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1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5年第3期1-1,共1页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是专业从事水源涵养林研究的科研机构,研究院立足地域和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学科研究前沿,建立高度开放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平台,建成了以森林、湿地、荒漠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定位和良种繁育科研试...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是专业从事水源涵养林研究的科研机构,研究院立足地域和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学科研究前沿,建立高度开放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平台,建成了以森林、湿地、荒漠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定位和良种繁育科研试验基地,是集科研、生产、推广、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 研究院 甘肃省 科研机构 资源优势 创新平台 试验基地 良种繁育
下载PDF
祁连山典型流域青海云杉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
2
作者 赵维俊 许尔文 +5 位作者 牛赟 杜军 王坤 任小凤 武秀荣 赵晶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林分结构调控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已建立的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对其林分结构和林下更新进...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林分结构调控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青海云杉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已建立的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对其林分结构和林下更新进行调查,计算林分的大小比数、角尺度、密集度、聚集指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等空间结构参数及林下更新苗的植株密度、平均苗高、平均基径和平均冠幅等更新指数,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更新苗的影响。【结果】林分大小比数、角尺度、密集度、聚集指数、开敞度、竞争指数均值大小依次为0.481、0.545、0.799、1.141、0.363、4.334,更新苗的植株密度、平均苗高、平均基径和平均冠幅均值分别为1 347株·hm^(-2)、0.90 m、20.95 mm、0.72 m。青海云杉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更新指数的关联度均大于0.5,与林下更新最为密切的空间结构参数为角尺度,其次为聚集指数、大小比数、密集度、开敞度、竞争指数。【结论】针对目前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经营现状,需要优先考虑以角尺度为主要调整目标的优化林分结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方案,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空间结构 林下更新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对比研究——以甘肃祁连山和云南元阳梯田水源林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蒋积荣 牛赟 苗毓鑫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4-7,共4页
选择甘肃祁连山和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枯落物平均厚度3.17cm,平均蓄积量为27.67t·hm-2;元阳梯田枯落物平均厚度2.33cm,平均蓄积量为6.86t·hm-2;前者比后者... 选择甘肃祁连山和云南省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枯落物平均厚度3.17cm,平均蓄积量为27.67t·hm-2;元阳梯田枯落物平均厚度2.33cm,平均蓄积量为6.86t·hm-2;前者比后者的枯落物平均厚度大1.4倍,平均蓄积量大4倍。(2)祁连山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为79.01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94.05%;元阳梯田水源林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为4.76t·hm-2,平均持水率为173.46%;前者比后者的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大16.61倍,平均持水率大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蓄水量 持水率 祁连山 元阳梯田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 许尔文 +3 位作者 袁浩 王顺利 敬文茂 马雪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为更好地助力祁连山国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选取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式大气负氧离子浓度自动监测仪和自动气象站,对其林内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为更好地助力祁连山国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选取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式大气负氧离子浓度自动监测仪和自动气象站,对其林内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等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内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值为1429 cm^(-3),变化范围120~3480 cm^(-3),变异系数43.3%。2)春、夏、秋季负氧离子浓度分布均呈“W”形变化趋势,而冬季负氧离子浓度分布呈“M”变化趋势。春、秋、冬季负氧离子浓度峰值均出现在8:00-11:00,而夏季负氧离子浓度峰值出现在19:00-23:00。3)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平均值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小,夏季变化幅度最大。4)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与负氧离子浓度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温度与负氧离子浓度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均呈线性关系,其中与温度的线性函数拟合效果差;负氧离子浓度随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氧离子 青海云杉林 气象因素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水文研究概述
5
作者 王荣新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5期61-63,共3页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及经验进行论述。内容涉及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冻土水文等领...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及经验进行论述。内容涉及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冻土水文等领域,尤其关注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分动态及时空分配、森林对降水及河川径流的调节、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水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河川径流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成彩霞 牛赟 +1 位作者 陈刚 李雯靖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98,104,共6页
