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下京津冀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
作者 高海燕 徐帆 《统计与管理》 2025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京津冀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性,可为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建议。选取2013-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运...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京津冀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性,可为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建议。选取2013-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修正的熵权TOPSIS法对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新质生产力发展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利用莫兰指数对地级市尺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关联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显著的LH型和HL型集聚模式。同时,基于分析提出加强研发、增强核心能力以及推动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并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依托,促进京津冀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变 空间特征 分布格局
下载PDF
空间溢出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程钦良 宋彦玲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6期44-57,共14页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已然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考察数字经济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首先...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已然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考察数字经济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空间溢出视角下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接着以中国省际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通过数据生产要素的开放共享、信息对称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形成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等渠道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能够强化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和信息对称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的空间溢出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总表现为正向溢出,资本的逐利性及市场拥挤的形成与否等导致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存在要素流动方向的不确定,过度竞争也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长期的技术溢出依赖可能会降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增长中永久扮演“追赶者”角色,因此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也可能表现为负向溢出。(2)地理和网络空间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均呈现出关联线路众多、全域性和整体性良好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数字经济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地理空间内的相关性强于网络空间内的相关性,而数字经济在网络空间内的相关性更强。(3)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数字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要素流动存在虹吸效应,各地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的竞争行为。这种虹吸效应和不良竞争行为的存在,拉大了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进而表现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此基础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应进一步正确看待技术扩散或溢出、破除区域或行业数据要素流动壁垒、防止数字经济发展过度竞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空间相关性 数字生产要素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连 周之浩 +1 位作者 杜蔓云 刘昱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5-89,共15页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两个维度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从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入手,定性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两个维度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从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入手,定性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Bootstrap检验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减小了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缩小东部地区的省际差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差异水平越大的地区,数字经济缩小省际差异或者城乡差距的效果就越好;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化在数字经济减少省际差异的过程中呈现双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减少城乡差异的过程中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Bootstrap检验 中介效应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是否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基于不同宏观经济主体投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程钦良 宋彦玲 黄恒君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6,共13页
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是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智能化的发展不断释放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号,直接影响不同宏观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选择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文章从不同宏观经济主体投资视角出发,在理论... 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是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智能化的发展不断释放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号,直接影响不同宏观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选择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文章从不同宏观经济主体投资视角出发,在理论上揭示工业智能化应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内在机制,并采用2006—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通过信号效应和价值效应,推动个人、政府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在企业层面,由于当前我国工业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虽然工业智能化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收益,但相较于基础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企业更愿意将收益投入到自身固定资本积累、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领域,导致工业智能化影响企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尚未显现。另外,工业智能化促进人力资本的作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上的“边际效应递增”现象,东部地区强大的市场规模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虹吸效应”,导致工业智能化促进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地,在垄断加价作用下理性经济个体会将资源向R&D倾斜,导致R&D投入对工业智能化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并且该“挤出效应”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人力资本积累 信号效应 价值效应
