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1
作者 李松 刘晋文 窦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16-4424,共9页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②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③在时间分布上,5—9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月下旬—8月上旬最为严重;④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调查 发育特征 防灾减灾 甘肃省
下载PDF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2
作者 杨亚兵 刘晋文 +2 位作者 李瑞冬 张馨予 白昀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05-110,114,共7页
本文以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为例,阐述了其成果在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为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是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典范,以... 本文以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为例,阐述了其成果在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为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是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典范,以该项工作为契机,可积极探索、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在各行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普查 避险搬迁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县M_(S)6.2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易发性评价
3
作者 刘帅 何斌 +11 位作者 王涛 刘甲美 曹佳文 王浩杰 张帅 李坤 李冉 张永军 窦晓东 吴中海 陈鹏 丰成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31,共1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诱发的同震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及时总结分析同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并进行县域易发性评价,对支撑震后恢复重建至关重要。通过应急排查、野外调查与结果分析,对同震...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诱发的同震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及时总结分析同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并进行县域易发性评价,对支撑震后恢复重建至关重要。通过应急排查、野外调查与结果分析,对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震后排查的同震新增和加剧隐患点为分析样本,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与随机森林Gini系数分析方法,筛选了15个影响因子,并运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对积石山县进行同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震区同震地质灾害总体发育程度不强,规模以小型为主,崩滑流地质灾害隐患可分为3大类、8个亚类,绝大部分分布在黄土丘陵区;积石山县同震地质灾害随机森林模型易发性评价(AUC=0.961)结果显示,极高易发区面积占比约8.67%,主要分布在胡林家乡、徐扈家乡、柳沟乡等乡镇,且县域及各乡镇易发性分级结构与隐患点密度分布吻合程度高。评价结果对已有排查隐患点以外的震裂山体或潜在崩滑流灾害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为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撑,同时将Pearson相关性系数与随机森林Gini系数的影响因子筛选方法及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应用于易发性评价中,可为其他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 地质灾害 易发性 随机森林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
4
作者 郭富赟 张永军 +7 位作者 窦晓东 何斌 田婉婷 祁天君 陈冠 张毅 岳东霞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Ms 6.2级地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导致部分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加剧,同时诱发大量新生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类型.震后,通过快速的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取了此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集,结果显示地震导致新生崩塌灾害多于滑坡,而诱发滑坡数量相对较少,加剧泥石流的数量不多;空间特征表现为受逆冲构造“上下盘效应”和软弱黄土地质环境的显著控制;地貌条件,尤其是坡度、坡向和相对高差显著影响同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次生灾害 类型特征 发育规律 积石山地震
原文传递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不同岩性滑坡降雨阈值研究
5
作者 陈海龙 宋晓玲 +4 位作者 张永军 刘凯欢 张黎 刘明霞 陈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降雨引发斜坡破坏的阈值是地质灾害预警的基础。文章以2004—2019年白龙江流域甘肃段5个县区内因长期强降雨引发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法研究不同岩性特征的滑坡降雨预警阈值。构建了不同概率等级下,引发滑坡的事件降雨量(event r... 降雨引发斜坡破坏的阈值是地质灾害预警的基础。文章以2004—2019年白龙江流域甘肃段5个县区内因长期强降雨引发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法研究不同岩性特征的滑坡降雨预警阈值。构建了不同概率等级下,引发滑坡的事件降雨量(event rainfall)与降雨历时(duration of rainfall)之间的关系模型,并给出了下限临界累计降雨阈值。通过2020年陇南武都区暴洪灾害引发的滑坡特征及降雨数据验证,滑坡前雨量计监测获得的累计降雨量与模型给出的临界累计降雨阈值基本相符,对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滑坡灾害的预警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 预警模型研究
下载PDF
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构想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富赟 黎志恒 姜才文 《甘肃科技》 2011年第6期32-34,127,共4页
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应是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本系统不仅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 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应是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本系统不仅为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公众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是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体系 管理 服务
下载PDF
甘肃省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军 周斌 《地下水》 2013年第5期140-143,共4页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本省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使矿山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采矿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本省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使矿山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采矿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占用破坏土地、地下水均衡破坏和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述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提出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甘肃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矿山 环境地质问题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军 何云峰 魏洁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7期281-283,共3页
