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消化内科患者对生活护理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王莹 王靳君 +1 位作者 苏红 兰先阁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生活护理需求状况,提升患者生活护理的质量。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的患者300例对生活护理需求(14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83份,各项生活护理得分在2.2~3.8分之间;无陪护的患者占6.4%...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生活护理需求状况,提升患者生活护理的质量。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的患者300例对生活护理需求(14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83份,各项生活护理得分在2.2~3.8分之间;无陪护的患者占6.4%,由家人陪护的患者占90.8%,自聘护工的患者占2.8%,不同的陪护条件对护士的生活护理需求中除会阴护理、足部清洁、整理床铺之外,对生活需求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聘护工的患者对比于另两组患者相对较高;患者不愿意护士对其进行生活护理的原因依次为:希望得到家人照顾、不好意思麻烦护理人员,担心收费过高,性别关系觉得不适应,护士太忙担心得不到良好照顾。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对生活护理的需求状况呈中等偏上的水平,由护工进行陪护的患者的生活护理的需求相对较高,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生活护理 需求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癫痫患者医学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能力和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威 夏美艳 +2 位作者 李乔 濮婷婷 宋婷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工作结束后,从患儿对癫痫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质量和康...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工作结束后,从患儿对癫痫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几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医学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癫痫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护理 健康教育 生活能力
下载PDF
23例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工作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邹丹 梁红玉 +1 位作者 朱琳 张晓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6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从患者视力恢复情...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几方面,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所致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视神经损伤 优质护理 工作体会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细胞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晓东 李晶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及对脑脊液(CSF)细胞学的影响。方法该院收治的老年TBM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2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4异烟肼(...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及对脑脊液(CSF)细胞学的影响。方法该院收治的老年TBM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2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4异烟肼(H)+利福平(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发热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SF指标白细胞(WBC)、葡萄糖、氯化钠(Na Cl)及蛋白质(Pro)含量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F中WBC、Pr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a Cl、葡萄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与四联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老年TBM能显著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可通过改善炎性状态、减轻CSF细胞学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糖皮质激素 抗结核药物 脑脊液细胞学
下载PDF
戴明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姚兰 姜美玲 +1 位作者 王靳君 李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6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戴明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2年10-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6年6-8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戴明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2年10-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6年6-8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循环活动后病房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健康教育知晓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5.71%降至0.7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95.00%增至99.29%,增幅达4.29%,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戴明循环管理能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护理 质量 持续改进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安宁 张宇 +2 位作者 乔婷 杨慧 俞春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854-485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行颅脑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动脉瘤患者63例(75个动脉瘤),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组56例(66个动脉瘤)和已破组7例(9个动脉瘤),将未破组分为强化组21例(25个...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行颅脑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动脉瘤患者63例(75个动脉瘤),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组56例(66个动脉瘤)和已破组7例(9个动脉瘤),将未破组分为强化组21例(25个动脉瘤)和未强化组35例(41个动脉瘤),观察各组动脉瘤的特征,分析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已破组全部强化;强化组和未强化组动脉瘤位置、大小、宽径、瘤高与颈宽比(AR)以及瘤体体率(S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囊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破组和已破组瘤颈宽度、AR、S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囊和强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管壁强化和子囊情况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下载PDF
品质管理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玥 李静 +2 位作者 罗鑫 姚兰 尹国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5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观察组,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观察组,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器械包合格率和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等情况明显高于活动前,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管理圈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 持续改进
下载PDF
护理结局分类在原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靳君 姚兰 +1 位作者 王莹 杨蕊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6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护理结局分类在原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癫痫患者40例,应用第3版《护理结局分类》中"癫痫发作控制"结局评价自我管理情... 目的研究护理结局分类在原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癫痫患者40例,应用第3版《护理结局分类》中"癫痫发作控制"结局评价自我管理情况,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区域的原发性癫痫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癫痫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治疗和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结局分类和护理干预在评价原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癫痫 自我管理状况 护理结局分类 评价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忠民 孟晔 +3 位作者 那丽莎 安宁 解锦鼎 栗昭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JOA评分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有利于其颈椎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前后路联合手术 JOA评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靳君 李滨辛 +1 位作者 刘君怡 王莹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7期195-19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前后...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双下肢肌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肌力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是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双下肢肌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早期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文慧 张忠民 +1 位作者 栗昭生 曲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讨论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阿加曲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 目的讨论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阿加曲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CSS、BI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CSS、BI评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结论阿加曲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晶超 安宁 +1 位作者 夏美艳 张晓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的效果。方法 72例因慢性脑缺血所致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 目的研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的效果。方法 72例因慢性脑缺血所致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17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BI)、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以及长谷川评分(HDS)明显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所致痴呆,安全可靠,疗效好,值得运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奥拉西坦 慢性脑缺血
下载PDF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曲娜 那丽莎 +1 位作者 栗昭生 曹文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障碍(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潜伏期、波幅)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P300波潜伏期、波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可观,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认知功能障碍 安全性 奥拉西坦
下载PDF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应用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蕊 王靳君 +2 位作者 郑庆霞 刘立平 张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期103-105,131,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ICU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和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ICU的呼吸机依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肺部感染,且所有呼吸机患者均展开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8例),... 目的探究分析ICU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和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ICU的呼吸机依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肺部感染,且所有呼吸机患者均展开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8例),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观察组(58例),比较分析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呼吸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指标中的抢救率、基础护理和护理安全度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7例,占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17例,占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呼吸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选取我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呼吸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 护理干预方式 应用意义
下载PDF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文慧 王海波 +1 位作者 栗昭生 杨红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取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8月,对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两组患者检测后的斑块大小...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取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8月,对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两组患者检测后的斑块大小、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斑块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均以混合斑较为常见,两组患者斑块分布类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相关性 非脑梗死
下载PDF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忠民 王海波 +1 位作者 袁伟 栗昭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4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实施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实施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肿大小[(35.01±4.15)m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0.18±3.45)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85.28±2.19)分]优于对照组[(30.20±1.18)ml、(7.29±3.18)分、(15.45±6.28)分](P<0.05);观察组患者中,复发4例、未复发50例,复发率(7.40%)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该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作用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春华 韩莹 +1 位作者 汪晶 姜美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170-172,24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及兄弟医院就诊的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及兄弟医院就诊的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搭火柴测验对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术后1周MoCA总分与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各维度得分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MMSE评分与搭火柴测验较术前下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能够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栗昭生 那丽莎 +1 位作者 程显枝 曲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6%(43/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9%(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祌经功能,提高血清VEGF水平,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那丽莎 栗昭生 +2 位作者 于龙魅 赵玉梅 郑帅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4期28-30,共3页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70例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5...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70例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结果 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硬化 阿托伐他汀 丹红注射液 脑供血不足
下载PDF
通腑清窍汤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CD62p、TNF-α、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那丽莎 栗昭生 +1 位作者 曲娜 张忠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8期1075-1077,1082,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清窍汤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通腑清窍汤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奇数号分入对照组,偶数号分入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腑清窍汤,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及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74%(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及血清TNF-α、IL-6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及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清窍汤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小板CD62p的表达、减轻细胞因子所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及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清窍汤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