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农村居民地震常识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秀梅 袁中夏 +1 位作者 贾冠华 侯景瑞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了解农村居民对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是做好农村震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参考。本文研究设计了调查表格,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甘肃省16个县(区)的现场抽样调查,得到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地震常识掌握情况,并通过对比研究... 了解农村居民对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是做好农村震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参考。本文研究设计了调查表格,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甘肃省16个县(区)的现场抽样调查,得到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地震常识掌握情况,并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造成农村居民地震常识掌握不足以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本文针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增强农村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其震害防御意识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常识 抽样调查 农村居民 甘肃省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放大效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拓 吴志坚 +2 位作者 马巍 王兰民 曾立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74,共6页
汶川Ms8.0特大地震在甘肃黄土灾区局部场地的震害和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通过在该区布设的地形调查流动强震动观测台阵,获取了同一山体不同高程的余震加速度记录,结果呈现出山顶记录到的峰值加速度大于山腰,而山腰记录也略大于山... 汶川Ms8.0特大地震在甘肃黄土灾区局部场地的震害和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通过在该区布设的地形调查流动强震动观测台阵,获取了同一山体不同高程的余震加速度记录,结果呈现出山顶记录到的峰值加速度大于山腰,而山腰记录也略大于山脚的规律。为了进一步分析黄土地区地震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机理,运用地脉动观测手段调查了其局部场地条件,得到了山体不同高程的卓越频率。并以典型黄土塬为背景,运用二维等价线性时程响应动分析法对不同覆盖层厚度和不同坡度的黄土塬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山顶和山腰的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和黄土覆盖层厚度及黄土边坡坡度有直接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观测吻合较好,证实了黄土覆盖层厚度和坡度是峰值加速度放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场地 放大效应 动力响应 地脉动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滑距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鼐 王兰民 +2 位作者 王谦 王峻 王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3-540,共8页
为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地震滑坡致灾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信息优化处理的地震滑坡滑距预测方法。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的地震滑坡类型、性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摩根斯坦-普莱斯法计算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建立... 为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地震滑坡致灾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信息优化处理的地震滑坡滑距预测方法。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的地震滑坡类型、性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摩根斯坦-普莱斯法计算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建立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震烈度、比高、坡角、容重、内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纯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影响关系。将黄土高原地区数次大震中采集到的93个样本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建立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模型。所得的计算结果通过误差校验和与其他滑坡滑距预测方法进行对比,来证明本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对天水市22个潜在滑坡的边坡进行滑距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距离 地震滑坡 预测 黄土高原 模糊信息模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美玲 李山有 +2 位作者 卢建旗 宋晋东 唐丽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0,共11页
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可描述地震动幅值的变化特征,主要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人工合成地震动。目前,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强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结果。本文以研究更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强度包络... 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可描述地震动幅值的变化特征,主要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人工合成地震动。目前,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强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结果。本文以研究更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衰减关系为目标,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基岩场地强震动观测数据,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函数模型,运用70%能量持时法确定上升段持时t1和平稳段持时ts,利用统计回归方法确定衰减因子c,最终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我国基岩场地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其衰减关系公式。通过与国内最常用的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对比发现,上升段持时t1与震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后者则与震级无关,下降段衰减因子c在远场普遍大于后者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时程 强度包络函数 中国大陆 强震动观测数据 衰减关系
下载PDF
河谷地区黄土地震滑坡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鼐 王兰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4-438,共5页
