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理论化学计算研究探针物质在紫外/氯体系中的反应机理
1
作者 彭涛 杨滨 +1 位作者 徐超 应光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48-3458,共11页
紫外/氯体系是将氯化消毒与紫外线辐射相结合的一种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硝基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酸常被作为探针化合物,广泛用于研究紫外/氯体系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和活性氯自由基(·ClO和·Cl等).采用理论化学计算... 紫外/氯体系是将氯化消毒与紫外线辐射相结合的一种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硝基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酸常被作为探针化合物,广泛用于研究紫外/氯体系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和活性氯自由基(·ClO和·Cl等).采用理论化学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硝基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酸与紫外/氯体系中生成的3种主要自由基·OH、·ClO和·Cl的反应机理.在酸性条件下(pH<4.0),硝基苯、苯甲酸和对氯苯甲酸与·OH、·ClO和·Cl的反应包括抽氢反应、加成反应和单电子转移反应.·OH与3种探针化合物反应的ΔG0,≠分别为7.7-20.1 kcal·mol^(−1)、5.6-10.1 kcal·mol^(−1)和5.2-12.4 kcal·mol^(−1).·ClO与3种化合物的ΔG0,≠则相对较高为11.8-25.1 kcal·mol^(−1).·Cl引发的反应中,与硝基苯(10.3-14.1 kcal·mol^(−1))和对氯苯甲酸反应能垒较高(10.2-12.4 kcal·mol^(−1)),与苯甲酸则反应能垒较低(5.4-11.9 kcal·mol^(−1)),其中单电子转移反应起重要作用.因此在紫外/氯体系中,起主要反应的是·OH,·ClO作用较小,·Cl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抽氢反应和单电子转移反应中,这与在中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相吻合.总体而言,对于探针化合物的不同形态,其反应速率的顺序为负离子态>分子态>正离子态.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究紫外/氯体系当中各种自由基的反应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氯体系 探针化合物 量子化学.
原文传递
固态电解质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天贤 顾凤龙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1年第2期165-177,190,共14页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而当前应用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种体系.在固态电解质的理论计算中,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也就是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阐述了氧化物和硫化物...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而当前应用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分为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种体系.在固态电解质的理论计算中,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也就是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阐述了氧化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加深对固态电解质传输机理的认识,为开发和设计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提供思路和参考.最后,对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开发新型固态电解质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固态电解质 第一性原理计算 研究进展 综述评论
下载PDF
量子化学在化学品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涛 杨滨 +2 位作者 徐超 杨雷 应光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6-890,共15页
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人们构成生态和健康风险.近年来量子化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品环境污染过程与归趋研究,理论计算结果均得到传统实验研究的较好验证.因此,本文综述了量子化学计算在化学品环境污染研究中的诸多应用.... 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人们构成生态和健康风险.近年来量子化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品环境污染过程与归趋研究,理论计算结果均得到传统实验研究的较好验证.因此,本文综述了量子化学计算在化学品环境污染研究中的诸多应用.文章首先简介了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及计算内容,阐述了小分子基态及激发态、生物大分子和无机大分子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及在化学品环境污染领域中的应用,结合过渡态理论,半定量计算可以得到化学品在环境中发生的迁移转化行为,从而为化学品环境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化学品 环境污染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典型食用鱼中4类卤代芳香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和摄入风险
4
作者 张莉娜 李会茹 +2 位作者 彭平安 刘明洋 胡建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73,共15页
