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202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1
作者 张勃 贾秋珍 +6 位作者 黄瑾 孙振宇 曹世勤 金社林 骆惠生 李培玲 王万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和2022年甘肃省928份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贵22类群为当前的第一优势类群,出现频...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和2022年甘肃省928份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贵22类群为当前的第一优势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52.11%和61.87%,Hybrid类群的出现频率分别为33.31%和37.18%,水源11类群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1.90%和0.69%,洛13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41%和0.23%,洛10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0.40%和0,中四类群出现频率0.40%和0;条中34号为第一优势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30.71%和43.65%,条中32号出现频率分别为20.20%和28.87%,条中33号的出现频率分别为5.86%和0.46%。优势类群主要由贵22类群、Hybrid类群及水源11类群组成,优势小种由条中34号和条中32号组成。甘肃小麦条锈菌对主要的抗性基因Yr3、Yr3b/4b、Yr6、Yr9、YrA和Yr27的感病率在77.98%~99.08%之间,对Yr26的感病率分别为50.51%和61.75%,对Yr5的感病率分别为31.52%和0.69%,对Yr10的感病率分别为66.06%和73.27%。条中34号代表的贵22类群为当前甘肃条锈菌的第一优势类群,中四类群降低明显,已经很难被监测到。小麦抗条锈育种应以兼抗条中34号和条中32号为主,尤其在甘肃冬小麦育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型 变异监测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及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4 位作者 张勃 黄瑾 孙振宇 骆惠生 王万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95-502,共8页
小麦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甘肃陇南越夏区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通过系统回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立足陇南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60年来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小麦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甘肃陇南越夏区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通过系统回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立足陇南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60年来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更好保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条锈病研究在国内影响和地位,为持续引领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研究进展 机遇 挑战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农业昆虫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刘月英 周昭旭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785-790,共6页
甘肃省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和生态类型复杂多样,昆虫资源极其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农业昆虫学研究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害虫防治和昆虫资源的研究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促进甘肃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甘肃昆虫资源调查... 甘肃省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和生态类型复杂多样,昆虫资源极其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农业昆虫学研究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害虫防治和昆虫资源的研究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促进甘肃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甘肃昆虫资源调查研究及保存与利用、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昆虫分子调控机理研究等方面对甘肃农业昆虫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甘肃省昆虫学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回顾 展望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荆卓琼 郭致杰 +1 位作者 孙倩 徐生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共7页
以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采集疑似辣椒炭疽病的发病辣椒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和柯赫氏法则鉴定兰州市辣椒炭疽病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以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采集疑似辣椒炭疽病的发病辣椒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和柯赫氏法则鉴定兰州市辣椒炭疽病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具有典型症状的病果上分离得到13株具有相同培养性状的菌株,柯赫氏法则明确代表菌株CA1902为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通过ITS、TUB2、ACT、CHS-1、HIS3和GAPDH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该菌株与松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聚在同一分支,且支持率为100%。综合可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松针炭疽菌C.fioriniae,是该种引起甘肃地区辣椒炭疽病的首次报道。考虑到辣椒的经济价值,可依据该鉴定结果制定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分离鉴定 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 松针炭疽菌
原文传递
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杜蕙 蒋晶晶 漆永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生物炭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独特、原材料丰富及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在农业及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基于相关文献,综述了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修复污染土... 生物炭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独特、原材料丰富及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在农业及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基于相关文献,综述了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修复污染土壤及缓解连作障碍等方面的效应,旨在为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生物炭 连作障碍 应用效应
