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眼科手术情况分析
1
作者 杨岚 李静秋 赵君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629-630,共2页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承受眼科手术的情况。方法:对40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晶状体脱位占80%;视网膜脱离占37.5%;心血管异常占35%,以主动脉根部扩张,二尖瓣脱离为主;高瘦、蛛状指占...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承受眼科手术的情况。方法:对40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晶状体脱位占80%;视网膜脱离占37.5%;心血管异常占35%,以主动脉根部扩张,二尖瓣脱离为主;高瘦、蛛状指占53%;神经行为异常占37.5%,有家族史占25%。结论: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需根据上述几项综合分析。心血管异常者,经过治疗后,可安全承受眼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临床表现 眼科手术
下载PDF
ICU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宁宁 教莹莹 刘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9期223-226,共4页
目的分析ICU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的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 目的分析ICU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的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50.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氯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共检测出8株真菌,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均敏感。结论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最高,但在具体的病菌分布上具有医院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特点,菌株存在广泛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医院获得性感染 泌尿道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智能化干预对门诊输液儿童医院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 李琳 +2 位作者 陈宇 谭晓玮 王晶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智能化干预对门诊输液儿童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智能化干预... 目的探讨品管圈智能化干预对门诊输液儿童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智能化干预静脉留置针输液。对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静脉留置针异常情况、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等进行统计,并计算医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异常情况总发生率为12.2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33.10%(P <0.05)。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13例(3.05%)、输液留置针第二天起滴注不畅发生率10例(2.35%),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患儿留置针可留置时间为(5.49±1.23)d长于对照组患儿(2.15±0.35)d(P <0.05)。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2.0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医院感染率8.22%(P <0.05)。结论品管圈智能化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输液留置针第二天起滴注不畅发生率,门诊输液儿童医院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提高患儿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智能化干预 门诊输液 儿童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利拉鲁肽调控Nrf2/ARE介导的焦亡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庄天微 帅天姣 +2 位作者 郭长秀 谢伟 王彤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调控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2DM组、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高剂量+Nrf2抑制组,10只/组;给予高糖高脂饲...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调控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2DM组、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高剂量+Nrf2抑制组,10只/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注射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各处理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对照组及T2D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12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18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情况;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焦亡相关蛋白、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T2DM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IL-18及IL-1β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程度、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IL-1β、IL-18表达显著升高,Nrf2、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T2DM组,中、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IL-18及IL-1β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程度、心肌细胞凋亡水平、Caspase-1、ASC、IL-1β、IL-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rf2、HO-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高剂量组,高剂量+Nrf2抑制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IL-18及IL-1β水平、心肌组织病理学程度、心肌细胞凋亡水平、Caspase-1、ASC、IL-1β、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rf2、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通过调控Nrf2/ARE通路,促进Nrf2、HO-1蛋白表达,抑制ASC蛋白表达,从而改善T2DM大鼠心肌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核因子E2相关转录因子2 抗氧化反应原件 心肌细胞 焦亡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对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帅天姣 张旭春 +3 位作者 叶盛铭 丁颖昕 尹璐 李笑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研究探讨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增加芪明颗粒治疗。比较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力水平及黄斑水肿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氧化自由基水平、治疗安全性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8-羟化脱氧鸟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有良好应用效果,能改善视力水平,减少黄斑水肿厚度,抑制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芪明颗粒 临床疗效 血管生长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璐璐 周香莲 +1 位作者 卫冬 郑秋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803-1804,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3眼在1wk内眼压轻度增高(22~28mmHg)...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3眼在1wk内眼压轻度增高(22~28mmHg),经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随访3~12mo眼压正常。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中老年翼状胬肉患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娟 朴天华 +1 位作者 王睿 王云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 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CEACAM6、VEGF和CD105的表达。结果两组CEACAM6、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CAM6、VEGF和MVD在不同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CEACAM6与MVD值、VEGF与MVD值均呈正相关性。结论翼状胬肉中CEACAM6、VEGF高表达预示病变处于进展状态,间质中有较高的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