卤代芳香类化合物(HACs)具有环境普遍存在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各种毒性,其污染和风险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华南地区5种常见鱼肉中4类典型HA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肉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CDD/Fs)、类二噁英多氯联苯... 卤代芳香类化合物(HACs)具有环境普遍存在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各种毒性,其污染和风险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华南地区5种常见鱼肉中4类典型HA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肉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CDD/Fs)、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L-PCBs)、多溴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BDD/Fs)和总二噁英类(dioxins)毒性当量(TEQ)的平均值±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0680±0.3230)pg·g^(-1)(0~2.21 pg·g^(-1))、(0.118±0.124)pg·g^(-1)(0.000451~0.528 pg·g^(-1))、(0.139±0.164)pg·g^(-1)(0.00882~0.917 pg·g^(-1))和(0.325±0.366)pg·g^(-1)(0.0409~2.30 pg·g^(-1))(以单位湿质量计),均低于欧盟规定的鱼肉中dioxins的TEQ限值;5种鱼中桂花鱼的总TEQ和摄入风险最高,其次是鳗鱼和鲶鱼,鲈鱼最低,但种类间并无显著差异。鱼肉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0.347±0.297)ng·g^(-1)(0.0191~1.40 ng·g^(-1))(以单位湿质量计)与国内外相比中等偏低,种类变化顺序为三文鱼>鳗鱼>鲈鱼>桂花鱼>鲶鱼。鱼肉中的PCDD/Fs以高氯代PCDDs为主,可能源于污染饲料和五氯酚/五氯酚钠的使用;DL-PCBs以PCB-118和PCB-105为主,主要源于其商业品和金属冶炼过程;PBDEs的来源包括其商业品和高溴PBDEs脱溴降解;PBDD/Fs以高溴PBDFs为主,其污染与PBDEs密切相关。华南地区居民通过膳食鱼肉摄入4类HAC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6.56×10-6~2.87×10-5和0.0314~0.114,其中儿童风险值高于青少年和成人。PBDD/Fs对总TEQ和摄入风险的贡献(平均45.6%)远高于其他HACs,其生物体污染和风险值得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芳香化合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噁英/呋喃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致癌风险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河涌及管道径流中双酚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5
作者 梅雨贤 刘悦弘 +3 位作者 李楠 张芊芊 赵建亮 应光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为研究珠江广州河段双酚类化合物(BPs)污染现状、来源和生态风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降雨前后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水以及周围部分管道中雨水径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BPs在珠江广州河段降雨前后分别检出13和12种,降雨前BPs总质量... 为研究珠江广州河段双酚类化合物(BPs)污染现状、来源和生态风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降雨前后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水以及周围部分管道中雨水径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BPs在珠江广州河段降雨前后分别检出13和12种,降雨前BPs总质量浓度为85.7~820 ng/L,降雨后总质量浓度为45.8~561 ng/L,降雨对BPs质量浓度有稀释作用。双酚A(BPA)、双酚F(BPF)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平均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雨前124 ng/L、62.1 ng/L和雨后85.4 ng/L、29.3 ng/L。不同功能区管道雨水径流中BPs总质量浓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工业区(2950 ng/L)、住宅区(1120 ng/L)、文教区(980 ng/L),文教区与住宅区的BPA质量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后汛期(7~9月)来自管道雨水径流的BPs排放量分别为文教区每月0.443 kg、工业区每月2.58 kg、住宅区每月0.837 kg,而珠江广州河段的通量为每月279 kg,表明管道雨水径流是受纳河流中BPs的主要潜在来源之一。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干流中BPs对水环境影响均处于低风险水平,管道雨水径流中BPs对水环境影响更大,最高可为中等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 雨水径流 双酚A 双酚类化合物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苯甲醛在光催化反应中氧化还原选择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晓 甘汉麟 +1 位作者 彭亮 顾凤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7-30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M06-2X/6-311G*水平上模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Ti O_2对苯甲醛的光催化还原和氧化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苯甲醛的光催化还原和氧化反应均可在常温下发生;在缺氧但有乙醇存在的条件下,乙醇分子可与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M06-2X/6-311G*水平上模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Ti O_2对苯甲醛的光催化还原和氧化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苯甲醛的光催化还原和氧化反应均可在常温下发生;在缺氧但有乙醇存在的条件下,乙醇分子可与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醇自由基,苯甲醛主要发生光催化还原反应生成苯甲醇;在有氧气但无乙醇存在条件下,还原性的光生电子被氧气捕获,避免了苯甲醛被还原,主要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 光催化 选择性氧化还原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环蕃分子及其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吴倩 彭导灵 顾凤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环蕃分子及其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探讨了将其作为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当不施加外电场时,该新型分子和设计的衍生物分子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其非线性光学响应性质中的第一超极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环蕃分子及其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探讨了将其作为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当不施加外电场时,该新型分子和设计的衍生物分子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其非线性光学响应性质中的第一超极化率为零,对应于分子开关中的“关”状态;而在恰当的外电场强度下,转变为非中心对称结构,并具有很大的第一超极化率,对应于分子开关中的“开”状态。