通过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的地面气象观测,采用参数特征值算法、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和无偏估计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月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平均降水量、气温、相... 通过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的地面气象观测,采用参数特征值算法、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和无偏估计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月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平均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水面蒸发分别为374.06mm、1.62℃、60.91%、745.27hPa、2.52m/s、1633.14h、995.64mm,其年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水面蒸发、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压.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气温、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气温和水面蒸发与降水变化,属于强相关;气压年际变化不大,解释降水不明显,属于极弱相关.综合R2检验、F检验、t检验结果,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回归模型除10月份以外,其他月份在95%置信度区间上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顺利 王金叶 张学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3-195,共3页
通过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质化学元素分析表明:降水经青海云杉林林冠层作用后各化学元素总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幅最大的元素为Zn,其含量高出降水5 580mg/L,各化学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为Zn>Ca>K>Mg>Fe>P>Mn>Cu>N;降... 通过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质化学元素分析表明:降水经青海云杉林林冠层作用后各化学元素总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幅最大的元素为Zn,其含量高出降水5 580mg/L,各化学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为Zn>Ca>K>Mg>Fe>P>Mn>Cu>N;降水经灌木林冠层作用后各化学元素中Ca元素的增幅最大,高出降水含量1 737mg/L,各元素含量变化顺序为Ca>K>Mg>P>Fe>N>Mn>Cu>Zn;白大板流域径流中Mg、Ca、K的增加幅度较大,分别为158 16mg/L,85 965mg/L和9 266mg/L;Fe、P、Cu的增幅较小,分别为0 335mg/L,0 033mg/L和0 013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区 水质特征 化学元素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西水林区典型灌丛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成彩霞 马剑 +5 位作者 赵维俊 王荣新 闫春鸣 任小凤 王有余 李晓琴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1-128,共8页
【目的】探讨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祁连山灌木林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祁连山西水林区分布的甘青锦鸡儿、鲜黄小檗、金露梅、箭叶... 【目的】探讨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祁连山灌木林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祁连山西水林区分布的甘青锦鸡儿、鲜黄小檗、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和吉拉柳等5种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灌丛群落中设置固定样地,采集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计算化学计量比,分析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差异性,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低海拔灌丛(甘青锦鸡儿和鲜黄小檗灌丛)相比,高海拔灌丛(吉拉柳和箭叶锦鸡儿灌丛)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较高,但pH值和容重均较小;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和吉拉柳灌丛土壤C/N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甘青锦鸡儿和鲜黄小檗灌丛(P<0.05);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吉拉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均对土壤化学计量比有显著影响(P<0.05),分别占土壤因子解释量的63.2%、22.0%和12.4%。【结论】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土壤N素是限制祁连山灌丛生长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典型灌丛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监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宏斌 牛赟 +1 位作者 王荣新 吕东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9,共7页
根据祁连山寒区旱区的冻土冻融和融雪消融等生态现象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历史监测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沿着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传输途径,阐明了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 根据祁连山寒区旱区的冻土冻融和融雪消融等生态现象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历史监测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沿着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传输途径,阐明了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13个指标的试验监测方法;探讨了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的应用。本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流域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安全的水文服务潜力,为发展和完善森林生态水文学提供研究成果和试验数据,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水资源中潜在的林水矛盾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试验监测 研究方法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西水林区草地土壤水势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志成 蒋志仁 +3 位作者 赵维俊 廖空太 罗玉梅 冯金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以祁连山西水林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水势测定仪对其不同土层土壤水势进行了野外定位监测,并统计分析了草地在4—10月份土壤水势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对大气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因降水量的增加和季节冻土的消融,草地不同土层土壤水势... 