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实践与探索——以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应学 赵婷婷 +1 位作者 李硕 王世栋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7-101,共5页
以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针对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二级院部优势,以精准指导与精准服务为切入点,找准问题,制定方案,理顺机制,依据学生求职意向、个性特点、择业观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类的精准就业指导;通... 以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针对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二级院部优势,以精准指导与精准服务为切入点,找准问题,制定方案,理顺机制,依据学生求职意向、个性特点、择业观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类的精准就业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创办企业冠名班、举办校企交流会、回访毕业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强调求职意愿与学生自身能力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精准的指导与服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职能动性,大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类专业 学生就业指导 精准服务 甘肃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原文传递
基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中医药专业学生化学竞赛平台建设--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例
2
作者 张浩波 陈晖 +2 位作者 刘雄 赵静 赵小强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基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中医药专业学生化学竞赛平台建设实践,然后分析了基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中医药专业学生化学竞赛平台建设成效,最后对基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中医药专业学生化学竞赛平台建设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就业创业能力 中医药专业 化学竞赛平台
下载PDF
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教育测量学试卷评价分析及应用——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例
3
作者 李昕蓉 王宇 +2 位作者 肖佼 杨扶德 刘光炜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试卷评价是回顾并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关键环节,试卷质量常以教育测量学结果反映。本研究采用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中心近3年各学期期末随机抽查试卷的教育测量学结果,根据历年定性评价结果及... 试卷评价是回顾并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关键环节,试卷质量常以教育测量学结果反映。本研究采用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中心近3年各学期期末随机抽查试卷的教育测量学结果,根据历年定性评价结果及定量分析指标变化趋势,明确了教育测量学试卷评价在引导本科教学深化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一流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建设 教育测量 试卷质量 监控评价 分析应用
原文传递
挖掘中医药文化探索中药智慧精髓
4
作者 杨秀娟 李硕 +5 位作者 梁永林 邵晶 杨志军 王燕 张金保 邓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185-188,共4页
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历史长河中,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用优美的文字记载中药名称,到端午节挂菖蒲、重阳节饮菊花酒,都已潜移默化地将中药与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追溯文化之源,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 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华历史长河中,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用优美的文字记载中药名称,到端午节挂菖蒲、重阳节饮菊花酒,都已潜移默化地将中药与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追溯文化之源,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启迪中医药智慧,使学生在中药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强化的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医德素养,助力中医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思维 课程思政 中医传承发展
下载PDF
以培养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中药学教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志军 杨秀娟 +3 位作者 张金保 王燕 吴溪玮 邓毅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9期57-58,共2页
分析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重构中药学课程教学设计,指出在中药学教学中可利用课前、课中、课下及线上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间、空间;可采用“中药文化”“研读本草”“中医药热点追踪”“走近名家”... 分析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强化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重构中药学课程教学设计,指出在中药学教学中可利用课前、课中、课下及线上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间、空间;可采用“中药文化”“研读本草”“中医药热点追踪”“走近名家”“临证模拟”等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及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还能有计划地培养、激活、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中医药思维能力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甘肃省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 马晓辉 +1 位作者 晋玲 林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0期1415-1419,1423,共6页
目的:总结甘肃省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该省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现状和特点。方法:普查工作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协调,甘肃中医药大学技术牵头,融合了省内9所高校和1家科研单位,结合各单位的研... 目的:总结甘肃省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该省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现状和特点。方法:普查工作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协调,甘肃中医药大学技术牵头,融合了省内9所高校和1家科研单位,结合各单位的研究方向组成省级普查队到县普查,通过实地走访获取记录资料及影像资料。结果:各普查队整理,普查办汇总,共获取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1028份,其中单方388份、复方640份,主要使用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结论:甘肃省中医药传统知识种类丰富,且具有民族及地域特色,但是遗失情况较多,需要根据地域、民族特点,采取有效的收集和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传统知识 普查 调查研究 甘肃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HIV/AIDS)研究者研究主题剖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文娟 袁崇哲 +5 位作者 王莹 张俊华 杜丽东 王菁 田金徽 王健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全国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者研究主题情况,以期为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中文数据库纳入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利用BICOMS-2分析软件对主题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利... 目的:了解目前全国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者研究主题情况,以期为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中文数据库纳入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利用BICOMS-2分析软件对主题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绘制网络关系图,采用g CLUTO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3 182篇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进行主题分析,主要分为HIV/AIDS的中医药治疗、AIDS中医证候与证型、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3个研究主题。结论: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者研究主题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应该关注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AIDS/HIV) 研究主题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高等中医药院校化学教学困局及改革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浩波 施小宁 陈晖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主旨,分析了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化学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和解决办法,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化学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改革 对策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HIV/AIDS)外文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爱萍 刘娟 +5 位作者 苏小杰 张俊华 杜丽东 王菁 田金徽 王健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9期874-879,共6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目前外文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者和研究主题的现状,以期为国内艾滋病研究者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外文数据库纳入外文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利用BICOMS-2分析软件对发表时间、... 