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养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芳芳 李少斌 +2 位作者 郭艳丽 罗玉柱 胡江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4-48,97,共6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养牛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牛产业布局、饲养品种和养殖规模、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草料类型和和利用方式、饲养管理、畜产品开发、养殖需求。以期为甘肃省养牛...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养牛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牛产业布局、饲养品种和养殖规模、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草料类型和和利用方式、饲养管理、畜产品开发、养殖需求。以期为甘肃省养牛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数据及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调查和分析甘肃省其他草食家畜的现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养牛业现状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不同泌乳时期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小尾寒羊的泌乳量、乳成分和脂肪酸含量比较
2
作者 乔莉蓉 郝志云 +6 位作者 王建清 沈继源 宋宜泽 柯娜 吴新苗 胡丽妍 王继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产后30d的泌乳量为40.7kg,极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25.6kg(P<0.01)。在初乳和常乳中,小尾寒羊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都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也高于常乳(P<0.05)。在小尾寒羊初乳、小尾寒羊常乳、甘肃高山细毛羊初乳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常乳中分别检测到16、17、13和14种SFA、6种MUFA,以及8、8、7和6种PUFA,棕榈酸、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上述4种乳样中的SFA/MUFA/PUFA值分别为13.66/6.89/1.00、16.08/9.16/1.00、10.16/7.89/1.00和22.28/8.61/1.00。在不同品种以及泌乳期之间,乳中部分脂肪酸的含量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小尾寒羊泌乳能力更强,乳中乳蛋白、酪蛋白、可溶固形物及部分有益脂肪酸的含量更高,更有利于羔羊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时,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均有更高含量的乳蛋白质、酪蛋白质、可溶固形物以及部分有益的MUFA和PU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小尾寒羊 泌乳性能 乳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甘肃高山细毛羊产毛量估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何莉莉 何兆华 +3 位作者 赵芳芳 王继卿 刘秀 李少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9-52,共4页
为了构建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产毛量估测模型,试验选取73只12月龄母羊测量可以提前且容易检测的产毛量(y)、体重(x_(1))、体高(x_(2))、体斜长(x_(3))、胸围(x_(4))、羊毛长度(x_(5))和羊毛纤维直径(x_(6))等性状,筛选其中与产毛量相关性... 为了构建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产毛量估测模型,试验选取73只12月龄母羊测量可以提前且容易检测的产毛量(y)、体重(x_(1))、体高(x_(2))、体斜长(x_(3))、胸围(x_(4))、羊毛长度(x_(5))和羊毛纤维直径(x_(6))等性状,筛选其中与产毛量相关性强的性状建立回归方程,从而估测产毛量。结果表明:体重和羊毛长度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产毛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产毛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和0.300。体重和羊毛长度通过直接作用对产毛量产生影响,而体斜长和胸围通过辅助其他性状对产毛量产生间接作用。甘肃高山细毛羊所测性状对产毛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2+0.067x_(1)+0.213x_(5),R值为0.539,F值为14.365,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试验构建的回归方程所选的体重与羊毛长度指标对产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指导实际生产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产毛量 相关性分析 回归方程 估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东佛里生羊杂交改良湖羊泌乳性能分析
4
作者 张玉庭 郝志云 +4 位作者 杨舒童 王龙斌 刘圆 郭世伟 王继卿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2-47,116,共7页