河谷地区历年来地震滑坡灾害严重。通过分析典型河谷城市100余个黄土滑坡影响因素的数据,结合前人工作,对滑坡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将河谷城市黄土地震滑坡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以及黄土—基岩滑坡。通过研究针对危险边... 河谷地区历年来地震滑坡灾害严重。通过分析典型河谷城市100余个黄土滑坡影响因素的数据,结合前人工作,对滑坡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将河谷城市黄土地震滑坡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以及黄土—基岩滑坡。通过研究针对危险边滑坡防治给出建议,在河谷地区地震黄土斜坡稳定性分析和灾害预测中需要考虑多项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区 黄土 地震滑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滕光亮 陈永明 +3 位作者 石玉成 孙崇绍 卢育霞 强正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汶川地震灾害调查表明,在基岩山区地震滑塌主要发育在局部强度相对较大、节理较发育的厚层或块状岩体中。以岩石中含两组节理的岩质边坡为例,输入实际的地震记录,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讨坡高、地震烈度、坡角及节理倾角组... 汶川地震灾害调查表明,在基岩山区地震滑塌主要发育在局部强度相对较大、节理较发育的厚层或块状岩体中。以岩石中含两组节理的岩质边坡为例,输入实际的地震记录,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讨坡高、地震烈度、坡角及节理倾角组合对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体中质点的加速度、速度具有高程放大效应;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随着坡高、坡角和地震烈度的增加而降低;两组节理不同组合的岩质边坡,其稳定性变化较为复杂,受节理倾角与坡角的关系、节理的倾向、两组节理之间夹角等因素的影响。节理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是受拉区逐渐向受剪区扩展而最终导致边坡失稳破坏,是受拉和受剪的复合破坏。上述初步结论为评价山区节理较发育的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质边坡 地震作用 滑塌 离散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宝成铁路109隧道边坡失稳机理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永明 滕光亮 +1 位作者 石玉成 强正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32,共10页
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宝成铁路109隧道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输入实际记录地震波,对该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塑性区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并结合强度折减... 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宝成铁路109隧道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输入实际记录地震波,对该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塑性区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的失稳机理。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求出了在地震作用下该边坡的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初期,边坡表面出现拉破坏,并沿着坡面由边坡的下部向上部延伸,随着地震作用进行,拉破坏区逐渐向坡体内部发展,边坡下部的拉破坏区域逐渐扩大且向坡体上部发展,在地震作用后期,边坡表面存在着强烈的拉裂作用,当塑性拉破坏区发展到形成一个贯通的区域时,整个贯通区域上部的坡体便会发生滑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节理岩质边坡 失稳机理 强度折减法 离散元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复杂地形条件对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琨 卢育霞 李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8,共9页
基于甘肃文县获得的汶川地震强余震记录分析和FLAC3D软件模拟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地形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首先结合文县流动地震台强余震记录,分析了文县山包场地的地震动分布特征;其次对该山包进行了地形测量、地震勘探和土样采... 基于甘肃文县获得的汶川地震强余震记录分析和FLAC3D软件模拟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地形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首先结合文县流动地震台强余震记录,分析了文县山包场地的地震动分布特征;其次对该山包进行了地形测量、地震勘探和土样采取,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FLAC3D三维场地数值模型,采用实际基岩记录输入,研究了山包不同部位地震动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数值计算与观测的结果在一定频段范围内有较好一致性;其时域峰值加速度放大比接近,反应谱谱比结果放大趋势一致,1~10Hz的地震动放大最明显;FLAC3D软件能够有效地模拟三维场地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场地 地震动 数值计算 频谱分析 影响因素 场地效应
下载PDF
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原状黄土动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峻 石玉成 +3 位作者 王谦 杨理臣 王强 马海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通过对不同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兰州原状黄土的室内动强度试验,得出了相应破坏振次为10和20次时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根据试验所得动强度参数,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随天然含水率和破坏振次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天然含水率、破坏振次... 通过对不同天然含水率状态下兰州原状黄土的室内动强度试验,得出了相应破坏振次为10和20次时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根据试验所得动强度参数,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随天然含水率和破坏振次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天然含水率、破坏振次对该地区原状黄土动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对原状黄土的动强度参数与天然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其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动凝聚力与动内摩擦角随天然含水率变化规律,较好地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动凝聚力 动内摩擦角 天然含水率 破坏振次
下载PDF
