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降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影响
1
作者 赵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10,21,共4页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液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14%(χ^(2)=4.777,P=0.029)。治疗21 d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LDL-C、TC、TG水平与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与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强化降脂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调节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强化降脂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磊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伟学 赵帅 汪对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5期442-443,44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不同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手术治疗方案分别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经不同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手术治疗方案分别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TIMI小出血发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的近期、远期疗效相当,但是经桡动脉行PCI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龄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颖 张思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65例,不合并糖尿病者61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65例,不合并糖尿病者61例。对其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呈多支、严重弥散性病变。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特点,对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杜景柏 张思宁 +1 位作者 郭颖 林丽明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
下载PDF
负荷剂量静脉、口服胺碘酮联合治疗快速心房纤颤
5
作者 张思宁 罗朝军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负荷剂量 静脉 口服 胺碘酮 联合治疗 快速心房纤颤
下载PDF
电针联合自制中药外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悦 高美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64-64,共1页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自制中药外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0例平均分为三组,西药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电针组使用电针配合西药进行治疗,联合组使用电针联...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自制中药外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0例平均分为三组,西药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电针组使用电针配合西药进行治疗,联合组使用电针联合中药外敷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和电针组(P<0.05).联合组及电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自制中药外敷配合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自制中药外敷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针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悦 高美珠 张思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EDVT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电针组各60例,西药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电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EDVT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电针组各60例,西药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电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电针组治疗后3、7、14 d双侧肢体周径差与同期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电针配合西药治疗LEDVT,患肢肿胀消退更快,静脉通畅率明显提高,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电针 尿激酶 华法林
下载PDF
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STEAMI患者冠脉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峰 张思宁 杨磊 《内科》 2012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急诊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入院的急性STEAMI患者共96例,在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 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急诊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入院的急性STEAMI患者共96例,在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PCI治疗组(研究组)及单纯PCI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3级100.0%;单纯PCI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75.0%,TIMI血流0~2级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及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在急性STEAMI的急诊PCI治疗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冠脉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无复流 急诊介入治疗 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
下载PDF
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电针联合西药治疗中的监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悦 赵志源 +2 位作者 高美珠 周兆欣 戚馨月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058-2060,2066,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栓弹力图(TEG)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电针联合对照组治疗后对疗效评估的监测价值。方法将LE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栓弹力图(TEG)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电针联合对照组治疗后对疗效评估的监测价值。方法将LE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9、12d检测D-D水平及TEG。结果电针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D水平先升高后下降,两组的高峰时间均为第3天[(8.72±6.63)μg/mLvs.(10.29±6.37)μg/mL],治疗后第6天电针组的D-D水平及治疗后第12天对照组的D-D水平接近正常[(1.03±0.26)μg/mLvs.(0.93±0.22)μg/mL]。治疗后3d的电针组及治疗后6d的对照组中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提高,凝固角(ɑ角)及血栓最大幅度(MA)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两组R值、α角均趋于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加快缓解LEDVT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TEG监测对严重的高凝及纤溶状态较D-D水平监测凝血的标准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电针 血栓弹力描记术 D-二聚体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增军 赵悦 江新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血脂正常的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晚20 mg,连续服用1年,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血脂正常的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晚20 mg,连续服用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血脂LDL-C、IMT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HDL-C升高(P<0.05),TC、TG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CAS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清Hcy水平,调整脂质成份的结构并能减低CA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