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演变——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尹国丽 师尚礼 +2 位作者 陈本建 鱼小军 蔡卓山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02-105,109,共5页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草业科学专业逐步建立了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以强化专业理论与...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草业科学专业逐步建立了与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以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为主体,提升人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并根据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及学校办学实际,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本科 演变 高等教育
下载PDF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鱼小军 师尚礼 白小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5-100,共6页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基本理论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立及推广、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学研产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基本理论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立及推广、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学研产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草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草业科学人才。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相应的整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本科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班级管理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虎 徐海鹏 +1 位作者 师尚礼 唐致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结合当前高校完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高自身修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育人理念,提出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打造班级文化、强化班团组织队伍、加强班主任工作和构建&q... 结合当前高校完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提高自身修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育人理念,提出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打造班级文化、强化班团组织队伍、加强班主任工作和构建"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等对策,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逐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主学习,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完全学分制 班级管理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甘肃省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魏靖琼 柳小妮 +2 位作者 任正超 王红霞 潘冬荣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4期8-14,19,共8页
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光能利用模型-CASA模型估算了2005年甘肃草地生态系统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以及地形因素对草地NPP的影响。(1)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表明,修正后的CA-SA模型的可操作性强,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草... 利用基于遥感数据的光能利用模型-CASA模型估算了2005年甘肃草地生态系统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以及地形因素对草地NPP的影响。(1)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表明,修正后的CA-SA模型的可操作性强,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草地生产力进行模拟,模拟效果较好。(2)2005年甘肃省草地NPP总量为3.76×1013g/(m2.a),最高值达790.56g/(m2.a),年均值为139.15g/(m2.a),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3)草地NPP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NPP达到最大值;冬季植被基本停止生长,草地NPP值最低。4)在海拔3 000~3 500m区域、25°~30°坡度以及东坡草地NPP均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地NPP CASA模型
下载PDF
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丽霞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0-74,83,共6页
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 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甘肃省野生草地早熟禾多胚苗发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晨霞 马晖玲 +1 位作者 张静 武新赫 《草原与草坪》 CAS 2014年第6期18-23,共6页
以甘肃安定、清水、陇西、西和、秦州5个地区收集的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和商用品种巴润为试材,比较发芽率及多胚苗的发生率,分析了多胚苗的出苗类型,多胚的形成,多胚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来源的草地早熟禾多胚苗发... 以甘肃安定、清水、陇西、西和、秦州5个地区收集的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和商用品种巴润为试材,比较发芽率及多胚苗的发生率,分析了多胚苗的出苗类型,多胚的形成,多胚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来源的草地早熟禾多胚苗发生频率差异很大,其中,双胚苗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巴润,14.2%;清水,12.9%;陇西,9.6%;定西,8.9%;陇南,7.2%。三胚苗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陇西,0.98%;秦州,0.34%;清水,0.28%;定西,0.20%;巴润,0.10%;陇南野生草地早熟禾中未发现三胚苗。通过种子萌发的苗数可将草地早熟禾多胚苗分为3种类型:正常单苗,双苗和三苗;双苗种子又包括簇生双苗、对生双苗、间生双苗3种情况,簇生双苗在双苗中发生频率高;三苗种子又包括对生三苗、簇生三苗,三苗发生频率极低,还不到百分之一。多胚苗的发生涉及多胚的形成和多胚苗的表现两大阶段,多胚的形成不仅受到遗传背景的影响,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草地早熟禾 多胚苗 无融合生殖 多胚现象
下载PDF
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史静 韩天虎 +3 位作者 金加明 杨浩 陈本建 姬天龙 《草原与草坪》 CAS 2014年第6期29-36,共8页
