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演变——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尹国丽 师尚礼 +2 位作者 陈本建 鱼小军 蔡卓山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02-105,109,共5页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草业科学专业逐步建立了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以强化专业理论与...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草业科学专业逐步建立了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以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为主体,提升人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并根据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及学校办学实际,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本科 演变 高等教育
下载PDF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鱼小军 师尚礼 白小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5-100,共6页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基本理论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立及推广、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学研产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基本理论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立及推广、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学研产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草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草业科学人才。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相应的整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本科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班级管理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虎 徐海鹏 +1 位作者 师尚礼 唐致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结合当前高校完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高自身修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育人理念,提出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打造班级文化、强化班团组织队伍、加强班主任工作和构建&q... 结合当前高校完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高自身修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育人理念,提出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打造班级文化、强化班团组织队伍、加强班主任工作和构建"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等对策,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逐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主学习,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完全学分制 班级管理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实验”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欢 方强恩 +1 位作者 曹文侠 赵桂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1-1417,共7页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实验室课堂的系统教学+网络引导式教学+室外实践基地的综合式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慕课、APP开展“翻转课堂”,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过程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践证明,“植物分类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时空广泛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策略,为草业科学相关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数字化 课堂 混合教学
下载PDF
“草类植物种子学”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鱼小军 陈本建 +1 位作者 师尚礼 尹国丽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重点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类植物种子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途径。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包括编写本课程相对应的教材,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重点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类植物种子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途径。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包括编写本课程相对应的教材,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多媒体自主讲学模式在草业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使草类植物种子学课程建设向高水平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学 课程建设 草类植物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甘肃农业大学教学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亚娟 祁娟 +1 位作者 曹文侠 张德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7-80,共4页
为适应草学学科发展、草业科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新时期土壤学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变化,甘肃农业大学对草业科学专业《土壤学》课程进行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性地将《土壤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与本专业草原生态化学实验课程... 为适应草学学科发展、草业科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新时期土壤学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变化,甘肃农业大学对草业科学专业《土壤学》课程进行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性地将《土壤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与本专业草原生态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合并,独立开设了一门《草地生态化学大实验》的课程,在新课程中根据专业特点系统开设了有关土壤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实习的学时,并对实习内容进行了规范和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土壤学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师尚礼 曹文侠 +3 位作者 尹国丽 蒲小鹏 鱼小军 王琦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传统粮草牧轮作方式多样性遗弃、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变差、年轻农业劳动力外流等问题,提出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深度挖掘区域自然禀赋,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基本思路和发展模式:1)坚持环境生态化、农产品商品化、农村文化现代化的系统性理念;2)奉行让餐桌指挥农田,农田为餐桌服务,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使生产、加工和销售融合发展的理念;3)在农业土地经营中,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先,田园综合经营管理,通过粮改饲和旱作农业技术革新,实现杂粮与牧草轮作种植,建立粮、草、林、畜、禽协同发展的农作制度,保障社会对农产品多元化和食品安全;4)依托乡土食材消费需求拉动,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营,农产品标准化订单种植生产,市场信息反馈,促进农业要素的重组耦合,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提效;5)培训扶持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牵头领办农民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设计田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草粮兼顾 产业模式 陇中地区
下载PDF
