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对比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和云南元阳梯田水源林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蒋积荣 牛赟 苗毓鑫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4-7,共4页
选择甘肃祁连山和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枯落物平均厚度3.17cm,平均蓄积量为27.67t·hm-2;元阳梯田枯落物平均厚度2.33cm,平均蓄积量为6.86t·hm-2;前者比后者... 选择甘肃祁连山和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枯落物平均厚度3.17cm,平均蓄积量为27.67t·hm-2;元阳梯田枯落物平均厚度2.33cm,平均蓄积量为6.86t·hm-2;前者比后者的枯落物平均厚度大1.4倍,平均蓄积量大4倍。(2)祁连山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为79.01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94.05%;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为4.76t·hm-2,平均持水率为173.46%;前者比后者的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大16.61倍,平均持水率大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蓄水量 持水率 祁连山 元阳梯田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牛赟 成彩霞 +1 位作者 赵维俊 敬文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指标监测,采取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文特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为:(1)建立了水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河川径流量变化规律;(2)建立了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积雪消融等因子与河川径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气温、降水与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3)得出了苔藓、枯落物、土壤水热特征以及土壤特性与土壤蒸发之间的生态因子关系。研究结论为山地森林和水资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水文特征 生态因子 青海云杉林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5
3
作者 赵维俊 刘贤德 +7 位作者 金铭 张学龙 车宗玺 敬文茂 王顺利 牛赟 齐鹏 李雯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7-489,共13页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海拔梯度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海拔梯度叶片—枯落物—土壤间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95-36.72、21.41-41.61、12.41-20.70,均值大小依次为枯落物〉叶片〉土壤,C∶P和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0.2-739.8、398.6-698.1、134.1-219.7和18.13-26.86、6.71-26.28、7.96-16.56,均值大小依次均为叶片〉枯落物〉土壤。随海拔梯度的增加,除土壤C∶N比差异性不显著外(p〉0.05),叶片和枯落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比两两均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与枯落物及土壤与枯落物C∶P比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与土壤C∶P比及不同组分N∶P比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青海云杉林碳、氮、磷在不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3 位作者 吕一河 王顺利 胡健 赵维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100,共7页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是流域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空间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按照流域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层次、植被类型等不同,布设45个土壤水分监测探头,设置15分钟获取一个数... 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是流域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空间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按照流域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层次、植被类型等不同,布设45个土壤水分监测探头,设置15分钟获取一个数据,对已取得的50万个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呈波动性增多趋势,可拟合关系式为Sw=0.025 3a-52.546(R2=0.651 5);(2)半阴坡土壤水分比半阳坡高出1.2倍、比阳坡高出1.7倍,半阳坡土壤水分比阳坡高出1.4倍;(3)小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小;大于25°的范围内,坡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亚高山灌丛林土壤水分比乔木林高出1.5倍、比草地高出1.7倍,乔林土壤水分比草地高出1.2倍;(5)除苔藓枯落物覆盖较盖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从上到下依次表现出高高低的变化趋势外,其它的均表现出低高低的空间变化特点;(6)乔木林缘和阳坡草地土壤水分变异最大,半阳坡草地次之,其它区域的土壤水分变异最小。研究结论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水热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1 位作者 苗毓鑫 车宗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3-1360,共8页
土壤水热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为了研究流域空间上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规律,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布设90个土壤水热监测探头,对已取得的100多万个数据采取相关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土壤水热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增... 土壤水热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为了研究流域空间上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规律,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布设90个土壤水热监测探头,对已取得的100多万个数据采取相关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土壤水热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增大,土壤水分呈波动性增大趋势,增大率约为2.35%·(100m)-1,土壤温度呈波动性降低趋势,降低率约为0.74℃·(100m)-1.半阴坡土壤水分比半阳坡高1.2倍、比阳坡高1.7倍,半阳坡土壤水分比阳坡高1.4倍.半阴坡土壤温度比半阳坡低1.6倍、比阳坡低2.2倍,半阳坡土壤温度比阳坡低1.3倍.土壤水分与其深度呈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变化关系,土壤温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函数关系,深度每增加10 cm,其温度降低约0.536℃.亚高山灌丛林比乔木林土壤水分高1.5倍、比草地高1.7倍,乔林比草地土壤水分高1.2倍.亚高山灌丛林比乔木林土壤温度低1.6倍、比草地低2.3倍,乔木林土壤温度比草地低1.4倍.高海拔半阴坡灌丛林土壤温度变化最剧烈,低海拔阳坡草地土壤变化较小.研究成果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海拔 坡向 坡度 大野口流域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气象因子、土壤特性及其蒸发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瑾 牛赟 +1 位作者 敬文茂 马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94,共5页