下载PDF
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碟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胡冠芳 刘敏艳 +3 位作者 李玉奇 牛树君 赵峰 沈慧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9-176,共8页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h的拒食率为82.23%~100.00%,触杀死亡率为80.00%~94.12%;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48h的拒食率为95.14%~97.62%。综合分析,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狼毒、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11种有毒植物具有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有毒植物 提取物 菜粉蝶 拒食和触杀作用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家罗进仓研究员
7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研究员 甘肃省农科院 专家 西北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生态学会 农业科学院 人才工程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家李继平研究员
8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研究员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专家 西北农业大学 专业委员会 植物病理 “三农”
下载PDF
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杜蕙 漆永红 +2 位作者 吕和平 陈书龙 陈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6,共4页
为明确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采用rDNA-ITS-PCR方法结合其2龄幼虫、雌虫会阴花纹等形态学特征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11个种群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 为明确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采用rDNA-ITS-PCR方法结合其2龄幼虫、雌虫会阴花纹等形态学特征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11个种群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定,并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1个根结线虫种群的ITS区域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ITS区域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其ITS片段大小介于690~695bp之间,表明甘肃省保护地中蔬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根结线虫 核糖体DNA-ITS 种类鉴定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根病病原种类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盛秀兰 金秀琳 +1 位作者 郑果 杨风琪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5-38,共4页
1991~1993年,从甘肃庆阳、武威等地区的7个县(市)采集小麦生育期病根标样1734份,进行室内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省内小麦根病的病原种类有全蚀病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 1991~1993年,从甘肃庆阳、武威等地区的7个县(市)采集小麦生育期病根标样1734份,进行室内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省内小麦根病的病原种类有全蚀病菌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全蚀病菌一新变种(G.graminisvar.sp)、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菌(B.triticicola)、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早熟禾根腐镰刀菌(F.poae)和丝核菌(Rhizoctoniasp)等10种病原菌,其中全蚀病菌分离频率最高(48.3%)、致病力最强(病指60.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病 病原种类 致病性 危害
下载PDF
甘肃省景泰县胡麻田杂草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玉奇 刘敏艳 +2 位作者 胡冠芳 牛树君 胡广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定点调查,研究了甘肃省景泰县胡麻田一年生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胡麻田杂草从4月5日左右开始出苗,至5月12日全部出齐;杂草在4月28日出现1个出苗高峰,杂草的平均株高在胡麻成熟期达到最高;平均鲜重在胡麻盛花期达到最高。... 通过定点调查,研究了甘肃省景泰县胡麻田一年生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胡麻田杂草从4月5日左右开始出苗,至5月12日全部出齐;杂草在4月28日出现1个出苗高峰,杂草的平均株高在胡麻成熟期达到最高;平均鲜重在胡麻盛花期达到最高。野燕麦的平均株高在胡麻成熟期达到最高,平均鲜重在胡麻盛花期达到最高;藜的平均株高和鲜重在胡麻成熟期达到最高。5月5~12日是防除胡麻田一年生杂草的适宜时期;防除野燕麦的最佳施药时期是4月28日~5月5日;防除藜的最佳施药时期是5月12~19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杂草 发生消长规律 野燕麦 甘肃省景泰县
下载PDF
甘肃省辣椒疫病菌交配型的测定和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英 刘永刚 +2 位作者 吕和平 郭建国 宋尚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3,共3页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0株辣椒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有11株为A1交配型,在采集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占主要优势;其次是A0交配型,有7株,分布在河西、庆阳和天水;A2交配型分布较少,在被采集的菌株中仅有2株,分布在酒泉市临... 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0株辣椒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有11株为A1交配型,在采集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占主要优势;其次是A0交配型,有7株,分布在河西、庆阳和天水;A2交配型分布较少,在被采集的菌株中仅有2株,分布在酒泉市临水乡和庆阳市镇原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病菌 交配型
下载PDF
植物应答线虫胁迫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叶德友 漆永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1,共11页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环境胁迫过程中,在不改变基因序列情况下发生的对基因表达的可遗传调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s和组蛋白修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与线虫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环境胁迫过程中,在不改变基因序列情况下发生的对基因表达的可遗传调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s和组蛋白修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与线虫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调控植物应答线虫胁迫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非编码RNAs在植物应答线虫侵染中的功能,讨论了线虫效应蛋白在植物表观基因组变化中的作用,以及线虫如何诱导植物甲基化组发生变化,并对未来植物与线虫互作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展望。这些结果为阐明植物与线虫互作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奠定了基础,对于植物线虫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调控 线虫胁迫 甲基化 非编码RNAS 组蛋白