按照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划分,对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的组成、植物科、属的统计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物种丰富,共有植物154科706属2 128种;地理成分温带性质明显;有一定的过渡性及相互渗透的特点;区系... 按照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划分,对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的组成、植物科、属的统计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物种丰富,共有植物154科706属2 128种;地理成分温带性质明显;有一定的过渡性及相互渗透的特点;区系成分以年轻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属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草地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基于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植物病理学教学探讨
8
作者 杨成德 张振粉 薛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植物病理学是为植物保护及农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需随之调整;因此,通过分析甘肃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此调整植物病理学教学理... 植物病理学是为植物保护及农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需随之调整;因此,通过分析甘肃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基于此调整植物病理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以供同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特色农业 现状 教学
下载PDF
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病规律初步研究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泰祥 杨小利 +2 位作者 陈秀蓉 王艳 王涵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明确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生规律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同时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田间小气候温湿度,并选用了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8月初至9月初是褐斑病的盛发... 目的:明确甘肃省当归褐斑病发生规律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同时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田间小气候温湿度,并选用了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8月初至9月初是褐斑病的盛发期,9月中旬以后为衰退期,通过对田间小气候温度、湿度、病情基数等因子分析,发现褐斑病的病情指数与病情基数、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5种供试杀菌剂中,70%安泰生WP200~4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600~8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WP 600倍液是较理想的药剂,间隔7天连续用药2次后,防效均达71%以上。结论:当归生产中可采用摘除病叶、调控田间温湿度和交替使用杀菌剂等措施来防治当归褐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褐斑病 发病规律 药剂防治
原文传递
甘肃省盐碱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闯 南丽丽 +1 位作者 魏永鹏 向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2-77,共6页
对甘肃省盐碱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按S型选取0-5和5-10cm土层样品,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荒漠盐碱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有着较大差异,狗尾草群落的土壤容重、土壤... 对甘肃省盐碱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按S型选取0-5和5-10cm土层样品,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荒漠盐碱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有着较大差异,狗尾草群落的土壤容重、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大于其他植物群落,分别为1.55g/cm3,0.76mg/(g·24h)和7.33mg/(g·20min);碱性磷酸酶在冰草群落最高,为0.13mg/g;土壤pH在甘草群落最高,为9.20;花花柴群落全盐和电导率值均最大,分别为184.2g/kg和57.55MS/CM;冰草群落的土壤水分最高达26.88%,芦苇群落的脱氢酶具最大活性,为2.65μg/(g·24h);同一植物群落,除冰草、甘草和骆驼刺群落的土壤水分5-10cm土层显著高于0-5cm土层之外,其余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pH、全盐及电导率值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各种酶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甘肃省 荒漠植物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降水量空间插值对比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纯斌 刘永峰 +2 位作者 吴静 王春瑜 柳小妮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为探究降水数据产品的高精度空间插值方法及其应用差异,以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为研究区域,构建降水量空间插值模型,分别完成基于两种模型的甘肃省降水量空间插值结果,并划分西区、中区、东区3个建模分区,... 为探究降水数据产品的高精度空间插值方法及其应用差异,以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为研究区域,构建降水量空间插值模型,分别完成基于两种模型的甘肃省降水量空间插值结果,并划分西区、中区、东区3个建模分区,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空间插值的精度和应用差异。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插值精度显著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且支持向量机模型在降水空间分布中能体现更多细节;西区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32.32%,支持向量机模型仅23.74%;东区平均相对误差最小,BP神经网络为8.28%,支持向量机模型为6.15%;另外,分区建模的插值精度有所提高,但两种模型的提高幅度存在差异,BP神经网络的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5.08%,支持向量机模型仅降低0.66%,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更加稳定,对影响降水量的经纬度和高程等因子自身变异性的适应能力更强。此研究解决了常用的反距离权重、样条函数、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在降水量插值过程中准确性差,精度低的问题,为提高降水量空间插值的精度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空间插值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红霞 柳小妮 +3 位作者 任正超 魏靖琼 潘冬荣 侯建杰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5期12-16,21,共6页