土壤蒸发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的难点,为此,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对土壤特性、土壤蒸发和气象因子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比草地土壤年蒸发量低80.99%,林地土壤... 土壤蒸发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的难点,为此,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对土壤特性、土壤蒸发和气象因子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比草地土壤年蒸发量低80.99%,林地土壤年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4.16%,而草地占98.02%。在土壤蒸发旺盛期,林地和草地土壤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80.87%和85.47%;在土壤蒸发平稳期,林地和草地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19.13%和14.5 3%。(2)与各气象各因子相关性的平均值比较,林地比草低平均低出3.15%。(3)林地比草地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出7.31%、7.63%、4.29%。本文通过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蒸发季节变化、土壤蒸发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土壤蒸发与土壤特性相关性等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林地比草地土壤特性更有利于土壤蒸发,但气象因子是影响土壤蒸发的主成因子,林地形成的小气象环境抑制了土壤蒸发,使林地保持更多的水分供生长需要.本研究可为全面掌握森林生态水文学的水文循环机理和进行流域水量平衡计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气象因子 土壤特性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 甘肃省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和容重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天斌 牛赟 敬文茂 《林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3-7,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含水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呈波动性降低趋势,而土壤容...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含水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呈波动性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呈波动性增加趋势;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增加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土壤容重随海拔增加呈波动性降低趋势。研究结论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PICEA crassifolia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不同海拔 祁连山
原文传递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维俊 刘贤德 +5 位作者 徐丽恒 张学龙 敬文茂 王顺利 牛赟 马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9-1189,共11页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对土壤p H和养分的影响,选择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340 m×300 m)为试验样地采集土样,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 H、水解氮和全磷为弱变异性,有机碳、全氮...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对土壤p H和养分的影响,选择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340 m×300 m)为试验样地采集土样,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 H、水解氮和全磷为弱变异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为中等变异性,它们的大小依次为速效钾>有机碳>速效磷>全氮>全钾>水解氮>全磷>p H。(2)半方差最优模型拟合分析表明,p H、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符合球状模型,有机碳和全钾均符合指数模型;p H、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变程依次为108.8 m、88.5 m、112.8 m、131.9 m、143.3 m、73.3 m、73.3 m和134.7 m。从空间结构特征看,p H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而养分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3)p H和养分均呈斑块状分布,有机碳和氮素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全磷和速效钾分布变化较为明显,速效磷和全钾分布变化较为平缓。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p H和养分的取样设计和空间分布图制作等提供参考,也可为青海云杉林的土壤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土壤PH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河川径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1 位作者 敬文茂 马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938,共8页