合理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对于编制相关规划和部署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对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现状评估,考虑全省生态环境及功能、城市发展、地质灾害易发及水土流失等因素,采用... 合理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对于编制相关规划和部署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对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现状评估,考虑全省生态环境及功能、城市发展、地质灾害易发及水土流失等因素,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划分出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下载PDF
甘肃省锶矿泉水的富集环境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彦林 丁宏伟 +4 位作者 付东林 黄增保 李爱军 闫成云 金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8-1701,共14页
甘肃省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相接部位,气候类型多样、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地貌形态多样,复杂的地质条件、多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锶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全省... 甘肃省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相接部位,气候类型多样、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地貌形态多样,复杂的地质条件、多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锶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全省644个水点的样品检测分析,表明锶含量主要集中在0.09~1.00 mg/L,最高值达15.6 mg/L,锶含量≥0.40 mg/L、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含量的水点共有411个,占全部水点的58.1%,锶是甘肃省地下水中普遍含有并且含量较丰的微量元素之一。经统计分析表明,在水文地质单元上,以山前盆地第四系地下水为主的河西走廊平原区和以白垩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为主的陇东黄土丘陵区地下水中最有利于锶的富集;地下水类型上,以中新生界碎屑岩地下水锶最易富集,而以变质岩为主的基岩裂隙水不利于锶的富集;循环特征上,以具备深循环条件的盆地型地下水系统最有利于锶的富集,而循环路径短、交替条件较强烈的局部水流系统中地下水锶偏贫。围岩中的锶丰度,决定了地下水中锶的含量,白垩系和新近系碎屑岩、古生界碳酸盐岩中锶丰度高,决定了白垩系碎屑岩地下水、新近系碎屑岩地下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具备锶矿泉水富集的物质条件;同时锶在地下水中富集,还与地下水所处的构造环境和地下水循环运移特征有关,盆地型的地下水流系统和进行深循环的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径流距离远,循环路径长,地下水在含水层的滞留时间长,有利于锶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矿泉水 富集环境 形成机理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冶力关地质公园冶海滑坡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如珍 张永军 付东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地质环境 背景 滑坡 成因 稳定性 甘肃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罗鸿东 李瑞冬 +1 位作者 张勃 曹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9-297,共9页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陇南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和受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为精细化和准确化预报陇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在ArcGIS平台将研究区划分为250m×250m的栅格单...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陇南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和受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为精细化和准确化预报陇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在ArcGIS平台将研究区划分为250m×250m的栅格单元,使用信息量法选取9个影响因素进行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结合有效降雨量构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6次历史降雨事件引发的156起地质灾害验证,预报准确率为83.42%,提高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精度。该研究基于信息量法的地质环境敏感性分区客观合理,综合考虑下垫面和气象要素的第二代预警模型在类似地区的应用,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 信息量法 地质环境敏感性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3
作者 赵成 张永军 赵玉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188,共7页
在研究分析甘肃省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特点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的主要致灾类型为滑坡(含崩塌)和泥石流.确立了主要灾害本身的活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厘定滑坡分布密度等历史危害性和暴雨分布等10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在研究分析甘肃省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特点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的主要致灾类型为滑坡(含崩塌)和泥石流.确立了主要灾害本身的活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厘定滑坡分布密度等历史危害性和暴雨分布等10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并构造出判断矩阵和特征向量,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划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层次分析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向德 黎志恒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因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尤其严重。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分析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危害特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省主要...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利用规模大、强度高,因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尤其严重。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论述分析了甘肃省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危害特点。根据调查结果,甘肃省主要发育五类矿山地质灾害:采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突水。在这五类灾害中,采空地面塌陷分布最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滑坡发生频次高、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矿坑突水灾害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相对最低。