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Ⅳ)——藏族的生态文明、文化教育和历史上的法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玺 师尚礼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5期73-84,共12页
通过查阅资料,综述了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如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家畜与野生动物共生存,对自身生产、消费的限制和对自然资源的有限利用。藏族对自然界的禁忌有:对山的禁忌,对水体和土地的禁忌,禁忌打猎,禁忌侵犯"神牛"、"... 通过查阅资料,综述了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如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家畜与野生动物共生存,对自身生产、消费的限制和对自然资源的有限利用。藏族对自然界的禁忌有:对山的禁忌,对水体和土地的禁忌,禁忌打猎,禁忌侵犯"神牛"、"神羊",禁忌陌生人进入牛羊群或在牛羊圈清点牛羊数,禁食用一切爪类、圆蹄类动物肉等。藏族牧民精神上是充实的,他们在自然崇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如诵经、转经轮、磕长头;不屯积财富;供养僧侣;生活节简;尊敬老人;赡养父母;互助;热情好客;做客人有规矩;生死观是随缘任运、顺其自然。历史上藏区文化教育差,只有进寺院才能学习文化。简介了藏寺院的六大高等学府:闻思学院、续部上、续部下学院、时轮学院、喜金刚学院、医院学院。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产品有:文房四宝、宗教典籍、历史著作、文学著作、藏医学著作、天文历算、藏族的谚语等。简介了唐卡、羊皮、铜铸、酥油塑等的画与雕塑。简介了民间歌舞艺术、民间说唱、赛马等民间体育活动。简介了"雪顿节"、"香浪节"、"苏油花灯会"等藏族的节日。藏区历史上保护生态的法律和法规有:卫藏地区政教合一的政府颁布的法规"十善法"等,以宗教的面目出现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法则《萨迦格言》;各地区各部落法规;寺院维护林木草地等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精神文化 生态伦理 文化产品 历史上的法律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草食动物饲养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9
作者 焦婷 曹文侠 +4 位作者 蒲小鹏 赵生国 祁娟 雷赵民 苏军虎 《中国牛业科学》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动物饲养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军虎 缑晶毅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6-108,112,共4页
从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阐释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助理、自选试验探究学习和毕业论文实习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 从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阐释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助理、自选试验探究学习和毕业论文实习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培养草业科学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培养途径
下载PDF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加工系统的能值分析——以中川麦芽厂为例
11
作者 高晓阳 刘荣堂 +4 位作者 李红岭 冯鑫 王泽京 张明艳 毕阳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评价麦芽加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负荷效应,在调查分析甘肃河西走廊麦芽加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川麦芽厂为例进行了麦芽加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能值因素分析,建立了能值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干燥系统... 为评价麦芽加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负荷效应,在调查分析甘肃河西走廊麦芽加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川麦芽厂为例进行了麦芽加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能值因素分析,建立了能值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干燥系统净能值产出率高,企业竞争力强;但环境负荷率高,与农业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说明能值评价指标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大麦 麦芽加工 能值分析 能值产出率
下载PDF
基于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病理学教学探讨
12
作者 杨成德 张振粉 薛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植物病理学是为植物保护及农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需随之调整;因此,通过分析甘肃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此调整植物病理学教学理... 植物病理学是为植物保护及农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需随之调整;因此,通过分析甘肃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此调整植物病理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以供同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特色农业 现状 教学
下载PDF
甘肃省不同生态区高产优质小黑麦种质的筛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晶 赵方媛 +1 位作者 杜文华 田新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4-52,共9页
采用小黑麦品种石河子大学1号(Shida No.1)和小黑麦新品系(C17、C19、C22、C24、C31)为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兰州、合作)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试验,连续两年在不同试验点对小黑麦种质在开花期的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株高、枝条... 采用小黑麦品种石河子大学1号(Shida No.1)和小黑麦新品系(C17、C19、C22、C24、C31)为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兰州、合作)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试验,连续两年在不同试验点对小黑麦种质在开花期的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株高、枝条数)和营养品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通过对参试小黑麦种质生产性能进行比较,C31的干草产量(15.51 t/hm 2)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24的干草产量(11.27 t/hm 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石大1号的株高(152 cm)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31的枝条数(745.42万枝/hm 2)最高,除了与C17(681.25万枝/hm 2)无显著性差异外,显著高于其他种质;通过对参试小黑麦种质营养品质进行比较,C24的CP含量(12.36%)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24的NDF(55.38%)含量最低,与C22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其他种质。C24的ADF(36.20%)含量最低,显著低于C17、C19。C24的DMD含量(63.08%)显著高于其他种质;(2)2个试验点,合作小黑麦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枝条数)显著高于兰州小黑麦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枝条数);合作小黑麦干草的CP含量为11.61%,显著高于兰州点(9.85%);合作小黑麦干草的NDF(54.83%)含量显著低于兰州(62.93%);合作小黑麦干草的DMD(64.35%)显著高于兰州(51.10%);(3)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合作点适合生长的小黑麦为品系C31和C17,更适合参试小黑麦种质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型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播种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猫尾草种质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轩 李瑞珍 +1 位作者 田新会 杜文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21,共12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区4个氮肥施用量(A1:施纯氮量0 kg/hm^(2),A2:施纯氮量90 kg/hm^(2),A3:施纯氮量180 kg/hm^(2),A4:施纯氮量360 kg/hm^(2))和3种播种方式(B1:条播,B2:撒播,B3:点播)对4个猫尾草种质(C1:新品系,C2:‘川西’,C3:‘岷山’,C4:‘克劳沃1号’)生产性能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氮肥施用量、最佳播种方式和最佳猫尾草种质。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4个氮肥施用量间,A4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3种播种方式间,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4个猫尾草种质中,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二因素交互作用看,氮肥施用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A4C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播种方式×猫尾草种质交互作用间,B3C1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氮肥施用量×播种方式交互作用间,A4B3的平均生产性能最好。从三因素交互作用看,C1在A2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2和C4在A4B3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C3在A4B2处理下生产性能最好。综上,新品系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川西’和‘克劳沃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点播;‘岷山’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60 kg/hm^(2),最佳播种方式为撒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氮肥施用量 播种方式 生产性能