水库底层深入基岩层,无地下潜流等优势可准确地测得流域河川径流量。通过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18 a(1994-2011)的长期监测,采用特征值参数计算、回归分析、线性倾向分析、百分比排位等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水库底层深入基岩层,无地下潜流等优势可准确地测得流域河川径流量。通过大野口流域气温、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18 a(1994-2011)的长期监测,采用特征值参数计算、回归分析、线性倾向分析、百分比排位等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特征参数看,气温年际变异最大、河川径流次之,年降水最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河川径流量分别在1.16~2.08℃、307.43~440.69 mm、129.04~204.42 mm区间内变动的年份占68%左右,大气降水的44.57%形成了河川径流。(2)从回归模型看,如年均气温1.62℃、年降水量为374.06 mm,则流域年河川径流量的估计值为165.47 mm。(3)从线性倾向分析法,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其中气温,平均趋势变化率约为0.23℃·(10 a)-1、降水和流域河川径流平均趋势变化率均为18 mm·(10 a)^-1左右。(4)从月份相关函数分析,气温、降水和河川径流在1月份最小,平均值分别为-11.91℃、2.74 mm和0.32 mm;7月份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4.38℃、82.48 mm、37.48 mm。通过研究,可为中等流域尺度上进一步揭示水源涵养功能机理及其流域产流机制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河川径流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牛赟 刘明龙 +1 位作者 马剑 刘贤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8,共6页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2)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m·m^-2和0.71m·m^-2,从群落位置来看,优势木和被压木占78.08%,占主导位置。(3)径级从1~5cm到26~30cm、高度级从2~4m到18~20m、冠长级从2~4m到12~14m、冠幅级从2~4m到4~6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4)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径级与多度、冠长与多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均中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多元回归函数。本文重点分析了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结构因子,为流域林分结构特征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群落结构 林分结构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温度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敬文茂 牛赟 +2 位作者 刘贤德 李新 吕一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选择祁连山大野口为试验流域,研究土壤温度在海拔、坡向、坡度、深度等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呈波动性降低,降低率约为0.74℃/(100 m);2.阳坡土壤温度比半阳坡高1.3倍、比半阴坡高2.2倍,半阳坡土壤温度比半阴坡... 选择祁连山大野口为试验流域,研究土壤温度在海拔、坡向、坡度、深度等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呈波动性降低,降低率约为0.74℃/(100 m);2.阳坡土壤温度比半阳坡高1.3倍、比半阴坡高2.2倍,半阳坡土壤温度比半阴坡高1.6倍;3.土壤温度随坡度增大而略呈降低趋势;4.土壤温度与深度关系为Sdt=-0.0536d+9.192(R^2=0.994),温度随深度降低率约为0.536℃/(10 cm),呈线性函数关系;5.亚高山灌丛林比乔木林土壤温度低1.6倍、比草地低2.3倍,乔木林土壤温度比草地低1.4倍;6.从土壤温度的变化程度分析,高海拔半阴坡灌丛林土壤温度变化最剧烈,低海拔阳坡草地土壤温度变化较小;在0~80 cm土层范围内,表层土壤温度变化最剧烈,40~60 cm土层的温度变化最小。研究可为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林分结构调控及土壤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空间变化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典型灌丛植物与土壤中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维俊 敬文茂 +1 位作者 赵永宏 马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2-579,共8页
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西水林区的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和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等5种典型灌丛植物... 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西水林区的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和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等5种典型灌丛植物和土壤氮(N)和磷(P)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旨在阐明植物与土壤中N、P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5种灌丛植物叶片的N、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的N、P含量,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5.72~29.08 g/kg,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58~3.47 g/kg;细根和粗根的N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1~12.20 g/kg和4.46~11.84 g/kg,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7~1.58 g/kg和0.63~2.02 g/kg;叶片N∶P值范围为7.00~9.95,细根和粗根中的N∶P值分别为5.60~8.97和5.09~8.84,叶片和根系对N、P元素有着相似的利用格局。(2)5种灌丛土壤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不同土层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40~6.80 g/kg,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较为稳定,不同土层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5~0.96 g/kg;N∶P值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值不断减小,主要取决于土壤N含量。0~10 cm土层中,吉拉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N∶P值分别为11.02、7.30、7.41、7.40和2.69。(3)5种灌丛叶片N含量与土壤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含量无显著相关(甘青锦鸡儿除外);叶片N∶P值与土壤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灌丛叶片和土壤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其他变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同时研究还发现,祁连山5种典型灌丛生长可能主要受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灌丛 叶片 土壤 氮磷含量 N:P 化学计量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苔藓枯落物及其土壤水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瑾 温娅丽 +1 位作者 刘思瑞 牛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苔藓枯落物的生态属性与其下层土壤水热之间的关系,采用样地调查法及特征描述统计、相关系数等分析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林苔藓枯落物及其土壤水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苔藓枯落物平均厚度(... 