下载PDF
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特征及地区减贫障碍因素识别
5
作者 滕耀萱 贾元珊 黄恒君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14,共14页
测度并识别多维贫困地区对当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并逐步消除相对贫困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此,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县域层面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以2013... 测度并识别多维贫困地区对当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并逐步消除相对贫困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此,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县域层面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以2013—2019年甘肃省各县区数据为样本,展开县域尺度的多维贫困识别,探讨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精准扶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成功后,甘肃省多维贫困程度缓解成效显著,各县区贫困现象均呈减缓趋势;(2)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及陇中地区的南部,贫困程度较低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整体呈现“西富南穷”的现象;(3)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人力资源短缺是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进入贫困治理新阶段,更应从多维度识别贫困,防止返贫,探索有效治理相对贫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多维贫困 可持续生计 时空特征 障碍度分析
下载PDF
生态屏障区绿色发展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省绿色生态屏障区为例
6
作者 赵煜 杨盛文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70-482,共13页
以2015-2020年甘肃省14个市、自治州(以下简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体现区位特征的绿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递进测算指数的思路,测算各市绿色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指数时空集聚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绿色发展指数地区空间聚集程度。研究表明... 以2015-2020年甘肃省14个市、自治州(以下简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体现区位特征的绿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递进测算指数的思路,测算各市绿色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指数时空集聚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绿色发展指数地区空间聚集程度。研究表明:甘肃省内各市绿色发展质量不均衡,各维度呈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示绿色发展水平既存在空间异质性,又存在空间关联性;对绿色发展水平程度不同地区提出了建议,就区域绿色发展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给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区 绿色发展水平 CRITIC法-熵权组合赋权法 TOPSIS综合评价法 Moran's I指数
下载PDF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
7
作者 刘明 徐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作用机制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整体上依赖自身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但经济增长对交通设...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作用机制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整体上依赖自身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但经济增长对交通设施建设的影响程度大于交通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分地区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及交通设施建设更依赖自身发展,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更依赖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滞后性更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加有效投资,强化交通运输经济功能;利用科技促进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交通设施投资策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设施 经济增长 投资 PVAR模型 方差分解
下载PDF
我国采购经理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构成指数差异分析
8
作者 高海燕 丁转霞 张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探究其动态变化特征对研判宏观经济运行方向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PMI的动态变化特征和潜在变化模式,并分析不同规模企业PMI、制造业... 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探究其动态变化特征对研判宏观经济运行方向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PMI的动态变化特征和潜在变化模式,并分析不同规模企业PMI、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构成指数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PMI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制造业PMI,制造业PMI存在季节性波动。不同规模企业的PMI存在明显差异:大企业PMI最高,中企业次之,小企业最低;从企业PMI增长速度看,中企业最快,大企业次之,小企业最慢。制造业PMI构成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差异性较大,但其增长速度却低于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更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非制造业商务活动的各分类指数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和投入品价格指数的波动表现相较于其他分类指数较为突出;从增长速度看,销售价格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走势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化,投入品价格指数的变化速度最为缓慢;新订单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对外部因素的影响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购经理指数 函数型数据分析 主微分分析 动态变化特征 差异性
原文传递
基于横截面和纵向信息的函数型多重插补方法
9
作者 高海燕 李唯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函数型数据是一类复杂的非线性结构数据,往往以函数(曲线)的形式呈现和储存,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横截面和纵向信息的函数型多重插补方法(Missforest Combining Gaussian Processes,MF... 函数型数据是一类复杂的非线性结构数据,往往以函数(曲线)的形式呈现和储存,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横截面和纵向信息的函数型多重插补方法(Missforest Combining Gaussian Processes,MFGP)。该方法受集成模型的启发,通过将基于缺失森林模型(MF)的插补与基于高斯过程(GP)的预测相结合,有效整合了函数型数据的横截面信息和纵向信息,进而提高了插补精度。同时,模拟数据插补实验和股票数据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5%~55%的缺失比例下,MFGP的插补效果优于均值插补、Hot.deck、SFI、HFI、MICE、MF和GP这7种插补方法,具有显著的插补优势,且插补得到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规律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缺失数据 多重插补 集成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时空分异及对策研究
10
作者 刘明 朱威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8-132,共25页
