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的体外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肖春进 岳秀英 +2 位作者 吴晓岚 叶忠明 杨发龙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0-1353,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1株羊源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DY38的体外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将其开发为羊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测定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株的产酸能力、抑菌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细胞黏附性能及抗氧化能力,... 本试验旨在研究1株羊源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DY38的体外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将其开发为羊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测定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株的产酸能力、抑菌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细胞黏附性能及抗氧化能力,从而评价其益生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1)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对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均有良好抑菌效果;2)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在pH 2.0条件下的存活率为62.73%,在0.3%胆盐浓度下的存活率为66.85%,具有良好的胃肠道耐受力;3)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对常用抗生素敏感,且无溶血性;4)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的自聚集能力、共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分别为64.83%、62.81%和80.69%;5)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强,且无细胞裂解作用;6)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的胞内提取物具有更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发酵上清液显示出更高的2,2-二苯基-1-苦酰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上述结果表明,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微生态制剂用于防治羊腹泻等疾病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卷曲乳杆菌 益生特性 抗氧化
下载PDF
牦牛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和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吴陆处 吴建平 +4 位作者 黄燕玲 毛进彬 邓启红 沈常欢 游茵洁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157,共7页
为研究牦牛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以及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对牦牛生长性能、常见激素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2种因素分别为复合营养添加剂和棉籽粕,2个水平分别为日粮中棉籽粕是否替代50%豆粕... 为研究牦牛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以及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对牦牛生长性能、常见激素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2种因素分别为复合营养添加剂和棉籽粕,2个水平分别为日粮中棉籽粕是否替代50%豆粕、日粮中是否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选取40头(160.9±17.5)kg年龄为3周岁左右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D1组: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复合营养添加剂;D2组:玉米豆粕型精料+复合营养添加剂;D3组: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不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D4组:精料为玉米豆粕型,不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每个处理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预饲期10 d,正式期90 d。结果表明:(1)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时试验牦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16.30%(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提高了4.38%(P<0.05);日粮中是否添加复合添加剂和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牦牛的ADG、ADFI、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时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含量提高了43.45%(P<0.01);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时血清中胰岛素(INS)含量提高了28.40%(P<0.05),生长激素(GH)含量提高了12.57%(P<0.05),IGF-1的浓度提高了36.87%(P<0.01);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INS、GH和IGF-1均无显著影响(P>0.05)。(3)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时血清中总胆固醇(TC)的含量提高了26.73%(P<0.05);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时尿素氮(UN)的含量降低了22.40%(P<0.01),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降低了15.93%(P<0.05);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血清中甘油三酯(TG)指标有显著影响,即D2组、D3组、D4组的TG浓度相对D1组分别降低42.86%、40.82%、38.78%(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牦牛日粮中棉籽粕替代50%豆粕和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添加剂均可以提高牦牛的生长性能,优化血清生化指标,提高常见激素指标含量,为棉籽粕以及复合营养添加剂在牦牛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棉籽粕替代豆粕 复合营养添加剂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浅论高海拔地区畜牧业中草原灭鼠措施——以石渠县为例
