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复合材料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青 庞少峰 +5 位作者 王彦斌 卢新宇 陈奇 聂宏杰 朱星臣 苏琼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2040,共12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水污染已成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离子毒性强、难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水生动物和植物有害,破坏生态系统。吸附法低成本、去除效率高、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质...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水污染已成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离子毒性强、难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水生动物和植物有害,破坏生态系统。吸附法低成本、去除效率高、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质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绿色环保,以其为新型吸附剂原料被广泛研究。基于此,该文以金属有机骨架、沸石、生物炭类为例,首先综述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方法,总结了吸附剂的性能对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其次阐述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机理,最后对生物质复合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发展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剂 活性位点 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生物质碳基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奇 王彦斌 +4 位作者 庞少峰 王青 于浩 朱星臣 苏琼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2062,共11页
生物质是产量丰富、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优良碳源,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碳催化材料无疑是变废为宝,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介绍了生物质的种类、组分及结构对生物质碳基催化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生物质碳... 生物质是产量丰富、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优良碳源,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碳催化材料无疑是变废为宝,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介绍了生物质的种类、组分及结构对生物质碳基催化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生物质碳基催化材料的两种常见方法热解法和水热碳化法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进一步增强催化剂活性的3种方式:杂原子掺杂、金属离子修饰和官能化,分析总结了生物质碳催化材料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碳催化材料 制备 功能化
下载PDF
基于氧化铁/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典 苏琼 +5 位作者 庞少峰 曹世军 康莉会 梁丽春 王彦斌 李朝霞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改善碳材料比电容低的问题以及氧化铁(Fe_(2)O_(3))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氧化铁修饰生物质衍生碳(ATC)表面制备氧化铁/生物质碳(Fe_(2)O_(3)/ATC)复合材料,通过氧化铁和生物质衍生碳的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获得更高的比电容... 为改善碳材料比电容低的问题以及氧化铁(Fe_(2)O_(3))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氧化铁修饰生物质衍生碳(ATC)表面制备氧化铁/生物质碳(Fe_(2)O_(3)/ATC)复合材料,通过氧化铁和生物质衍生碳的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获得更高的比电容和更好的稳定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Raman)光谱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一定的孔隙结构,氧化铁纳米粒子被锚定在碳表面。当氧化铁和生物质衍生碳的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3.0 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显示出430.8 F/g(电流密度约为1.0 A/g)的高比电容,电流密度增大20倍时电容保持率大于60%。将其作为负极构建的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电压窗口(0~1.6 V),并且实现了39.1 W·h/kg的高能量密度;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0 A/g下循环5000次后拥有111%的电容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氧化铁 复合材料 比电容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环境友好生物质材料改性及发泡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双燕 卢新宇 +4 位作者 苏琼 赵梦驰 阿丽旦·如扎洪 王玉璞 赵利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171,共9页
主要介绍了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及壳聚糖4种生物质材料,针对这4种生物质材料进行改性,赋予了其各种性能,总结了3种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的发泡方法,包括超临界CO_(2)发泡、冷冻干燥发泡和挤出发泡,并对未来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在包装、建筑及... 主要介绍了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及壳聚糖4种生物质材料,针对这4种生物质材料进行改性,赋予了其各种性能,总结了3种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的发泡方法,包括超临界CO_(2)发泡、冷冻干燥发泡和挤出发泡,并对未来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在包装、建筑及医疗行业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分类 改性方法 发泡方法 应用
下载PDF
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胜霞 胡三山 +3 位作者 马倩 马小梅 胡婷婷 苏小平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生物质资源具有可再生、分布广、储量大等优势。高值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质炭材料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还可以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补充,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获得的生物质炭材料理化性质有待提高,对生... 生物质资源具有可再生、分布广、储量大等优势。高值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质炭材料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还可以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补充,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获得的生物质炭材料理化性质有待提高,对生物质炭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理化性质,作为高效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对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改性方法以及作为高效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展望了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未来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制备 改性 吸附应用
