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彦军 苟作旺 +2 位作者 王兴荣 陈伟英 祁旭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2-1257,共6页
调查、收集了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抗逆... 调查、收集了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种质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及野生资源材料845份,分属16科46属62种,其中抗旱种质27份,耐盐碱种质4份,高抗锈病种质14份。本文对调查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抗逆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原文传递
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2
作者 杨芳萍 郭莹 +5 位作者 吕迎春 董亚超 李玥 化青春 虎梦霞 刘金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8-1567,共10页
地方品种资源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充分应用其优异性状对于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甘肃省种质库地方品种春化(Vrn-A1、Vrn-B1、VrnD1和Vrn-B3)和光周期(Ppd-D1)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445份地... 地方品种资源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充分应用其优异性状对于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甘肃省种质库地方品种春化(Vrn-A1、Vrn-B1、VrnD1和Vrn-B3)和光周期(Ppd-D1)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445份地方品种共携带6种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差异较大,分别为Vrn-A1a (2.5%)、Vrn-B1a (11.0%)、Vrn-B1b(1.6%)、Vrn-B1c (0.5%)、Vrn-D1 (67.4%)和Vrn-B3(0.5%);在检测材料中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分布频率为17.8%。(2)除Vrn-B1a+Vrn-D1外,其余显性春化基因等位变异组合的材料全部分布在春麦区;从春麦区到冬麦区,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呈降低趋势,而隐性等位变异频率呈升高趋势;Ppd-D1a在甘肃省不同麦区均有分布,且冬麦区分布频率远高于春麦区。陇东旱塬冬麦区分布频率最高(35.6%),洮岷高寒春麦区分布频率最低(5.1%)。(3)比较基于资源目录记载的冬春性和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推断的冬春性的一致性,发现春性和弱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高,冬性和强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低,从甘肃省春麦区到冬麦区,一致性逐渐降低。(4)筛选出83、119和82份地方品种,可分别在春麦区(甘肃省中西部及洮岷高寒春麦区等)、冬季较为温暖的秋播冬麦区(陇南嘉陵江上游、天水南部渭河上游等)及较为寒冷的冬麦区(如平凉、庆阳的泾河流域及天水、定西的北部等)的育种中广泛应用。研究结果为现代小麦育种中发掘利用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甘肃地方品种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等位变异 冬春性
原文传递
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链 助推甘肃省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平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甘肃省气候冷凉,油料作物类型多、品种丰富。针对甘肃省发展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研发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链,构建以不同油料作物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 甘肃省气候冷凉,油料作物类型多、品种丰富。针对甘肃省发展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研发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链,构建以不同油料作物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甘肃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产品为单元按照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链,设立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以科技为支撑,打造健康、营养、绿色的“甘味”油脂品牌,助推甘肃省油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油料作物 发展优势 科技创新链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彦军 苟作旺 +3 位作者 王兴荣 陈伟英 李玥 祁旭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4-800,共7页
为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11-2012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干旱地区10个县/市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填写基础信息表格960余张。通过资源普查发现,近25年来出现了气温升高... 为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11-2012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干旱地区10个县/市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填写基础信息表格960余张。通过资源普查发现,近25年来出现了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农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小麦和特色杂粮杂豆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抗旱形势严峻、资源保护压力加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建议,为科技创新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抗逆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原文传递
甘肃省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南宏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728-5730,共3页
介绍甘肃省天然彩色棉在品种选育、遗传性状、栽培技术与生产管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速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彩色棉 育种进展 栽培技术 有机化
下载PDF
甘肃省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明璐 王世红 周宽基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7期32-35,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20多年来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小麦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介绍了甘肃省培育的具有应用前景的4E-m 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创建,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该体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今后... 通过对甘肃省20多年来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小麦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介绍了甘肃省培育的具有应用前景的4E-m 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创建,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该体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性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
下载PDF
甘肃中部春播燕麦不同刈割期产量和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南铭 李晶 +4 位作者 王昶 李永生 向达兵 景芳 刘彦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8-1885,共8页
本研究以8个春播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2017—2018年的4个刈割时期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以筛选出甘肃中部旱区燕麦饲草高产优质的最适刈割时期。结果表明:燕麦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对饲草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在不同刈割时... 本研究以8个春播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2017—2018年的4个刈割时期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以筛选出甘肃中部旱区燕麦饲草高产优质的最适刈割时期。结果表明:燕麦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对饲草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受刈割时期间变化影响较小,品种与刈割期的互作效应对饲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不同燕麦品种饲草产量随刈割时期后移逐渐增大,乳熟期刈割鲜、干草产量最高,平均为33483.3和7377.45 kg·hm^(-2),较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时期高15.01和20.81%,9.73%和13.82%,5.25%和8.03%,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分别为26.05%和52.29%,相对饲用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最大,分别为122.29和171.43。从高产优质协同平衡的角度分析,甘肃中部旱作区春播燕麦适宜在乳熟期刈割,既可保质保量,又能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燕麦 刈割时期 产量 饲草品质
下载PDF
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晓娟 祁旭升 +1 位作者 王兴荣 苏俊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9-133,153,共6页
以甘肃省地(州)为单位对474份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中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陇东的庆阳、平凉和河西的武威... 以甘肃省地(州)为单位对474份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中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陇东的庆阳、平凉和河西的武威为富集地,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5312-1.3424;而金昌、陇南地区的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8018-0.4970。(2)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2种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2.1383之间。(3)2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粗蛋白(2.0724)、主茎长度(2.0715)、千粒重(2.06707)、主穗长度(2.0523)、粗脂肪(2.0401)和赖氨酸含量(2.0193)等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米粳糯(0.2065)、米色(0.7347)、幼苗叶色(0.8655)和穗形(0.8999)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小杂粮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9
作者 任瑞玉 杨天育 +1 位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0,共3页
