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增产效果评价──以环县玉米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生瑞 杨子凡 +2 位作者 顿志恒 陈彦锋 范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9期18-21,共4页
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环县为研究区域并划定评价单元,以覆膜和不覆膜为对比,采用玉米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玉米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和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评价玉米种植适宜区。结果可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较... 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环县为研究区域并划定评价单元,以覆膜和不覆膜为对比,采用玉米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玉米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和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评价玉米种植适宜区。结果可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较传统露地种植有效保持了土壤墒情和养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积温,大幅增加了玉米高度适宜性种植区域,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露地种植高度适宜区面积增加了51368.57 hm^2,增加了25.81%。适宜区面积减少了21566.2 hm^2,减少10.82%;勉强适宜区面积减少了16975.1 hm^2,减少8.53%;不适宜区面积减少了12827.2 hm^2,减少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全膜 双垄沟播 增产效果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对土壤耕层养分影响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赵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42,171,共10页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 对甘肃省11个地区的75个对比试验点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前后的土壤有机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及土壤样本频数分布变化特点分析,研究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比较,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569 g·kg-1,增加4.43%,11个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秸秆或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的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中,10个地区达到显著水平。全省各试验点秸秆与绿肥还田的作物产量较对照增产率在-1.74%~15.4%之间,平均为5.2%。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CEC和全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伴随着有机质的提高,土壤有效磷、全磷和CEC有同步提高的趋势。全省各点秸秆及绿肥还田后与还田前土壤有机质及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频数分布呈偏态的正态分布,其峰偏向较大数值,说明有机质提升措施实施后,秸秆及绿肥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样点较对照田多且集中度高。结果表明,秸秆及绿肥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耕层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因子 差异显著性假设测验
下载PDF
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昂 张鸣 +2 位作者 张建 吴应珍 葛承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来分析和比较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水、电导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小麦和牧草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小麦收获后,小麦地裸露类似于裸地,而牧草继续生长并保持覆盖耕地。当耕地被植被覆盖时,其地表的日照强度、表层土壤(0—5cm)的温度和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的湿度和表层土壤的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植被盖度与土壤盐含量间相关性最强,土壤含水率与盐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kg/m2,可使植被覆盖区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升高6%,盖度每提高1%,可使表层土壤的电导率降低2.2μS/cm。[结论]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牧草覆盖耕地时间较长可预防耕地发生盐渍化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次生盐渍化 植被覆盖 农田生态保育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与披碱草对耕地风蚀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葛承暄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6期125-127,138,共4页
为探寻防治秦王川灌区耕地风蚀危害的可行措施,以春小麦和披碱草及其下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或根茬)的盖度、高度和地表生物量及耕地地表的粗糙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和细颗粒物损失量,比较了不同处理下耕地土壤受风蚀危害的... 为探寻防治秦王川灌区耕地风蚀危害的可行措施,以春小麦和披碱草及其下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或根茬)的盖度、高度和地表生物量及耕地地表的粗糙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和细颗粒物损失量,比较了不同处理下耕地土壤受风蚀危害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披碱草的地表植被盖度、高度和地表生物量均显著大于种植小麦地(P<0.05);而地表粗糙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在各处理间的大小顺序均为:披碱草地>小麦地>裸地;在风蚀期间,耕地受到的风蚀均表现为:秋末冬初风蚀较大,冬季减弱,春季又明显加重的"U"形曲线模式,在此期间的3~5月份风蚀最严重,但秋末的风蚀危害也不容忽视;在风蚀最严重的春季,小麦地与裸地的地表细颗粒物损失量相近;而种植披碱草可显著降低耕地风蚀危害、降幅可达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农田风蚀 披碱草 农田保育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种植披碱草和小麦对耕地盐碱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葛承暄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对耕地盐碱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 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对耕地盐碱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当耕地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后,其地表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表层(0~5cm)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湿度和土壤表层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小麦收获前,种植小麦和披碱草耕地表层盐含量较裸地分别降低近57%和42%;秋末,种植披碱草耕地表层的盐分依然较裸地降低近44%,而原种植小麦地的土壤表层盐含量却较裸地升高了18%。综合以上,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盐碱危害,而种植披碱草可全年覆盖耕地地表,从而可降低耕地发生次生盐渍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次生盐渍化 植被覆盖 农田生态保育
下载PDF
甘肃秦王川灌区种植豆禾混播牧草的农田生态保育效应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昂 李昌明 +3 位作者 尹卓忻 李馨雨 吴应珍 葛承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4,268,共7页