3
作者 且华敏 《畜牧业环境》 2020年第17期47-47,共1页
本文以石渠县为例,讨论高海拔区域畜牧业草原灭鼠的有效措施,通过介绍高海拔草原自然条件,草原鼠患对草原产生的严重影响,在最后提出四种灭鼠技术,以期为石渠县草原鼠患治理提供资料借鉴。
关键词 高海拔 畜牧业 灭鼠
下载PDF
甘孜州藏猪内脏器官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文耀 张鏸予 +4 位作者 李平 余先琼 吴建平 刘海峰 帅素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44,共8页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放牧藏猪为研究对象,从增加体质量组织结构2个方面分析研究了藏猪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猪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与高海拔、缺氧、寒冷、自寻觅食等恶劣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发育规律,各...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放牧藏猪为研究对象,从增加体质量组织结构2个方面分析研究了藏猪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猪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与高海拔、缺氧、寒冷、自寻觅食等恶劣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发育规律,各内脏器官成熟顺序从早到晚依次为肺脏、胰腺、小肠、肾脏、肝脏、心脏、胃、大肠;胰腺的生长与机能分化发育同步,至7月龄时基本成熟;肝、胃、小肠的生长高峰期均在3月龄以前,肝的组织结构在7月龄时基本稳定,胃和小肠的组织结构到10月龄时基本稳定;大肠至13月龄尚未达到生长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内脏器官 发育特征
原文传递
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丹娇 张敏 +7 位作者 王俊伟 张敏 刘怡雯 且华敏 田维 赵光辉 叶忠明 宋军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结合形态学对采自该地区7个养殖场的176份藏猪新鲜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虫卵和卵囊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检测样品中猪蛔虫虫卵、猪毛尾线虫虫卵、食道口线虫虫卵以...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结合形态学对采自该地区7个养殖场的176份藏猪新鲜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虫卵和卵囊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检测样品中猪蛔虫虫卵、猪毛尾线虫虫卵、食道口线虫虫卵以及猪囊等孢球虫卵囊的阳性率分别为42.04%(74/176)、25.57%(45/176)、5.11%(9/176)和43.18%(76/176),总感染率达75%(132/176);腹泻粪便样本寄生虫感染率80.88%(55/68),显著高于非腹泻粪便样本71.29%(77/108)(P<0.05);放牧藏猪寄生虫感染率85.06%(74/87),显著高于圈养藏猪65.17%(58/89)(P<0.05)。表明四川省甘孜州部分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较为严重,为该地区藏猪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消化道寄生虫 感染率
下载PDF
功能性牦牛酸奶制备、贮藏期内品质及降嘌呤活性研究
6
作者 于鑫迪 刘静雅 +1 位作者 任秀梅 陈炼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0-29,共10页
为研发一款降嘌呤的功能性牦牛酸奶,以副干酪乳杆菌259和商业发酵剂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牦牛酸奶菌株接种量,观察牦牛酸奶后熟期及贮藏期品质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解析后熟期和贮藏贮藏期的风味物质变化,高... 为研发一款降嘌呤的功能性牦牛酸奶,以副干酪乳杆菌259和商业发酵剂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牦牛酸奶菌株接种量,观察牦牛酸奶后熟期及贮藏期品质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解析后熟期和贮藏贮藏期的风味物质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牦牛酸奶的降嘌呤活性。结果表明:牦牛酸奶后熟24 h时,副干酪乳杆菌259接种量5%时感官评分最优,活菌数3.1×10^(8) CFU/mL,酸度为96°T,对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抑制率为51.51%。5%接种量副干酪乳杆菌259的牦牛酸奶在贮藏期28 d内活菌数高于10^(7) CFU/mL,酸度低于105.4°T,随贮藏时间增加,pH及持水力逐渐降低,感官品质、硬度、内聚力、黏度、稠度以及对XOD抑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牦牛酸奶后熟期主要风味物质是醇类、酯类、酮类、芳香杂环类以及含硫化合物,贮藏期比后熟期增加了酸类物质;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数量最多,赋予酸奶水果香气、花香和甜味;贮藏期牦牛酸奶对肌苷和鸟苷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可达84.6%和86.5%。由此可见,副干酪乳杆菌259发酵的牦牛酸奶品质较好,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效降解肌苷鸟苷,在预防和辅助治疗高尿酸血症上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质构品质 风味物质 黄嘌呤氧化酶 肌苷 鸟苷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敏 王瑶 +3 位作者 田维 余青婷 杨发龙 叶忠明 《兽医导刊》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属于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可致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萎缩性鼻炎、禽霍乱等多种动物疾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本文阐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国内流行状况以及疫苗研究进展,从而为该细菌病的治疗和研...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属于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可致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萎缩性鼻炎、禽霍乱等多种动物疾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本文阐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国内流行状况以及疫苗研究进展,从而为该细菌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疫苗研究
下载PDF
甘孜州牦牛养殖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吴建平 蓝岚 +3 位作者 任洪辉 黄艳玲 刘怡雯 刘骏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4-15,共2页
