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养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芳芳 李少斌 +2 位作者 郭艳丽 罗玉柱 胡江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4-48,97,共6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养牛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牛产业布局、饲养品种和养殖规模、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草料类型和和利用方式、饲养管理、畜产品开发、养殖需求。以期为甘肃省养牛...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养牛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牛产业布局、饲养品种和养殖规模、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草料类型和和利用方式、饲养管理、畜产品开发、养殖需求。以期为甘肃省养牛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数据及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调查和分析甘肃省其他草食家畜的现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养牛业现状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新羽 沙玉柱 +7 位作者 蒲小宁 吕卫兵 刘秀 胡江 罗玉柱 王继卿 李少斌 赵志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58-2866,共9页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动物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等中都有相应的报道。极端温度主要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对宿主表型产生影响。目前,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动物肠道菌群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综述。探讨由环境温度引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宿主产热机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开展研究,将为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调节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肠道微生物 免疫系统 适应机制
下载PDF
不同泌乳时期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小尾寒羊的泌乳量、乳成分和脂肪酸含量比较
3
作者 乔莉蓉 郝志云 +6 位作者 王建清 沈继源 宋宜泽 柯娜 吴新苗 胡丽妍 王继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产后30d的泌乳量为40.7kg,极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25.6kg(P<0.01)。在初乳和常乳中,小尾寒羊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都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也高于常乳(P<0.05)。在小尾寒羊初乳、小尾寒羊常乳、甘肃高山细毛羊初乳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常乳中分别检测到16、17、13和14种SFA、6种MUFA,以及8、8、7和6种PUFA,棕榈酸、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上述4种乳样中的SFA/MUFA/PUFA值分别为13.66/6.89/1.00、16.08/9.16/1.00、10.16/7.89/1.00和22.28/8.61/1.00。在不同品种以及泌乳期之间,乳中部分脂肪酸的含量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小尾寒羊泌乳能力更强,乳中乳蛋白、酪蛋白、可溶固形物及部分有益脂肪酸的含量更高,更有利于羔羊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时,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均有更高含量的乳蛋白质、酪蛋白质、可溶固形物以及部分有益的MUFA和PU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小尾寒羊 泌乳性能 乳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牦牛CYGB基因CDS区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孙雪婧 杜晓华 +2 位作者 杨孝朴 罗玉柱 刘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690-2698,共9页
【目的】丰富牦牛CYGB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对牦牛CYGB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牦牛大脑海马区组织的总RNA并运用RT-PCR技术反转录为cDNA,并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CYGB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V874786.1),... 【目的】丰富牦牛CYGB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对牦牛CYGB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牦牛大脑海马区组织的总RNA并运用RT-PCR技术反转录为cDNA,并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CYGB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V874786.1),使用Primer3.0在线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扩增技术、TA克隆技术和核酸测序技术获得CYGB基因的完整CDS区序列及部分5′端和3′端UTR区,并使用ProtParam、PredictProtein、SWISS-MODEL等在线分析软件与Lasergene7.1软件包分析CYGB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与理化性质,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PyMol软件修饰并输出三维结构;使用在线亚细胞定位工具PSORT II Prediction预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使用Protfun软件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获得牦牛CYGB基因650 bp,包括CDS区573 bp(GenBank登录号:KF669898),碱基组成为A 20.59%、T 16.40%、G 33.33%、C 29.67%,编码1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与普通牛比对,牦牛CYGB基因在CDS区存在4个碱基突变,同源性为99.3%,这个突变未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4个突变均属同义突变。牦牛CYGB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964H1513N263O278S7,分子量约为21.5 kD,理论等电点(pI)为6.32,消光系数为24075,不稳定系数为48.43,疏水指数为83.63,平均亲水性为-0.301,属不稳定可溶性酸性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内的半衰期为30 h。