下载PDF
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或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邱璐璐 任岩海 赵保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35-336,共2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后疗效比较。方法: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6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4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50例54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后疗效比较。方法: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6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4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组50例54眼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角膜缘处结膜组织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2a内胬肉组织增生情况。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治愈39眼(93%),复发3眼(7%);羊膜移植组治愈48眼(89%),复发6眼(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6,P>0.05)。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为(4.12±1.08)d,羊膜移植组(7.38±1.1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07,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均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具有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快,患者不适感随之消失较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羊膜移植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云枫 连续 +1 位作者 郭常秀 李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51-1652,共2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5例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结果 3组血清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与是否为增殖期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和VEGFR-2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VEGF和VEGFR-2高表达、TSP-1低表达与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关。VEGF、VEGFR-2和TSP-1的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EGF受体-2 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
下载PDF
近视度数对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保文 杨柳 +1 位作者 邱璐璐 杨晓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远方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使用美国Optec6500对比敏感度测试仪,对58例112眼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按等值球镜分组,低中度近视组:<-6.00D;高度近视组-6.00~-9.00D和超高度近视组>...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远方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使用美国Optec6500对比敏感度测试仪,对58例112眼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按等值球镜分组,低中度近视组:<-6.00D;高度近视组-6.00~-9.00D和超高度近视组>-9.00D。分别于术前、术后1mo和3mo检查空间频率为1.5,3.0,6.0,12.0,18.0周/度(cycle/degree,c/d)的远方对比敏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1mo,低中度近视组术眼远方对比敏感度在1.5,3.0及12.0c/d空间频率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术眼远方对比敏感度在6.0及18.0c/d空间频率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超高度近视组术眼远方对比敏感度在所有空间频率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mo,3组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上有明显恢复,接近术前水平。其中在3.0及12.0c/d空间频率的超高度近视组比低中度近视组下降幅度大。在18.0c/d空间频率的超高度近视组比高度近视组下降幅度大。结论:LASIK术后1mo内,近视度数高者,远方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远方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鹏 杨惠婷 +3 位作者 滕岩 刘海峰 遇颖 杨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788-79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凋亡细胞及凋亡通路中的关键因子Bcl-2表达的变化,阐明葛根素抗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DM)组和DM葛根素干预组,ip链脲佐菌素建立DM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3mo时处死大鼠观察... 目的:通过分析凋亡细胞及凋亡通路中的关键因子Bcl-2表达的变化,阐明葛根素抗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DM)组和DM葛根素干预组,ip链脲佐菌素建立DM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3mo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应用RT-PCR对Bcl-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DM大鼠HE染色可见神经节细胞减少,内外颗粒层平均光密度减低,有空泡形成,细胞排列紊乱稀疏。葛根素干预组细胞结构好转,未见空泡。RT-PCR可见Bcl-2在葛根素干预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DM组(P<0.05)。结论:葛根素可改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增强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CL-2 细胞凋亡 凋亡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丹丹 帅天姣 +3 位作者 李娟 孙小航 王瑞英 朴天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4-846,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方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DR不再单纯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同时伴随着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但国内外文献对DR的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是单一的。本文就DR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退行性改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过氧乙酸接触人群干眼症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虹 刁慧杰 +1 位作者 孙萌 孙兆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607-1608,共2页
目的:观察与过氧乙酸有密切接触人群的眼表情况,来分析过氧乙酸接触对干眼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在医院手术室工作与过氧乙酸有或无接触的医护人员,通过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溶菌酶含量的测定,来评估过氧乙酸对... 目的:观察与过氧乙酸有密切接触人群的眼表情况,来分析过氧乙酸接触对干眼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在医院手术室工作与过氧乙酸有或无接触的医护人员,通过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溶菌酶含量的测定,来评估过氧乙酸对接触人群眼表的影响。结果:与过氧乙酸接触的人群其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溶菌酶含量数值均低于非接触人群,并具有较高的干眼症发病率。结论:与过氧乙酸接触可导致其相关人群眼表的损害,并可诱发其干眼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接触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溶菌酶 干眼症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娟 王云枫 +1 位作者 陈丽娟 张旸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5-615,共1页