目的:了解和分析目前外文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者和研究主题的现状,以期为国内艾滋病研究者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外文数据库纳入外文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利用BICOMS-2分析软件对发表时间、期刊名称、国家、作者和主题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作者和主题词共现矩阵,利用Net Draw绘制网络关系图,采用g CLUTO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外文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发文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中国;载文量最多的为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不同地域之间的作者合作不够;高频主题词为Plant Extracts,HIV-1,Anti-HIV Agents和HIV Infections,研究领域分为4个研究主题。结论: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存在地域不平衡性,作者之间的合作度不高,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提取物在HIV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HIV/AIDS) 研究现状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HIV/AIDS)研究者与研究机构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爱萍 苏小杰 +5 位作者 刘娟 张俊华 杜丽东 王菁 田金徽 王健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9期865-869,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IV/AIDS)的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与合作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中文数据库纳入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利用BICOMS-2分析软... 目的:了解目前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IV/AIDS)的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与合作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中文数据库纳入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利用BICOMS-2分析软件对发表时间、期刊名称、省份、作者和研究机构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作者和研究机构共现矩阵,利用Net Draw绘制网络关系图。结果: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数量在期刊、研究者、省份和机构分布方面不平衡,2 288个研究机构(共出现4 495次,机构均1.96)的8 712名研究者(共出现11 582次,人均1.33)从事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在主要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合作方面,2个研究团队和33个研究机构、5位研究者和47位研究者之间合作密切。结论:艾滋病(HIV/AIDS)中医药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众多,但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HIV/AIDS) 研究者 研究机构 合作情况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志瑞 李喜香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7期142-144,F0003,共4页
通过查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关文献,总结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辨证分型以及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思维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强化培养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娟 李芸 +2 位作者 吴平安 曹瑞 李越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94-97,共4页
中医药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经典思维模式,包括辩证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和意象思维等。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对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原理、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 中医药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经典思维模式,包括辩证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和意象思维等。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对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原理、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教师自身的中医药思维背景欠佳,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基础较薄弱,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对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中医药经典著作的研读习惯,采用形式多种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定期开展中医药相关主题的讲座及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强化中医药思维,提高运用中医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考查探索举措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以上措施均可帮助学生提升中医药思维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得以强化培养,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中医药思维 教学方法 强化培养
原文传递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甘肃省蒙古黄芪潜在适生区预测及生态特征分析
13
作者 万广珍 罗永慧 +2 位作者 张鼎新 晋玲 陈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蒙古黄芪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潜在适生区,为甘肃省蒙古黄芪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查的蒙古黄芪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当前(1970-2000)和未来(2041-2060)时期蒙古黄芪在...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蒙古黄芪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潜在适生区,为甘肃省蒙古黄芪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查的蒙古黄芪分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当前(1970-2000)和未来(2041-2060)时期蒙古黄芪在甘肃省的潜在适生区,综合环境因子贡献率和刀切法检验结果评估影响蒙古黄芪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影响甘肃省蒙古黄芪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最湿月份降水量、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和海拔。当前气候条件下甘肃省蒙古黄芪潜在适生区面积为65902.66 km2,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定西市;未来时期SSP126、SSP370和SSP585情景下,甘肃省蒙古黄芪的适生区面积均呈缩小趋势,尤其是高适生区面积大幅缩小。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甘肃省蒙古黄芪适生区大幅缩小,适生区主要向高海拔山区移动,可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持蒙古黄芪资源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最大熵模型 甘肃省 适生区预测 生态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中医院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效栓 肖正国 +4 位作者 刘军刚 张民 李莉 王炯 罗燕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22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0 947条用药记录。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21.11%),给药时间长度不合理(1.87%),给药剂量过大(0.9%)。回归分析显示:(1)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8.725倍;(2)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1.799倍;(3)与消肿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过大和用药疗程过长;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过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栓通 合理用药 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甘肃板蓝根品质与产区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琴 马栋 +4 位作者 晋玲 温雅 薛幸嫔 田怡 马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甘肃板蓝根品质与产区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筛选板蓝根适宜种植区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36个产地的板蓝根药材样品为研究对象,以根长、主根直径、根干重及醇浸出物、(R,S)-告依春含量为品质评价参数,采用最大熵模型选取累... 