在电场强度小于1.39×10^(10) V/m时,环蕃分子及其衍生物均表现出很好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稳定性,虽然衍生物分子存在一个因对称性变化导致的较小的结构参数的突变,但不影响分子总体结构的稳定性。该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环蕃分子及其衍生物均可以作为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蕃分子 非线性光学开关 非线性光学性质 第一超极化率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含BF配体的锇羰基化合物Os(BF)(CO)n(n=4,3)和Os2(BF)2(CO)n(n=7,6,5,4)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8
作者 彭彬 罗琼 +2 位作者 李楠 张秀辉 李前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41-2250,共10页
采用MPW1PW91和BP86 2种密度泛函方法对中性单核锇羰基化合物Os(BF)(CO)n(n=4,3)及双核锇羰基化合物Os2(BF)2(CO)n(n=7,6,5,4)进行理论计算研究,优化得到22个低能异构体.研究发现,单核配位饱和Os(BF)(CO)4的能量最低的异构体对称性为C2v... 采用MPW1PW91和BP86 2种密度泛函方法对中性单核锇羰基化合物Os(BF)(CO)n(n=4,3)及双核锇羰基化合物Os2(BF)2(CO)n(n=7,6,5,4)进行理论计算研究,优化得到22个低能异构体.研究发现,单核配位饱和Os(BF)(CO)4的能量最低的异构体对称性为C2v,其BF基团在三角双锥赤道面上.该异构体失去1个赤道面上的CO可得到Os(BF)(CO)3的能量最低异构体.单核Os(BF)(CO)n(n=4,3)的能量最低异构体的BF基团都位于配体三角双锥及缺顶点结构的赤道面上.配位饱和双核Os2(BF)2(CO)7有4个能量接近的异构体,其中能量最低的异构体结构中含有2个呈蝶形的桥配位BF基团.配位不饱和的Os2(BF)2(CO)6的2个能量接近的异构体结构相似,2个桥配位BF基团与2个Os原子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单元.配位不饱和的Os2(BF)2(CO)5和Os2(BF)2(CO)4的能量最低异构体都含有由2个桥配位BF基团与2个Os原子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单元.双核Os2(BF)2(CO)n(n=7,6,5,4)能量最低异构体的BF基团都以桥配位形式和Os原子相连.离解能研究表明,单核配位饱和的Os(BF)(CO)4具有一定的热力学稳定性.双核的Os2(BF)2(CO)n(n=7,6)失去1个CO或者分裂为单核的Os(BF)(CO)4或Os(BF)(CO)3所需能量较高,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热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BF配体 锇羰基化合物 理论研究
下载PDF
麻醉剂依托咪酯诱导斑马鱼幼鱼神经发育毒性
9
作者 马栋栋 李思颖 +7 位作者 张金阁 卢志杰 龙小冰 黄争 黄楚舒 刘昕 史文俊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依托咪酯(etomidate,ET)在临床上常被用作麻醉剂。ET长期高剂量地使用会导致人类意识下降和认知障碍等负面效应。但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ET(0.010、0.... 依托咪酯(etomidate,ET)在临床上常被用作麻醉剂。ET长期高剂量地使用会导致人类意识下降和认知障碍等负面效应。但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ET(0.010、0.091、0.501、9.400、84.31和664.4μg·L^(-1))至168 hpf。通过分析ET对斑马鱼胚胎生理发育、早期行为、细胞凋亡以及多巴胺(dopamine,DA)和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通路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估其对斑马鱼幼鱼神经发育毒性。结果表明,664.4μg·L^(-1)ET显著增大48 hpf和60 hpf斑马鱼胚胎孵化率。0.091μg·L^(-1)和0.501μg·L^(-1)ET诱导168 hpf幼鱼体长减少。0.010、0.091、0.501、9.400、84.31和664.4μg·L^(-1)ET增大48 hpf胚胎畸形评分。0.501、9.400、84.31和664.4μg·L^(-1)ET暴露显著增大96 hpf胚胎畸形评分。0.501、9.400和664.4μg·L^(-1)ET显著增大168 hpf胚胎畸形评分。0.010μg·L^(-1)ET促进了大脑细胞凋亡,而664.4μg·L^(-1)ET抑制了大脑细胞凋亡。行为分析显示,ET所有浓度均抑制触碰行为。0.091μg·L^(-1)ET增强幼鱼游泳行为,而664.4μg·L^(-1)ET减弱游泳行为。并且ET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导致焦虑行为增加。qPCR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ET显著上调了DA和GABA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而高浓度ET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ET对发育早期斑马鱼具有明显的神经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斑马鱼 神经发育毒性 运动行为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O、CO+H在Ni(111)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2
10
作者 桂岚岚 彭亮 +1 位作者 彭导灵 顾凤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O以及CO+H体系在金属Ni(111)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二维平板周期性结构模型来模拟金属Ni(111)表面,消除了团簇结构模型不能考虑体系边界效应的影响,更接近于真实金属表面.对CO在Ni(111)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探...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O以及CO+H体系在金属Ni(111)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二维平板周期性结构模型来模拟金属Ni(111)表面,消除了团簇结构模型不能考虑体系边界效应的影响,更接近于真实金属表面.对CO在Ni(111)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CO在不同的表面活性位吸附后C—O键不同程度被削弱;通过对吸附能以及吸附后C—O键长和C—O伸缩振动频率分析,发现顶位(top)、桥位(bridge)、六方密堆积三重穴位(hcp)和面心立方三重穴位(fcc)都以C端靠近表面的垂直吸附为稳定状态,均为非解离吸附,其中fcc与hcp两空穴位吸附性质几乎相同,为CO的最佳活性位.研究CO与氢(H)在Ni(111)表面的吸附过程的结果表明:部分CO通过双基端加H生成中间物种—OCH和—COH,C—O键很大程度被削弱,较不加H吸附时的C—O键更容易在活性位断裂,因而以金属Ni(111)表面做催化剂的情况下H的加入有助于CO的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Ni(111) CO+H 费托合成 吸附