为了探讨东佛里生羊作为父本对湖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东佛里生羊(31只)、东佛里生(♂)×湖羊(♀)杂交一代(F1代,204只)、东佛里生(♂)×湖羊(♀)级进杂交二代(F2代,156只)、湖羊(45只)4个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东佛里... 为了探讨东佛里生羊作为父本对湖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东佛里生羊(31只)、东佛里生(♂)×湖羊(♀)杂交一代(F1代,204只)、东佛里生(♂)×湖羊(♀)级进杂交二代(F2代,156只)、湖羊(45只)4个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东佛里生羊、F1代和F2代8个月的泌乳量和湖羊3个月的泌乳量,计算4个试验群体的月泌乳量、周泌乳量、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分析品种、产羔数、胎次和年龄对母羊泌乳量的影响,比较Wood模型、Wilmink模型和逆多项式模型对4个试验群体泌乳曲线的拟合度(R2),筛选拟合度最高的模型拟合4个试验群体的泌乳曲线。结果表明:东佛里生羊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分别为(243.19±1.64)kg和(1.01±0.05)kg,显著高于F1代[(227.54±0.61) kg和(0.95±0.02)kg]、F2代[(230.09±0.65)kg和(0.96±0.02)kg]和湖羊[(71.36±1.32) kg和(0.79±0.05)kg,P<0.05];F1代、F2代的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其中日均泌乳量分别较湖羊提高了20.25%和21.52%。产羔数对4个试验群体的泌乳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多羔母羊的泌乳量总体高于产单羔母羊。经产母羊的泌乳量总体高于初产母羊;5胎次母羊的日均泌乳量最大[(1.03±0.10)kg],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1胎次母羊的泌乳量最小,为(0.93±0.02)kg。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羊总泌乳量呈现增加趋势;1~4岁母羊的总泌乳量分别为(223.33±0.87)kg、(226.51±0.60)kg、(236.60±0.87)kg和(237.59±1.66)kg,日均泌乳量分别为(0.93±0.03)kg、(0.94±0.02)kg、(0.99±0.03)kg和(0.99±0.06)kg, 3,4岁母羊的总泌乳量、日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1,2岁母羊(P<0.05);4岁母羊第1,3,4,6个月泌乳量均最大,而3岁母羊第2,5个月泌乳量最大。4个试验群体的Wood模型的R2均最大,由Wood模型可知东佛里生羊泌乳潜力最大,湖羊泌乳潜力最小;湖羊在第4周达到泌乳高峰,而东佛里生羊、F1代和F2代在第8周达到泌乳高峰。说明通过与东佛里生羊杂交可以明显改善湖羊的泌乳性能;产羔数对母羊泌乳量影响不明显,胎次和年龄对母羊泌乳量有明显影响,其中Wood模型对4个试验群体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佛里生羊 湖羊 杂交 泌乳量 胎次 年龄 泌乳曲线
原文传递
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单体型差异及其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清明 王星 +2 位作者 孟金柱 赵园园 吴震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75,81,共5页
解耦联蛋白1(UCP1)对机体的产热机制及不同组织的能量消耗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UCP1基因单体型(Haplotype)与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试验以9个品种绵羊为研究对象,用PCR-单链构象多... 解耦联蛋白1(UCP1)对机体的产热机制及不同组织的能量消耗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UCP1基因单体型(Haplotype)与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筛选出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性别差异的单体型,试验以9个品种绵羊为研究对象,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UCP1基因启动子(Promoter)区和内含子-5(Intron-5)区的核苷酸变异情况,并构建单体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s)评估单体型对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绵羊UCP1基因Promoter区和Intron-5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构成9种单体型;单体型与绵羊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公羔中所有单体型均与羔羊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而母羔中存在单体型B1-A2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单体型A1-C2的群体同时具有较高的断奶重和断奶前生长速度(P<0.05)。说明UCP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缺失单体型B1-A2和存在单体型A1-C2的母羔群体具有较好的生长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UCP1基因 单体型 性别差异 生长性状
原文传递
牦牛LPL基因组织表达及其突变与乳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蒋艳艳 石斌刚 +6 位作者 陈彦丽 张海龙 丁考仁青 刘秀 王继卿 赵志东 胡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检测LPL基因在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5个群体中的突变,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突变与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甘南牦牛LP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心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乳腺、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小肠、皱胃、瘤胃中低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低。