以祁连山西水林区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水势测定仪对其不同土层土壤水势进行了野外定位监测,并统计分析了草地在4—10月份土壤水势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对大气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因降水量的增加和季节冻土的消融,草地不同土层土壤水势在4—7月份波动增加;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加上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的加强,8—9月份,10 cm土层的在8月份达到了最低值,其他土层在9月份达到了最低值;随气温下降,蒸发量减少,植被生长结束,10月份不同土层土壤水势又上升。草地土壤剖面水势拐点出现在30 cm处,在0~30 cm深度表现为增加,水势值增加了53.43 kPa,在30~60 cm深度表现为减小,水势值减小了32.73 kPa,草地土壤水蒸散发消耗发生在30 cm以下土层。大气降水明显影响草地土壤水势值,当降水量事件为小雨时,其土壤水势在0 kPa附近波动,其后随降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势亦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认识祁连山草地土壤水势变化特征和合理保护草地植被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土壤水势 降水量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森林对径流过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毓鑫 王立 王顺利 《现代园艺》 2017年第20期131-132,共2页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区水文、气象及集水区径流变化的资料,分析研究了祁连山林区森林对径流过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因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及林地土壤层等对降水的作用,地表径流很少发... 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区水文、气象及集水区径流变化的资料,分析研究了祁连山林区森林对径流过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因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及林地土壤层等对降水的作用,地表径流很少发生,主要为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一般径流的峰值出现在降雨峰值后2.5h。森林对径流过程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是降雨后径流的产流时间滞后,洪峰期径流量减弱;另一方面是森林的不同位置对径流形成机制具有不同的影响,导致产生不同的水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径流 降水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苗毓鑫 王顺利 成彩霞 《甘肃科技》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祁连山建立的固定试验区长期(28a)定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不同研究流域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河川径流量季节性变化与森林覆盖率、集水区面积、冰雪补给量关系密切。冬季河川... 在祁连山建立的固定试验区长期(28a)定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不同研究流域森林覆盖率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河川径流量季节性变化与森林覆盖率、集水区面积、冰雪补给量关系密切。冬季河川径流量主要为森林涵养水,随着森林面积增加而提高;夏秋季随着集水区面积和冰雪补给量增加径流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森林覆被率 河川径流
下载PDF
祁连山高山灌丛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红义 王顺利 张克海 《林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3期19-21,共3页
对祁连山高山灌丛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土壤容重变化在0.336-0.746g/cm3之间,平均为0.51g/cm3。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77.56%、53.25%和24.31%。最大持水量、田间... 对祁连山高山灌丛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土壤容重变化在0.336-0.746g/cm3之间,平均为0.51g/cm3。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77.56%、53.25%和24.31%。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为162.75%、127.39%和119.66%。从海拔3 400-3 700m土壤蓄水量分别为1 016.23、1 610.73、1 586.44和1 585.53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高山灌丛 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功能
原文传递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降水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金叶 王彦辉 +3 位作者 王顺利 于澎涛 张学龙 葛双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在祁连山西水试验区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分坡向和海拔设置26个雨量观测点,观测研究了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降水充沛,冬春季降水稀少;(2)降水变化是大气环流和小气候及环境因子综合作... 在祁连山西水试验区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分坡向和海拔设置26个雨量观测点,观测研究了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降水充沛,冬春季降水稀少;(2)降水变化是大气环流和小气候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月降水量(R,mm)与月水汽压(P,Pha)、气温(T,℃)、空气湿度(W,%)和水面蒸发(E,mm)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98.2063+11.7353P+1.1350W+0.0861E-2.2946T,相关系数为0.9486;(3)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2600~3300m百米平均递增率为4.95%,当海拔超过3300m及接近山顶时,降水出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趋势;降水空间分布差异除受海拔影响外,还受坡向的影响,阴坡比阳坡降水多7%左右,处在相同海拔和坡向的植被类型差异对降水量的影响不显著;(4)模型Ⅱ能够较准确模拟流域降水动态变化,可以利用流域附近气象站降水观测值进行流域降水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复合流域 降水规律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监测指标与评估指标 被引量:21
15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张学龙 王顺利 雷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功能从水文和生态两方面进行了监测指标选择。同时,对水源涵养功能各水文指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监测包括2大类别、13个一级监测指标和48个二级监测指标,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包括8个一级评估项目和22个二级评估项目,并对二级评估项目进行指标量化。然后,将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量化的评估指标与祁连山寺大隆流域、天涝池流域的22年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探讨,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评估指标。