利用反距离加权(IDW)、普通克里格(OK)、样条函数(Spline)、协同克里格(CK)、径向基函数法(RBF)、全局多项式法(GP)、局部多项式法(LP)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以及改进的AMMRR法(I-AMMRR)9种插值方法,以甘肃省及邻近... 利用反距离加权(IDW)、普通克里格(OK)、样条函数(Spline)、协同克里格(CK)、径向基函数法(RBF)、全局多项式法(GP)、局部多项式法(LP)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以及改进的AMMRR法(I-AMMRR)9种插值方法,以甘肃省及邻近区域113个气象站点1961~2004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选取其中90个站点做插值站点,23个站点做检验站点,结果表明:9种插值法得到的空间分布图均能反映出甘肃省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I-AMMRR相关系数最高,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最小,为最优插值方法。由I-AMMRR模拟的甘肃省降水的空间分布图可知,降水量高值区位于陇南地区东南部的徽县和康县,降水量在700mm以上,低值区位于敦煌市、安西县、肃北蒙古自治县,降水量小于5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空间插值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加工系统的能值分析——以中川麦芽厂为例
13
作者 高晓阳 刘荣堂 +4 位作者 李红岭 冯鑫 王泽京 张明艳 毕阳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为评价麦芽加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负荷效应,在调查分析甘肃河西走廊麦芽加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川麦芽厂为例进行了麦芽加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能值因素分析,建立了能值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干燥系统... 为评价麦芽加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负荷效应,在调查分析甘肃河西走廊麦芽加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川麦芽厂为例进行了麦芽加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能值因素分析,建立了能值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干燥系统净能值产出率高,企业竞争力强;但环境负荷率高,与农业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说明能值评价指标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大麦 麦芽加工 能值分析 能值产出率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甘肃省年积温空间插值研究
14
作者 吴静 张德罡 李纯斌 《草原与草坪》 CAS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中国西部地区气象站点空间分布不均匀,而且数量较少,导致气象要素空间插值的误差较大。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东、中、西3个插值区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196~2009年气象站点地面观测的≥0℃年积温值进行拟合,将202个... 中国西部地区气象站点空间分布不均匀,而且数量较少,导致气象要素空间插值的误差较大。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东、中、西3个插值区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196~2009年气象站点地面观测的≥0℃年积温值进行拟合,将202个气象站点数据扩展到586个,插值结果表明:3个区域年积温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46.53℃、平均相对误差(MRE)为8.37%;东中西3个区域精度与原有气象站点数据量有明显关系。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进行甘肃省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为进一步进行区域空间插值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甘肃省 ≥0℃年积温 空间插值
下载PDF
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15
作者 黄晓 杨艳丽 +1 位作者 吴晓凡 方强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 明确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可为开发和利用早熟禾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理馆藏标本,查阅文献资料,建立了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名录,并从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区系分化等方面进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共43种(包含3变种、8亚种);从水平分布看,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早熟禾属物种数最多,中部黄土高原区分布物种数最少;从垂直分布看,早熟禾属主要分布在2000~<4000 m亚高海拔区,其中2500~<3000 m段物种最为丰富;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划分为7个分布型和10个变型,主要以东亚分布为主;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与邻省区系均有较高相似性,相似系数达50.00%~74.73%,与青海省相似性最高;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与物种的分布格局一致,区系分化强度最高的是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总体上,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冷凉湿润的亚高海拔区,祁连山北麓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分布的多度中心,温带属性、区域特有性低、交汇和过渡性是甘肃省早熟禾属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早熟禾属 植物区系 区系分化
下载PDF
甘肃省不同生态区高产优质小黑麦种质的筛选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晶 赵方媛 +1 位作者 杜文华 田新会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4-52,共9页
采用小黑麦品种石河子大学1号(Shida No.1)和小黑麦新品系(C17、C19、C22、C24、C31)为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兰州、合作)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试验,连续两年在不同试验点对小黑麦种质在开花期的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株高、枝条... 采用小黑麦品种石河子大学1号(Shida No.1)和小黑麦新品系(C17、C19、C22、C24、C31)为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兰州、合作)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试验,连续两年在不同试验点对小黑麦种质在开花期的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株高、枝条数)和营养品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通过对参试小黑麦种质生产性能进行比较,C31的干草产量(15.51 t/hm 2)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24的干草产量(11.27 t/hm 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石大1号的株高(152 cm)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31的枝条数(745.42万枝/hm 2)最高,除了与C17(681.25万枝/hm 2)无显著性差异外,显著高于其他种质;通过对参试小黑麦种质营养品质进行比较,C24的CP含量(12.36%)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24的NDF(55.38%)含量最低,与C22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其他种质。C24的ADF(36.20%)含量最低,显著低于C17、C19。C24的DMD含量(63.08%)显著高于其他种质;(2)2个试验点,合作小黑麦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枝条数)显著高于兰州小黑麦生产性能(干草产量、枝条数);合作小黑麦干草的CP含量为11.61%,显著高于兰州点(9.85%);合作小黑麦干草的NDF(54.83%)含量显著低于兰州(62.93%);合作小黑麦干草的DMD(64.35%)显著高于兰州(51.10%);(3)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合作点适合生长的小黑麦为品系C31和C17,更适合参试小黑麦种质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型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9份甘肃野生驯化草地早熟禾种质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时颖 师尚礼 +2 位作者 荣思川 张翠梅 蔡天达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20,共9页