动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峻 钟秀梅 +3 位作者 柴少峰 杨理臣 王谦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动三轴试验系统,以素黄土和粉煤灰改良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其模型参数、初始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 基于动三轴试验系统,以素黄土和粉煤灰改良黄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其模型参数、初始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素黄土和不同掺合比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服从双曲线模型,但模型参数随粉煤灰掺入量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研究数据的拟合,初步建立了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参数a、b与粉煤灰掺入量m之间的定量关系。(2)粉煤灰掺入量对粉煤灰改良黄土的初始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影响明显,表现出初始动弹性模量随粉煤灰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加以及阻尼比明显减小的特性。(3)从土动力学角度出发,定量地给出了最佳灰-土掺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黄土 初始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动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工程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拓 吴志坚 +2 位作者 林碧苍 郝臻 曹伟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9-945,共7页
科学合理地分析铁路路基块石层在机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传递机理,对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稳定性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建设高坝大库等重要水利工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选取青藏... 科学合理地分析铁路路基块石层在机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传递机理,对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稳定性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建设高坝大库等重要水利工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选取青藏铁路北麓河段典型块石路基结构开展机车通过实时强震动测试,获得了机车通过时的实时加速度数据。在现场测试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运用二维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对多年冻土区块石路基结构在机车荷载作用下动力传递特性、位移响应特性和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素土路基的动力响应特征,科学分析青藏铁路路基块石层在机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传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块石层的铺设可以有效限制机车荷载产生的加速度向路基深处传递,减小机车振动对路基结构的影响,有助于保护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块石层的铺设可以较好地减小机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沉降变形,在相同机车荷载作用下块石结构路基的最大沉降量仅为0.9mm,而素土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可达1.9mm;块石层的铺设可以改变机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应力应变状态,使得路基内部最大主应力增大,而最大剪应变幅值、范围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块石层 动力响应 振动沉降
下载PDF
黄土液化试验中反压饱和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谦 王平 +2 位作者 王兰民 钟秀梅 杨理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动三轴试验是评价场地地震液化势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饱和是确保动三轴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首要步骤。常规的反压饱和法是利用外界的大反压力将水强行压入土中,压缩土中的空气,从而使试样饱和的方法;利用该法饱和可有效的提高土样的饱和度和... 动三轴试验是评价场地地震液化势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饱和是确保动三轴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首要步骤。常规的反压饱和法是利用外界的大反压力将水强行压入土中,压缩土中的空气,从而使试样饱和的方法;利用该法饱和可有效的提高土样的饱和度和饱和效率。黄土属于特殊土类,现行的动三轴试验方法都是沿用砂土或粉土的试验方法,然而由于黄土具有特殊的结构性,利用施加大反压的方法饱和黄土时会对其结构产生破坏,因此通过常规的反压饱和方法饱和黄土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结合黄土的特性,探讨了常规反压饱和方法在黄土饱和时存在的主要局限性,考虑黄土的性质,结合既有的黄土脱气水位循环差饱和技术对常规反压饱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WF-12440型动三轴扭剪仪上通过液化试验检验了改进后的反压饱和技术在黄土液化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压饱和技术综合了常规反压饱和法和脱气水位循环差饱和技术的优点,使黄土在饱和过程中结构不产生破坏的条件下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饱和度,有效地提高了试验效率;该方法适合在黄土液化试验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动三轴液化试验 反压饱和 饱和度 饱和效率
下载PDF
饱和原状Q_3黄土液化应变发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平 王兰民 +1 位作者 王谦 王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28-333,共6页
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以宁夏固原石碑塬原状Q3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其液化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饱和Q3黄土在轻微、中等、完全液化等三个阶段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随等效振动次数(烈度)的变化规律及轴向应变与黄土的应力路径、... 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以宁夏固原石碑塬原状Q3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其液化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饱和Q3黄土在轻微、中等、完全液化等三个阶段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随等效振动次数(烈度)的变化规律及轴向应变与黄土的应力路径、孔隙水压力变化等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饱和Q3黄土进入特殊的应力状态,其结构发生变化,滞回曲线在不同液化等级时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应变发展与应力路径紧密相关,当进入状态转换面后,应变、孔隙水压力出现大的发展;黄土的残余孔隙水压力与残余应变发展不同,残余孔隙水压力最终有限值,而残余应变不断发展;孔压幅值与轴向应变幅值有着单调的函数关系,即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液化 轴向应变 应力路径 孔隙水压力
原文传递
黄土震陷研究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强 孙军杰 王兰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1-359,共9页
回顾了30多年来关于黄土震陷的研究工作和成果。黄土震陷已为微结构特征、动三轴和现场爆破试验所证实,成为黄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但仍缺少典型震例,且停留在饱和土理论研究阶段。应用微结构形态学方法表征土体结构性变... 回顾了30多年来关于黄土震陷的研究工作和成果。黄土震陷已为微结构特征、动三轴和现场爆破试验所证实,成为黄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但仍缺少典型震例,且停留在饱和土理论研究阶段。应用微结构形态学方法表征土体结构性变得困难,土力学方法将是微结构应用于震陷性研究的有效途径。震陷性判定仅是在多个参变量值区间内的确定性判定,概率性震陷预测应得到开展。震陷系数估算多是基于室内试验数据的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并未完全解决其物理过程和力学机制问题,比如参变量多、计算繁琐和实用性差等,故应从黄土震陷的物理力学机制出发,厘清影响黄土震陷的主导因素及其表征参变量,建立具有物理力学意义的数学理论估算模型。抗震陷处理技术的关键是消除土体的震陷性,并减缓震陷时土与土工结构物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震陷 震陷机理 震陷性判定 震陷量估算 微结构