牦牛养殖产业是四川甘孜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生态优势,是甘孜州的特色支柱性产业,有着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发展潜力极大。探索适宜甘孜州牦牛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和特色高效发展的养殖模式,可为甘孜州特色牦牛... 牦牛养殖产业是四川甘孜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生态优势,是甘孜州的特色支柱性产业,有着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发展潜力极大。探索适宜甘孜州牦牛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和特色高效发展的养殖模式,可为甘孜州特色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科学支撑,有效促进全州牦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牦牛养殖 支柱性产业 全产业链 甘孜州 生态优势 四川甘孜 发展潜力
下载PDF
工程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叶忠明 李琬仪 +3 位作者 且华敏 余青婷 帅戟 王远微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工程益生菌是基因编辑技术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是对原有益生菌性能的改良。随着基因编辑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益生菌的工程改造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主要论述近年来工程益生菌的构建方法,基因重组技术在工程益生菌中的应... 工程益生菌是基因编辑技术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是对原有益生菌性能的改良。随着基因编辑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益生菌的工程改造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主要论述近年来工程益生菌的构建方法,基因重组技术在工程益生菌中的应用,工程益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新型工程益生菌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益生菌 基因重组 抗炎 抗肿瘤
下载PDF
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怡雯 达久阿达 +4 位作者 张敏 任秀梅 蒋绍平 田维 吴建平 《乳品与人类》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牦牛酸乳作为传统乳制品之一,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在青藏高原等地区表现出较大消费市场。乳酸菌在牦牛酸乳发酵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领域研究备受关注。文章综述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重要性及其发酵特性和益生特性,展望其在菌种多... 牦牛酸乳作为传统乳制品之一,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在青藏高原等地区表现出较大消费市场。乳酸菌在牦牛酸乳发酵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领域研究备受关注。文章综述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重要性及其发酵特性和益生特性,展望其在菌种多样性、功能性成分的鉴定与开发等方面研究潜力,探究其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产业应用前景,为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乳 乳酸菌 发酵 益生特性
下载PDF
牦牛的同期发情与胚胎体外生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字向东 何世明 +4 位作者 蒋忠荣 叶子月哈 长寿 尹荣华 张大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79-386,共8页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为提高牦牛繁殖率和加速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1)采用阴道孕酮栓塞(CIDR)法和Co-Synch法开展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诱导发情和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公牦牛自然交配或荷斯坦奶...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为提高牦牛繁殖率和加速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1)采用阴道孕酮栓塞(CIDR)法和Co-Synch法开展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诱导发情和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公牦牛自然交配或荷斯坦奶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AI).结果表明,CIDR法处理后,全奶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发情率高,发情时间集中,翌年产犊率分别为82.1%和56.4%,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4.4和42.9个百分点.半奶牦牛同期发情后,用荷斯坦奶牛冷冻精液AI的受胎率正常,配种效率大幅度提高.(2)用荷斯坦奶牛和牦牛的精子对黄牛和牦牛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结果表明,牦牛♀×牦牛♂,牦牛♀×奶牛♂,黄牛♀×牦牛♂和黄牛♀×奶牛♂四种受精组合的卵裂率分别为65.0%、61.1%、72.4%和67.0%;囊胚率分别为9.4%、13.1%、36.5%和25.2%.(3)根据牦牛SRY基因和HSL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2对巢式PCR引物作为性别鉴定引物和2对引物作为内标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牦牛性别鉴定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同期发情 繁殖率 体外受精 性别鉴定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2
