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溢出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程钦良 宋彦玲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4-57,共14页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已然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考察数字经济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首先...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已然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考察数字经济是否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空间溢出视角下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接着以中国省际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通过数据生产要素的开放共享、信息对称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形成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等渠道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能够强化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和信息对称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的空间溢出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总表现为正向溢出,资本的逐利性及市场拥挤的形成与否等导致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存在要素流动方向的不确定,过度竞争也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长期的技术溢出依赖可能会降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增长中永久扮演“追赶者”角色,因此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也可能表现为负向溢出。(2)地理和网络空间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均呈现出关联线路众多、全域性和整体性良好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数字经济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地理空间内的相关性强于网络空间内的相关性,而数字经济在网络空间内的相关性更强。(3)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数字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要素流动存在虹吸效应,各地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的竞争行为。这种虹吸效应和不良竞争行为的存在,拉大了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差距,进而表现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此基础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应进一步正确看待技术扩散或溢出、破除区域或行业数据要素流动壁垒、防止数字经济发展过度竞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空间相关性 数字生产要素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是否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基于不同宏观经济主体投资视角
2
作者 程钦良 宋彦玲 黄恒君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6,共13页
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是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智能化的发展不断释放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号,直接影响不同宏观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选择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文章从不同宏观经济主体投资视角出发,在理论... 推动人力资本积累是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智能化的发展不断释放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号,直接影响不同宏观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选择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文章从不同宏观经济主体投资视角出发,在理论上揭示工业智能化应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内在机制,并采用2006—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通过信号效应和价值效应,推动个人、政府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在企业层面,由于当前我国工业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虽然工业智能化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收益,但相较于基础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企业更愿意将收益投入到自身固定资本积累、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领域,导致工业智能化影响企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尚未显现。另外,工业智能化促进人力资本的作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上的“边际效应递增”现象,东部地区强大的市场规模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虹吸效应”,导致工业智能化促进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地,在垄断加价作用下理性经济个体会将资源向R&D倾斜,导致R&D投入对工业智能化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并且该“挤出效应”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人力资本积累 信号效应 价值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连 周之浩 +1 位作者 杜蔓云 刘昱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5-89,共15页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两个维度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从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入手,定性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两个维度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从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入手,定性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Bootstrap检验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减小了省际差异和城乡差距,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缩小东部地区的省际差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差异水平越大的地区,数字经济缩小省际差异或者城乡差距的效果就越好;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化在数字经济减少省际差异的过程中呈现双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减少城乡差异的过程中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Bootstrap检验 中介效应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滨 韩海波 周之浩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在数字金融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构造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三个... 在数字金融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构造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指标可以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其中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数字金融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比较严重的地区,数字金融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边际效应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市场一体化 居民消费 数字鸿沟