在5个牦牛群体LPL基因的exon 3区,exon 6区和exon 7区均未检测到多态性,在intron 2区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M和N 2种等位基因,其中M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7.11%~83.21%);在exon 4-intron 4区也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A和B 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A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3.95%),其他4类群牦牛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59.75%~69.71%)。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在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为中低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基因型MM个体、exon 4-intron 4区基因型AB个体和两区域单倍型组合H1H2(M-A/M-B)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个体,且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个体(P<0.05)。【结论】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各存在2处单碱基突变,且显著影响了甘南牦牛的乳脂率,可作为牦牛乳脂性状潜在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LPL基因 组织表达 多态性分析 乳质性状
下载PDF
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对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少斌 赵芳芳 +4 位作者 王继卿 刘秀 胡江 李涛 罗玉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藏绵羊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HIF-1α)第10外显子的变异特征及其对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藏绵羊低氧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333只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进行分析;采用血气仪测... 【目的】研究藏绵羊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HIF-1α)第10外显子的变异特征及其对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藏绵羊低氧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333只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进行分析;采用血气仪测定其中134只年龄基本一致成年母羊的血气和生化指标,分析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6个SNPs位点,其中4个SNPs为同义突变,位于编码区(c.1302C>T、c.1392G>A、c.1506T>C和c.1515T>G),另外2个SNPs位于非编码区(c.1545+26A>G和c.1545+52G>A)。6个SNPs构成A、B、C 3个等位基因,表现为AA、BB、AB、AC和BC 5种基因型,其中AB为优势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信息含量为0.48,呈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基因型对酸碱度(pH)、碱剩余(BE)、血氧饱和度(S(O2))、血红蛋白总量(Hb)和半饱和氧分压(p50)影响显著。AB基因型藏绵羊在群体中比例最高,且具有较高的S(O2)。与AB基因型藏绵羊相比,AA基因型藏绵羊BE和S(O2)较低(P<0.05),推测其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结论】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pH、BE、S(O2)、Hb和p50相关,推测AB基因型藏绵羊具有较好的高原低氧适应性,而AA基因型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 藏绵羊 血气指标 生化指标 高原低氧适应性
下载PDF
绵羊GlyCAM-1基因克隆、核苷酸变异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志云 王继卿 +3 位作者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罗玉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90-1697,共8页
糖基化依赖细胞粘附分子(GlyCAM-1)是粘液素(mucin)糖蛋白家族的成员,是乳腺细胞合成的一种乳脂球膜蛋白(MFGMPs)的重要组成部分。GlyCAM-1在乳腺发育和泌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该基因的序列特征、核苷酸序列变异和表达特征,以高泌... 糖基化依赖细胞粘附分子(GlyCAM-1)是粘液素(mucin)糖蛋白家族的成员,是乳腺细胞合成的一种乳脂球膜蛋白(MFGMPs)的重要组成部分。GlyCAM-1在乳腺发育和泌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该基因的序列特征、核苷酸序列变异和表达特征,以高泌乳量的小尾寒羊(泌乳高峰期和空怀期)和低泌乳量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高峰期)的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克隆测序、RT-qPCR、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克隆绵羊GlyCAM-1基因的编码区,分析GlyCAM-1的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并检测GlyCAM-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绵羊的GlyCAM-1基因CDS区全长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测序结果表明,在该基因CDS区检测到7个SNPs,其中2个为同义突变,5个为错义突变。GlyCAM-1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延伸链则散布于整个蛋白质结构中。String分析结果表明,GlyCAM-1蛋白与CD34、MadCAM-1都作为L-选择素(L-selectin)的配体发挥作用;RT-qPCR结果表明,GlyCAM-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品种特异性和时空特异性,乳腺、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卵巢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中,GlyCAM-1基因只在乳腺和肺脏组织中表达,在其余6个组织中均不表达,其中乳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泌乳高峰期的乳腺组织中,GlyCAM-1在高泌乳量的小尾寒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在小尾寒羊的乳腺组织中,GlyCAM-1在泌乳高峰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怀期(P<0.01)。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绵羊基因组数据,为深入研究GlyCAM-1基因的泌乳生物学功能及其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AM-1基因 乳腺 绵羊 克隆 组织表达 SNPS