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其中α-螺旋占64.21%,无规卷曲占35.79%,属全α类蛋白质。三级结构是一个呈"three-over-three"三明治夹心型的α-螺旋折叠结构。亚细胞定位CYGB分布在细胞质(65.2%)、细胞核(17.4%)、线粒体(13.0%)、分泌系统的囊泡(4.3%)中,主要在细胞质,推测可能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的作用。牦牛CYGB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家犬、小鼠、褐家鼠、原鸡、猴、黑猩猩、人的CYGB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8.9%、97.8%、95.3%、93.7%、78.8%、98.4%、95.8%和96.8%,物种之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说明CYGB基因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结论】通过RT-PCR与TA克隆技术及核酸测序技术获得了牦牛CYGB基因全长573 bp的CDS区,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得知牦牛的CYGB是一个由19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可溶酸性蛋白质,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YGB基因编码区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保守性。该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分析为揭示牦牛CYGB基因的遗传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胞红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草地放牧藏绵羊不同月份肉品质及脂肪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秀 魏红 +7 位作者 史浩 沙玉柱 王继卿 李少斌 吕卫兵 郭新羽 蒲小宁 罗玉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为研究自然放牧环境下不同时期藏绵羊肉品质的变化特征,对4月、6月、8月和12月藏绵羊各部位肉品质指标、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藏绵羊肌肉常规指标及营养成分存在差异,4月份羊肉的剪切力、pH 1 h、肉... 为研究自然放牧环境下不同时期藏绵羊肉品质的变化特征,对4月、6月、8月和12月藏绵羊各部位肉品质指标、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藏绵羊肌肉常规指标及营养成分存在差异,4月份羊肉的剪切力、pH 1 h、肉色24 h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8月份(P<0.05);4月的失水率极显著高于8月(P<0.01);6月份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其它月份(P<0.05);不同时期羊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月的水分、灰分在不同部位中显著高于6月和8月(P<0.05);6月份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月份(P<0.05)。不同时期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肉豆蔻酸(C14:0)、十七烷酸(C17:0)在12月份不同部位肌肉中最高,显著高于4月(P<0.05);十五烷酸(C15:0)、肉豆蔻稀酸(C14:1)以及7种PUFA均在4月不同部位肌肉中最高;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n9c)在8月不同部位肌肉中最高,与4月差异显著(P<0.05);总PUFA、PUFA/SFA、n-3 PUFA、n-6 PUFA和n-6/n-3 PUFA均为4月不同部位中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5)。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藏绵羊不同时期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8月时肉质是一年中较理想时期,可作为最佳出栏参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肉品质 营养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东佛里生羊杂交改良湖羊泌乳性能分析
6
作者 张玉庭 郝志云 +4 位作者 杨舒童 王龙斌 刘圆 郭世伟 王继卿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2-47,116,共7页
为了探讨东佛里生羊作为父本对湖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东佛里生羊(31只)、东佛里生(♂)×湖羊(♀)杂交一代(F1代,204只)、东佛里生(♂)×湖羊(♀)级进杂交二代(F2代,156只)、湖羊(45只)4个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东佛里... 为了探讨东佛里生羊作为父本对湖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东佛里生羊(31只)、东佛里生(♂)×湖羊(♀)杂交一代(F1代,204只)、东佛里生(♂)×湖羊(♀)级进杂交二代(F2代,156只)、湖羊(45只)4个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东佛里生羊、F1代和F2代8个月的泌乳量和湖羊3个月的泌乳量,计算4个试验群体的月泌乳量、周泌乳量、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分析品种、产羔数、胎次和年龄对母羊泌乳量的影响,比较Wood模型、Wilmink模型和逆多项式模型对4个试验群体泌乳曲线的拟合度(R2),筛选拟合度最高的模型拟合4个试验群体的泌乳曲线。结果表明:东佛里生羊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分别为(243.19±1.64)kg和(1.01±0.05)kg,显著高于F1代[(227.54±0.61) kg和(0.95±0.02)kg]、F2代[(230.09±0.65)kg和(0.96±0.02)kg]和湖羊[(71.36±1.32) kg和(0.79±0.05)kg,P<0.05];F1代、F2代的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其中日均泌乳量分别较湖羊提高了20.25%和21.52%。产羔数对4个试验群体的泌乳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多羔母羊的泌乳量总体高于产单羔母羊。经产母羊的泌乳量总体高于初产母羊;5胎次母羊的日均泌乳量最大[(1.03±0.10)kg],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1胎次母羊的泌乳量最小,为(0.93±0.02)kg。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羊总泌乳量呈现增加趋势;1~4岁母羊的总泌乳量分别为(223.33±0.87)kg、(226.51±0.60)kg、(236.60±0.87)kg和(237.59±1.66)kg,日均泌乳量分别为(0.93±0.03)kg、(0.94±0.02)kg、(0.99±0.03)kg和(0.99±0.06)kg, 3,4岁母羊的总泌乳量、日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1,2岁母羊(P<0.05);4岁母羊第1,3,4,6个月泌乳量均最大,而3岁母羊第2,5个月泌乳量最大。4个试验群体的Wood模型的R2均最大,由Wood模型可知东佛里生羊泌乳潜力最大,湖羊泌乳潜力最小;湖羊在第4周达到泌乳高峰,而东佛里生羊、F1代和F2代在第8周达到泌乳高峰。说明通过与东佛里生羊杂交可以明显改善湖羊的泌乳性能;产羔数对母羊泌乳量影响不明显,胎次和年龄对母羊泌乳量有明显影响,其中Wood模型对4个试验群体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佛里生羊 湖羊 杂交 泌乳量 胎次 年龄 泌乳曲线
