 h的HT22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正常组细胞置于常氧培养箱培养;OGD/R+miRNA-NC组细胞转染miRNA阴性对照质粒,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转染miR-21 mimics质粒,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质粒,转染后置于培养箱孵育2 d。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正常组、OGD/R 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细胞中miR-21表达。q RT-PCR检测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2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OGD/R6 h组、OGD/R 12 h组和OGD/R 24 h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活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OGD/R+miRNA-NC组、OGD/R+miR-21 mimics组和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OGD/R+miR-21 mimics组细胞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高于OGD/R+miRNA-NC组(P<0.05);OGD/R+miR-21 inhibitor组细胞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OGD/R+miRNA-NC组和OGD/R+miR-21 mimics组(P<0.05)。结论miR-21抑制剂可改善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抑制剂 氧糖剥夺/复氧 海马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anti-miR-146b对海马神经元OGD/R损伤的凋亡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雪花 王莹 +3 位作者 孙广大 李兴江 赵庭琪 李文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0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构建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探讨miR-146b抑制(anti-miR-146b)对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OGD/R细胞模型,应用anti-miR-146b慢病毒转染抑制miR-146b表达,... 目的:构建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探讨miR-146b抑制(anti-miR-146b)对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抑制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OGD/R细胞模型,应用anti-miR-146b慢病毒转染抑制miR-146b表达,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组和OGD/R+anti-miR-146b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46b、KLF7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 mRNA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GD/R组和OGD/R+anti-miR-146b组细胞形态受损,细胞活性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其中OGD/R+anti-miR-146b组较OGD/R组细胞形态显著改善,细胞活性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0.05)。与正常组比较,OGD/R组和OGD/R+anti-miR-146b组miR-146b、KLF7、Caspase-3、Bax和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中OGD/R+anti-miR-146b组KLF7和Bcl-2 mRNA表达显著高于OGD/R组,而miR-146b、Caspase-3和Bax mRNA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anti-miR-146b对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F7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抑制OGD/R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R-146b 氧糖剥夺/复氧 海马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转录因子Krüpple样因子7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花 李文媛 +3 位作者 李兴江 孙广大 赵庭琪 王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13-217,223,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üpple样因子7(KLF7)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prauge-Dawley大鼠海马组织制备海马神经元单细胞悬液,按每孔1×10~6个细胞接种于聚赖氨酸包被6孔细胞培养板,细胞贴壁继续培养7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üpple样因子7(KLF7)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prauge-Dawley大鼠海马组织制备海马神经元单细胞悬液,按每孔1×10~6个细胞接种于聚赖氨酸包被6孔细胞培养板,细胞贴壁继续培养7 d后分为正常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和OGD/R+KLF7组。正常组培养7 d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按每孔1×10~6个细胞于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置于含体积分数5%CO-_2的培养箱中37℃下培养3 d; OGD/R组培养7 d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用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用移液器将原培养液置换为无糖平衡盐溶液,置于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体积分数1%O_2、94%N_2、5%CO_2)中37℃下培养4 h,然后应用4. 5 g·L-1葡萄糖培养基代替无糖平衡盐溶液,置于含体积分数5%CO2的常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 OGD/R+KLF7组培养成功的OGD/R模型细胞加入Lenti-KLF7慢病毒进行转染,置于含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37℃下孵育3 d。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的生长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KLF7、NGF、Caspase-3、Bcl-2和Bax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磺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组细胞中KLF7、NGF、Caspase-3、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7. 702、24. 031、476. 505、112. 900、89. 467,P <0. 05); OGD/R组和OGD/R+KLF7组细胞中KLF7、NGF、Caspase-3、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5); OGD/R+KLF7组细胞中KLF7、NGF和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GD/R组(P <0. 05),Caspase-3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OGD/R组(P <0. 05)。正常组、OGD/R组和OGD/R+KLF7组细胞活性分别为1. 080±0. 090、0. 499±0. 049和0. 