下载PDF
生物质炭基磁性材料的制备/改性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治华 李永凡 +3 位作者 汪鸿 兰彩苹 陈洪梅 苏小平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86-89,共4页
生物质炭基磁性材料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可控的磁性和可再生性,在废水处理、有机污染物降解、氢催化裂解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 生物质炭基磁性材料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可控的磁性和可再生性,在废水处理、有机污染物降解、氢催化裂解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质炭基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优化、结构性能调控、催化机制探索以及应用拓展方面。通过调控生物质原料种类、炭化条件和后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生物质炭基磁性催化剂在水处理、气相反应和生物质转化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展,也带来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质炭 制备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氧化锌/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平 王相统 +3 位作者 李宁 王曌 苏小平 魏小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3,共7页
光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半导体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活性物种,这些活性物种可用来净化污染物、制备氢气、碳还原等。氧化锌/石墨相氮... 光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半导体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活性物种,这些活性物种可用来净化污染物、制备氢气、碳还原等。氧化锌/石墨相氮化碳(ZnO/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新颖的结构,以及优良的导电、防光腐蚀等性能,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关注热点。ZnO/g-C_(3)N_(4)能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可见光利用率,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性能。主要介绍了ZnO/g-C_(3)N_(4)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制备方法,以及该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抗菌、析氢、CO_(2)还原等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石墨相氮化碳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氧化 光催化还原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闫俊杰 文杰伦 +3 位作者 沈双林 刘宇欣 崖佳惠 苏小平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83-86,89,共5页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之下,研发新型的生物质炭材料并实际运用到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已迅速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针对生物质炭材料在比容量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挑战,元素掺杂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途径。本文综述了不同...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之下,研发新型的生物质炭材料并实际运用到电化学储能等领域已迅速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针对生物质炭材料在比容量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挑战,元素掺杂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途径。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电化学能量存储器件,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的应用进展,初步讨论以上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对电化学性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对生物质炭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展望。优化工艺和制备方式、改善掺杂元素的数量和类别,激发生物质本身的自掺杂特性,有望成为该领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电化学储能 超级电容器 电池
下载PDF
基于不同提取物中的花青素智能pH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娅敏 张敏 +5 位作者 张沛春 张斌 齐燕姣 鲜亮 王文芳 陈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3-380,共8页
食品包装是食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引起或抑制人们的食欲,在提高食物的外观和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变质腐烂的食品带来未知疾病的困扰,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花青素是... 食品包装是食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引起或抑制人们的食欲,在提高食物的外观和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变质腐烂的食品带来未知疾病的困扰,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花青素是重要的天然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属于多酚家族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该文综述了近几年研究人员从不同植物中提取出花青素,将其作为指示剂制备智能pH复合膜,通过复合膜颜色的变化以监测肉类、牛奶和果蔬等的新鲜程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还讨论了花青素的来源、结构和性质,为研究人员探索从不同植物中提取的花青素智能pH指示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提取方法 PH敏感性 应用
下载PDF
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东明鑫 李宁 +3 位作者 徐志鸿 蒋汶洋 乌海梁 苏小平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56-60,共5页
生物质具有可再生、污染小、分布与来源广等优势,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质炭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物质炭材料比表面积大、结构稳定,具有高的含碳量和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已成为当下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详细阐述了生物... 生物质具有可再生、污染小、分布与来源广等优势,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质炭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物质炭材料比表面积大、结构稳定,具有高的含碳量和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已成为当下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详细阐述了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主要介绍了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材料的改性途径等。目前生物质炭材料主要应用于土壤修复与改良、废水处理、制备催化剂和用作电极材料等方面,通过对生物质炭材料的有效利用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石化能源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制备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Fe/Zn改性市政污泥生物质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宏 贺丹丹 +3 位作者 王九玲 张宇鹏 岳辰 张文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7-10145,10156,共10页