下载PDF
KRTAP1-4基因多态性对陇东绒山羊羊绒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新苗 罗玉柱 +6 位作者 赵孟丽 宋宜泽 沈继源 乔莉蓉 胡丽妍 鲁玉洁 王继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角蛋白关联蛋白1-4基因(KRTAP1-4)多态性对陇东绒山羊羊绒性状的影响。【方法】以382只1岁龄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绒量、绒层高度和绒纤维的平均直径。采集试羊皮肤、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组织及血样,采... 【目的】研究角蛋白关联蛋白1-4基因(KRTAP1-4)多态性对陇东绒山羊羊绒性状的影响。【方法】以382只1岁龄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绒量、绒层高度和绒纤维的平均直径。采集试羊皮肤、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组织及血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RTAP1-4基因在6个组织中的表达谱;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KRTAP1-4基因的多态性,分析3个羊绒表型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性及KRTAP1-4基因型与羊绒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RT-PCR发现,KRTAP1-4基因只在陇东绒山羊的皮肤中表达。在陇东绒山羊KRTAP1-4基因上检测到A、B、C、D 4个等位基因和AA、AB、AC、AD、BB 5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山羊KRTAP1-4基因上有1个插入/缺失位点(c.223_252insTGCCAACCGATCTCCATCCAGAC-CAGCTGC)、2个同义突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c.333T>C和c.573C>T),以及1个Chi序列(c.14-c.21,5′-CCACCAGC-3′)和2个Chi-like序列(c.46-c.53,5′-ACTGGTGG-3′;c.392-c.399,5′-GCACCAGC-3′)。Pearson相关性系数显示,产绒量与平均纤维直径(r=0.324,P<0.001)及绒层高度(r=0.465,P<0.001)呈中等正相关,平均纤维直径与绒层高度呈弱的正相关(r=0.201,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A、AB和AC型山羊个体的产绒量和绒层高度极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1)。【结论】KRTAP1-4基因可以作为产绒量和绒层高度的分子标记用于陇东绒山羊的育种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AP1-4基因多态性 陇东绒山羊 产绒量 绒层高度
下载PDF
绵羊IRS1基因CDS区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研究
10
作者 王建清 郝志云 +5 位作者 沈继源 王继卿 罗玉柱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2-529,共8页
【目的】克隆绵羊IRS1基因CDS区,并研究其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方法】选择健康、3岁、处于第4胎的泌乳高峰期(产后第3周)小尾寒羊和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各3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绵羊IRS1基因的CDS序列,用生物信息学分... 【目的】克隆绵羊IRS1基因CDS区,并研究其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方法】选择健康、3岁、处于第4胎的泌乳高峰期(产后第3周)小尾寒羊和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各3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绵羊IRS1基因的CDS序列,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用RT-qPCR检测IRS1基因在肝脏、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肺脏、卵巢、肾脏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绵羊IRS1基因的CDS全长为3708 bp,编码123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30462.80,等电点为8.99,不稳定指数为73.55,预测该蛋白为不稳定、碱性亲水性蛋白。蛋白互作分析表明,绵羊IRS1可以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R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MAPK10)和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相互作用,KEGG分析发现IRS1主要参与了PI3K/AKT和MAPK 2个信号通路。RT-qPCR分析表明,IRS1基因在小尾寒羊各组织中均表达,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它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心脏,在肺脏、肾脏、卵巢和乳腺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脾脏中弱表达。同时,绵羊IRS1基因也表现出明显的时序表达性,在泌乳高峰期小尾寒羊中,IRS1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是空怀期乳腺组织中表达量的2.77倍(P<0.05)。但在除乳腺和脾脏外的其他6个组织中,该基因在空怀期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泌乳高峰期中的表达量(P<0.05)。【结论】克隆得到绵羊IRS1基因完整的CDS序列,它全长3708 bp,编码1235个氨基酸。IRS1在小尾寒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并且表达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时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S1 克隆 绵羊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绵羊WNT5A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11