727±0. 115,3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 710,P <0. 05); OGD/R组和OGD/R+KLF7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 <0. 05),OGD/R+KLF7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OGD/R组(P <0. 05)。正常组、OGD/R组、OGD/R+KLF7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 6±6. 3)%、(76. 7±4. 3)%和(58. 5±4. 4)%,3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 822,P <0. 05); OGD/R组和OGD/R+KLF7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5),OGD/R+KLF7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OGD/R组(P <0. 05)。结论 KLF7对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介导NGF表达,进而调控Caspase-3、Bcl-2和Bax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le样因子7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let-7d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损伤的凋亡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中岩 李文媛 +1 位作者 王莹 李雪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88-1693,共6页
目的探讨let-7d microRNAs(miRNAs)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损伤中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利用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及培养基缺糖方式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探讨let-7d microRNAs(miRNAs)抑制剂对海马神经元离体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损伤中的凋亡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利用三气缺氧细胞培养箱及培养基缺糖方式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神经元OGD/R细胞损伤后6,12,24 h let-7d mRNA表达。将细胞分为正常组、OGD/R+miRNA-NC组、OGD/R+let-7d mimics组和OGD/R+let-7d 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et-7d和NGF mRNA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海马神经元OGD/R细胞损伤后6,12,24 h let-7d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正常组比较,OGD/R+miRNA-NC组NGF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let-7d 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01)。与OGD/R+miRNA-NC组比较,OGD/R+let-7d inhibitor组let-7d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NGF 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显著增高。而OGD/R+let-7d mimics组作用与之相反(P<0.001)。结论let-7d inhibitor能够抑制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内源性保护因子N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7d抑制剂 氧糖剥夺/复氧 海马神经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Krüppel样因子7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和抑制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喻静 王莹 +3 位作者 王晓宇 吕忠孝 刘东明 李文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因子7(KLF7)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海马区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CI)法建立小鼠TBI模型,侧脑室注射KLF7慢病毒(AAV-KLF7)过表达KLF7,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因子7(KLF7)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海马区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CI)法建立小鼠TBI模型,侧脑室注射KLF7慢病毒(AAV-KLF7)过表达KLF7,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海马内KLF7表达变化,Western bolt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因子、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及其磷酸化水平,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甲酚紫染色检测各组动物大脑皮质损伤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和旋转杆实验检测神经功能障碍改变。结果 TBI后1 d,海马区KLF7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3 d后恢复正常。TBI海马区Bax和Cleaved Caspase-3(C-Cas-3)水平、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脑皮质损伤体积百分比、p-STAT3/t-STAT3和p-JAK2/t-JAK2比值显著增加,Bcl-2水平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和旋转杆上运动时间均显著降低;侧脑室注射AAV-KLF7可促进TBI诱导的p-STAT3/t-STAT3和p-JAK2/t-JAK2比值增加,抑制TBI诱导的Bax和C-Cas-3水平增加。结论 KLF7可通过促进TBI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TBI所致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控制性皮质撞击 Krüppel样因子7 JAK2/STAT3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KLF7对创伤性脑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模型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多 李文媛 +3 位作者 王晓宇 喻静 吕忠孝 王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29,共8页
