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志杰 何玉琴 刘发央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农业生物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要以培养合格的农业生物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产实践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以培...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农业生物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要以培养合格的农业生物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产实践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以培养掌握地域性农业产业技术的人才为特色,与本地区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本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以优化师资结构为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以加强学科建设为支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 探索
下载PDF
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司怀军 杨德龙 +2 位作者 张宁 李葆春 曹友桂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自2015年起,根据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为重点,进行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措施将生物技术(... 本文介绍了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自2015年起,根据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为重点,进行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措施将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生物技术(生物质能)四个专业方向的四套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为一套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践与探索,发现实施"大类招生,模块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合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人才培养 模块化 改革
下载PDF
新时期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3
作者 王海芳 刘霞 +1 位作者 苏军虎 张琼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21-122,共2页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意见,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新时期,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意见,旨在探讨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为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生物技术 创新人才
下载PDF
“植物学”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葆春 刘媛 +4 位作者 杨德龙 程宏波 幸华 丁伟 马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7年第4期96-99,共4页
为响应国家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号召,以提高"植物学"课程和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本科生科学素养及实践技能为目标,对"植物学"实验进行改革,独立设课。将实验课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1.科研初级训练-"植物学"综... 为响应国家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号召,以提高"植物学"课程和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本科生科学素养及实践技能为目标,对"植物学"实验进行改革,独立设课。将实验课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1.科研初级训练-"植物学"综合大实验;2.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校园植物识别及标本制作;3.课堂知识的验证及巩固-"植物学"基础实验。并改进实验课成绩评价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植物学”实验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媛 陈涛 +4 位作者 杨德龙 李葆春 程宏波 幸华 丁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0-93,共4页
植物学实验课程是理论知识体系的巩固和延伸,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从实验学时与内容、教学方法、考... 植物学实验课程是理论知识体系的巩固和延伸,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从实验学时与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对植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通过成绩和调查问卷反映改革效果,并对下一步实验改革做出规划。实践证明,通过实验改革不仅能提高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塑化标本在动物形态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杜晓华 刘霞 +2 位作者 袁莉刚 何俊峰 张倩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的动物形态结构展示标本,也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方式。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于2018年购进一批动物塑化标本,主要用于动物形态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使用,对于塑化标本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 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的动物形态结构展示标本,也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方式。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于2018年购进一批动物塑化标本,主要用于动物形态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使用,对于塑化标本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使用结果显示:塑化标本没有刺激性气味且具有良好的观感,改善了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化标本能够逼真还原动物体器官组织的原始形态特征,更有利于老师对相关内容的阐释以及学生的准确理解;塑化标本使用操作灵活、便捷,也为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今后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塑化标本的技术优势,也要合理挖掘传统标本的优点,取长补短,科学施教,努力提升动物形态类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标本 形态 实验教学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植物分子育种课程建设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涛 刘媛 +4 位作者 宿俊吉 王彩香 李葆春 程宏波 杨德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2期71-74,共4页
创新能力是评价和衡量研究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植物分子育种课程是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专业覆盖面广泛,教学内容发展迅速。因此,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均须不断调整和完善。本文以植物... 创新能力是评价和衡量研究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植物分子育种课程是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专业覆盖面广泛,教学内容发展迅速。因此,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均须不断调整和完善。本文以植物分子育种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特色,探讨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建设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并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 植物分子育种 课程建设
下载PDF
甘肃省常见瓜菜种传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
8
作者 常涛 蒯佳琳 +3 位作者 张玉鑫 刘国春 杨婷 孙琬婷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 种传病毒病对瓜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甘肃省瓜菜种子常见病毒病及其消毒预防措施,并为提高瓜菜种子消毒质量,促进甘肃省瓜菜种子健康生产及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菜种子 种传病毒病 消毒预防 健康种子
下载PDF
2004-2022年甘肃省审定小麦品种情况分析与展望
9
作者 马玲 汪军成 +9 位作者 李鹏程 张宏 姚立蓉 司二静 杨轲 孟亚雄 马小乐 李葆春 尚勋武 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小麦 审定品种
下载PDF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10
作者 杜晓霖 何瑞 +2 位作者 展宗冰 刘风 白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检测到34份品种(系)含有AxNull,频率为32.08%;在Glu-B1位点检测到Bx7+By8和Bx14+By15共2种基因组合,分别占17.92%和25.47%;在Glu-D1位点检测到11份品种(系)含有Dx5+Dy10,占10.38%。对LMW-GS鉴定结果显示,29份品种(系)含Glu-A3d基因,分布频率为27.36%。HMW-GS和LMW-GS亚基组合中,含有4个、3个和2个位点优质亚基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分别占0.94%、8.49%和3.77%。对面粉色泽相关基因Ppo-A1、Ppo-D1、Psy-A1、Lox-B1和TaPod-A1位点的检测发现,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为39.62%、50.94%、31.13%、30.19%和38.68%。对籽粒硬度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在Pina、Pinb和Pinb-2等位变异位点的检测到6种基因型,分别为Pina-D1a、Pina-D1b、Pinb-D1a、Pinb-D1b、Pinb-2v2和Pinb-2v3,分别占比90.57%、9.43%、41.51%、58.49%、14.15%和85.85%。综上所述,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中,麦谷蛋白亚基、籽粒硬度和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组成丰富,但品质性状相关优质基因出现频率低且聚合多位点优势基因品种(系)少,品质改良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面粉色泽 籽粒硬度 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张瀚文 陈正军 +1 位作者 张晨雨 郭凤霞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4期50-62,共13页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源产品,也是制备化学品和造纸的主要原料。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复杂的化学结构限制了其高效利用,故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去除木质...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源产品,也是制备化学品和造纸的主要原料。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复杂的化学结构限制了其高效利用,故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去除木质素、半纤维素等不可溶物质,从而使其更易被酶水解成可发酵的糖,进而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转化率。预处理技术可以改变木质纤维原料的内部结构和表面性质,为后续的酶解糖化创造良好条件。从物理、化学、生物、联合处理等4个方面全面综述了不同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预处理效果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 半纤维素 降解