原文传递
放牧藏绵羊瘤胃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卫兵 牛彬 +7 位作者 沙玉柱 魏红 史浩 胡江 王继卿 李少斌 罗玉柱 刘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35-1543,共9页
为探讨不同时期藏绵羊瘤胃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免疫功能中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16S rRNA测序对放牧藏绵羊不同时期(4月、6月、10月和12月)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HSPA1A和HSPA8)(n=12)... 为探讨不同时期藏绵羊瘤胃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免疫功能中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16S rRNA测序对放牧藏绵羊不同时期(4月、6月、10月和12月)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HSPA1A和HSPA8)(n=12)的表达特征和瘤胃微生物菌群(n=24)进行分析,并采用Spearman对瘤胃微生物与基因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HSPA1A和HSPA8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HSPA1A和HSPA8表达量在4月和6月显著高于10月和12月;不同时期的瘤胃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Bacteroidetes、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在12月显著高于6月和10月;Firmicutes、Succiniclasticum和Butyrivibrio_2在6月显著高于4月和12月。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瘤胃微生物与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瘤胃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宿主的瘤胃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这为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的互作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HSPA1A HSPA8 瘤胃微生物 互作研究
下载PDF
藏绵羊不同部位骨骼肌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丽 沈继源 +5 位作者 包高良 赵鹏飞 石斌刚 刘秀 李少斌 罗玉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5-834,共10页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AKT1、mTOR和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AKT1、mTOR和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AKT1和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AKT1和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骨骼肌 营养成分 肌纤维 基因表达
下载PDF
HIF-1α、HIF-2α及OPA1基因在藏绵羊肺脏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9
作者 席启明 赵芳芳 +2 位作者 何兆华 孙红先李 少斌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3期32-38,共7页
试验通过RT-qPCR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了HIF-1α、HIF-2α及OPA1在不同海拔梯度(2500 m、3500 m、4500 m)和年龄段(4月龄、1.5岁、3.5岁)藏绵羊肺脏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IF-1α、HIF-2α及OPA1表达特征在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中... 试验通过RT-qPCR和ELISA方法分别测定了HIF-1α、HIF-2α及OPA1在不同海拔梯度(2500 m、3500 m、4500 m)和年龄段(4月龄、1.5岁、3.5岁)藏绵羊肺脏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IF-1α、HIF-2α及OPA1表达特征在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中的作用模式。结果显示: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年龄段,HIF-1α、HIF-2α及OPA1基因mRNA与蛋白质表达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海拔的升高,HIF-1α和HIF-2α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OPA1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呈递减趋势,且HIF-1α和HIF-2α基因表达量随着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OPA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海拔的升高显著减少(P<0.05),OPA1蛋白在2500 m海拔的表达量显著高于4500 m海拔的表达量(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HIF-1α和HIF-2α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OPA1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呈递减趋势,且HIF-1α基因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OPA1基因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年龄段,HIF-1α蛋白表达量都明显低于HIF-2α和OPA1蛋白的表达量。以上结果提示,HIF-1α、HIF-2α及OPA1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海拔差异性和年龄差异性有可能是低氧环境下维持生物体功能活动正常运转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HIF-1Α HIF-2α OPA1 低氧适应
下载PDF