目的 探讨KLF7对创伤性脑损伤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增殖、凋亡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T22细胞培养和TBI体外模型(stretch联合OGD)制备,应用AAV-KLF7、AAV-NC腺病毒转染HT22,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细胞)、SOAN组(stretch+... 目的 探讨KLF7对创伤性脑损伤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增殖、凋亡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T22细胞培养和TBI体外模型(stretch联合OGD)制备,应用AAV-KLF7、AAV-NC腺病毒转染HT22,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细胞)、SOAN组(stretch+OGD处理后应用AAV-NC转染)、SOAK组(stretch+OGD处理后应用AAV-KLF7转染、SOAK-AG490)(SOAK组加入AG490)和SOAN-AG490组(SOAN组加入AG490),应用Western blots和qRT-PCR检测各组KLF7及p-JAK2、t-JAK2、p-STAT3、t-STAT3、凋亡因子Bcl-2、Bax和C-caspase3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KLF7及βⅢ-tubulin表达,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试剂盒测定各组LDH表达,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各组Caspase-3活性;PI免疫荧光染色及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活性情况;ChIP检测转录因子KLF7与STAT3启动子的结合作用和结合位点。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tretch+OGD损伤后KLF7表达、PI阳性细胞百分比、LDH和caspase-3活性、p-JAK2/t-JAK2和p-STAT3/t-STAT3比值、Bax和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细胞活性、βⅢ-tubulin和Bcl-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SOAN组比较,SOAK组KLF7表达、细胞活性、βⅢ-tubulin和Bcl-2表达、p-JAK2/t-JAK2和p-STAT3/t-STAT3比值均显著增高,PI阳性细胞百分比、LDH和caspase-3活性、Bax和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SOAK-AG490组PI阳性细胞百分率、LDH和caspase3活性增加,p-JAK2/t-JAK2和p-STAT3/t-STAT3相对表达及细胞活力降低(P<0.05)。SOAN、SOAN-AG490、SOAK-AG490三组间PI阳性细胞百分率、LDH和caspase3活性、Bcl-2、Bax和C-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ChIP结果表明KLF7与p-STAT3之间有直接相互作用。结论 KLF7能够抑制海马神经元TBI损伤细胞模型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细胞模型 KLF7 凋亡 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调控施万细胞重编程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宇 喻静 +2 位作者 吕忠孝 李文媛 王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5-107,96,共4页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外伤刺激、药物毒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缺陷型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当前PNI治疗方法预后仍不可观。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Cs)是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外伤刺激、药物毒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缺陷型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当前PNI治疗方法预后仍不可观。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Cs)是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e system,PNS)中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其神经可塑性是神经损伤和周围神经病变后神经再生的关键特征,SCs在PNI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轴突再生提供通道,促进轴突再生。在PNI修复过程中SCs重编程,可转化为修复表型,使受损神经脱髓鞘及轴突崩解、髓鞘清除、轴突再生,再生轴突重新髓鞘化来调控PNI再生,大量研究证实许多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过程。本文就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对SCs调控作用,尤其是调控SCs重编程的分子机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施万细胞 重编程 转录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ZXDC基因敲减对脊髓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吕忠孝 李文媛 +4 位作者 闫敏 王晓宇 刘东明 喻静 王莹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6,14,共7页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ZXDC基因敲减对脊髓神经元(SCNs)氧化应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H_(2)O_(2)诱导SCNs氧化应激损伤,CCK8检测细胞活性筛选H_(2)O_(2)诱导最佳浓度;实验细胞分为:Control组、H_(2)O_(2)+AAV-NC组和H_...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ZXDC基因敲减对脊髓神经元(SCNs)氧化应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H_(2)O_(2)诱导SCNs氧化应激损伤,CCK8检测细胞活性筛选H_(2)O_(2)诱导最佳浓度;实验细胞分为:Control组、H_(2)O_(2)+AAV-NC组和H_(2)O_(2)+AAV-ZXDC siRNA组,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原代SCNs,检测各组ZXDC表达和神经突起平均长度;Western bolt检测各组细胞中ZXDC、CCL2、CCR2表达,qRT-PCR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m RNA表达,应用EdU荧光染色、CCK8检测ZXDC对SCNs增殖和活性的影响。结果 筛选600μmol/L H_(2)O_(2)适用于SCNs氧化应激模型制备。β-Ⅲ-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原代SCNs培养成功;与Control组比较,H_(2)O_(2)+AAV-NC组神经突起平均长度显著降低,ZXDC、CCL2和CCR2表达显著增高,而H_(2)O_(2)+AAV-ZXDC siRNA组较H_(2)O_(2)+AAV-NC组神经突起平均长度显著增高,ZXDC、CCL2和CCR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ontrol组比较,H_(2)O_(2)诱导组TNF-α和IL-1β m RNA相对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与H_(2)O_(2)+AAV-NC组比较,H_(2)O_(2)+AAV-ZXDC si RNA组TNF-α和IL-1β m 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 ZXDC基因敲减通过调控CCL2/CCR2信号通路促进氧化应激损伤SCNs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和神经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 锌指X连锁重复家族成员C 脊髓损伤 增殖 氧化应激损伤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KLF7对酒精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庄丽雯 李文媛 +3 位作者 孙广大 马多 王莹 安锦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7(KLF7)对酒精诱导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含100mmol/L、200mmol/L、400mmol/L浓度乙醇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7(KLF7)对酒精诱导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含100mmol/L、200mmol/L、400mmol/L浓度乙醇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选择将200mmol/L为乙醇组最佳干预浓度。