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沿海15226~5550 cal.aBP的古环境与海平面变化及其对河姆渡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连琳琳 张丽萍 +2 位作者 张妙仙 王文艳 王小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9,共9页
通过对浙江沿海南部老鼠山遗址、中部灵山遗址、北部河姆渡遗址3个剖面土样的14 C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了15 226~5 550cal.aBP间孢粉记录反映的古环境及海平面变化,并简要分析二者对河姆渡文化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5 226... 通过对浙江沿海南部老鼠山遗址、中部灵山遗址、北部河姆渡遗址3个剖面土样的14 C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了15 226~5 550cal.aBP间孢粉记录反映的古环境及海平面变化,并简要分析二者对河姆渡文化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5 226±256)^(5 550±48)cal.aBP大部分期间的沉积处于有海水入侵的环境或温暖的湿地沼泽环境,期间内发生两次海进和两次海退,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变化基本一致,(15 226±256)^(13 600±130)cal.aBP为海进时期,气候温和略湿;(13 600±130)^(9 778±77)cal.aBP为海退阶段,气候温凉略干;(9 778±77)^(7 372±36)cal.aBP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热暖潮湿,发生快速海进;(7 372±36)^(5 550±48)cal.aBP气候略转凉干,海平面下降,为河姆渡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期咸潮与洪水内涝使环境恶化,河姆渡文化外迁并走向衰落时期,而浙江沿海古环境演化与海面波动引起的水环境变化是河姆渡文化兴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海平面变化 河姆渡文化 浙江沿海
下载PDF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晨 刘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共19页
通过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入环境的多种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塑料包装成分、防腐剂、工业副产物和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已被证明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内分泌系统,例如作用下丘脑-垂体... 通过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入环境的多种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塑料包装成分、防腐剂、工业副产物和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已被证明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内分泌系统,例如作用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HPG)轴。垂体是HPG轴中联系下丘脑与性腺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合成和分泌2种促性腺激素,即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在调控性成熟与生殖发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垂体促性腺细胞作为EDCs作用的靶标,LH和FSH的合成、分泌、转运或者代谢受到干扰,可能会引起生殖系统的内分泌紊乱,影响性成熟和生殖功能,甚至增加生殖障碍等相关疾病风险。已有一些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报道EDCs暴露与人体及哺乳动物体内LH和FSH水平改变相关,但影响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却相对有限。本文对近年来EDCs影响促性腺激素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以及毒理学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垂体 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芘污染土壤修复及植物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兆霞 凌婉婷 +1 位作者 高彦征 王经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8-1185,共8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供试土样中芘初始浓度为0~75.18 mg/kg。结果表明,接种AMF可促进供试植物对土壤中芘的吸收,并且显著提高三叶草根的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根和茎叶的芘积累量,但对辣椒根和茎叶芘含量、根系富集系数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与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赖度"不同有关。接种AMF土壤中芘的削减率高于普通植物修复,但植物吸收积累对修复的贡献率小于0.2%;因此推测,AM作用下良好的根际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提高,进而对土壤中芘降解的促进可能是菌根修复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多环芳烃 植物吸收 土壤 菌根修复
下载PDF
浙江红壤区经济林坡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俏 张丽萍 +3 位作者 聂国辉 胡响明 钱婧 连琳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393,共6页
以浙江省永康市方山柿经济林坡地为试验区,依据不同地形条件及林下管理措施,设置7个径流小区和沉砂池,定期采集沉砂池水样,测定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浓度。通过为期一年的监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试验区氮素流失与水文年内降水具有明显... 以浙江省永康市方山柿经济林坡地为试验区,依据不同地形条件及林下管理措施,设置7个径流小区和沉砂池,定期采集沉砂池水样,测定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浓度。通过为期一年的监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试验区氮素流失与水文年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同步性,氮素流失多发生在降水集中的梅雨和台风季节。这两个季节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66.2%,TN、NO-3-N和NH+4-N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总流失量的80.3%、78.2%和83.0%。(2)坡顶、凸坡和凹坡径流小区的氮素流失符合养分流失的"临界坡度"规律,临界坡度在坡顶(10.22°)与凹坡(18.55°)之间。水文年内TN和NO-3-N流失量关系为坡顶>凹坡>凸坡,NH+4-N流失量关系为凹坡>坡顶>凸坡。三种地形径流小区的年内氮素累积流失量均呈幂函数型增加。(3)对照林下管理措施不同的6号(林下除草)和7号(林下不除草)径流小区,发现草被覆盖对减少经济林坡地氮素径流流失具有明显效果。保留草被覆盖的7号小区比除草的6号小区的TN、NO-3-N和NH+4-N径流流失分别减少了22.1%、36.2%和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氮素 时空变化 管理措施