采用了KOH活化和Fe/Zn改性制备了一种全新的KOH-Fe/Zn生物炭(KOH-Fe/Zn-BC),以去除四环素。利用FTIR、SEM-EDS、N_(2)吸附等温线和XPS,对吸附剂的化学、形态和结构特征都进行了表征。通过EDS图像可以看出,对比吸附前后材料表面元素分布... 采用了KOH活化和Fe/Zn改性制备了一种全新的KOH-Fe/Zn生物炭(KOH-Fe/Zn-BC),以去除四环素。利用FTIR、SEM-EDS、N_(2)吸附等温线和XPS,对吸附剂的化学、形态和结构特征都进行了表征。通过EDS图像可以看出,对比吸附前后材料表面元素分布,Si、Fe和Zn的元素含量减少了,这与XPS的分析结果一致,元素与TC分子发生了相互作用。BET结果表明,KOH-Fe/Zn-BC的比表面积达191.47m^(2)/g。即使在外部离子和pH的干扰下,吸附剂仍然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298K下对TC的吸附量可达230.77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对KOH-Fe/Zn-BC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评估,并将其归因于静电吸引作用、氢键相互作用以及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为市政污泥生物质炭去除水体中四环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炭 吸附剂 四环素
下载PDF
MWCNTs/ZIF-67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娅敏 孙乐兵 +6 位作者 刘倩 马好文 刘梦实 陈丽华 张平 康淑荷 鲜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0,共5页
通过简便、经济的方法合成了MWCNTs/ZIF-67复合材料,并运用SEM、TEM、XRD、XPS等技术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估MWCNTs/ZIF-67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NaBH_(4)存在下进行了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MWCNTs/ZIF-67... 通过简便、经济的方法合成了MWCNTs/ZIF-67复合材料,并运用SEM、TEM、XRD、XPS等技术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估MWCNTs/ZIF-67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NaBH_(4)存在下进行了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MWCNTs/ZIF-67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在6min内对4-NP的催化效率高达99.82%,表观速率系数达到0.4973min^(-1)。此外,该材料可以通过磁铁从水溶液中收集,便于回收和再利用。且经过5次循环后,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仍很高,表明该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去除环境污染物的新型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ZIF-67 复合材料 对硝基苯酚 催化
原文传递
聚吡咯-苯胺改性核桃青皮复合材料及其对布洛芬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世军 苏琼 +6 位作者 王彦斌 魏帅 李朝霞 庞少峰 梁丽春 康莉会 王典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8-9107,共10页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聚苯胺-聚吡咯改性生物质复合材料(PPMBC)。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EDS能谱仪对PPMBC和核桃青皮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PPMBC剂量...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聚苯胺-聚吡咯改性生物质复合材料(PPMBC)。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EDS能谱仪对PPMBC和核桃青皮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PPMBC剂量、接触时间、pH、初始浓度和温度因素对布洛芬(IBU)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IBU初始浓度为50 mg/L、PPMBC剂量2 g/L、pH=3、温度303 K、反应时间为80 min时,吸附容量达到17 mg/g。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PPMBC对IBU的吸附过程跟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契合,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反应是吸热的,熵增且自发进行的,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反映出Temkin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反应过程。为含布洛芬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绿色高效,经济节约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青皮 生物复合材料 布洛芬 吸附
下载PDF
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娅敏 张敏 +3 位作者 张沛春 鲜亮 齐燕姣 张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2,73,共14页
苍耳子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植物苍耳别名荆棘狗、老鼠愁、葈耳实、苍子、胡苍子.苍耳全草可药用,亦属于一种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苍耳子主要含有酚酸类、木脂素类、噻嗪类、... 苍耳子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植物苍耳别名荆棘狗、老鼠愁、葈耳实、苍子、胡苍子.苍耳全草可药用,亦属于一种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苍耳子主要含有酚酸类、木脂素类、噻嗪类、萜类、水溶性苷类及甾醇类和蒽醌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过敏、抗菌、抗炎镇痛、抗增殖、抗肿瘤等活性.文章对苍耳子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便为苍耳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成君 汪林强 +5 位作者 马晶 孟淑娟 段志英 孙初锋 申涛 苏琼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83-6398,共16页
相变材料(PCMs)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单一有机相变材料的易泄漏、热导率低、光吸收弱等缺陷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被用作... 相变材料(PCMs)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单一有机相变材料的易泄漏、热导率低、光吸收弱等缺陷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被用作载体材料封装相变材料构筑形状稳定、热性能增强的复合相变材料。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碳材料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探讨,重点综述了有机相变材料在不同类型碳基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近年来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在热管理、能量转换与储存、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及红外响应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基于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的结合,展望了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在热能存储、传递、转化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先进的多功能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多孔碳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抗菌超疏水功能复合型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娜 苏琼 +5 位作者 王彦斌 李朝霞 魏小红 蔡举艳 白淳元 赵利斌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0-1049,共10页