作者 赖秋爽 黎凌铄 +9 位作者 李姝熠 田维 余青婷 张康林 李德鹏 刘骏 姜菲 彭忠利 吴建平 黄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7-1578,共12页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umen-protected methionine, RPM)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期为舍饲牦牛养殖中饲粮蛋白质水平及RPM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umen-protected methionine, RPM)对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期为舍饲牦牛养殖中饲粮蛋白质水平及RPM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置2个蛋白质水平:低(13%)、高(15%)蛋白质水平和3个RPM水平:0、0.05%和0.10%。选取36头体重(225.29 kg±30.59 kg)、体尺接近的4岁健康公牦牛,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单栏单饲,预饲期10 d,试验期60 d。分别在试验第66~69和70天时采集饲料样、粪样和瘤胃液,用于测定牦牛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指标。【结果】(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牦牛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average daily dry matter intake, ADMI)无显著影响(P>0.05),但相较13%蛋白质组,15%蛋白质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DG)显著提高(P<0.05)且料重比(feed to gain ratio, F/G)显著降低(P<0.05)。RPM水平对牦牛ADMI和F/G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增加ADG的趋势(P=0.051)。饲粮蛋白质水平及RPM水平对牦牛ADMI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P=0.058)。(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牦牛瘤胃pH和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ological proteins, MC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增加瘤胃氨态氮(NH_(3)^(-)N)含量的趋势(P=0.091)。饲粮RPM水平对瘤胃pH、MCP和NH_(3)^(-)N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及RPM水平对牦牛瘤胃NH_(3)^(-)N含量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P=0.092)。与13%蛋白质组相比,15%蛋白质组牦牛瘤胃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瘤胃丁酸(P=0.066)、异丁酸(P=0.073)、戊酸(P=0.053)、异戊酸(P=0.056)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饲粮RPM水平对牦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RPM水平对瘤胃VFA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13%蛋白质组相比,15%蛋白质组牦牛对粗蛋白质、钙、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饲粮RPM水平对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饲粮RPM水平对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4岁舍饲牦牛15%蛋白质水平饲粮中添加0.05%RPM能够改善其瘤胃发酵,提高其干物质采食量、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蛋白质水平 过瘤胃蛋氨酸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养分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睾丸和卵巢打点注射pIRES2-EGFP质粒生产转基因兔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天增 冯静 +8 位作者 曾宪垠 杨剑波 杨华 张红琳 杨井泉 韩猛立 贾斌 赵宗胜 石国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59-2065,共7页
为探讨直接用注射器对睾丸和卵巢打点注射pIRES2-EGFP质粒转染兔的精子细胞和卵母细胞,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批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选择5只成年新西兰雄兔、29只经产新西兰雌兔,每侧睾丸和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5~0.8 m... 为探讨直接用注射器对睾丸和卵巢打点注射pIRES2-EGFP质粒转染兔的精子细胞和卵母细胞,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批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选择5只成年新西兰雄兔、29只经产新西兰雌兔,每侧睾丸和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5~0.8 mg/mL质粒0.25 mL。①第3周随机取一只雄兔睾丸做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情况。②(Ⅰ:1#♂×7♀、Ⅱ:2#♂×7♀、Ⅲ:3#♂×7♀、Ⅳ:4#♂×7♀)其它雄兔于第6周和第7周与3日前做过卵巢注射并超排处理的雌兔配种,最后采集新生仔兔耳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阳性率。结果显示雄兔睾丸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统计所得后代转基因阳性率,并进行差异分析,其中Ⅰ组后代阳性率最高,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阳性率为93.55%和83.87%,Ⅳ后代阳性率最低,依次为80.65%和70.97%,但是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对睾丸和卵巢同时注射外源基因可获得较高阳性率的转基因后代,生产转基因的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为日后大规模制备一些大型家畜的转基因后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点注射 睾丸注射 卵巢注射 转基因兔
下载PDF
卵巢打点注射质粒pIRES2-EGFP生产转基因兔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天增 冯静 +9 位作者 曾宪垠 杨剑波 杨华 韩猛立 杨井泉 黄新 张红琳 陈永耀 贾斌 石国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11-1719,共9页
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转染兔卵母细胞,探索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定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只成年新西兰雌兔,每侧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25 mL 0.5-0.8 mg/mL的质粒,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第31日进行... 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转染兔卵母细胞,探索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定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只成年新西兰雌兔,每侧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25 mL 0.5-0.8 mg/mL的质粒,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第31日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卵巢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31日随机各取1只雌兔卵巢做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应用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新生仔兔阳性率。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卵巢冰冻切片及48 h以后的胚胎呈现绿色荧光;卵巢注射报告基因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后代阳性率最高,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分别为72.7%和45.5%;第31日配种的后代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6.8%和15.8%;第16日配种、第3日配种和第31日配种雌兔的阳性后代数量呈递减趋势。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虽然后代阳性率较高,但是其产仔数最少。实验结果表明,用注射器直接对卵巢打点注射外源基因生产转基因兔的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为日后大规模制备一些大型家畜的转基因后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点注射 卵巢 转基因兔