为探究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水平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相关数据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Dagum基尼系数、β收敛模型探析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空演进规律特征、区... 为探究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水平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相关数据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Dagum基尼系数、β收敛模型探析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空演进规律特征、区域差异、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维度呈现不同的特征;制造业发展质量空间差异明显、空间效应显著,存在区域转移趋势和时空收敛状态;造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时空差异的原因包括要素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历史、生产要素、供应链效率、市场条件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研究表明,要发挥制造业发展质量较高区域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制造业均衡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制造业发展质量较低区域的后发优势,形成对高质量发展区域的追赶效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突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瓶颈;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强化制造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惩环境破坏行为,严守环境保护底线,推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时空分异 核密度估计 马尔科夫链 Dagum基尼系数 Β收敛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中国式现代化下共同富裕效率研究
11
作者 王连 王世儒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共同富裕的实现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全民富裕成为可能,而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则有赖于共同富裕效率的提升。本文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共同富裕效率测度评价体系,旨在揭示在中国式现代... 共同富裕的实现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全民富裕成为可能,而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则有赖于共同富裕效率的提升。本文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共同富裕效率测度评价体系,旨在揭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富裕效率的演变规律及其空间差异。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得出以下结论:①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下共同富裕效率整体均值为1.047,年平均增速为4.8%,技术进步是其提升的主要因素。②共同富裕效率的分区域排名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区域总体协同性较好。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的弱项所在,二者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5.2%和38.1%。最后,依据测度结果,对提升共同富裕效率、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效率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区域差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宏观经济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恒君 高海燕 韩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正在改变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宏观经济数据作为统计产品,用于描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状态或联系。与微观多源异构数据一样,宏观经济数据也具有融合二次开发的潜质,且具备更好的数据质量保障。本文在梳理机器学...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正在改变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宏观经济数据作为统计产品,用于描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状态或联系。与微观多源异构数据一样,宏观经济数据也具有融合二次开发的潜质,且具备更好的数据质量保障。本文在梳理机器学习数据融合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一类宏观经济数据融合任务,提出一种宏观经济数据融合方法,旨在提高预测能力。首先,通过论证经济状态数据、经济关联数据的可融合形式特征,给出提取不同类型数据共同特征的模型化表示方法;进而提出一种数据融合模型,给出模型求解的交替迭代求解算法,该模型可以统一处理数据融合基础上的无监督学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任务。并且,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17—2018年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开展数据融合应用,结果表明,与非融合方法相比,数据融合方法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经济状态 经济关联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滨 韩海波 周之浩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在数字金融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构造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三个... 在数字金融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构造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指标可以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其中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数字金融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比较严重的地区,数字金融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边际效应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市场一体化 居民消费 数字鸿沟
下载PDF
人口红利的经济效应——基于质量和数量的双重研究视角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连 周之浩 张维星 《统计学报》 2022年第3期28-41,共14页
在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视角下定性研究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并基于200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会显著... 在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视角下定性研究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并基于200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会显著驱动经济总量增长,但会抑制经济质量提升,人口质量红利则能同时促进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人口质量红利正在取代人口数量红利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口数量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质量具有空间抑制效应,而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总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进步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基于农业技术进步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恒君 王醒龙 《统计学报》 2024年第3期24-35,共12页
理清农业技术进步与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系统GMM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 理清农业技术进步与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快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1—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系统GMM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0年,中国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为0.9661,总体呈现部分回弹效应;当年处于部分回弹效应的省份,一至两年后转为回火效应;处于过度储存效应的省份,一至两年后呈现弱回弹效应或回火效应;不同区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呈现下降、差异缩小的态势;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和促进种植结构“经济化”,引致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能源回弹效应 农业能源效率 种植规模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制造业发展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明 张晓雅 《统计学报》 2024年第2期64-73,共10页