下载PDF
自然复合污染条件下小白菜对镉汞吸收的品种差异研究
5
作者 俞朝 王芸 +7 位作者 马璐瑶 朱姚镓 詹丽钏 沈泓 胡帅栋 胡智鹏 吴英杰 冯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24-130,共7页
为探明自然轻度镉(Cd)、汞(Hg)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小白菜可食部的生物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d、Hg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21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d含量为0.18... 为探明自然轻度镉(Cd)、汞(Hg)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小白菜可食部的生物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d、Hg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21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d含量为0.185~1.25 mg/(kg·DW),Hg含量为8.56~238µg/(kg·DW)。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2个品种Cd富集系数小于1,而所有品种Hg富集系数均小于1。相关性分析显示,可食部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d含量以及Hg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供试21个品种在该轻度复合污染农田种植不存在安全风险,其中‘奶油小白菜’是安全性最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重金属 蔬菜 低积累品种 安全利用
原文传递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廷强 朱恩 +1 位作者 杨肖娥 张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117,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重金属有效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山土壤、重度污染土壤和轻度污染土壤上,种植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后,根际土壤有效态Zn分别比非根际减少了14.3%,7.9%和...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重金属有效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山土壤、重度污染土壤和轻度污染土壤上,种植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后,根际土壤有效态Zn分别比非根际减少了14.3%,7.9%和47.4%,有效态Cd分别比非根际减少25.1%,21.9%和20%。在铅锌矿区,东南景天生长地段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高于其它植物生长地段。在矿山土壤和重度污染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同时也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根际土壤。Pb、Zn、Cd、Cu4种重金属对东南景天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而Pb对磷酸酶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东南景天根际土壤脱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超积累植物 根际 东南景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作物植被覆盖度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被引量:23
7
作者 朱蕾 徐俊锋 +3 位作者 黄敬峰 王福民 刘占宇 王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27-1831,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使用ASD光谱仪测量了油菜、玉米、水稻三种作物不同覆盖度水平下的冠层光谱,同时拍照获取植被图片并用计算机求算了植被覆盖度。利用三种作物光谱求算"红边"变量,并对波段两两组合求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 通过大田试验,使用ASD光谱仪测量了油菜、玉米、水稻三种作物不同覆盖度水平下的冠层光谱,同时拍照获取植被图片并用计算机求算了植被覆盖度。利用三种作物光谱求算"红边"变量,并对波段两两组合求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这些光谱变量与覆盖度之间的估算模型,得到适用于三种作物的最优估算模型和最佳的NDVI波段组合。另外,利用响应函数模拟了TM归一化植被指数,同植被覆盖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方程的R2达到0.80,并通过了预留数据的检验,为TM数据植被覆盖度估算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红边”变量 高光谱估算模型
下载PDF
铅锌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玲 叶正钱 +1 位作者 李廷强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40,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b、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b、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矿区土壤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商则升高,矿区中心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只有对照土壤的72%,而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商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6倍和2.3倍。铅锌矿口附近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较低,对照土壤的各种酶活性最高。其中土壤脱氢酶的活性变化最大,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标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矿区土壤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秋玲 凌婉婷 +2 位作者 高彦征 卢晓丹 曾跃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05-1710,共6页