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乙醇组和乙醇+KLF7组,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KLF7、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 (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A,TrkA)蛋白和mRNA表达。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乙醇组和乙醇+KLF7组细胞数量减少,突起萎缩,NGF和Trk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高(P<0.05)。与乙醇组比较,乙醇+KLF7组细胞损伤形态得到改善,KLF7、NGF、Trk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乙醇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细胞凋亡显著降低,凋亡因子Bcl-2 mRNA-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KLF7对乙醇诱导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NGF/TrkA信号通路,下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保护乙醇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7 海马神经元 酒精
下载PDF
siRNA miR-153-3p靶向KLF7对施万细胞增殖和迁移影响
12
作者 李中岩 王莹 +3 位作者 吕忠孝 喻静 王晓宇 李文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miR-153-3p对施万细胞(S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和鉴定SCs,将细胞分为正常组、miR-153-3p组(miR-153-3p慢病毒转染SCs)和siRNA miR-153-3p组(siRNA-miR-153-3p慢病毒转染S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3-3p... 目的探讨siRNA-miR-153-3p对施万细胞(S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和鉴定SCs,将细胞分为正常组、miR-153-3p组(miR-153-3p慢病毒转染SCs)和siRNA miR-153-3p组(siRNA-miR-153-3p慢病毒转染S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3-3p和KLF7 mRNA相对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免疫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KLF7为miR-153-3p的潜在靶点。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iR-153-3p组SCs中miR-153-3p表达显著增高(P<0.01),KLF7表达显著下调(P<0.01),细胞增殖和迁移显著降低(P<0.001)。然而与miR-153-3p组比较,siRNA miR-153-3p组miR-153-3p表达显著降低(P<0.05),KLF7表达显著上调(P<0.01),细胞增殖和迁移显著增高(P<0.001)。miR-153-3p通过3′-UTR结合直接靶向KLF7(P<0.05)。结论siRNA-miR-153-3p能够显著促进SCs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靶向上调KLF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3-3p 施万细胞 KLF7 增殖
下载PDF
KLF7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施万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广大 李文媛 +1 位作者 马多 王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4期1197-1202,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7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施万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BMSCs培养与鉴定,应用腺病毒AAV-KLF7和AAV-NC转染BMSCs。将BMSCs分为AAV-KLF7组、AAV-NC组和正常组。应用Western blot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7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施万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BMSCs培养与鉴定,应用腺病毒AAV-KLF7和AAV-NC转染BMSCs。将BMSCs分为AAV-KLF7组、AAV-NC组和正常组。应用Western blot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KLF7及其靶基因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EdU免疫荧光染色及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施万细胞分化培养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诱导分化为类施万样细胞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和AAV-NC组比较,AAV-KLF7组KLF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GF mRNA表达亦显著升高(P<0.05);AAV-KLF7组EdU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多,增殖活性显著增加(P<0.05);诱导10 d后AAV-KLF7组S100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多(P<0.05)。结论 KLF7显著促进BMSCs增殖和施万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细胞分化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施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所致ZXDC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晓宇 李文媛 +4 位作者 刘艳翠 吕忠孝 刘东明 喻静 王莹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施万细胞(SCs)所致转录因子ZXDC表达变化对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细胞分为Control组、H_(2)O_(2)+NC组和H_(2)O_(2)+ZXDC siRNA组,qRT-PCR检测各组细胞ZXDC、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施万细胞(SCs)所致转录因子ZXDC表达变化对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细胞分为Control组、H_(2)O_(2)+NC组和H_(2)O_(2)+ZXDC siRNA组,qRT-PCR检测各组细胞ZXDC、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ZXDC、CCL2和CCR2蛋白的表达,EdU荧光染色、CCK-8和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结果H2O2诱导损伤SCs导致其ZXDC mRNA表达增高;与Control组比较,H2O2处理导致SCs的ZXDC和CCL2、CCR2表达增加,而ZXDC siRNA处理可逆转H2O2引起的SCs的ZXDC和CCL2、CCR2的上述变化,使其表达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H2O2处理SCs细胞的TNF-α和IL-1βmRNA表达增高,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而氧化应激损伤的SCs经ZXDC siRNA处理后,其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逆转降低,细胞增殖和活力增高,但细胞迁移能力二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施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细胞ZXDC表达增强,继而激活CCL2/CCR2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ZXDC 神经损伤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