以裸地(CK)、种植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苜蓿/无芒雀麦(Medicagosativa/Bromusinermis)豆禾混播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地表植被特征指标、土壤风蚀量及理化性质等指标,探究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规律及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土壤及养... 以裸地(CK)、种植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苜蓿/无芒雀麦(Medicagosativa/Bromusinermis)豆禾混播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地表植被特征指标、土壤风蚀量及理化性质等指标,探究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规律及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土壤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表土损失呈秋末冬初流失较多,冬季较少,春季又明显增强的“U”形曲线模式,从9月至翌年6月,出现2个风蚀高峰期(9—11月和3—5月);耕地裸露造成表土年均流失1.7kg/m2,即每年被风吹蚀1.3mm厚表土,土壤有机质损失236.2 kg/hm^2,而种植小麦和牧草后在地表植被(根茬)覆盖作用下表土流失减少20.1%和52.3%,有机质损失减少12.2%和50.7%;由于风蚀季牧草植被(根茬)的盖度、高度和地表生物量均较小麦大,使得牧草地的地表粗糙度和湿度及表土(0—5cm)含水率较小麦地高,从而造成土壤和有机质流失较小麦地少;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地表植被特征指标与地表粗糙度和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土壤和有机质流失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植被盖度每提高1%,将使表土和有机质流失减少4.1g/m2和59.3mg/m2,地表生物量每提高1g/m2,将使表土和有机质流失减少2.3g/m2和34.0mg/m2;春季春播小麦地的表土流失量与裸地相同,而种植多年生豆禾混播牧草可显著减少表土流失和有机质损失。综合以上,甘肃灌区农田春季播种农作物易引起土壤退化,而种植多年生豆禾混播牧草可实现农田生态保育,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和区域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土壤风蚀 农田生态保育 春播作物 豆禾牧草混播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地表微环境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昂 李馨雨 +1 位作者 葛承暄 吴应珍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6期129-131,共3页
以裸地(CK)、单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混播苜蓿/披碱草(Medicago sativa/Elymus nutans)牧草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地表微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的温度和含水率,探究了秦王川... 以裸地(CK)、单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混播苜蓿/披碱草(Medicago sativa/Elymus nutans)牧草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地表微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的温度和含水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牧草对地表微环境因素和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耕地盐渍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混播牧草的盖度和高度显著大于小麦(p<0.05);牧草地和小麦地的地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土壤温度与裸地间存在显著差异;0~5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牧草地>小麦地>裸地,而5~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正好相反,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牧草地。综合以上,结论为:秦王川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和混播牧草后,地表微环境因素及土壤含水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牧草 土壤水分 生态保育
下载PDF
种植小麦与牧草对西北风蚀区秦王川灌区粉砂壤土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3 位作者 叶鹤琳 张鸣 陈伟 葛承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540,共6页
为了探讨种植小麦和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或残茬)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地表的粗糙度、... 为了探讨种植小麦和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或残茬)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地表的粗糙度、湿度、含水率和风蚀量来探索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风蚀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风蚀季节,农田风蚀表现为秋末冬初风蚀较大、冬季较小、春季又明显增强的"U"形曲线模式,风蚀最严重季节为3—5月,而9—10月的风蚀危害也不容忽视;混播牧草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单播小麦(P<0.05);各处理地表粗糙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披碱草+苜蓿地>小麦地>裸地,而风蚀量正好相反;相关分析显示,地表风蚀量与植被特征指标中的地上生物量间的相关性最强(r=-0.841),其后依次为与植被盖度(r=-0.816)和与植被高度(r=-0.726)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植被的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 g·m^(-2),可使其下部土壤的风蚀量减少6.0 g·m^(-2);从风蚀最严重时间(3—5月)分析,小麦地与裸地的风蚀量相近,说明该区种植春小麦不利于降低土壤风蚀,而混播种植披碱草+苜蓿可显著降低农田风蚀危害,下降幅度可达57%。为了减弱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危害和改善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当地应减少春播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种植多年生牧草(如披碱草+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农田风蚀 牧草 地表粗糙度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滴灌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立勤 车宗贤 +2 位作者 崔云玲 崔增团 万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2,共4页
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施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水分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有利于制种玉米增产,灌溉定额偏低,制种玉米产量下降;施肥过量,增产效果不再... 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施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水分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有利于制种玉米增产,灌溉定额偏低,制种玉米产量下降;施肥过量,增产效果不再显著。在灌溉定额3 450 m3/hm^2、施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54 kg/hm^2的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比其他处理增产1 395.5~3 6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3~9.38 kg/(mm·hm^2),种植纯收益增加7 779.0~21 920.0元/hm^2,产投比增加0.09~1.41。水肥利用效果和种植效益相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肥一体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对地表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昂 吴应珍 +3 位作者 叶鹤琳 张鸣 陈伟 葛承暄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第2期57-60,共4页
实验以小麦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揭示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对地表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种植小麦可显著降低地表的日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温度,同时提高... 实验以小麦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揭示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对地表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种植小麦可显著降低地表的日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温度,同时提高地表湿度;相关分析显示,小麦的盖度与地表微环境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强,即盖度对它们的影响最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小麦盖度每提高1%,可使植被覆盖区的地表日照强度降低597lux,地表温度降低0.15℃,土壤温度降低0.086℃,而地表湿度提高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植被覆盖 地表微环境 小麦盖度
下载PDF
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4 位作者 曾骏 刘晓伟 李城德 谭学莲 张美兰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2-65,共4页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培肥原则、培肥技术、培肥期限等方面规范了新垦旱地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关键词 旱地 新垦农田 土壤 培肥技术 规程
下载PDF