摘要: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为宿主植物,研究了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供试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为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和G... 摘要: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为宿主植物,研究了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影响。供试5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为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和Glomusintraradices。土样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 ̄170.6mg·kg-1和66.06mg·kg-1。结果表明,PAHs污染土壤中,AMF对紫花苜蓿的侵染状况良好。20 ̄60d,供试5种AMF对土壤中菲的修复效率均在91%以上。与有植物无AMF对照相比,接种AMF后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浓度明显降低,其中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Glomus constrictum对菲和芘降解的促进效果最好。AM作用下,紫花苜蓿吸收积累对菲、芘降解的贡献率小于1.4%;而接种AMF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这应是AM促进土壤中菲、芘降解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丛枝菌根 菌根修复 土壤
下载PDF
不同茶园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元值 韩文炎 +2 位作者 马立锋 阮建云 方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无外源铅污染的情况下,临安凝灰岩与金华红壤母质茶园土壤以残渣态占主导地位,嵊州玄武岩和梅家坞鞍山母质茶园土壤则以铁锰态铅占主导地位,4种土壤的交换态含量均较低,均在总量的10%以内。当受外源铅污染后,4种茶园土壤中各形态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变为以铁锰态为主,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在小于500mg·kg-1土的外源铅污染下,交换态以嵊州玄武岩、临安凝灰岩增幅最大,金华红壤最小;但外源铅达到2500mg·kg-1土时,金华红壤中的交换态铅急剧增加。低浓度外源铅对金华红壤、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中的茶树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对嵊州玄武岩和临安凝灰岩茶园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高浓度的外源铅则对4种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碳酸盐态与交换态对茶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新梢中的铅而言,金华红壤茶园土壤以有机态铅对其贡献最大,其余3种母质茶园土壤均以碳酸盐态贡献最大;对老叶与茎杆中的铅而言,嵊州玄武岩母质茶园土壤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余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对须根中的铅而言,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他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外源铅 形态分布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含硝化抑制剂复合肥对西瓜 黄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伍少福 吴良欢 +2 位作者 尹一萌 李强 杨曙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32-1435,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phosphate,DMPP)复合肥(ENTEC,12-12-17)对西瓜(CitrulluslanatusM.)、黄瓜(CucumissativusL.)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DMPP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西瓜、...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phosphate,DMPP)复合肥(ENTEC,12-12-17)对西瓜(CitrulluslanatusM.)、黄瓜(CucumissativusL.)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DMPP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西瓜、黄瓜产量,与对照(普通复合肥)相比,分别提高6.50%(浙蜜1号)、44.55%(浙蜜2号)、8.40%(津春4号),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西瓜、黄瓜的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42%(浙蜜1号)、10.70%(浙蜜2号)、27.44%(津春4号)。西瓜、黄瓜的糖分、可溶性固形物、VC、氨基酸、N等含量都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营养品质。从总的趋势来看,含DMPP复合肥在西瓜浙蜜2号上的施用效果优于浙蜜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DMPP复合肥 硝化抑制剂 品质 产量 西瓜(Citrullus lanats M.)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下载PDF
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童裳伦 叶荣民 +1 位作者 张全 刘维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5-910,共6页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黏度法研究了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异丙甲草胺使ctDNA在200 nm处的吸收峰发生明显改变,表现出红移和减色效应,而对260 nm处的吸收峰产生影响较小,排除了嵌...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黏度法研究了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异丙甲草胺使ctDNA在200 nm处的吸收峰发生明显改变,表现出红移和减色效应,而对260 nm处的吸收峰产生影响较小,排除了嵌插作用的可能;ctDNA对S-异丙甲草胺内源性荧光表现出很强的猝灭作用,且随温度的升高,其猝灭程度有所下降,表明S-异丙甲草胺是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并求得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将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S-异丙甲草胺与ctDNA作用以及不同S-异丙甲草胺浓度下ctDNA的热变性温度和黏度变化的研究结果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相结合,可以判断S-异丙甲草胺是以沟槽作用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甲草胺 小牛胸腺DNA 结合模式 荧光光谱 热变性 黏度法
下载PDF
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经济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绵好 奥岩松 +1 位作者 杨肖娥 李廷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0,169,共5页
