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叶荨麻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郑天翔 张明明 +2 位作者 雷玉明 王南楠 王丽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3,共9页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麦二号小麦为对象,研究宽叶荨麻根、茎、叶不同浓度的水提液(20、40、60、80、100 g/L)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根部浸提液对小麦的...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黑麦二号小麦为对象,研究宽叶荨麻根、茎、叶不同浓度的水提液(20、40、60、80、100 g/L)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根部浸提液对小麦的苗长和苗干重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麦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为低促高抑;茎部和叶部浸提液对小麦苗长、苗干重、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具有抑制作用。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表现为根部浸提液对小麦叶片Fv/F m、Y(Ⅱ)、Y(Ⅰ)和ETRⅠ小幅上升后稳定,ETRⅡ和qP呈现波动变化,各处理组和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NPQ和CEF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部浸提液对小麦叶片Fv/Fm、Y(Ⅱ)、Y(Ⅰ)、ETRⅠ、ETRⅡ、qP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NPQ和CEF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浓度为80 g/L时,NPQ和CEF分别为对照组的1.37倍和5.42倍;叶部浸提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基本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可小幅提升小麦叶片PSⅠ电子传递速率,有效增加PSⅠ光能转化效率从而促进其生长;茎部浸提液使小麦叶片PSⅠ和PSⅡ同时受损从而抑制其生长,且这种损伤可通过强烈激发环式电子传递速率从而形成热耗散来对其进行保护;叶部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呈现抑制效应,但在小麦叶片光合特性上表现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宽叶荨麻提取液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宽叶荨麻不同萃取相的杀虫和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王丽娟 王南楠 +2 位作者 雷玉明 张明明 郑天翔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为获得宽叶荨麻不同萃取相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杀虫活性,文章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宽叶荨麻不同萃取相对玉米、小麦和油菜蚜虫的毒杀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萃取相对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3... 为获得宽叶荨麻不同萃取相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杀虫活性,文章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宽叶荨麻不同萃取相对玉米、小麦和油菜蚜虫的毒杀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萃取相对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3种蚜虫均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在浓度为10mg/mL时,16h后校正死亡率均在80%以上;而正丁醇相和水相对3种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0%。同时,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相对玉米蚜虫、小麦蚜虫和油菜蚜虫LC_(50)分别为2.290、2.947和1.760mg/mL,乙酸乙酯相对这3种蚜虫的LC_(50)分别为2.005、3.334和1.697mg/mL。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对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3.12%和52.54%,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萃取相,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水相。文章结果可为荨麻在生物农药的开发方面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荨麻 杀虫活性 抑菌效应 植物源农药
下载PDF
不同氮/碳源组合条件下斜生栅藻的生长、光合及油脂产率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宋琪 魏喜红 +2 位作者 王丽娟 杨生辉 罗光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以斜生栅藻为研究材料,选取NaNO3、NaNO2、NH4Cl、尿素(CO(NH2)2)作为氮源,Na2CO3、C6H12O和CH3COONa作为碳源,进行两两组合培养,研究不同氮源、碳源组合条件对斜生栅藻生长、最大光量子产率(Fv/Fm)、油脂产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 以斜生栅藻为研究材料,选取NaNO3、NaNO2、NH4Cl、尿素(CO(NH2)2)作为氮源,Na2CO3、C6H12O和CH3COONa作为碳源,进行两两组合培养,研究不同氮源、碳源组合条件对斜生栅藻生长、最大光量子产率(Fv/Fm)、油脂产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CO(NH2)2作为氮源时,斜生栅藻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及Fv/Fm均达到最高,而NH4Cl不利于斜生栅藻的生长。在NaNO3、NaNO2和NH4Cl为氮源时,3种碳源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CO(NH2)2环境中,Na2CO3的添加使得斜生栅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CO(NH2)2和Na2CO3组合更有利于斜生栅藻的生长。12组处理中,N1(CO(NH2)2+Na2CO3)和Y2(NaNO2+C6H12O)油脂产率最高,分别占细胞干重的23.14%和21.54%,同时藻油中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57.92%和57.81%。因此,无论是生物量的积累还是油脂产率,CO(NH2)2作为氮源且Na2CO3作为碳源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栅藻 氮源 碳源 生长 油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