下载PDF
农业科学研究中正交试验选优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向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2,共4页
正交试验设计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非数量与数量混杂的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为例,将回归分析法应用于重复正交试验选优分析中,能够有效解决因素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和可能受固定水平限制对选优的干扰,同时能够精... 正交试验设计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非数量与数量混杂的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为例,将回归分析法应用于重复正交试验选优分析中,能够有效解决因素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和可能受固定水平限制对选优的干扰,同时能够精确分析模型偏差,全面地揭示各研究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关系,客观地反映指标的实际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正交试验 交互作用 搭配 选优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宏波 《大学教育》 2016年第2期94-95,共2页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以地方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以地方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和方案,建立健全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机制创新
下载PDF
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小红 龙瑞军 《甘肃科技纵横》 2004年第5期72-73,共2页
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密切相关,植物生理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适用于植物生理学的科学技术将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而进入更高、更新的技术领。提出了现代科技发展中植物... 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密切相关,植物生理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适用于植物生理学的科学技术将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而进入更高、更新的技术领。提出了现代科技发展中植物生理学的中心任务,展望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科学技术 农业现代化 中心任务 影响 展望 适用 植物生理学 生命活动规律 生命现象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5
作者 晋昕 王泽民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农科教育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是构建高水平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分子生物学》是新农科背景下各专业的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农科教育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是构建高水平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分子生物学》是新农科背景下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加强《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育人融入学科发展和专业知识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同频共振,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融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把自我的成长成才融入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强农兴农的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争做新时代的现代农林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 农业院校 分子生物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永永 赵婧 +5 位作者 赵贵宾 李星 司怀军 谢奎忠 陈超 边彩燕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为进一步做好富锌马铃薯的示范推广工作,增强甘肃省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实现由马铃薯大省向强省转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以黑色地膜全覆盖垄作侧播栽培作为核心技术,综合配套富锌马铃... 为进一步做好富锌马铃薯的示范推广工作,增强甘肃省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实现由马铃薯大省向强省转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以黑色地膜全覆盖垄作侧播栽培作为核心技术,综合配套富锌马铃薯品种、锌肥基施与喷施、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富锌马铃薯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废旧地膜进行全部回收再利用,以减少地膜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富锌马铃薯 高质高效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全球转基因油菜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
17
作者 陈明迪 程兴茹 +3 位作者 徐博 张海文 王旺田 王友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9,共12页
为了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了解全球转基因油菜作物的发展现状及种植、进出口、产业化情况,通过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全球转基因油菜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展示了全球转基因油菜的发展趋势、聚焦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受理... 为了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了解全球转基因油菜作物的发展现状及种植、进出口、产业化情况,通过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全球转基因油菜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展示了全球转基因油菜的发展趋势、聚焦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受理国家及各国研发能力、研发机构技术聚焦、应用布局、主要申请机构竞争力、专利法律状态等10余项数据指标,并对转基因油菜的研发、农业领域布局、全球化竞争及推进油菜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专利 信息分析 研发与产业化
下载PDF
甘肃省中药材干燥技术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成秀 李涛 +3 位作者 安长江 魏丽娟 康天兰 康璟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9年第8期22-23,5,共3页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绝大多数地区海拔1000m以上,干旱冷凉,光照充裕,地形多样,农业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孕育了地域明显、种类丰富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资源。2009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绝大多数地区海拔1000m以上,干旱冷凉,光照充裕,地形多样,农业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孕育了地域明显、种类丰富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资源。2009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推动了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四大优势种植区域(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中药藏药区和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在产业精准扶贫和促农增收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甘肃省 干燥技术 青藏高原东部 西北干旱区 陇东黄土高原 产业化发展 暖温带
下载PDF
基于“RBL+TBL”模式的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泽民 晋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生物相关学科间的纽带,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尤其在农林类专业领域,在分子水平上探求解决农、林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事关民生,意义重大。目前多数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仍采用传统的讲...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生物相关学科间的纽带,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尤其在农林类专业领域,在分子水平上探求解决农、林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事关民生,意义重大。目前多数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结合基于技术的学习(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TBL)的教学模式,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革新,全方位提升课程质量。达到拓展授课内容,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RBL模式 TBL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荣帆 张瀚文 +2 位作者 刘垒 何文文 陈正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工业化学品,具有生物毒性强、成分复杂、稳定性高等特点,若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直接进入环境将会对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从物理法(吸附法、萃取法、膜分离法)、化学法(电解法、Fento...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工业化学品,具有生物毒性强、成分复杂、稳定性高等特点,若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直接进入环境将会对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从物理法(吸附法、萃取法、膜分离法)、化学法(电解法、Fenton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法、膜催化法、湿法氧化法)、生物法(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目前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最新研究报道以及相关实例,解析现有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根据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特性以及处理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针对硝基芳香化合物废水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综合处理的新型处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香化合物 废水处理技术 组合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