现有关于带动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行业对宏观经济的直接贡献,忽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因此,通过对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整合梳理,基于投入产出法,探究制造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并对比广东省与甘肃省制造业发展状况,为... 现有关于带动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行业对宏观经济的直接贡献,忽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因此,通过对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整合梳理,基于投入产出法,探究制造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并对比广东省与甘肃省制造业发展状况,为甘肃省及其他西部欠发达省区制造业发展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制造业作为下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减弱,而作为上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与广东省相比,甘肃省制造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需求影响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需要优先发展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采矿业,从而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带动作用 投入产出 区域对比 产业链
下载PDF
基于广义Hurst指数和蚁群优化算法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景云 马小雯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8-100,共13页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8种金属类期货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传统协整理论和一阶矩广义Hurst指数方法筛选出具有较强均值回复特性的期货对作为最优配对组合,然后对选出的最优配对组合设计交易策略,利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确定多空交易的最优开...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8种金属类期货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传统协整理论和一阶矩广义Hurst指数方法筛选出具有较强均值回复特性的期货对作为最优配对组合,然后对选出的最优配对组合设计交易策略,利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确定多空交易的最优开仓阈值。在实证回测阶段,对历史数据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进行多次样本内及样本外回测,并与基于均值和标准差的传统固定阈值策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螺纹钢-热卷、热卷-铝期货配对为不同样本期下的最佳配对组合。从交易效果看,采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所确定的上、下开仓阈值策略相比于传统阈值策略,在多空交易中获得了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理论 广义HURST指数 蚁群优化算法 多空交易
下载PDF
基于图正则化多视角函数型矩阵填充的空气质量数据修复
18
作者 高海燕 马文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57-5370,共14页
由于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等原因,收集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往往面临着稀疏性和不完整性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正则化的多视角函数型矩阵填充方法(GRMFMC),以有效修复和重建空气质量数据的缺失部分.该方法通过引入图正则化策略,充分考虑... 由于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等原因,收集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往往面临着稀疏性和不完整性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正则化的多视角函数型矩阵填充方法(GRMFMC),以有效修复和重建空气质量数据的缺失部分.该方法通过引入图正则化策略,充分考虑了各污染物内样本信息的高阶邻域关系,减少了信息损失;并且利用Hilbert-Schmidt独立性准则(HSIC)提取不同污染物之间的互补信息,进而提高插补精度;同时,结合函数型数据分析,将不同时间点的空气质量数据视为连续函数,利用其内在的平滑性和相关性实现高精度的数据插值.真实空气质量数据集上的模拟插补和实证应用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典型插补方法,GRMFMC方法的插补误差RMSE、NRMSE分别降低了56%~99%、46%~98%以及51%~99%、40%~98%,显示出更好的插补效果,且在不同缺失率和污染物种类下皆表现稳健,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型数据分析 多视角学习 图正则化 空气质量数据 矩阵填充 数据修复
下载PDF
基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探究黄河上游城市群生态安全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赵煜 王文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为分析黄河上游城市群生态安全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对2010—2021年黄河上游城市群9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评估;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群内各城市... 为分析黄河上游城市群生态安全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对2010—2021年黄河上游城市群9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评估;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确定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态安全空间关联引力并构建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用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从空间关联网络角度探讨影响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黄河上游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安全水平正在持续提高,且逐渐达到了临界安全水平;在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上,城市群内各城市生态安全关联紧密性低,但整个网络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兰州市作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产生较大的资源溢出效应,各城市间存在“核心-边缘”特征;黄河上游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关联网络结构受到地理空间邻近性、科技水平、能源供应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升黄河上游城市群关联度以及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联网络 黄河上游区域 城市群 生态安全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QAP
下载PDF
地表水水质监测时序数据插补方法比较及应用
20
作者 高海燕 刘畅 马文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7,共7页
国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支持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比分析2种单一插补(均值插补、KNN)、7种多重插补(MF、MICE、blasso、norm、norm.boot、norm.nob、ri)等9种方法在地表水水... 国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支持水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比分析2种单一插补(均值插补、KNN)、7种多重插补(MF、MICE、blasso、norm、norm.boot、norm.nob、ri)等9种方法在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针对2020—2022年天津市武清北运河土门楼断面的7个地表水水质指标进行以上插补方法的性能评估,并对相同指标的实际缺失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缺失率下,blasso多重插补方法的插补效果更优,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各指标的辅助变量以及先验信息提高插补精度,且收敛速度快,插补时间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质监测数据 多重插补 blass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