5个绵羊群体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柴文琼 成述儒 +1 位作者 靳建华 罗玉柱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等5个绵羊群体(125只个体)的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中共发现78个等位基因,其中在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县群体中发现的等...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等5个绵羊群体(125只个体)的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中共发现78个等位基因,其中在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县群体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57个),滩羊最少(43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研究的5个绵羊群体中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滩羊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DA遗传距离和DS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与藏羊的亲缘关系较近,为一类;而滩羊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较近,为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育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少斌 周智德 +3 位作者 王继卿 王占强 刘秀 罗玉柱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7,共4页
采用二因子(2×2)试验设计,研究2种饲养管理方式(A因子:A1.舍饲,A2.放牧+补饲)下不同组合[B因子:B1.特克赛尔(♂)×甘肃高山细毛羊(♀)(简称特甘细组合)和B2.甘肃高山细毛羊自繁组(简称甘高细组合)]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平均... 采用二因子(2×2)试验设计,研究2种饲养管理方式(A因子:A1.舍饲,A2.放牧+补饲)下不同组合[B因子:B1.特克赛尔(♂)×甘肃高山细毛羊(♀)(简称特甘细组合)和B2.甘肃高山细毛羊自繁组(简称甘高细组合)]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放牧+补饲组(139.21g·d-1)明显高于舍饲组(126.75g·d-1)(P>0.05),特甘细组合(135.52g·d-1)高于甘高细组合(130.43g·d-1)(P>0.05);饲养管理方式和杂交组合对育肥羔羊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的影响不明显,但杂交组合对肉品质的影响显著;放牧+补饲组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舍饲组。由此可见,放牧+补饲是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短期育肥的理想育肥模式,特甘细组合的育肥性能优于甘高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高寒牧区 育肥效果 育肥模式
下载PDF
藏绵羊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浩 刘秀 +2 位作者 李少斌 王继卿 罗玉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3-449,共7页
为分析高寒牧区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应用PCR-SSCP与测序结合的方法,对391只藏绵羊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经扩增,分别获得大小为280 bp和289 bp的2个片段。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发现AA、BB和AB 3种基因型... 为分析高寒牧区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应用PCR-SSCP与测序结合的方法,对391只藏绵羊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经扩增,分别获得大小为280 bp和289 bp的2个片段。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发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8 8、0.313 0和0.038 2,在C.400+90处发生G/T的突变,多态信息含量为0.265 6,呈中度多态。ANGPTL4基因第6外显子发现AA和AB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61 8和0.038 2,在C.837处发生C/T的突变,为错义突变,并导致P.279处苏氨酸变为丝氨酸,多态信息含量为0.036 9,为低度多态。对藏绵羊ANGPTL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的2处突变位点可作为藏绵羊品种改良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的潜在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藏绵羊 ANGPTL4 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产肉性能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闫伟 罗玉柱 +4 位作者 李少斌 李文彬 宋积锁 朱建勋 胡江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和秦杂牛(秦川牛♂×本地牛♀)5组共26头牛集中肥育12个月后屠宰,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利杂牛和西杂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6Kg和0.78Kg,高于其它杂种牛和秦川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利杂牛育肥12个月后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西杂牛,腿臀围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利杂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1.1%和44.4%,在5组肥育牛中最高。秦杂牛骨肉比显著低于利杂和南杂牛,南杂牛胴体产肉率显著低于秦川牛(P<0.05)。5组杂种肉牛胴体产出的高档肉比例无显著差异,而利杂牛、西杂牛优质肉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秦杂牛。[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利木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的利杂牛产肉性能相对最好,可作为较优杂交组合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杂交组合 生长速度 屠宰性能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牧区羔羊杂交生产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浩 刘秀 +2 位作者 李少斌 王继卿 罗玉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6月龄前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分别以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杂交试验(各杂交组合F1代羔羊分别命名为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后代为甘高细),测... 为了进一步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6月龄前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分别以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杂交试验(各杂交组合F1代羔羊分别命名为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后代为甘高细),测定各组合羔羊6月龄前的生长状况及产肉性能。结果显示,各组合F1代羔羊初生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4月龄(断奶)时,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体质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甘高细公羔26.01%、42.91%和35.45%,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甘高细公羔31.81%、49.66%和43.64%,陶甘细效果最优;6月龄时,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分别比甘高细公羔提高26.25%(P<0.01)、9.89%(P<0.05)、26.02%(P<0.01)和41.18%(P<0.01)、21.60%(P<0.01)、37.62%(P<0.01),特甘细效果最优;各组合F1代公羔屠宰率无显著差异,但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母羔屠宰率均显著高于甘高细。综上,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引进特克塞尔、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均能明显提高后代羔羊的生长和产肉性能,无角陶赛特是生产4月龄(断奶)羔羊肉的最优父本,特克塞尔是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组合 羔羊 日增质量 产肉性能