下载PDF
临洮黄土土层微观差异及动力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津 王兰民 吴志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68,共5页
取甘肃临洮黄土不同深度土层4—16m样品,分别研究微观结构类型差异及震陷性、剪切波速和元素比值等指标的关系。由于不同深度土层样品形成年代不同,气候条件变化很大,同一场地不同深度剖面所形成的黄土微观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各深... 取甘肃临洮黄土不同深度土层4—16m样品,分别研究微观结构类型差异及震陷性、剪切波速和元素比值等指标的关系。由于不同深度土层样品形成年代不同,气候条件变化很大,同一场地不同深度剖面所形成的黄土微观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各深度(4m,8m,12m,16m)土层样品的微结构类型依次为弱剪切结构,易压密结构,密实结构,中强胶结结构;同时震陷系数依次降低,剪切波速依次增大,其中的弱剪切结构的剪切波速仅为142m/s。研究表明通过土层样品的微观结构类型特征及指标参数分析,可较为全面地判断土层场地,找到震害分析和土层处理的有效指标和参数,并据此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可为黄土地区震害的成因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震陷性 微观结构类型 剪切波速
下载PDF
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研究和震陷灾害区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志坚 张泽忠 +1 位作者 王平 曾立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震陷属于典型黄土地震灾害。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所取的黄土原状样进行动三轴试验,并对比分析其他典型黄土地区试验结果,获得了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结合当地钻孔勘查和高密度的地脉动测试,得到了该区黄土覆盖层厚度。基于... 震陷属于典型黄土地震灾害。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所取的黄土原状样进行动三轴试验,并对比分析其他典型黄土地区试验结果,获得了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结合当地钻孔勘查和高密度的地脉动测试,得到了该区黄土覆盖层厚度。基于震陷试验和覆盖层分布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插值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合作市进行了两种超越概率下的四级震陷灾害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变 震陷 小区划
原文传递
降低黄土液化势的改性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津 王兰民 +2 位作者 程菊红 丙慧 车高凤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0-823,共4页
提出针对低黏性粉土等易液化土样采用酸化学改性方法。改性后的低黏性土液化试验曲线表明,在50-80kPa动应力下孔隙水压力上升很小,应力降低很小。该方法能达到有效降低液化势,提高土体强度的目的。
关键词 黄土 黄土液化 改性技术
下载PDF
不同配比水泥黄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红玫 高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139-142,共4页
以临夏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泥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水泥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泥黄土的强度随水泥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 以临夏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泥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水泥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泥黄土的强度随水泥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黄土抗剪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黄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天水市岩土体剪切波速与埋深的变化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强 王兰民 +1 位作者 吴志坚 王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47-252,共6页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天水市1 294组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值随深度或风化程度不同均具有较大的变化区间;任一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分布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其峰值区间和优势区间可以...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天水市1 294组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值随深度或风化程度不同均具有较大的变化区间;任一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分布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其峰值区间和优势区间可以很好地反映岩土体的物理性状;松散堆积类岩土体(如:粉土、粉质粘土、卵石和圆砾等)的剪切波速与深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二次函数和幂函数表达;同一类型成岩体(如:泥岩、砂岩和砾岩等)的剪切波速变化主要受岩体的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影响,与深度的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岩土体 剪切波速 分布特征 埋深
下载PDF
天水市水眼寨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钟秀梅 王谦 +3 位作者 张国信 袁中夏 车高凤 侯鹏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7-891,共5页
在对天水市水眼寨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研究滑坡的主要特征,分析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滑坡的影响,并利用GeoStudio计算软件,运用多种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滑坡静力和不同地震... 在对天水市水眼寨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研究滑坡的主要特征,分析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滑坡的影响,并利用GeoStudio计算软件,运用多种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滑坡静力和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水眼寨滑坡属于黄土—泥岩滑坡,经过多期滑动,滑坡物质和滑坡体具有显著地平面分区性和剖面分层性,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运动是其形成的主要内因,降水和地震是影响其稳定性重要外因。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未来环境变化会导致该滑坡稳定性降低,在Ⅶ度地震作用影响下该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Ⅶ度强以上地震作用影响下(>0.15g),该滑坡稳定性大为降低,存在复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水眼寨 滑坡特征 地震作用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