为有效开发利用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驯化筛选乡土草地早熟禾优良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采集草地早熟禾种质,经栽培驯化,筛选了9份优良材料,以康乐野生小药早熟禾(Poa micandra cv.Kangle)、青海扁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 为有效开发利用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驯化筛选乡土草地早熟禾优良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采集草地早熟禾种质,经栽培驯化,筛选了9份优良材料,以康乐野生小药早熟禾(Poa micandra cv.Kangle)、青海扁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var cv.Qinghai)为对照,在兰州进行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均于3月初返青,返青率达92%,越冬表现好,其中天祝、安定、渭源和秦州草地早熟禾的生育期为69-82d,是早熟型材料,兴隆山、西和、夏河、清水和肃南草地早熟禾的生育期在90-98d,为晚熟型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兴隆山、夏河、安定草地早熟禾在分蘖数、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地上生物量干重及地下生物量干重5个性状的生态性能较好,是良好的生态型材料;清水、渭源、秦州草地早熟禾不仅以上5个性状表现好,且在叶茎比、粗蛋白及相对饲喂价值上也表现较好,是良好的生态兼牧草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物候期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甘肃陇东地区紫花苜蓿草地土-草矿质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满红 师尚礼 +1 位作者 张英俊 鱼小军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明确甘肃陇东地区苜蓿草地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及牧草养分水平,对环县、合水、庄浪、泾川的苜蓿和土壤的N、P、K、Fe、Mn、Cu、Zn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N含量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P含量低于我国平均水平,K素略低... 为明确甘肃陇东地区苜蓿草地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及牧草养分水平,对环县、合水、庄浪、泾川的苜蓿和土壤的N、P、K、Fe、Mn、Cu、Zn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N含量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P含量低于我国平均水平,K素略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为有效Mn极富、有效Zn中等、有效Fe、Cu缺乏。苜蓿中N含量适中,P、Fe、Mn、Cu、Zn含量较低,K素含量高;苜蓿对K素需求量高于所测其他矿质养分;苜蓿微量元含量由高到低为Fe>Mn>Zn>Cu,且苜蓿对Fe的需求高于Mn,Zn和Cu。土壤与苜蓿的全P含量极显著相关(r=-0.738,P<0.01),全N含量显著相关(r=-0.522,P<0.05),有效Fe含量显著相关(r=0.61,P<0.05),有效Zn含量呈高度相关(r=0.742,P<0.05);土壤与苜蓿全K、有效Cu、有效Mn含量未呈现出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苜蓿草地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相关性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苗期耐低温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文科 张玉娟 +4 位作者 马福钦 陈佐惠 周晓爽 张蓓 张佳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差异,以10个常用草地早熟禾品种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叶片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利用细胞伤害率和对应的低温度梯度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筛选抗寒品种和... 为了探究不同抗性草地早熟禾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特性差异,以10个常用草地早熟禾品种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叶片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利用细胞伤害率和对应的低温度梯度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筛选抗寒品种和低温敏感品种,并以二者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普瑞芬’的LT_(50)为-17.5℃,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帝国’的LT_(50)为-3.2℃,表现出对低温的敏感性;经低温胁迫处理后抗寒品种‘普瑞芬’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并低于低温敏感品种‘帝国’,而‘普瑞芬’幼苗中干物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和苗长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均高于‘帝国’;经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的干物质,苗长和根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影响较大且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低温胁迫 半致死温度 生理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师尚礼 曹文侠 +3 位作者 尹国丽 蒲小鹏 鱼小军 王琦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传统粮草牧轮作方式多样性遗弃、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变差、年轻农业劳动力外流等问题,提出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深度挖掘区域自然禀赋,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基本思路和发展模式:1)坚持环境生态化、农产品商品化、农村文化现代化的系统性理念;2)奉行让餐桌指挥农田,农田为餐桌服务,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使生产、加工和销售融合发展的理念;3)在农业土地经营中,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先,田园综合经营管理,通过粮改饲和旱作农业技术革新,实现杂粮与牧草轮作种植,建立粮、草、林、畜、禽协同发展的农作制度,保障社会对农产品多元化和食品安全;4)依托乡土食材消费需求拉动,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营,农产品标准化订单种植生产,市场信息反馈,促进农业要素的重组耦合,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提效;5)培训扶持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牵头领办农民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设计田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草粮兼顾 产业模式 陇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