下载PDF
牦牛CAPN1基因intron 1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杰 田知利 +5 位作者 胡江 罗玉柱 刘秀 王继卿 石红梅 雷俊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5-1322,共8页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及大通牦牛钙蛋白酶1(CAP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SNPs对甘南牦牛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群牦牛在CAPN1基因第1内含子区检测到g.100+606G>T突变,形成了AA、BB和...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及大通牦牛钙蛋白酶1(CAP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SNPs对甘南牦牛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群牦牛在CAPN1基因第1内含子区检测到g.100+606G>T突变,形成了AA、BB和AB 3种基因型,检测区域表现为中度多态;CAPN1基因第1内含子突变影响不同年龄段甘南牦牛肌肉嫩度、失水率和眼肌面积,AA基因型个体嫩度剪切力值较低而眼肌面积较高,其中3岁和5岁牦牛AA型个体嫩度剪切力显著低于BB或AB型(P<0.05),4岁和5岁牦牛AA型个体眼肌面积显著高于BB或AB型(P<0.05);另外6岁牦牛AA型个体失水率显著高于BB和AB型(P<0.05)。CAPN1基因g.100+606G>T突变可用为甘南牦牛此类性状潜在的遗传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牦牛 CAPN1基因 多态性 胴体和肉质性状
下载PDF
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单体型差异及其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清明 王星 +2 位作者 孟金柱 赵园园 吴震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75,81,共5页
解耦联蛋白1(UCP1)对机体的产热机制及不同组织的能量消耗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UCP1基因单体型(Haplotype)与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试验以9个品种绵羊为研究对象,用PCR-单链构象多... 解耦联蛋白1(UCP1)对机体的产热机制及不同组织的能量消耗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UCP1基因单体型(Haplotype)与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试验以9个品种绵羊为研究对象,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UCP1基因启动子(Promoter)区和内含子-5(Intron-5)区的核苷酸变异情况,并构建单体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s)评估单体型对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绵羊UCP1基因Promoter区和Intron-5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构成9种单体型;单体型与绵羊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公羔中所有单体型均与羔羊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而母羔中存在单体型B1-A2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单体型A1-C2的群体同时具有较高的断奶重和断奶前生长速度(P<0.05)。说明UCP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缺失单体型B1-A2和存在单体型A1-C2的母羔群体具有较好的生长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UCP1基因 单体型 性别差异 生长性状
原文传递
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质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小莉 胡江 +5 位作者 郭淑珍 石斌刚 谢建鹏 罗玉柱 王继卿 牟永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215-3225,共11页
【目的】检测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及野血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 【目的】检测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及野血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区发现c.562+32_c.562+33ins CCGCCC的插入/缺失,等位基因M、基因型MM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各类群牦牛PIC<0.5属中度或低度多态;intron15-exon17区检测到c.1249-23C>T和c.1336C>T的突变,其中exon17发现的c.1336C>T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p.Arg447Cys转变,等位基因A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和青海牦牛中基因型AA为优势基因型,野血牦牛基因型AB为优势基因型,各类群牦牛0.25<PIC<0.5属中度多态;两区域3处突变位点构建出6种单倍型和11种单倍型组合,突变位点间存在连锁关系且接近于连锁平衡。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intron5-exon7区基因型与乳质性状无显著相关;intron15-exon17区基因型BB个体乳品质性状最低,且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中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及无脂固体含量显著高于未携带者(P<0.05),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乳脂率也显著高于未携带者(P<0.05),而携带等位基因B的个体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未携带者(P<0.05);单倍型组合H1H3个体的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和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均较高,且乳脂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5),而H2H2单倍型组合个体则较低,除乳糖率以外的其他乳品质性状均显著低于其他7种单倍型组合(P<0.05)。【结论】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为低度和中度多态,intron6存在c.562+32_c.562+33ins CCGCCC的插入/缺失,intron15和exon17分别检测到c.1249-23C>T突变和c.1336C>T的非同义突变。intron15-exon17区突变影响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选留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和淘汰携带等位基因B的个体、或选留H1H3单倍型组合及淘汰H2H2单倍型组合个体,均可显著改善后代群体的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DGAT1基因 多态性 乳品质性状