下载PDF
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特征及地区减贫障碍因素识别
5
作者 滕耀萱 贾元珊 黄恒君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14,共14页
测度并识别多维贫困地区对当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并逐步消除相对贫困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此,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县域层面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以2013... 测度并识别多维贫困地区对当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并逐步消除相对贫困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此,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县域层面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以2013—2019年甘肃省各县区数据为样本,展开县域尺度的多维贫困识别,探讨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精准扶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成功后,甘肃省多维贫困程度缓解成效显著,各县区贫困现象均呈减缓趋势;(2)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及陇中地区的南部,贫困程度较低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整体呈现“西富南穷”的现象;(3)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人力资源短缺是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进入贫困治理新阶段,更应从多维度识别贫困,防止返贫,探索有效治理相对贫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多维贫困 可持续生计 时空特征 障碍度分析
下载PDF
生态屏障区绿色发展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省绿色生态屏障区为例
6
作者 赵煜 杨盛文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70-482,共13页
以2015-2020年甘肃省14个市、自治州(以下简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体现区位特征的绿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递进测算指数的思路,测算各市绿色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指数时空集聚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绿色发展指数地区空间聚集程度。研究表明... 以2015-2020年甘肃省14个市、自治州(以下简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体现区位特征的绿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递进测算指数的思路,测算各市绿色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指数时空集聚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绿色发展指数地区空间聚集程度。研究表明:甘肃省内各市绿色发展质量不均衡,各维度呈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示绿色发展水平既存在空间异质性,又存在空间关联性;对绿色发展水平程度不同地区提出了建议,就区域绿色发展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给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区 绿色发展水平 CRITIC法-熵权组合赋权法 TOPSIS综合评价法 Moran's I指数
下载PDF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对抗型自编码器图像修复模型
7
作者 黄梓玉 钱崇辉 黄恒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1-85,91,共6页
为解决图像修复中存在的伪影以及细节表达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对抗型自编码器(adversarial auto-encoder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AAEA)图像修复模型。在通用编码器模型基础上,通过在生成器跳跃连接处引入通道... 为解决图像修复中存在的伪影以及细节表达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对抗型自编码器(adversarial auto-encoder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AAEA)图像修复模型。在通用编码器模型基础上,通过在生成器跳跃连接处引入通道注意力构造通道相似性融合模块(channel similarity fusion module,CSFM)的方式使通道之间的特征关系更丰富。在解码器网络中,通过空间注意力与位置编码结合的方式构造位置融合模块(location fusion model,LFM),增强边界位置信息表达。消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的CSFM、LFM模块均能有效提升模型性能,阈值为1.25^(3)时的准确率达到0.9808。AAEA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图像修复任务,有效地改正错乱纹理,并在掩膜边缘区域获得清晰的修复结果,对于壁画修复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图像修复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对抗型自编码器 图像修复 深度学习 区域填充
下载PDF
制造业发展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考察
8
作者 刘明 张晓雅 《统计学报》 2024年第2期64-73,共10页
现有关于带动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行业对宏观经济的直接贡献,忽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因此,通过对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整合梳理,基于投入产出法,探究制造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并对比广东省与甘肃省制造业发展状况,为... 现有关于带动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行业对宏观经济的直接贡献,忽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因此,通过对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整合梳理,基于投入产出法,探究制造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并对比广东省与甘肃省制造业发展状况,为甘肃省及其他西部欠发达省区制造业发展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制造业作为下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减弱,而作为上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与广东省相比,甘肃省制造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需求影响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需要优先发展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采矿业,从而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带动作用 投入产出 区域对比 产业链
下载PDF
基于广义Hurst指数和蚁群优化算法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
9