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苔藓枯落物的生态属性与其下层土壤水热之间的关系,采用样地调查法及特征描述统计、相关系数等分析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林苔藓枯落物及其土壤水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苔藓枯落物平均厚度(6.0±0.3)cm,平均含水率为(101.9±6.3)%;0~10、10~20、20~40、40~60、60~80 cm 土层深的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66.24±4.22)%、(57.62±3.23)%、(48.44±3.21)%、(42.81±6.48)%、25.89%,各土层温度平均值分别为(7.2±0.26)(5.2±0.27)(2.8±0.29)(2.0±0.61)(1.6±0.95)℃;苔藓枯落物厚度与海拔、坡向、坡度、胸径、树高、冠长、冠幅、郁闭度、土壤各层含水率和温度等因子均极弱相关,甚至认为不相关;苔藓枯落物含水率与海拔为中度正相关(P〈0.05),与40~60 cm 深的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其温度成中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枯落物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青海云杉 祁连山大野口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祁连山风景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剑 刘贤德 +5 位作者 何晓玲 金铭 牛赟 敬文茂 赵维俊 王荣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4-930,共7页
本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该区域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风景区游客主要集中在5—8月,游客大多选择自驾游方式,以野炊、烧烤式旅游为主。旅游活动对核心区表层土壤的pH、体积质量、含... 本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该区域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风景区游客主要集中在5—8月,游客大多选择自驾游方式,以野炊、烧烤式旅游为主。旅游活动对核心区表层土壤的pH、体积质量、含水量及有机质影响较大。随着旅游活动干扰程度的降低,0-10 cm土层土壤pH逐渐上升,10-20 cm土层pH变化不大。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核心区〉缓冲区〉背景区,而土壤含水量则为:背景区〉缓冲区〉核心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受游客活动影响较大,显著低于背景区,分别占背景区的63.6%和60.1%。表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出:背景区〉缓冲区〉核心区,而10-20 cm土层全量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区域土壤速效养分0-10 cm土层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含量。核心区表层土壤水解氮、速效磷含量偏高,而深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各个有效微量元素在0-10 cm土层含量普遍高于10-20 cm土层,且在核心区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土壤性质 祁连山风景区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与坡前走廊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杨逍虎 李威 张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95,103,共8页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 为了探索山地森林水源涵养区与山前走廊水源消耗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差异,2006年在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的南边缘、北边缘建立3套自动气象站,2015年提取3个气象站的2007~2014年的降水和气温共计19.3万组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增,年均降水量逐渐增大,年均气温逐渐减小,但年际变化幅度相反,则降水量的变化幅度逐减,气温的变化幅度逐增。走廊北边缘和祁连山北坡年均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而走廊南边缘的年均气温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降水量均呈波动性减少趋势。(2)从走廊北边缘到南边缘再到祁连山北坡,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大,月降水量都逐渐增大,气温都逐渐减小;祁连山北坡月均降水变化幅度最小,月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走廊南、北边缘的月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基本接近,变化幅度都较小。(3)降水和气温属于高度相关或者显著性相关;祁连山北坡、走廊南边缘、北边缘降水和气温的回归模型都通过了R2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偏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评估和分析,降水量和气温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较好,可预测祁连山北坡、走廊南边缘、北边缘降水量和气温在97.6%以上,且准确率可达97.1%以上。本研究可为研究土壤、植被、水资源的垂直梯度变化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为进一步解决山区林牧与川区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山区防火风险指数与川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变化差异 祁连山北坡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土壤水-河川来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铭 牛赟 +3 位作者 敬文茂 苗毓鑫 赵维俊 车宗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56-61,共6页
[目的]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土壤水和河川来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掌握流域水文过程及河川径流形成机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人工和2a自动监测的38万多个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方... [目的]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土壤水和河川来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掌握流域水文过程及河川径流形成机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人工和2a自动监测的38万多个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降水量、空气湿度和河川径流18a平均为374.06mm,60.91%,166.73mm。降水的44.57%最后形成了河川径流。降水和河川径流上升率均为18mm/10a,空气湿度上升率约为1.2%/10a。(2)降水、空气湿度、土壤水、河川来水在一年中的变化步调基本一致。