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表型验证
1
作者 吉秀家 黄灿灿 +4 位作者 毛海燕 岳斌 李新月 张小花 武权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30,共9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客观、稳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小鼠模型,为探究EM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提供依据,采用同种异体移植法构建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模型,通过造模后不同时间段小鼠体重、热痛潜伏期、腹腔粘连评分和异位灶体积... 本试验旨在建立客观、稳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小鼠模型,为探究EM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提供依据,采用同种异体移植法构建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模型,通过造模后不同时间段小鼠体重、热痛潜伏期、腹腔粘连评分和异位灶体积初步评价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异位灶形态,Masson染色评估异位灶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异位灶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纤连蛋白(FN)、人胶原蛋白I(Collagen I)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进一步评价模型并分析不同时间段异位灶纤维化程度。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14 d体重增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21和2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热痛潜伏期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短,与造模后7 d比,14、21和28 d均极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小鼠腹腔粘连评分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与造模后7 d比,21和28 d均极显著增加(P<0.001)。异位灶体积呈先增大后缩小再增大的趋势,与造模后7 d比,14 d极显著缩小(P<0.01),28 d体积再次极显著增大(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异位灶含子宫内膜样腺体增生,腺体边缘有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Masson染色显示,异位灶有胶原沉积,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有增多的趋势,与造模后7 d比,21和28 d沉积极显著增多(P<0.01或P<0.001)。TGF-β1、E-cadherin、Collagen I、α-SMA和FN在异位灶中均有显著性表达,其中E-cadherin的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余蛋白的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递增。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移植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小鼠模型成模率高,可作为一种稳定的EMs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纤维化 小鼠模型 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