作者 孙景云 马小雯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8-100,共13页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8种金属类期货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传统协整理论和一阶矩广义Hurst指数方法筛选出具有较强均值回复特性的期货对作为最优配对组合,然后对选出的最优配对组合设计交易策略,利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确定多空交易的最优开...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8种金属类期货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传统协整理论和一阶矩广义Hurst指数方法筛选出具有较强均值回复特性的期货对作为最优配对组合,然后对选出的最优配对组合设计交易策略,利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确定多空交易的最优开仓阈值。在实证回测阶段,对历史数据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进行多次样本内及样本外回测,并与基于均值和标准差的传统固定阈值策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螺纹钢-热卷、热卷-铝期货配对为不同样本期下的最佳配对组合。从交易效果看,采用蚁群智能优化算法所确定的上、下开仓阈值策略相比于传统阈值策略,在多空交易中获得了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理论 广义HURST指数 蚁群优化算法 多空交易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宏观经济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恒君 高海燕 韩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正在改变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宏观经济数据作为统计产品,用于描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状态或联系。与微观多源异构数据一样,宏观经济数据也具有融合二次开发的潜质,且具备更好的数据质量保障。本文在梳理机器学...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正在改变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宏观经济数据作为统计产品,用于描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状态或联系。与微观多源异构数据一样,宏观经济数据也具有融合二次开发的潜质,且具备更好的数据质量保障。本文在梳理机器学习数据融合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一类宏观经济数据融合任务,提出一种宏观经济数据融合方法,旨在提高预测能力。首先,通过论证经济状态数据、经济关联数据的可融合形式特征,给出提取不同类型数据共同特征的模型化表示方法;进而提出一种数据融合模型,给出模型求解的交替迭代求解算法,该模型可以统一处理数据融合基础上的无监督学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任务。并且,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17—2018年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开展数据融合应用,结果表明,与非融合方法相比,数据融合方法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经济状态 经济关联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人口红利的经济效应——基于质量和数量的双重研究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连 周之浩 张维星 《统计学报》 2022年第3期28-41,共14页
在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视角下定性研究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并基于200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会显著... 在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视角下定性研究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并基于200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会显著驱动经济总量增长,但会抑制经济质量提升,人口质量红利则能同时促进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人口质量红利正在取代人口数量红利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口数量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质量具有空间抑制效应,而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总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进步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鲁棒自适应对称非负矩阵分解聚类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海燕 刘万金 黄恒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4-1029,共6页
对称非负矩阵分解SNMF作为一种基于图的聚类算法,能够更自然地捕获图表示中嵌入的聚类结构,并且在线性和非线性流形上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但对变量的初始化比较敏感。另外,标准的SNMF算法利用误差平方和来衡量分解的质量,对噪声和异常... 对称非负矩阵分解SNMF作为一种基于图的聚类算法,能够更自然地捕获图表示中嵌入的聚类结构,并且在线性和非线性流形上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但对变量的初始化比较敏感。另外,标准的SNMF算法利用误差平方和来衡量分解的质量,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集成学习视角下,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对称非负矩阵分解聚类算法RS3NMF(robust self-adaptived symmetric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基于L2,1范数的RS3NMF模型缓解了噪声和异常值的影响,保持了特征旋转不变性,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同时,在不借助任何附加信息的前提下,利用SNMF对初始化特征的敏感性来逐步增强聚类性能。采用交替迭代方法优化,并保证目标函数值的收敛性。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RS3NMF算法优于其他先进的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非负矩阵分解 鲁棒性 聚类 交替迭代方法
下载PDF
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季节变动特征与区域差异分析
13
作者 高海燕 张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4-40,共7页
文章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系统地挖掘了生产者价格指数序列的潜在信息。并以函数的视角,利用相平面图、主微分分析方法以及基函数拟合法探究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季节变动特征。同时基于函... 文章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系统地挖掘了生产者价格指数序列的潜在信息。并以函数的视角,利用相平面图、主微分分析方法以及基函数拟合法探究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季节变动特征。同时基于函数型聚类方法将中国31个省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化速度聚为三类,并分析三类省份的经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生产者价格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且三阶微分方程能够很好地刻画其动态变化规律和波动特征;利用傅里叶基函数拟合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季节变动曲线,能形象地描述其季节波动;三类省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型数据分析 主微分分析 生产者价格指数 季节变动 相平面图
下载PDF
融合类信息的函数型矩阵填充方法与应用
14
作者 高海燕 马文娟 薛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0-45,共6页
对实时车辆流量、平均车道占用率等各种交通监控数据的完整获取,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文章提出一种融合类信息的函数型矩阵填充方法(Functional Matrix Completion Method with Class Information,CFMC... 对实时车辆流量、平均车道占用率等各种交通监控数据的完整获取,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文章提出一种融合类信息的函数型矩阵填充方法(Functional Matrix Completion Method with Class Information,CFMC)。在函数型数据分析框架下,基于非负矩阵分解构造函数型矩阵填充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划分引入样本类信息,借助类内样本相关性插补缺失值,并采用自加权集成学习算法动态赋权计算得到最终插补值。在公共交通数据集PeMS上进行插补实验,结果表明:当缺失率为15%~70%时,CFMC方法相较于K近邻算法、MICE、PACE等10种插补方法,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降低了10.75%~81.69%、0.34%~84.48%和12.5%~81.08%,且耗时可控。所提CFMC方法插补精度高、鲁棒性好,能够保证插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型数据分析 非负矩阵分解 矩阵填充 交通流量 缺失插补
下载PDF
数据融合视角下限行政策替代策略研究
15