下载PDF
环境和人体中氯代/溴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污染来源、分析方法和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明洋 李会茹 +3 位作者 宋爱民 胡建芳 盛国英 彭平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42-1855,共14页
氯代/溴代多环芳烃(Cl/Br-PAHs)是一类具有与二噁英和多环芳烃(PAHs)相似结构和致癌效应的新兴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其环境行为归趋和潜在风险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以"Cl-PAH*"OR"Br-PAH*"OR"H-PAH*"OR&quo... 氯代/溴代多环芳烃(Cl/Br-PAHs)是一类具有与二噁英和多环芳烃(PAHs)相似结构和致癌效应的新兴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其环境行为归趋和潜在风险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以"Cl-PAH*"OR"Br-PAH*"OR"H-PAH*"OR"chlorinated PAH*"OR"brominated PAH*"OR"halogenated PAHs"OR"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OR"brom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OR"halo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为主题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着重对环境/人体中Cl/Br-PAHs污染来源、污染特征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止2021年1月,环境/人体中Cl/Br-PAHs的相关文献共计225篇.这些研究表明:Cl/Br-PAHs主要来源于废弃物焚烧、汽车尾气排放、金属冶炼、电子垃圾拆解等热过程和光化学反应过程;目前已在全球各类环境介质中被检出,并表现出持久存在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Cl/Br-PAHs被证实具有与其母体PAHs相似甚至更强的毒性,但目前对其形成机理和环境行为尚不明确,也尚未有统一有效且精准的分析方法,已报道的化合物种类十分有限,总体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结合目前Cl/Br-PAHs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在其高通量精准筛查分析、源排放指纹识别追溯、环境迁移转化行为及潜在风险上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溴代多环芳烃 芳香受体效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SnO_(2)(110)表面In掺杂对NO_(2)气敏吸附性能提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玉亭 徐超 顾凤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阐明In的掺杂能提高SnO_(2)(110)表面气敏性能的反应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_(2)分子在In掺杂SnO_(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In的掺杂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导电性,形成具有氧空位的缺陷表面,有利于发生活性氧在表... 为了阐明In的掺杂能提高SnO_(2)(110)表面气敏性能的反应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O_(2)分子在In掺杂SnO_(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In的掺杂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导电性,形成具有氧空位的缺陷表面,有利于发生活性氧在表面的预吸附过程.掺杂的In 5c/SnO_(2)(110)表面对NO_(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对NO_(2)气体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In掺杂后氧空位缺陷表面的形成.此外,活性氧物种的预吸附对材料表面气敏性能的影响取决于NO_(2)在材料表面的具体吸附位点,其中Sn 5c位点的吸附促使电荷从表面转移到气体分子,导致表面电阻的增大以及氧空位的产生,从而表现出优异的气敏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SnO_(2) NO_(2) 吸附 氧缺陷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线/SnO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化学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思娴 钟文钰 +4 位作者 李超贤 苏秋瑶 许炳佳 何谷平 孙丰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2-1951,共10页
将具有确定形态的聚苯胺(PANI)纳米线作为复合单元,直接分散在S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紫外光照射获得PANI纳米线/SnO2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且部分颗粒直接生长在纳米线上.... 将具有确定形态的聚苯胺(PANI)纳米线作为复合单元,直接分散在S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紫外光照射获得PANI纳米线/SnO2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且部分颗粒直接生长在纳米线上.以罗丹明B溶液为目标降解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在低功率紫外灯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ANI纳米线可以明显增强SnO2的光催化活性,且增强效果与光照复合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在最优复合时间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是纯SnO2的近3倍.