下载PDF
2005—2020年甘肃省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5
作者 刘志春 曹文侠 +3 位作者 王正文 王世林 王俊杰 陈新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目的]甘肃省甘南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定... [目的]甘肃省甘南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驱动因素展开分析。[结果](1)甘南州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和涵养总量分别为25.77 mm,9.45×10^(8)m^(3),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草地和林地水源涵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其水源涵养量分别占水源涵养总量的65.92%和29.43%。(2)2005—2020年水源涵养整体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幅度为1.10 mm/a。对于行政区划来说,水源涵养量高值主要分布在玛曲南部、迭部南部和舟曲;对于地形因子来说,其高值主要集中在海拔3000~4000 m区间和8°~25°坡度区间。(3)结合地理探测分析,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论]甘南州水源涵养功能存在明显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人类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是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甘南州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16
作者 黄晓 杨艳丽 +1 位作者 吴晓凡 方强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共43种(包含3变种、8亚种);从水平分布看,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早熟禾属物种数最多,中部黄土高原区分布物种数最少;从垂直分布看,早熟禾属主要分布在2000~<4000 m亚高海拔区,其中2500~<3000 m段物种最为丰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划分为7个分布型和10个变型,主要以东亚分布为主;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与邻省区系均有较高相似性,相似系数达50.00%~74.73%,与青海省相似性最高;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与物种的分布格局一致,区系分化强度最高的是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总体上,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冷凉湿润的亚高海拔区,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分布的多度中心,温带属性、区域特有性低、交汇和过渡性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早熟禾属 植物区系 区系分化
下载PDF
6个燕麦品种(系)在甘肃夏河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57
17
作者 侯建杰 赵桂琴 +2 位作者 焦婷 柴继宽 王红霞 《草原与草坪》 CAS 2013年第2期26-32,37,共8页
为了筛选适宜在甘肃高寒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对6个燕麦属品种(系)在甘南州夏河桑科草原不同生育时期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陇燕2号与陇燕3号生产性能表现相对较好,QO245-7表现最差。... 为了筛选适宜在甘肃高寒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对6个燕麦属品种(系)在甘南州夏河桑科草原不同生育时期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陇燕2号与陇燕3号生产性能表现相对较好,QO245-7表现最差。各供试品种干草产量在灌浆期最高,其中,陇燕2号高达11917.82kg/hm2,QO245-7最低,为7174.96kg/hm2,差异显著(P<0.05);灌浆期白燕2号营养品质表现最好。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整体表现,采用基于熵权赋权法的灰色系统理论对灌浆期各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陇燕2号、陇燕3号和白燕2号,可在高寒牧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甘肃早熟禾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方强恩 孙英 +2 位作者 白小明 王靖婷 孙吉雄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5,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鉴定分析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对甘肃省早熟禾属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有早熟禾属植物35种2变种,分属于微药组、早熟禾组、大禾组、林地组、低山组、类早熟禾组、砾地组、泽地组和中亚组9个... 通过野外调查、鉴定分析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对甘肃省早熟禾属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有早熟禾属植物35种2变种,分属于微药组、早熟禾组、大禾组、林地组、低山组、类早熟禾组、砾地组、泽地组和中亚组9个组,其中低山组种类最多,微药组和早熟禾组次之。从亚区分布看,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种的数量居首(9组30种),占总种数的81%;其次是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8组28种),亚洲荒漠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在组数和种数上相对较少。从分布地区看,甘南和张掖(祁连山)等寒冷高海拔地区种类最多(33种),占全省的89%,其次是酒泉(阿尔金山)、临夏、陇南、天水和武威,兰州、定西及白银种数贫乏。分析认为,甘南和张掖祁连山地区是甘肃早熟禾属植物的多度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早熟禾属植物 种类 分布
下载PDF
光伏发电站对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孙文倩 楚彬 +4 位作者 叶国辉 蔡斌 张静 张志莹 花立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0-450,共11页
为探究高寒草甸区光伏发电站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在运营5年的玛曲光伏试验站设置光伏区(PV)、禁牧无光伏区(E)和自由放牧区(G),调查各区微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为探究高寒草甸区光伏发电站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在运营5年的玛曲光伏试验站设置光伏区(PV)、禁牧无光伏区(E)和自由放牧区(G),调查各区微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优势菌属均为Candidatus-Udaeobacter属和RB41属,其丰度差异显著;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呈禁牧无光伏区(E)>光伏区(PV)>自由放牧区(G)趋势;光伏电站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途径,与同化作用相关的细菌物种丰度最高;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综上,光伏电站通过改变高寒草甸的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高通量测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生态预测
下载PDF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65
20
作者 柴继宽 赵桂琴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以白燕7号最高,为3.35%和6.58%,甜燕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5.39%。对供试的7个燕麦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达到92.577%的3个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最低的是白燕7号,综合得分前3位的分别是甜燕麦、陇燕2号和甘引1号,为供试燕麦品种中最适合在华家岭二阴区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适应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