下载PDF
四川省甘孜州牦牛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蓝岚 李友英 +4 位作者 杨丹娇 潘瑶 陈冬明 贺安祥 汤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4-1522,共9页
试验旨在调查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全部18个县(市)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2018年6月至11月采集甘孜州18个县(市)临床健康牦牛全血1381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并挑选梨形虫核酸检测阳性样本PCR产物共计124份... 试验旨在调查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全部18个县(市)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2018年6月至11月采集甘孜州18个县(市)临床健康牦牛全血1381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并挑选梨形虫核酸检测阳性样本PCR产物共计124份测序鉴定虫种。结果显示,1381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438份,平均阳性率为31.72%,其中半农半牧业县1093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385份,平均阳性率为35.22%,纯牧业县288份牦牛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3份,平均阳性率为18.40%;124份牦牛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中鉴定出感染的虫种有中华泰勒虫76份、吕氏泰勒虫25份、东方泰勒虫3份、绵羊泰勒虫2份、双芽巴贝斯虫1份和水牛泰勒虫1份,其中中华泰勒虫感染率为61.29%,吕氏泰勒虫感染率为20.16%。本试验结果表明,甘孜州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为甘孜州牦牛梨形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 感染情况 牦牛
下载PDF
四川省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蓝岚 杨丹娇 +4 位作者 潘瑶 吴建平 李友英 贺安祥 汤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梨形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养殖业的寄生虫病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对四川省甘孜州藏绵羊主产区开展梨形虫感染情况调查。2018年6月—2019年5月,采集了甘孜州泸定、丹巴等9县主要藏绵羊养殖区临床健康藏绵羊全血352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氏... 梨形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养殖业的寄生虫病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对四川省甘孜州藏绵羊主产区开展梨形虫感染情况调查。2018年6月—2019年5月,采集了甘孜州泸定、丹巴等9县主要藏绵羊养殖区临床健康藏绵羊全血352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挑选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用于虫种的鉴定。结果表明,352份藏绵羊全血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147份,平均阳性率为41.76%(147/352),其中半农半牧业县平均阳性率为48.25%(124/257),纯牧业县平均阳性率为24.21%(23/95);藏绵羊感染的虫种有吕氏泰勒虫(46/68)、绵羊泰勒虫(14/68)和奥氏巴贝斯虫(3/68)。本试验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优势虫种为吕氏泰勒虫,为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 感染情况 藏绵羊 四川甘孜州
下载PDF
四川省甘孜州藏猪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丹娇 张敏 +5 位作者 蓝岚 潘瑶 李友英 吴建平 汤承 叶忠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7-22,共6页
为了了解甘孜州藏猪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S基因的分子特征,试验对2018年1—12月份采自甘孜州4个县12个藏猪养殖场的144份腹泻粪便样本进行PEDV的分子检测和S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44份... 为了了解甘孜州藏猪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S基因的分子特征,试验对2018年1—12月份采自甘孜州4个县12个藏猪养殖场的144份腹泻粪便样本进行PEDV的分子检测和S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44份腹泻粪便样本中PEDV核酸阳性率为43.06%(62/144),12个藏猪场中PEDV猪场阳性率为91.67%(11/12);经PCR扩增及克隆共获得7株藏猪源PEDV毒株完整S基因,长度为4 146~4 158 bp;7株藏猪源PEDV毒株S基因彼此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7%~99.9%,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3.8%~99.9%,与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1%~98.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1.0%~98.1%;7株藏猪源PEDV毒株S基因在G1和G2两个大支之间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分支,可能代表两种新的S基因型,在S蛋白的COE中和抗原表位上首次发现了L535I氨基酸突变。