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立勤 车宗贤 +2 位作者 崔云玲 崔增团 万伦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68-73,共6页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至终花期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增产显著;在花期充分供水的基础上,终花至成熟期适度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马...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至终花期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增产显著;在花期充分供水的基础上,终花至成熟期适度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大西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最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为:现蕾至终花期灌水定额2 400 m^3/hm^2,灌水16次;终花至成熟期灌水定额900 m^3/hm^2,灌水6次,每次灌水量均为150 m^3/hm^2。在该水分管理模式下,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和块茎重也明显增加,较其余处理增产2.02%~16.91%,薯块商品性相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加工型马铃薯 大西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制种玉米滴灌肥配料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云玲 张立勤 +2 位作者 车宗贤 崔增团 万伦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18-20,共3页
以玉米品种垦玉30为试材,研究了养分含量相同而用不同原料配制的水溶肥对制种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及相同施肥方式下,施用滴灌肥后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均优于常规施肥,产量较常施肥提高24.8%~78.2%,纯收益较常规施肥... 以玉米品种垦玉30为试材,研究了养分含量相同而用不同原料配制的水溶肥对制种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及相同施肥方式下,施用滴灌肥后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均优于常规施肥,产量较常施肥提高24.8%~78.2%,纯收益较常规施肥增加6 294~18 614元/hm^2,且液体滴灌肥的效果优于固体滴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滴灌肥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西北旱作区施用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4 位作者 贾璐慧 李小亮 吴慧娥 孙丽莎 水明海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16-20,48,共6页
为了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1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a2)较露地(a1)相比,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土壤水分含... 为了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1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a2)较露地(a1)相比,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土壤水分含量,其使用效果较地膜(a3)相比,差异不大;a2处理下较a3相比,马铃薯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9.2%,玉米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7.1%。研究为进一步推广保水剂替代地膜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达保水剂 马铃薯 玉米 农艺性状 土壤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海瑞达保水剂在旱作马铃薯上的地膜替代效果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飞 崔增团 +1 位作者 张丽坤 水明海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17期19-19,共1页
地膜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为寻找地膜的替代品,在甘肃多次开展了马铃薯地膜替代试验,研究海瑞达保水剂在旱作雨养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瑞达保水剂完全符合替代地膜技术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地膜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为寻找地膜的替代品,在甘肃多次开展了马铃薯地膜替代试验,研究海瑞达保水剂在旱作雨养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瑞达保水剂完全符合替代地膜技术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马铃薯 地膜替代 增产效果
下载PDF
葵花施用“金正大”硝基双效肥肥效试验研究
16
作者 武翻江 詹军华 曾爱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29期96-97,共2页
"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在硝基复合肥的基础上添加控释粒子,保证了作物整个生育期养分充足供应,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产葵花5 850 kg/hm2,增产375 kg/hm2,增产率为6.85%,可在葵花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葵花 硝基双效肥
下载PDF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现状分析及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也 高飞 《甘肃农业》 2016年第13期51-52,55,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基本状况,提出当前城区具体解决用水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展望了在城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并论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前期周密规划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海... 介绍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基本状况,提出当前城区具体解决用水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展望了在城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并论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前期周密规划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海绵城市的建设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走出城区用水困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收集 现状 海绵城市
下载PDF
马铃薯栽培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飞 崔增团 +2 位作者 郑杰 郭世乾 水明海 《中国农技推广》 2019年第12期68-69,共2页
保水剂是一种能保水、松土、保肥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通过自身具有的特性,改善土壤结构,使马铃薯产量在干旱地区种植较露地种植增加明显。本文通过介绍保水剂的特殊功能以及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上的优势,提出在甘肃省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上... 保水剂是一种能保水、松土、保肥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通过自身具有的特性,改善土壤结构,使马铃薯产量在干旱地区种植较露地种植增加明显。本文通过介绍保水剂的特殊功能以及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上的优势,提出在甘肃省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上,保水剂优于地膜覆盖方式,生态效益显著,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地膜,保水剂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马铃薯 产量 地膜覆盖
原文传递
崔增团书法欣赏
19
作者 崔增团 《甘肃农业》 2018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崔增团,陕西华阴人,中共党员,研究员(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1986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1月至今,任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站长,2007年2月聘任为研究员。
关键词 欣赏 书法 西北农业大学 建设管理 研究员 甘肃省 国务院
下载PDF
甘州区绿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探索——以水肥药托管服务为例
20
作者 钟建龙 郭世乾 +1 位作者 师伟杰 马林 《甘肃农业》 2019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为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甘州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政府引导、技术支撑、企业参与、院地合作"的原则,开展以全程社会化服务为主的水肥药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通过试点为今后绿色农业生产提供经验。
关键词 绿色农业 托管服务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