为建立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本试验选择水芹、水蕹菜、韭菜、葱、黄花菜、芹菜等6种经济植物,研究了各种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每种经济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特别是水芹和水蕹菜,其在试验... 为建立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本试验选择水芹、水蕹菜、韭菜、葱、黄花菜、芹菜等6种经济植物,研究了各种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每种经济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特别是水芹和水蕹菜,其在试验的20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9.5%,98.2%;同时还对6种经济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本文还对在植物处理过程中,水中Chla、BOD5和COD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在高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中除水芹和水蕹菜外,Chla、BOD5和COD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在韭菜和葱处理过程中,水中腥味加重。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在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蕹菜处理效果最好,水芹次之,黄花菜和芹菜居中,韭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植物 富营养化 净化能力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生植物氮代谢酶特性与不同形态氮去除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1 位作者 向律成 杨肖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89-1494,共6页
通过先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和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cR.BR.)吸收不同氮形态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利用植物浮床系统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两种水生植物氮代谢酶特性与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去除的... 通过先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和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cR.BR.)吸收不同氮形态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利用植物浮床系统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两种水生植物氮代谢酶特性与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去除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它们对水体中不同氮形态的去除机理及针对不同营养特征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工程的植物选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水芹对NH4+吸收的最大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明显大于对NO3-吸收的Vmax和Km值,而豆瓣菜对NH4+吸收的Vmax大于对NO3-吸收的Vmax,但吸收的Km值却明显小于对NO3-吸收的Km值。而且,水芹对低浓度的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吸收能力较豆瓣菜要强。富营养化水体浮床生态修复中,单作或混作水芹的GS活性与水体中TN、NH4-N去除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97),且混作水芹体内的GS活性还与水体中NO2-N去除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单作或混作豆瓣菜的GS活性与水体中TN、NH4-N去除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1),且混作豆瓣菜的GS活性与水体中NO2-N去除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单作或混作两种水生植物的GOGAT和NR活性虽与水体中TN、NH4-N、NO3-N、NO2-N去除呈指数衰减变化趋势,但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豆瓣菜 氮吸收 富营养化水体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满江红对地表水氮磷的去除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熊集兵 常会庆 +1 位作者 何振立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98,150,共4页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研究了利用固氮植物满江红对模拟的不同磷浓度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在各种磷浓度下,满江红对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结束的时候,溶液铵态氮、硝态氮去除率分别达94.04%和95.46%...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研究了利用固氮植物满江红对模拟的不同磷浓度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在各种磷浓度下,满江红对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结束的时候,溶液铵态氮、硝态氮去除率分别达94.04%和95.46%以上。磷的去除率随污染水体磷水平提高而增加,在处理前水体磷污染水平分别为0.1,0.4,1.6 mg P/L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达到87.0%,96.8%,99.0%。在磷污染水平提高时,满江红的生长量均有增加。满江红的生长量、植物体氮和磷浓度均随水体中磷的水平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满江红对富营养化地表水营养盐去除效果较好,可作为富营养化地表水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富营养化地表水
下载PDF
氯甲基吡啶对滴灌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涛 陶瑞 +3 位作者 李君 褚贵新 梁永超 雷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3-468,共6页
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不施氮肥)、Urea(尿素)和Urea+Nitrapyrin(尿素+氯甲基吡啶)3个处理,重复4次,分别于2012和2013年研究了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及... 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不施氮肥)、Urea(尿素)和Urea+Nitrapyrin(尿素+氯甲基吡啶)3个处理,重复4次,分别于2012和2013年研究了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尿素添加氯甲基吡啶随水滴施能增加棉株的生物量、吸氮量及产量,使植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吸氮量较单施尿素分别提高4.1%~5.1%、4.3%~4.4%,皮棉产量提高4.1%~4.4%;其中,茎、叶、蕾花铃的生物量较单施尿素分别增加2.7%~4.5%、14.9%~16.2%和2.5%~3.9%,吸氮量则分别提高0.4%~1.1%、12.2%~16.3%以及2.9%~3.4%;氯甲基吡啶的添加能提高棉田氮肥利用率11.5%~12.5%。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促进滴灌农田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吡啶 棉花 生物量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陆生观叶植物红叶甜菜去除不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效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熊集兵 刘春法 +2 位作者 杨肖娥 常会庆 何振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6-740,共5页