说明四川省甘孜州藏猪源PEDV感染率高,且S基因表现出独特的遗传进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藏猪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四川省甘孜州藏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丹娇 张敏 +5 位作者 何宗伟 杨珊 陈亭宇 王艳琼 叶忠明 汤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为了解甘孜州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似性和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方法对采集于2018-201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猪主要养殖区域4个县10个藏猪养殖场的229份藏猪粪便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为了解甘孜州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似性和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方法对采集于2018-201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猪主要养殖区域4个县10个藏猪养殖场的229份藏猪粪便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全部阳性样本进行ORF 2基因部分片段扩增测序,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猪粪便HEV核酸阳性率为16.59%(38/229,95%CI=12.00%~22.10%),猪场HEV阳性率为70%(7/10,95%CI=34.8%~93.3%);38个ORF 2基因片段彼此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1%~10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9.6%~100.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阳性毒株均为基因4型,且与人源HEV毒株亲缘关系近。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HEV感染,与人源HEV毒株遗传关系近,相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HEV感染的公共卫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藏猪 戊型肝炎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四川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分子检测及中药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友英 蓝岚 +4 位作者 潘瑶 杨丹娇 吴建平 张康林 汤承 《畜禽业》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对四川省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检测,研究中药对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2019年4、5、6、7、9、10月每月定点自道孚县采集临床健康牦牛全血共173份,蜱虫199份,采用以18S rRNA为靶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梨形虫检测... 目的对四川省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检测,研究中药对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2019年4、5、6、7、9、10月每月定点自道孚县采集临床健康牦牛全血共173份,蜱虫199份,采用以18S rRNA为靶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梨形虫检测,应用体式显微镜对蜱初步进行形态学鉴定。选择有梨形虫感染、年龄、体型相似的牦牛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10头,分别为空白组、阳性药物组和药物1、2、3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0 d,对牦牛进行梨形虫感染率检测、称重并采集牦牛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中药防治效果。结果173份牦牛样本中检测出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9份,平均阳性率为34.10%;5、6月份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青年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犊牦牛组和成年组(P<0.05);小于100 kg、100~200 kg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200 kg以上的牦牛(P<0.05);鉴定虫种1个,均为中华泰勒虫;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微小扇头蜱。各药物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药物组1、2牦牛梨形虫阳性率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有所降低;各药物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空白组,药物组1、2牦牛ADG显著高于阳性药物组和空白组(P<0.05);用药前35头牦牛中10头牦牛RBC、HGB低于参考值,用药后阳性药物组和药物组1、2、3牦牛RBC、HGB均达到参考值;空白组牦牛RBC未达到参考值,HGB达到参考值。结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月份、年龄段、体重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传播媒介主要为微小扇头蜱;中西药结合防治牦牛梨形虫病效果显著;百部、青蒿均有防治牦牛梨形虫病的效果,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梨形虫 分子检测 中药 防治
下载PDF
甘孜州藏羊消化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敏 钟莹 +5 位作者 石大刚 海金华 扎西泽仁 袁觉康 张润慧 叶忠明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142-148,共7页
为了给甘孜州牧区藏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21—2022年对甘孜州藏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采集268份藏羊(藏绵羊170份,藏山羊98份)的粪便样本,通过水洗沉淀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分别检测藏羊消化道寄生虫虫卵;麦克马... 为了给甘孜州牧区藏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21—2022年对甘孜州藏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采集268份藏羊(藏绵羊170份,藏山羊98份)的粪便样本,通过水洗沉淀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分别检测藏羊消化道寄生虫虫卵;麦克马斯特计数法评估寄生虫虫卵感染强度;从品种、季节、海拔及年龄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71.27%(191/268),主要为线虫和球虫。其中藏绵羊感染率为62.35%(106/170),球虫为优势虫种;藏山羊感染率为86.73%(85/98),线虫为优势虫种,藏山羊线虫感染率显著高于藏绵羊(P<0.01)。从季节来看,除秋季外,线虫为藏羊的优势虫种,其中春季感染率达到100%。不同海拔分析结果表明,海拔3500 m以下,线虫都为感染羊的优势虫种,3500 m以上,球虫为感染当地藏羊的优势虫种。结果表明,甘孜州牧区藏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现象普遍存在,混合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藏山羊 寄生虫 流行病学 甘孜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