作者 郝志云 王继卿 +3 位作者 罗玉柱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1,共7页
WNT5A(Wnt family member 5A)参与了多种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在乳腺形态发生、毛囊发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试验利用RT-PCR获得绵羊WNT5A基因的CDS区,分析WNT5A蛋白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T-qPCR检测WNT5A基因在9个组... WNT5A(Wnt family member 5A)参与了多种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在乳腺形态发生、毛囊发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试验利用RT-PCR获得绵羊WNT5A基因的CDS区,分析WNT5A蛋白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T-qPCR检测WNT5A基因在9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绵羊WNT5A基因的CDS区全长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β转角、延伸链贯穿于整个蛋白质结构中。String分析结果表明,WNT5A与卷曲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和受体酪氨酸激酶有相互作用。RT-qPCR研究结果表明,WNT5A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及品种特异性。WNT5A基因在绵羊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卵巢、背最长肌、乳腺和皮肤9个组织中均广泛表达,其中在皮肤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P<0.05),而在脾脏中表达量较低。它在甘肃高山细毛羊皮肤、乳腺、背最长肌、肾脏、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的表达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而在甘肃高山细毛羊卵巢中的表达量低于小尾寒羊(P<0.05),在心脏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无差异(P>0.05)。该结果为深入研究绵羊WNT5A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丰富了绵羊基因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基因 绵羊 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小尾寒羊泌乳性状重要lncRNAs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继卿 郝志云 +7 位作者 沈继源 柯娜 黄兆春 梁维炜 罗玉柱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113-3123,共11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对奶牛和奶山羊的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在绵羊上研究甚少。为此开展lncRNAs对绵羊泌乳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为解析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对奶牛和奶山羊的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在绵羊上研究甚少。为此开展lncRNAs对绵羊泌乳性能的调控作用研究,为解析绵羊泌乳性能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高泌乳性能(高泌乳量、高乳脂率)和低泌乳性能(低泌乳量、低乳脂率)小尾寒羊各3只,采集泌乳期乳腺组织,用RNA-Seq构建lncRNAs表达谱,研究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的GO和KEGG富集通路,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CR, RT-qPCR)对16个差异表达lncRNAs进行验证。【结果】在小尾寒羊乳腺组织中共鉴定出7 239个表达的lncRNAs,包括2 262个已知lncRNAs和4977个新的lncRNAs,大部分lncRNAs呈低丰度表达。在两组小尾寒羊中发现120个差异表达lncRNAs,其中68个lncRNAs在高泌乳性能小尾寒羊中上调表达,52个lncRNAs下调表达。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在硫化物代谢过程、硫酯生物合成过程、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过程、Rap1信号通路、粘附连接等通路上。LncRNA-miRNA网络分析发现,MSTRG.125242.6、MSTRG.59580.8等6个最显著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向miRNAs海绵体在家畜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16个lncRNAs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完全吻合,证实了RNA-Seq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结论】筛选的差异表达lncRNAs参与了绵羊乳腺发育及泌乳性能的调控,该结果将为解析绵羊泌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乳腺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泌乳期