通过对能级结构与光催化反应过程的测试分析,认为Z型异质结的形成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进而增强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聚苯胺 复合材料 光化学合成 光催化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归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雷 张晋娜 +4 位作者 史文俊 彭涛 熊倩 石义静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共21页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具有极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和生物活性,因其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频繁被检出,近几十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环境中类固醇激素的主要来源、...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具有极强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和生物活性,因其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频繁被检出,近几十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环境中类固醇激素的主要来源、途径与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污染现状 环境行为 迁移 转化 降解
下载PDF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现状与环境污染分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马兆嵘 刘有胜 +1 位作者 张芊芊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32,共12页
农用塑料薄膜(农膜)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农膜使用量巨大且逐年不断增加,20多年来年使用量已增长4.05倍,从1991年的64.2万t增长到2017年的252.8万... 农用塑料薄膜(农膜)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农膜使用量巨大且逐年不断增加,20多年来年使用量已增长4.05倍,从1991年的64.2万t增长到2017年的252.8万t。农膜的长期大量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已导致“白色污染”加剧。本文介绍了农膜种类、组成成分和使用状况,分析了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提出了农膜的生产标准制定、正确使用以及有效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是降低农膜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对农膜环境污染防控和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塑料薄膜 使用量 残膜污染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综述 被引量:18
16
作者 蓝敏怡 李会茹 +2 位作者 胡立新 杨愿愿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210,共25页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与食品直接接触时易释放大量化学品和添加剂,且废弃后会分解成粒径小的微塑料,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健康风险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针对食品包装塑料中有害化学品向食品中的释放...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与食品直接接触时易释放大量化学品和添加剂,且废弃后会分解成粒径小的微塑料,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健康风险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针对食品包装塑料中有害化学品向食品中的释放迁移过程、微塑料及其中化学品的环境污染过程等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常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用途及其中的化学物质,详细总结了食品包装塑料自身及其中化学品的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健康毒性效应,并据此提出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今后的控制措施及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食品包装 微塑料 食品安全 生态效应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有机磷酸酯(OPEs)的环境污染特征、毒性和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廖梓聪 李会茹 +2 位作者 杨愿愿 胡立新 应光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3-1215,共23页
随着溴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其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酸酯(OPEs)在近年来的生产和使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但作为塑料添加剂,OPEs与材料间无化学键束缚,极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释放进入环境.目前,OPE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在全球各地的... 随着溴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其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酸酯(OPEs)在近年来的生产和使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但作为塑料添加剂,OPEs与材料间无化学键束缚,极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释放进入环境.