(3)在森林高度范围内,距地面越高,空气湿度越大,受降水的影响越小;在0—80cm深度范围内,土壤越深,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越小。(4)降水、空气湿度、土壤水、河川来水的相互关系较紧密,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预测降水、土壤水、河川来水量变差的95.2%,88.8%,97.6%,准确率可达93.4%,84.6%,96.7%。[结论]降水、土壤水、河川来水的分配比例可量化和可调控流域水资源需水量方面的分配比例;将人工观测和自动监测数据同化分析,解决了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数据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空气湿度 土壤水分 河川径流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西水林区灌木林降雨截留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剑 刘贤德 +5 位作者 金铭 张学龙 敬文茂 王顺利 赵维俊 王荣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基于2014年5—9月的野外试验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5种典型灌丛: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和甘... 基于2014年5—9月的野外试验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5种典型灌丛: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和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灌丛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量对灌丛穿透雨量和截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降雨40次,年降雨总量为292.4mm,其中2~10mm的降雨事件出现次数最多;5种灌丛穿透雨量、截留量分别为吉拉柳灌丛183.5,108.9 mm;甘青锦鸡儿灌丛174.3,73.5 mm;箭叶锦鸡儿灌丛168.8,123.6mm;金露梅灌丛166.1,106.4mm;鲜黄小檗灌丛165.7,82.1mm;5种灌丛穿透雨量和截留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而穿透率和截留率与降雨量均以对数函数拟合较好(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 截留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监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宏斌 牛赟 +1 位作者 王荣新 吕东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9,共7页
根据祁连山寒区旱区的冻土冻融和融雪消融等生态现象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历史监测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沿着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传输途径,阐明了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 根据祁连山寒区旱区的冻土冻融和融雪消融等生态现象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历史监测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沿着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传输途径,阐明了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13个指标的试验监测方法;探讨了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的应用。本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流域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安全的水文服务潜力,为发展和完善森林生态水文学提供研究成果和试验数据,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水资源中潜在的林水矛盾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试验监测 研究方法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林土壤全磷和全钾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秋香 牛赟 敬文茂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9期14-17,共4页
选取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青海云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林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磷含量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增加,同一海拔高度下,不同土层全磷含量变化不大,3 016m和2 786m海拔处随土层加深... 选取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青海云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林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磷含量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增加,同一海拔高度下,不同土层全磷含量变化不大,3 016m和2 786m海拔处随土层加深略有下降,2 536m海拔处增加;全钾含量亦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增加,同一海拔高度下,不同土层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全磷不同的是,3 016m海拔处随土层加深先减小后增大,2 786m和2 536m海拔处一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磷 全钾 青海云杉林 哈溪林区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不同海拔对青海云杉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志龙 牛赟 敬文茂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0期9-11,18,共4页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试验,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青海云杉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厚度加深所呈现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在海拔2 553.8m和2 786.4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试验,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青海云杉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厚度加深所呈现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在海拔2 553.8m和2 786.4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加深而逐渐升高,而在海拔3 016.8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且变化幅度较大。总体来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变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海拔 青海云杉林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