以陆生观叶植物红叶甜菜为材料研究其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采用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鱼塘、华家池和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3种水体代表不同类型的富营养化水体,在其中种植红叶甜菜去除水体中N、P,以实现在有景... 以陆生观叶植物红叶甜菜为材料研究其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采用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鱼塘、华家池和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3种水体代表不同类型的富营养化水体,在其中种植红叶甜菜去除水体中N、P,以实现在有景观效果的同时净化水体。结果表明,红叶甜菜对这3种污水中不同形式的氮磷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结束时,对鱼塘水体TN、NH+4-N、NO-3-N、PO34--P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72%、85.41%、93.70%、92.64%和84.24%;对华家池水体相应氮磷化合物去除率达到了87.42%、80.62%、87.73%、80.42%和81.74%;对二级出水相应的氮磷去除率分别也达到了49.93%、60.54%、48.45%、59.54%和58.44%。红叶甜菜对各供试富营养化水体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叶植物 花卉 红叶甜菜 富营养化水
下载PDF
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胡绵好 奥岩松 +1 位作者 朱建坤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8-173,共6页
利用植物浮床系统,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处理6 d后,植物系统在pH8.9下对TN,CODMn,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TP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然... 利用植物浮床系统,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处理6 d后,植物系统在pH8.9下对TN,CODMn,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TP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然而,无植物系统中,TN,TP的去除效果在pH8.9下最好,BOD5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ODMn,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有无植物系统中,曝气处理6 d后对TN影响很大,但去除率明显小于不曝气处理(P<0.001),除在豆瓣菜系统中,曝气还对CODMn去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TP和Chla的去除无影响。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植物修复系统和无植物系统中,不同pH处理下,水体中NH4-N,NO3-N,NO2-N的去除效果均在pH8.9处理下最好,且在pH8.9+曝气联合作用下水体中NH4-N,NO3-N,NO2-N的去除率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华水体 水生植物 曝气 PH
下载PDF
基于去相关拉伸光谱增强的HJ-1影像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睿 黄敬峰 王福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64-3068,共5页
当今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自然灾害是其中之一,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对灾害的监测。本文利用HJ-1星2009年台风"莫拉克"前后多时相影像,首先进行辐射定标和影像配准,然后进行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 当今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自然灾害是其中之一,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对灾害的监测。本文利用HJ-1星2009年台风"莫拉克"前后多时相影像,首先进行辐射定标和影像配准,然后进行去相关拉伸(decorrelation stretch,DS)光谱增强,再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Maximum likelihoodclassification)进行分类,提取水体信息,监测台风暴雨引起的水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S光谱增强之后,各波段的相关性大幅减小,各种地物在影像上的光谱差异增大,有利于最大似然法分类时各地物的识别,各个时相总体分类精度高于96.0%,Kappa系数也大于0.94,比未进行DS光谱增强的分类精度高;最终提取出各时相水体信息,通过比较不同时相的水库水面面积,可以为合理地调度泄洪,保证水库下游的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光谱增强 HJ-1星 水体信息 台风“莫拉克” 最大似然分类法
下载PDF
海州香薷黄酮分布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倪亮 石伟勇 +2 位作者 颜军 吴龙华 宋建利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549,559,共5页
海州香薷目前已开始应用于环境修复,但其后续资源化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探讨了海州香薷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抑菌效果,希望能为后续资源化利用开发相应的抗菌剂产品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海州香薷总黄酮,以Rutin作标样,... 海州香薷目前已开始应用于环境修复,但其后续资源化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探讨了海州香薷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抑菌效果,希望能为后续资源化利用开发相应的抗菌剂产品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海州香薷总黄酮,以Rutin作标样,510 nm波长条件下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海州香薷花期花枝总黄酮的含量高达90.56 mg.g-1,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47.66 mg.g-1;海州香薷总黄酮提取液对番茄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芒果蒂腐病菌和茄腐镰刀病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75%乙醇提取液对芒果蒂腐病菌效果最为显著,抑制率达到5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海州香薷 总黄酮 抗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