各类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受地质环境条件及矿山开采规模和开采方式的控制,灾害的危害特点与其分布和发育特征和活动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 采空地面塌陷、滑坡 崩塌 泥石流 矿坑突水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AHP和GIS的舟曲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丽娜 陈世昌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舟曲县是中国罕见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区,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依托舟曲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深入分析孕灾地质条件,选取地质灾害频率比、地质灾害面积模数比、地质灾害体积模数比、坡度、坡度变化率、... 舟曲县是中国罕见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发区,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依托舟曲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深入分析孕灾地质条件,选取地质灾害频率比、地质灾害面积模数比、地质灾害体积模数比、坡度、坡度变化率、坡形、切割深度、沟壑密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植被指数11个评价因子,建立AHP评价模型,确定各因子权重,运用GIS平台综合评价舟曲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舟曲县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68.98 km^(2)、390.9 km^(2),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2.29%和12.97%,主要分布在人员财产集中的白龙江流域、石门沟流域、拱坝河流域中下游和博峪河流域舟曲段中部区域;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166.21 km^(2)和1387.76 km^(2)。研究成果为舟曲县城镇整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孕灾地质条件 AHP 舟曲县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甘肃华亭市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16
作者 周小龙 石鹏卿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2期30-33,38,共5页
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区域性地表形变,可以长时间序列分析地表形变特征。本研究获取了覆盖甘肃华亭市范围2017年10月—2021年4月Sentinel-1A升降轨雷达数据214期,利用SBAS-InSAR技术进行差分干涉处理,探测区域地表形变,... 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区域性地表形变,可以长时间序列分析地表形变特征。本研究获取了覆盖甘肃华亭市范围2017年10月—2021年4月Sentinel-1A升降轨雷达数据214期,利用SBAS-InSAR技术进行差分干涉处理,探测区域地表形变,分析形变区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华亭市地表形变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北部、市域范围东南部,共计8处,以煤矿代表的地面沉降最为明显,沿视线方向最大年沉降平均速率达-404.036 mm/a。研究获取了区域地表形变区分布状况及形变速率,可为华亭市地表形变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亭市 SBAS-InSAR技术 地表形变监测 形变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华池县典型地质灾害之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泰 蒋兴波 姬安召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80,共6页
华池县是甘肃省地质灾害频发区,该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泥石流灾害处于高风险区,具有分布区域广、密度大、爆发频率较高、突发性较强、危害严重的特点。根据本次野外调查发现田背沟泥石流是华池县境内泥石流的典型代表,且威胁较大。通过对... 华池县是甘肃省地质灾害频发区,该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泥石流灾害处于高风险区,具有分布区域广、密度大、爆发频率较高、突发性较强、危害严重的特点。根据本次野外调查发现田背沟泥石流是华池县境内泥石流的典型代表,且威胁较大。通过对该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物质补给条件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系统阐述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特征,并分析计算了田背沟泥石流发生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对该泥石流发生的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以减轻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该县泥石流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期给与该地区相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田背沟 华池县
下载PDF
甘肃省地质遗迹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永军 《甘肃科技》 2010年第13期46-49,共4页
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许多地质遗迹独具特色。近年来,部分地质遗迹资源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分析,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典型地层剖面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构造... 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许多地质遗迹独具特色。近年来,部分地质遗迹资源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分析,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背景具有明显的差异。典型地层剖面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构造活动;古生物化石主要受当时古生物群落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则取决于气候带、地质构造作用、岩性等因素;温泉等水体景观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湖泊等景观主要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及地下水条件的控制;河流地貌通常是地质构造和水流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是湿地形成的主导因素;地质灾害遗迹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主导因素主要有地震、地下水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地质遗迹 分布 成因
下载PDF
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斌 徐新兰 +3 位作者 贾贵义 丛凯 刘德玉 陈世昌 《地下水》 2017年第3期174-176,179,共4页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龙江流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研究区各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采用gis建立的数据库对主要地灾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区域地质、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成果和结论可作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参考依据,为促进区内防灾减灾,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甘肃省西和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文忠 石跃华 田万生 《甘肃科技》 200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通过对甘肃省西和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论述 ,初步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为地质灾害防治及国土整治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西和县 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特征 形成条件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