甘肃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产优势,适宜发展抗逆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小杂粮作物。该文提出了发展壮大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对策:即区域种植,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专用高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注重产品深加工,加强产... 甘肃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产优势,适宜发展抗逆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小杂粮作物。该文提出了发展壮大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对策:即区域种植,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专用高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注重产品深加工,加强产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小杂粮 生产优势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新征集高粱地方品种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4 位作者 刘敏轩 任瑞玉 张磊 杨天育 陆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9-484,共6页
对甘肃省东部7个地区30个县海拔953-2024 m、33°44'-36°04'N范围内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征集,新征集到高粱品种资源128份。在统一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8个质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 对甘肃省东部7个地区30个县海拔953-2024 m、33°44'-36°04'N范围内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征集,新征集到高粱品种资源128份。在统一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8个质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份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72;穗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68,芒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0.627;穗型变异系数最高为62.99%,生育期变异系数最低只有3.99%。在7个地区中,庆阳地区征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86;兰州地区征集的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373。聚类分析表明,128份品种资源可分为6大类,6大类中都有庆阳和定西地区的品种资源,说明庆阳、定西地区新征集到的高粱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地方品种资源 征集鉴定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1 位作者 任瑞玉 杨天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年第5期58-62,共5页
该文对兰州市主要特色农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重点及其区域开发格局,并从资源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需避免的3个误区、要正确处理6种关系和落实的4项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 该文对兰州市主要特色农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重点及其区域开发格局,并从资源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需避免的3个误区、要正确处理6种关系和落实的4项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特色农业资源 开发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糜子区试品种(系)稳定性的AMMI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孔军 何继红 杨天育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AMMI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直观评价作物区域试验中品种(系)对试点的适应性。本研究应用AMMI模型对2005~2006年甘肃省糜子区域试验品种(系)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702-3-1-3-2-1-3对不同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属高产稳产品系;9113-1-... AMMI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直观评价作物区域试验中品种(系)对试点的适应性。本研究应用AMMI模型对2005~2006年甘肃省糜子区域试验品种(系)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702-3-1-3-2-1-3对不同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属高产稳产品系;9113-1-3-1丰产性好,但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属高产而稳产性差的品系。AMMI模型是评价糜子品种(系)稳定性、适应性和丰产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稳定性 适应性
下载PDF
甘肃14市州“十二五”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汤瑛芳 张正英 +2 位作者 白贺兰 高军 张绪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 [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农业 增长速率方程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 评价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5
14
作者 周玉乾 寇思荣 +5 位作者 何海军 刘忠祥 杨彦忠 王晓娟 连晓荣 周文期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9期72-75,共4页
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快普通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加大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强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快普通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加大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强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现状 发展对策 科技创新体系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发荣 刘文瑜 +2 位作者 黄杰 魏玉明 王昶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甘肃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拓宽藜麦销售渠道、加大持续性研究经费支持、完善保苗技术、将藜麦列入农业保险和地方农业补贴范畴、完善藜麦种子经营许可证办理的相关手续、加强藜麦龙头企业的培育、加... 通过对近年来甘肃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拓宽藜麦销售渠道、加大持续性研究经费支持、完善保苗技术、将藜麦列入农业保险和地方农业补贴范畴、完善藜麦种子经营许可证办理的相关手续、加强藜麦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藜麦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品种 栽培 推广 发展
下载PDF
甘肃省糜子地方品种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董孔军 杨天育 +2 位作者 何继红 任瑞玉 张磊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7-11,共5页
根据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来源分组,经组内聚类,按照20%取样比例确定相应数量类群,根据各基因型在类群中的平均离差度确定取样样本,构建初级种质库,并对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特征性状值、符合率进行检测评价。共构建甘肃省糜子核心种... 根据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来源分组,经组内聚类,按照20%取样比例确定相应数量类群,根据各基因型在类群中的平均离差度确定取样样本,构建初级种质库,并对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特征性状值、符合率进行检测评价。共构建甘肃省糜子核心种质122份,占总资源的21.6%。核心种质较好地反映了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代表了供试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糜子 核心种质 多样性指数 构建
下载PDF
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兴珍 卯旭辉 +3 位作者 贾秀苹 梁根生 陈炳东 沈昱彤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及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甘肃省种植与推广向日葵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亲本材料的收集与品种创新力度,提高向日葵育种水平;建立健全病虫害的监测预... 通过分析国内外及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甘肃省种植与推广向日葵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亲本材料的收集与品种创新力度,提高向日葵育种水平;建立健全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机制;规范种子销售市场,大力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等产业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向日葵产业化 现状分析 食用向日葵 油用向日葵
下载PDF
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靳丰蔚 董云 +2 位作者 王毅 刘婷婷 徐一涌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5-19,共5页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油菜种业生产基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油菜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推进油菜种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油菜种业检疫监管体系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业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董孔军 杨天育 何继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3,14,共4页
以甘肃省600份糜子地方资源为试材,对其株高、千粒重和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生育期、株高、米色、主穗长、单株粒重、花序色和抗落粒性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97%。该结果可为糜子育... 以甘肃省600份糜子地方资源为试材,对其株高、千粒重和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生育期、株高、米色、主穗长、单株粒重、花序色和抗落粒性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97%。该结果可为糜子育种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地方资源 主成分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省向日葵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根生 卯旭辉 +1 位作者 贾秀苹 王兴珍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92-94,共3页
对甘肃省向日葵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进行初步分析,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学防治、抗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向日葵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向日葵 主要病害 防治对策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