目的探讨甘肃板蓝根品质与产区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筛选板蓝根适宜种植区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36个产地的板蓝根药材样品为研究对象,以根长、主根直径、根干重及醇浸出物、(R,S)-告依春含量为品质评价参数,采用最大熵模型选取累计贡献率>95%的生态因子,并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品质评价参数与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寻找和揭示影响板蓝根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影响板蓝根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太阳辐射总量和降水量。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影响板蓝根药材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可为板蓝根的生态种植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R S)-告依春 外观性状 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治家 邵晶 +2 位作者 马毅 王振恒 晋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产业振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枸杞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特色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国枸杞产业的兴起和高质量发展,甘肃已经成为枸杞子的重要生产基地。对甘肃省枸杞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枸杞属植物野生资...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产业振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枸杞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特色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国枸杞产业的兴起和高质量发展,甘肃已经成为枸杞子的重要生产基地。对甘肃省枸杞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枸杞属植物野生资源丰富,有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黑果枸杞L.ruthenicum Murr.、枸杞L.chinense Mill.、北方枸杞L.chinense var.potaninii(Pojark.)A.M.Lu、截萼枸杞L.truncatum Y.C.Wang、新疆枸杞L.dasystemum Pojark.、清水河枸杞L.qingshuiheense X.L.Jiang et J.N.Li共6种1变种;主要种植品种有“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9号”“蒙杞1号”及“科技608”等品种;对栽培现况、生产技术、政策法规、产业优势进行分析,提出打造“陇杞”品牌及甘肃省枸杞产业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甘肃省 资源现状 产业发展 发展战略 “陇杞”
下载PDF
突出药学类专业特色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晓娟 刘雄 吴蓉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其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解决药物生产及药剂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目前药学类专业学生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沿用了传统的化学模式,所授内容与药学...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其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解决药物生产及药剂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目前药学类专业学生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沿用了传统的化学模式,所授内容与药学方向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从而使该专业的学生产生了物理化学“难且无用”的错误认识。因此,药学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应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化学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和本专业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灵活应用,从而真正发挥物理化学在该专业学习中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甘肃贝母离体小鳞茎直接发生途径的研究
18
作者 何玉明 董婉琦 +4 位作者 张文楠 高素芳 孙欢 何春雨 张延红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3期45-51,共7页
目的:建立甘肃贝母组织培养小鳞茎的直接发生技术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及灭菌方法,探究外植体种类、茎段大小、培养温度、激素组合、培养方式等对小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休眠芽的最... 目的:建立甘肃贝母组织培养小鳞茎的直接发生技术体系。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甘肃贝母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及灭菌方法,探究外植体种类、茎段大小、培养温度、激素组合、培养方式等对小鳞茎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休眠芽的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灭菌30 s,0.1%升汞灭菌1 min,无菌水冲洗3~5次。休眠芽为外植体时培养效果最好,其次为茎段和小鳞叶,叶片效果较差。茎段大小对甘肃贝母组培小鳞茎诱导影响不大。固体培养基更适宜直接诱导小鳞茎,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或1/2 MS+6-BA 1.0 mg/L+NAA 1.0 mg/L,蔗糖3%、琼脂0.7%,pH 5.8。一定的变温培养有利于其鳞茎增殖。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AA 0.5 mg/L+1.5%蔗糖+0.7%琼脂,pH 5.8。结论:建立了甘肃贝母离体培养小鳞茎直接发生技术体系,可为甘肃贝母种质保存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贝母 离体培养 外植体 小鳞茎增殖
下载PDF
甘肃省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及成因分析
19
作者 郭延秀 马晓辉 +6 位作者 刘立 马毅 林丽 王振恒 崔治家 郑贵森 晋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4期777-783,共7页
通过对比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新增了22科309属2072种,其中包括新分布种37种;消失或未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7种,隶属于87科158属。探究了时隔40年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物种... 通过对比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新增了22科309属2072种,其中包括新分布种37种;消失或未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7种,隶属于87科158属。探究了时隔40年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的成因,表明此次普查从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组织、调查范围、顶层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使本次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数大幅增长;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部分物种分布区狭小,或处于濒危状态,或生在悬崖峭壁。这是导致部分物种漏采漏查或未调查到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物种变化情况,为该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甘肃省 物种变化 成因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20
作者 吕娇娇 晋玲 +2 位作者 王艳 张婷 高国香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568-573,共6页
目的:明确甘肃省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方法:通过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rpoB和rpoD基因位点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对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病原菌在营养琼脂(NA)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菌... 目的:明确甘肃省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方法:通过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rpoB和rpoD基因位点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对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病原菌在营养琼脂(NA)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菌落直径为1~3 mm,圆形或近圆形,乳白色、光滑凸起、半透明状、边缘整齐;革兰染色反应为阴性,好氧型,在10~40℃均能生长,在pH为5.7、6.8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在2%、5%NaCl环境下可生长;可利用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柠檬酸盐及硝酸盐;在代谢活动中可产生酪氨酸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分解色氨酸,液化明胶;不产生卵磷脂酶、淀粉水解酶及乙酰甲基甲醇。致病性测定初步验证了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的致病菌;16S rDNA、rpoB和rpoD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引起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绿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Burkholder)Dowson。结论:明确了甘肃省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为黄芪细菌性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