目前,OPE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在全球各地的污水、自来水及其它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广泛检出,包括极地地区,表现出长距离迁移能力,因此,其环境污染和毒性迅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环境行为和潜在风险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综述了OPEs在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的污染特征和现状、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OPEs在全球环境中普遍存在,可通过室内灰尘接触、呼吸、食物链传递等途径被生物体和人体吸收,并表现出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效应;OPEs在生物体/人体中可被转化为低取代的二酯、单酯等代谢产物,但目前对其代谢转化途径尚不明确.鉴于OPEs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且用量巨大,污水处理去除效率有限,其环境行为过程和机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值得引起持续关注.此外,OPEs种类繁多,化合物之间性质差异较大(lg K_(OW)=-0.65—9.49),目前报道中所采用的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方法均有所侧重,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分析方法,无法同步分析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所有OPEs及其代谢转化产物,不同实验室间的数据可比对性也比较差,如何建立OPEs及其代谢产物的全分析方法也是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阻燃剂 增塑剂 新兴污染物 色谱-质谱联用仪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毒性的测试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贵桢 胡立新 +2 位作者 黄国勇 赵建亮 应光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7,共8页
选取基因重组发光菌E.coli HB101 pUCD607和费氏弧菌为试验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分别用锌离子、汞离子作为阳性对照,研究8种重金属分别对基因重组发光菌和费氏弧菌产生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锌离子毒性小、... 选取基因重组发光菌E.coli HB101 pUCD607和费氏弧菌为试验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分别用锌离子、汞离子作为阳性对照,研究8种重金属分别对基因重组发光菌和费氏弧菌产生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锌离子毒性小、稳定性高、变异系数小,更适合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基因重组发光菌比较了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同等条件下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基因重组发光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比费氏弧菌高,灵敏度更高;在铜离子、锰离子、铁离子和镉离子的毒性作用下,作为受试生物,基因重组发光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费氏弧菌(EC50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子液体对基因重组发光菌的毒性显著高于有机溶剂.综上所述,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毒性检测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发光菌 毒性测试 半数效应质量浓度
下载PDF
海洋塑料垃圾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丘舒晴 黄国勇 +2 位作者 应光国 方贵桢 谢凌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3,共11页
海洋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塑料垃圾作为海洋塑料污染物之一,对其研究和认识还不全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述了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分布、降解、添加剂浸出、附着海洋生物和吸附污染物等环境行为,以及其生物效应(... 海洋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塑料垃圾作为海洋塑料污染物之一,对其研究和认识还不全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述了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与分布、降解、添加剂浸出、附着海洋生物和吸附污染物等环境行为,以及其生物效应(缠绕海洋动物和被海洋动物摄食)。根据海洋塑料垃圾的研究现状,未来应加强测定方法、塑料浸出物的毒性效应、潜在污染物、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和污染防治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垃圾 降解 浸出物 附着物 吸附物 缠绕 摄食
下载PDF
FTIR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立新 熊倩 +4 位作者 陈晓雯 赵佳慧 赵建亮 刘有胜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常用化学分析方法,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识别生物分子的变化情况。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样品无损等特点,逐渐在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被广泛应用。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到...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一种常用化学分析方法,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识别生物分子的变化情况。红外光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样品无损等特点,逐渐在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被广泛应用。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到外界胁迫时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的变化情况,可从分子水平揭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制。笔者从FTIR在环境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技术优势,以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生物大分子 环境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 分子指纹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