水性涂料是目前占据市场的主要涂料,然而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会导致细菌入侵,从而影响涂料的性能。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强的自清洁能力,可以降低细菌粘附强度,但不足以杀死细菌,在超疏水涂料中引入抗菌剂,可以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 水性涂料是目前占据市场的主要涂料,然而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会导致细菌入侵,从而影响涂料的性能。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强的自清洁能力,可以降低细菌粘附强度,但不足以杀死细菌,在超疏水涂料中引入抗菌剂,可以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这种抗菌超疏水涂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超疏水涂料、抗菌涂料及抗菌剂的分类,进一步阐明了抗菌超疏水涂料的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金属基型、季铵盐型和N-卤胺型3种抗菌超疏水涂料,及其在医疗卫生、材料防护和海洋防污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抗菌超疏水功能复合型涂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表面 抗菌剂 超疏水 涂层防护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举艳 苏琼 +5 位作者 王彦斌 王鸿灵 梁俊玺 王忠旭 郭丽 赵利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7-1470,共14页
大量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传统有机泡沫材料的使用加剧了此类资源的枯竭,且其废弃物于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严重污染环境。与此相比,可生物降解泡沫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大量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传统有机泡沫材料的使用加剧了此类资源的枯竭,且其废弃物于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严重污染环境。与此相比,可生物降解泡沫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比了挤出发泡、模压发泡和冷冻干燥发泡3种常见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的发泡工艺及原理、应用及优缺点,介绍了发泡工艺对材料性能及应用的影响,指出利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他可再生资源模拟天然泡沫的微观化学网络结构制备高性能可生物降解泡沫的工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综述了天然泡沫、仿生泡沫和生物质泡沫3种泡沫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草木类、非异氰酸酯类和木质纤维素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典型发泡配方及各组分作用,指出绿色介质、提高塑性及配方的进一步开发是未来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泡沫材料 发泡方法 配方组成 仿生
下载PDF
环糊精包合物的缓释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进琴 王彦斌 +4 位作者 孙科 阿丽旦·如扎洪 谷硕 王玉璞 苏琼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0-2057,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的抗菌物质越来越多,但多数抗菌剂的抗菌成份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就会表现出毒性大、抗菌时效短、挥发性强等缺点,因而导致其在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降低毒性、延长抗菌时效、降低挥发性等成为拓宽抗菌剂应用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的抗菌物质越来越多,但多数抗菌剂的抗菌成份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就会表现出毒性大、抗菌时效短、挥发性强等缺点,因而导致其在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降低毒性、延长抗菌时效、降低挥发性等成为拓宽抗菌剂应用的关键所在。环糊精和抗菌剂进行包合形成缓释系统能改善这一理化性质。缓释是将特定活性物质缓慢释放到目标介质中,在一定时间内减缓特定活性物质释放的一类技术。基于此,本文首先综述了环糊精包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及改性环糊精的作用,其次阐述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缓释抗菌性能及缓释性能,最后系统的总结了缓释性能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发展及应用,以期为设计和制备具有高效缓释抗菌性能的抗菌剂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改性 包合物 缓释 抗菌性能
下载PDF
Ag-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4-NP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娅敏 刘倩 +2 位作者 张沛春 孙乐兵 刘梦实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58-11162,共5页
通过简易水热法合成了Ag-ZnO纳米材料,采用SEM、EDS、XRD和XPS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反应。结果表明,Ag-ZnO纳米材料可在8 min内催化4-NP还原生成对氨基苯酚(4-AP),催化... 通过简易水热法合成了Ag-ZnO纳米材料,采用SEM、EDS、XRD和XPS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反应。结果表明,Ag-ZnO纳米材料可在8 min内催化4-NP还原生成对氨基苯酚(4-AP),催化效率高达99.5%,且在第5次循环反应时催化效率仍保持在90%左右,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循环使用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ZnO纳米材料 水热法 催化剂 对硝基苯酚 还原
下载PDF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讨——以化学发展史研究专题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彦斌 王星月 +3 位作者 苏琼 康淑荷 刘娟 梁俊玺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20-25,30,共7页
“大思政”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化学发展史研究专题课程为例,构建化学发展史课程思政元素,基... “大思政”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化学发展史研究专题课程为例,构建化学发展史课程思政元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育人目标体系、设计并实施融入思政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显示,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启智增慧和价值引领的作用,验证该实施路径和方法的有效性,为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展史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大思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