患者,女,72岁,因双眼视物不清渐进性加重9年,于2014年4月9日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科住院治疗。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白内障超声乳化 术后 牡丹江医学院 视物不清 住院治疗 渐进性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娟 孙源博 +1 位作者 王德平 王云枫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21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21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视网膜的变化(微血管瘤数量、出血、渗出和视网膜水肿)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眼底情况及视网膜恢复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30°视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对促进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改善、眼底出血及渗出的吸收较常规治疗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胶囊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下载PDF
吉林省眼部不适人群的干眼筛查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瑞 刘芳 +5 位作者 潘玥吉 卢伯洋 侯璐璐 王春梅 贾卉 施小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讨吉林省眼部不适症状人群中干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分布特点,分析干眼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患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4年7月—2015年8月随机选择吉林省不同地区的三甲或二甲医院作为筛查基地,选择经宣传后主动来院进行眼科... 目的:探讨吉林省眼部不适症状人群中干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分布特点,分析干眼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患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4年7月—2015年8月随机选择吉林省不同地区的三甲或二甲医院作为筛查基地,选择经宣传后主动来院进行眼科检查者1 173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干眼主观症状,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睑板腺功能状态和泪液分泌量,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干眼患者的干眼检出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实际受检者1 122人,确诊为干眼患者896例,干眼检出率为79.8%。女性干眼检出率高于男性(χ2=4.070,P<0.05),不同年龄干眼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3,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40岁以上(40~49岁,OR=6.313,95%CI:3.498~11.393;50~59岁,OR=6.919,95%CI:3.876~12.351;60~69岁,OR=5.175,95%CI:2.650~10.104;70岁及以上,OR=9.508,95%CI:3.608~25.061)、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分级为中度(OR=2.123,95%CI:1.186~3.803)、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OR=2.186,95%CI:1.098~4.353)和眼部手术史(OR=3.692,95%CI:1.204~11.323)是干眼的危险因素,而职业为农民(OR=0.351,95%CI:0.135~0.917)为干眼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职业、MGD分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眼部手术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眼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以期减少干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采用PDCA循环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管理效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杜宗花 鲍永欣 +1 位作者 苏莹 张贺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6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最佳的管理方法;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PDCA循环引入到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过程中,从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4环节对我科15名护士进行管理;结果开展PDCA循环前后,分别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护士自我防护安...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最佳的管理方法;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PDCA循环引入到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过程中,从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4环节对我科15名护士进行管理;结果开展PDCA循环前后,分别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护士自我防护安全意识、对工作氛围和管理情况的满意几方面进行比较,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日常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的方法,管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PDCA循环 护士 管理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甲襞微循环改变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娟 关悦 +1 位作者 王德平 王云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887-3888,共2页
目的探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甲襞微循环情况,并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测其双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 目的探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甲襞微循环情况,并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检测其双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两组甲襞管袢密度、畸形数、流速、输入端、输出端、袢顶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眼底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脉搏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视网膜Muller细胞3 d时的细胞活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显著,是诊治其并发症及评估临床疗效的指标之一,患者眼底血流的PI及RI与眼底病变密切相关,是早期眼底微血管病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眼底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甲襞微循环 糖尿病
下载PDF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璇 郭巍 +1 位作者 宋瑶 魏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6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常规护理,干预组...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SF-36评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F-36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F-36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29例依从性好,占96.7%,对照组,20例依从性好,占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新型RS泪道再通管在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朴天华 杨岚 +1 位作者 姚鹏 李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型RS泪道再通管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由两根金属针外套硅胶管组成的新型泪道引流装置对我院30例泪道阻塞,2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30例泪道阻塞与20例泪...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型RS泪道再通管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由两根金属针外套硅胶管组成的新型泪道引流装置对我院30例泪道阻塞,2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30例泪道阻塞与2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术后流泪症状立即消失,术后3个月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泪道通畅。结论应用新型RS泪道再通管治疗泪道阻塞与泪小管断裂所致的溢泪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其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和拔管方便,安全,无局部或全身不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RS泪道再通管 泪道阻塞 泪小管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