下载PDF
牦牛LPL基因组织表达及其突变与乳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艳艳 石斌刚 +6 位作者 陈彦丽 张海龙 丁考仁青 刘秀 王继卿 赵志东 胡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检测LPL基因在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5个群体中的突变,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突变与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甘南牦牛LP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心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乳腺、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小肠、皱胃、瘤胃中低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低。在5个牦牛群体LPL基因的exon 3区,exon 6区和exon 7区均未检测到多态性,在intron 2区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M和N 2种等位基因,其中M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7.11%~83.21%);在exon 4-intron 4区也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A和B 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A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3.95%),其他4类群牦牛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59.75%~69.71%)。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在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为中低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基因型MM个体、exon 4-intron 4区基因型AB个体和两区域单倍型组合H1H2(M-A/M-B)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个体,且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个体(P<0.05)。【结论】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各存在2处单碱基突变,且显著影响了甘南牦牛的乳脂率,可作为牦牛乳脂性状潜在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LPL基因 组织表达 多态性分析 乳质性状
下载PDF
小尾寒羊泌乳性状重要lncRNAs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继卿 郝志云 +7 位作者 沈继源 柯娜 黄兆春 梁维炜 罗玉柱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113-3123,共11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对奶牛和奶山羊的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在绵羊上研究甚少。为此开展lncRNAs对绵羊泌乳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为解析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对奶牛和奶山羊的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在绵羊上研究甚少。为此开展lncRNAs对绵羊泌乳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为解析绵羊泌乳性能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高泌乳性能(高泌乳量、高乳脂率)和低泌乳性能(低泌乳量、低乳脂率)小尾寒羊各3只,采集泌乳期乳腺组织,用RNA-Seq构建lncRNAs表达谱,研究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的GO和KEGG富集通路,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CR, RT-qPCR)对16个差异表达lncRNAs进行验证。【结果】在小尾寒羊乳腺组织中共鉴定出7 239个表达的lncRNAs,包括2 262个已知lncRNAs和4977个新的lncRNAs,大部分lncRNAs呈低丰度表达。在两组小尾寒羊中发现120个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68个lncRNAs在高泌乳性能小尾寒羊中上调表达,52个lncRNAs下调表达。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在硫化物代谢过程、硫酯生物合成过程、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过程、Rap1信号通路、粘附连接等通路上。LncRNA-miRNA网络分析发现,MSTRG.125242.6、MSTRG.59580.8等6个最显著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向miRNAs海绵体在家畜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16个lncRNAs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完全吻合,证实了RNA-Seq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结论】筛选的差异表达lncRNAs参与了绵羊乳腺发育及泌乳性能的调控,该结果将为解析绵羊泌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乳腺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泌乳期
下载PDF
牦牛乳铁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晓斌 何莉莉 +7 位作者 张扬 周瑞锋 后康丽 张芸芸 王月丽 李青青 石斌刚 胡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5-1663,共9页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_(1)和基因型A_(1)B_(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_(1)A_(1)和A_(1)B_(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_(1)B_(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LF基因 PCR-SSCP 乳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