下载PDF
甘肃保护地豇豆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消长动态及垂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蕙 漆永红 +2 位作者 张广荣 沈培增 吕和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5-117,共3页
通过室内线虫分离结合田间病情观察,对甘肃保护地豇豆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消长动态及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保护地豇豆从3月初种植到7月底拉秧,根结线虫可发生4代,5月上旬线虫完成第1代,历时约35d,6月初完成第2代,历... 通过室内线虫分离结合田间病情观察,对甘肃保护地豇豆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消长动态及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保护地豇豆从3月初种植到7月底拉秧,根结线虫可发生4代,5月上旬线虫完成第1代,历时约35d,6月初完成第2代,历时约30d;6月底完成第3代,历时约20d;7月下旬完成第4代,历时约20d;各代历期因季节温度不同而不同,随着气温变高(或变低),线虫完成1代的时间缩短(或延长),条件适宜(土温为25-30℃)时,3周左右就可完成1代。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数量随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季节)有所变化,但其主要分布在0~20cm的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消长动态 垂直分布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佳佳 张新瑞 +4 位作者 刘永刚 李昭煜 申培增 张海英 王生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3期176-181,共6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温度、光照、pH、湿度及营养条件几个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在10%枸杞汁PDA培养基、25℃、pH...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温度、光照、pH、湿度及营养条件几个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在10%枸杞汁PDA培养基、25℃、pH6、葡萄糖、甘露糖、甘氨酸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的最佳条件为25℃、pH6、光照条件、蔗糖及硝酸钠;分生孢子在30℃、pH5、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枸杞炭疽病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甘肃省春小麦根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盛秀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8-22,共5页
1991~1995年经室内、田间试验研究,筛选出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为防治小麦根病的有效药剂,其中以25%丙环唑乳油拌种防病增产效果最好,白穗防效可达90%以上;不同剂量试验结果,按种重005%~0... 1991~1995年经室内、田间试验研究,筛选出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为防治小麦根病的有效药剂,其中以25%丙环唑乳油拌种防病增产效果最好,白穗防效可达90%以上;不同剂量试验结果,按种重005%~01%拌种经济有效;通过药剂剂型、施药时期和方法研究表明,改变药剂剂型和施药方法,可延长药效、提高防效;湿拌闷种防病增产效果优于干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根病 三唑类杀菌剂 拌种 药剂防治
下载PDF
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蕙 漆永红 吕和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对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根结线虫病在甘肃省保护地蔬菜生产中主要为害黄瓜、番茄、西瓜,其次是西葫芦、芹菜、茄子、辣椒。保护地的温湿度条件适宜根结线虫的活动,... 对甘肃省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根结线虫病在甘肃省保护地蔬菜生产中主要为害黄瓜、番茄、西瓜,其次是西葫芦、芹菜、茄子、辣椒。保护地的温湿度条件适宜根结线虫的活动,随着我省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保护地复种指数高,连茬、重茬严重,该病在甘肃省发生为害严重,防治难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 根结线虫病 发生 原因分析 甘肃省
下载PDF
32份糜子种质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18
作者 郭成 洪流 +5 位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张磊 张小杰 董孔军 杨天育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46,共7页
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 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对黑穗病均表现免疫(IM)的材料仅有1份,为‘HANACKE MANA’,占比3.1%;其余31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为96.9%。播种时间越早,越容易发生糜子黑穗病。当接种菌土含菌量达0.1%及以上时,糜子种质均能充分发病。该研究结果对规范糜子抗黑穗病鉴定方法,品种合理布局以及为抗病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黑穗病 抗性 发病条件
下载PDF
抗锈冬小麦品种在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病防控中的作用
19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8 位作者 王万军 张文涛 白斌 李玲 张勃 孙振宇 黄瑾 张耀辉 骆惠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2,246,共8页
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40个甘肃陇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性评价,分析1974年-2020年以‘兰天’冬小麦为主的抗条锈病品种在陇南条锈菌越夏区种植后... 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40个甘肃陇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性评价,分析1974年-2020年以‘兰天’冬小麦为主的抗条锈病品种在陇南条锈菌越夏区种植后主要流行小种变化情况,发现自1993年以来随着抗病品种(基因)布局的实施,主要流行小种出现间隔时间由不足2年延长到4.8年,最高出现频率由1980年的87.3%(CYR19)下降到2018年的38.5%(CYR34),抗锈冬小麦品种在陇南越夏区推广应用后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控制效果明显。持续开展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应用,将会为持久控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保障甘肃省及中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陇南越夏区 抗病品种 防控效果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