下载PDF
miR-221靶向IRS1抑制绵羊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和增殖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娜 郝志云 +9 位作者 王建清 甄慧敏 罗玉柱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赵志东 黄兆春 梁维炜 王继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47-2056,共10页
【背景】MicroRNAs(miRNA)是一类小RNA分子(18—23nt),广泛参与了家畜乳腺发育和泌乳性能的调控。项目组前期在小尾寒羊上应用RNA-Seq研究发现,miR-221在空怀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是泌乳期的3.6倍,但是尚不清楚miR-221对绵羊乳腺发育的... 【背景】MicroRNAs(miRNA)是一类小RNA分子(18—23nt),广泛参与了家畜乳腺发育和泌乳性能的调控。项目组前期在小尾寒羊上应用RNA-Seq研究发现,miR-221在空怀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是泌乳期的3.6倍,但是尚不清楚miR-221对绵羊乳腺发育的调控机制。【目的】探讨miR-221是否通过靶向基因IRS1抑制绵羊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数量,为揭示miR-221对绵羊泌乳性能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小尾寒羊乳腺、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肺脏、背最长肌和卵巢等8个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构建miR-221在绵羊8个组织中的表达谱。采用细胞转染、CCK-8和Edu等方法,研究miR-221对绵羊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利用miRDB和miRanda数据库,预测miR-221的靶基因,结合功能富集分析,确定目标靶基因,构建靶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进而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21与预测靶基因间的靶向关系。分析过表达和沉默miR-221对靶基因及其信号通路下游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表明,miR-221在绵羊乳腺等8个组织中均表达,其中在肺脏和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背最长肌和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CCK-8结果表明,miR-221模拟物抑制了绵羊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P<0.01),而miR-221抑制剂提高了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P<0.05)。Edu试验发现,miR-221模拟物减少了Edu标记的阳性乳腺上皮细胞数量(P<0.01),而miR-221抑制剂增加了Edu标记的阳性乳腺上皮细胞数量(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iR-221模拟物抑制了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基因3′UTR区域的双荧光素酶活性(P<0.01),而miR-221抑制剂提高了该基因的活性(P<0.05),表明IRS1是miR-221的一个靶基因。RT-qPCR结果进一步发现,过表达miR-221降低了绵羊乳腺上皮细胞中IRS1和PIK3R1的表达量(P<0.05),沉默miR-221则提高了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P<0.05)。过表达或沉默miR-221对乳腺上皮细胞中IGF1R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miR-221通过抑制靶基因IRS1的表达量,最终抑制了绵羊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MIR-221 胰岛素受体底物1 乳腺上皮细胞
下载PDF
KRTAP36-1基因在子午岭黑山羊中的鉴定及其与羊绒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宜泽 赵孟丽 +6 位作者 郝志云 罗玉柱 刘秀 李少斌 沈继源 柯娜 王继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7,共9页
为鉴定子午岭黑山羊KRTAP36-1基因,并分析其与羊绒性状的相关性,以绵羊KRTAP3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GenBank的BLAST功能,在山羊染色体上进行同源性搜索,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 为鉴定子午岭黑山羊KRTAP36-1基因,并分析其与羊绒性状的相关性,以绵羊KRTAP3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GenBank的BLAST功能,在山羊染色体上进行同源性搜索,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测序方法,检测342只子午岭黑山羊上的核苷酸序列变异,最后用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342只子午岭黑山羊上检测到3条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命名为A、B和C),进化树发现这3条序列与绵羊KRTAP36-1序列有最高的同源性,表明这些序列来自于山羊KRTAP36-1基因。测定结果表明,山羊KRTAP36-1基因有2个SNPs,其中一个(c.119A/G)为错义突变,导致p.Tyr40Cys的氨基酸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KRTAP36-1核苷酸序列A的存在与子午岭黑山羊较小的产绒量相关(P<0.001),B的存在与较大的产绒量相关(P=0.004),BB型个体的产绒量高于AB型和AA型个体(P<0.001)。KRTAP36-1的核苷酸序列变异对子午岭黑山羊的羊绒平均纤维直径和绒层高度无影响(P>0.05)。综上,KRTAP36-1基因可以作为子午岭黑山羊羊绒性状的分子标记,用于提高该群体的产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黑山羊 KRTAP36-1 PCR-SSCP SNPS 产绒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