本研究是跨尺度、多种指标综合研究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初步偿试,为将来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和定位监测、遥感解译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水源涵养功能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监测指标 评估指标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西水林区亚高山灌丛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维俊 刘贤德 +5 位作者 张学龙 金铭 王顺利 敬文茂 牛赟 马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利用双环法对祁连山西水林区的亚高山灌丛植被类型(吉拉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进行了土壤入渗性能试验,分析不同灌丛植被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木林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吉... 利用双环法对祁连山西水林区的亚高山灌丛植被类型(吉拉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进行了土壤入渗性能试验,分析不同灌丛植被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木林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吉拉柳的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好于其它灌丛类型,甘青锦鸡儿最小;不同灌木林土壤的初渗率在3.80~53.93mm/min,稳渗率在0.95~24.12mm/min,总体上是吉拉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Kostiakov公式和Horton公式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均高于Philip公式;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含水量和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灌丛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森林内外主要气象因子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贤德 牛贇 +2 位作者 敬文茂 孙昌平 成彩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在祁连山森林内外建立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对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子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同期林内外气象因子的差值来分析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土壤温度、降水...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在祁连山森林内外建立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对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子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同期林内外气象因子的差值来分析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土壤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对林外明显偏低,但是,林内湿度相对林外偏高;(2)林内温差和湿度变化幅度明显较林外小,从生态环境学的角度揭示了森林小气候功能,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温度 湿度 降水量 蒸发量
下载PDF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金叶 田大伦 +1 位作者 王彦辉 王顺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对祁连山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水分状况随土壤结构、土壤层次、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等因子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径流形成.研究结论对评价土壤水分的径流作用及水文过程研究具有... 对祁连山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水分状况随土壤结构、土壤层次、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等因子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径流形成.研究结论对评价土壤水分的径流作用及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复合流域 土壤水分 森林 草地 祁连山
下载PDF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灌木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平 刘贤德 +3 位作者 张学龙 赵维俊 敬文茂 王顺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2-929,共8页
对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5种主要灌木林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灌木林林冠平均截留率的大小范围为6.98%~22.45%;(2)5种灌木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为自身重量的1.6~4.0倍,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 对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5种主要灌木林的水文生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灌木林林冠平均截留率的大小范围为6.98%~22.45%;(2)5种灌木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为自身重量的1.6~4.0倍,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23.83~134.95t/hm2和17.25~83.62t/hm2;(3)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持水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与土壤的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3090.96~4460.82t/hm2和680.68~1328.82t/hm2;(4)各灌木林地土壤表层的稳渗率变化范围为8.88~141.67mm/min,前30min累计入渗量的变化幅度为338.25~4718.34mm;(5)5种灌木林地总蓄水量大小经综合评价依次为:吉拉柳灌丛〉鲜黄小檗灌丛〉箭叶锦鸡儿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复合流域 灌木林 水文生态功能
下载PDF
祁连山典型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敬文茂 刘贤德 +1 位作者 赵维俊 马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对祁连山典型林分的建群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平均生物量为282.544t/hm2,祁连圆柏的平均生物量为248.764t/hm2,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器官分配的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干(61.19... 对祁连山典型林分的建群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平均生物量为282.544t/hm2,祁连圆柏的平均生物量为248.764t/hm2,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器官分配的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干(61.19%,58.82%)>根(28.17%,22.73%)>枝(6.47%,14.15%)>叶(2.77%,2.83%)>果(1.40%,1.47%);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净生产力分别是5.249和5.280t/(hm2.a),年枯死凋落量和各器官年生长量大小均为:枯落物(39.09%,43.45%)>果(24.77%,22.73%)>干(16.66%,15.02%)>枝(8.70%,11.33%)>根(7.05%,5.07%)>叶(3.73%,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 祁连圆柏 生物量 净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