作者 漆威 宋钰元 黄恒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数据融合在大数据研究中至关重要,在城市计算背景下讨论数据融合方法具有典型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已成为城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机动车限行政策对于交通流量控制和大气污... 数据融合在大数据研究中至关重要,在城市计算背景下讨论数据融合方法具有典型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已成为城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机动车限行政策对于交通流量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短期有效,但长期失效;而交通拥堵费政策因技术要求高,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鉴于此种情况,试图吸纳限行政策便于实施的特点,规避拥堵收费政策的技术普及难题,通过概率模型融合传统调查数据与行政记录数据,讨论差异化停车费率作为机动车限行政策的经济激励型替代策略的有效性,为城市计算应用提供新的研究场景。首先,依据实际停车支付意愿随停车费率上升而递减的特征,提出以广义帕累托分布作为停车支付意愿分析工具,依据弹性理论,得到停车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的结论,并给出停车费定价的政策替代原理。其次,根据数据特征,融合停车支付意愿调查数据和停车收费订单记录微观数据,并基于价格歧视理论,提出融合停车费率和停车时长因素的差别化停车费率定价模型,用以分析机动车限行政策的替代效果。最后,作为应用,针对兰州市尾号限行和单双号限行的情景开展分析,给出与机动车限行政策等效、与当前停车收费标准相衔接的停车费率三阶梯定价设计和定价建议,从静态交通管理视角为中国城市的停车管理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费率 支付意愿 数据融合 限行政策 交通拥堵费 城市计算
下载PDF
数据要素促进共同富裕:机制与路径
16
作者 刘明 杨国镯 程钦良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9,共12页
中国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需依托数据要素有序推进。从静态视角来看,数据要素能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同时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共富、群体共富和企业共富。从动态视角来看,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 中国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需依托数据要素有序推进。从静态视角来看,数据要素能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同时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共富、群体共富和企业共富。从动态视角来看,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数据要素通过作用于“四环节”,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优化收入分配、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消费升级和缩小消费差距,进而在经济循环中发挥循环累积作用,形成推进共同富裕的动力。以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视角探索数据要素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有助于明晰数据要素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系统发力路径,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共同富裕 社会再生产理论 促进机制
下载PDF
基于函数型主微分与主成分的岭回归模型与应用
17
作者 高海燕 张悦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
针对响应变量缺失的函数型数据,提出基于函数型主微分与主成分的岭回归模型。利用西班牙COVID-19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充分预测ICU人数和住院人数,插补精度高,应用价值良好。此外,通过典型相关分析验证了模型中变量... 针对响应变量缺失的函数型数据,提出基于函数型主微分与主成分的岭回归模型。利用西班牙COVID-19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充分预测ICU人数和住院人数,插补精度高,应用价值良好。此外,通过典型相关分析验证了模型中变量选择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型数据分析 主微分分析 函数型主成分 岭回归 缺失插补
下载PDF
对外开放、市场分割与产业升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滨 韩海波 +1 位作者 徐敏雪 徐文炯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2期38-47,共10页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对中国产业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词频法、价格指数法、熵权法构建对外开放、市场分割与产业升级指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莫兰指数和Markov链分析我国对外...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对中国产业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词频法、价格指数法、熵权法构建对外开放、市场分割与产业升级指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莫兰指数和Markov链分析我国对外开放、市场分割的动态演变特征,进一步使用半参数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二者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分割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阶梯式空间演化特征。(2)经济距离权重下,中国市场分割不存在空间关联性,但不同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存在空间负相关,大多数地区呈低—高、高—低的集聚特征。(3)中国市场分割程度随时间由高水平地区向低水平地区转移,而对外开放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呈现不同的转移趋势。(4)市场分割的弱化有助于对外开放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市场分割 产业升级 半参数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19
作者 王连 吴召选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2-31,共10页
“双碳”目标下,有效提高碳排放效率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从绿色金融的视角出发,剖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模型、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 “双碳”目标下,有效提高碳排放效率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从绿色金融的视角出发,剖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模型、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其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这种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以及碳排放效率本身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且绿色金融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具有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应实施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切实发挥绿色金融作用,以绿色金融引领技术创新实现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碳排放效率 技术创新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视角学习的多元函数型聚类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晓红 高海燕 +1 位作者 吕家奇 黄恒君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9-702,共14页
函数型数据多以多变量的形式出现,目前的多元函数型聚类方法常以数据贴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不能充分提取各变量的共同信息及不同变量间的互补信息。为了进一步提取各变量中蕴含的聚类特征信息,本文在多视角学习框架下讨论多元函数型数据... 函数型数据多以多变量的形式出现,目前的多元函数型聚类方法常以数据贴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不能充分提取各变量的共同信息及不同变量间的互补信息。为了进一步提取各变量中蕴含的聚类特征信息,本文在多视角学习框架下讨论多元函数型数据的聚类方法:构建了一个能够将多元函数型数据生成过程和各视角数据聚类特征提取统一进行的目标函数;借助非负矩阵分解的聚类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半非负矩阵分解的多元函数型聚类模型;给出了交替送代更新的求解算法。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多元函数型聚类方法相比较,该聚类方法的聚类性能显著提高;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应用为例,其聚类结果表明,多视角方法在聚类精度和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函数型数据 聚类分析 多视角学习 非负矩阵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