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华池县中药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世荣 周天林 史亚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173-176,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究甘肃省华池县药用植物资源和其分布规律,并分析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为该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民间采访、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并与资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华池县目前所拥有的... [目的]进一步探究甘肃省华池县药用植物资源和其分布规律,并分析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为该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民间采访、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并与资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华池县目前所拥有的中药资源进行普查、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华池县现有药用植物78科304种,以菊科、豆科和蔷薇科为优势。该地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主要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分别占31.80%和26.61%。现有7种栽培药用植物,栽培面积约335.5 hm^2。[结论]华池县药用植物资源虽丰富,但大多数品种的蕴藏量不大。因此,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好华池县现有中药资源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资源 分布规律 多样性 华池县
下载PDF
陇东地区膜荚黄芪自毒作用研究
2
作者 张博 石国玺 +3 位作者 马世荣 刘瑞瑞 郭小强 杜晓刚 《甘肃科技》 2016年第3期42-45,共4页
模拟自然条件,以水做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膜荚黄芪根中的自毒物质进行提取,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膜荚黄芪根系水提物中有自毒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作用最强;经酸碱萃取分离的酸性组分和中... 模拟自然条件,以水做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膜荚黄芪根中的自毒物质进行提取,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膜荚黄芪根系水提物中有自毒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作用最强;经酸碱萃取分离的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1对膜荚黄芪根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0.0040和0.0020g DW(干重)·m L-1的酸性组分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浓度为0.0040g DW·m L-1中性组分1,其抑制作用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经0.0020g·m L-1的酸性组分水溶液处理膜荚黄芪幼苗,其受体细胞中可溶性糖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该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的自毒作用是造成黄芪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酸碱萃取分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小强 毛宁 +3 位作者 张希彪 刘灵霞 王凤琴 肖朝霞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6,共4页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物菌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杏树嵌套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2 位作者 周天林 刘建新 王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在杏树不同嵌套种植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平板培养法"和常规方法,研究了不同嵌套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主要功能群组成、土壤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在杏树不同嵌套种植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平板培养法"和常规方法,研究了不同嵌套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主要功能群组成、土壤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并以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三大类群数量以杏树与紫花苜蓿的嵌套模式最高(p<0.05),杏树嵌套黄花菜和紫花苜蓿次之(p<0.05),其余嵌套模式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2)在杏树和紫花苜蓿的模式中土壤固氮菌数量、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高(p<0.05),杏树和黄花菜和紫花苜蓿嵌套模式次之(p<0.05);(3)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中,土壤放线菌数量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变化起着较大作用;(4)依据可培养微生物组成,5种嵌套模式可划分为3个类群,嵌套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不同,紫花苜蓿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作用更强。[结论]杏树在不同嵌套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嵌套植被类型关系密切且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及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壑区 嵌套种植模式 土壤微生物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利用涡虫头部再生构建促再生药物筛选模型
5
作者 韩亚鹏 陈德来 +4 位作者 许姝娟 史红全 张小霞 祁小东 文小东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第5期1-5,10,共6页
为了能够有效地筛选促组织再生药物,建立一种促再生涡虫药物筛选模型。采用丹参注射液、天麻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N-N-二甲基乙酰胺等几种药物对日本三角涡虫头部的再生时间的影响作用,分析了日本三角涡虫头部再生... 为了能够有效地筛选促组织再生药物,建立一种促再生涡虫药物筛选模型。采用丹参注射液、天麻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N-N-二甲基乙酰胺等几种药物对日本三角涡虫头部的再生时间的影响作用,分析了日本三角涡虫头部再生对不同药物的差异性反应。结果显示同种药品在同一浓度下对不同日本三角涡虫个体的再生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下对日本三角涡虫的再生时间影响显著(P<0.05),不同药物之间对日本三角涡虫的再生时间的影响显著(P<0.05)。表明日本三角涡虫头部再生对不同药物反应灵敏,不同药物对涡虫头部再生有不同作用,可以作为神经再生药物筛选的一种生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三角涡虫 再生 药物筛选模型
下载PDF
外源H_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建新 刘瑞瑞 +2 位作者 贾海燕 卜婷 李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3,共9页
为探讨外源H2S缓解植物盐碱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及适宜喷施浓度,以裸燕麦为材料,采用盆栽砂培方法,在根部浇灌50 mmol·L-1盐碱混合溶液(NaCl︰Na2SO4︰NaHCO3︰Na2CO3=12︰8︰9︰1),同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H2S供体NaHS(0、25、50、100... 为探讨外源H2S缓解植物盐碱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及适宜喷施浓度,以裸燕麦为材料,采用盆栽砂培方法,在根部浇灌50 mmol·L-1盐碱混合溶液(NaCl︰Na2SO4︰NaHCO3︰Na2CO3=12︰8︰9︰1),同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H2S供体NaHS(0、25、50、100、200、400μmol·L-1),分析了盐碱胁迫条件下外源H2S对幼苗生长及叶片内源H2S和光合色素含量、活性氧代谢和渗透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和H2S含量均随NaHS喷施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喷施25~100μmol·L-1 NaHS能够缓解盐碱胁迫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喷施200~400μmol·L-1 NaHS时幼苗生长受抑加重。喷施25~400μmol·L-1 NaHS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谷胱甘肽含量,对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使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显著降低或变化不显著;25~200μmol·L-1 NaHS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或变化不显著,400μmol·L-1 NaHS处理降低了SOD、CAT、APX和POD活性及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25μmol·L-1 NaHS处理显著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50~400μmol·L-1 NaHS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提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喷施25~200μmol·L-1 NaHS提高了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的综合评价值(D),400μmol·L-1 NaHS处理的D值显著下降。综合以上结果,喷施适宜浓度NaHS(25~100μmol·L-1)可通过调节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缓解盐碱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从而增强裸燕麦对盐碱胁迫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裸燕麦 盐碱混合胁迫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1 位作者 王金成 毛宁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7,共7页
采用样方法,对子午岭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有木本植物46种,其中有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33.33%,灌木29种,占总种数的64.58%。更新层的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和鞘柄菝葜等... 采用样方法,对子午岭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有木本植物46种,其中有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33.33%,灌木29种,占总种数的64.58%。更新层的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和鞘柄菝葜等,油松为更新层的次优势种,油松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层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更新为主。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林分密度从650株/hm2增加到1 55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坡向由阳坡转向阴坡时,林下幼苗(树)密度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中坡位最高,其次是下坡位,上坡位最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幼苗(幼树)密度逐渐减小。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有利于油松人工林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更新 环境因子 黄土丘陵区 子午岭
下载PDF
镉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对外源H2O2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2 位作者 王金成 刘瑞瑞 贾海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为探讨外源信号分子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珍珠岩栽培,以裸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试验设4个处理:1)叶面喷施蒸馏水,根部浇灌营养液(对照);2)叶面喷施5 mmol·... 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为探讨外源信号分子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珍珠岩栽培,以裸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试验设4个处理:1)叶面喷施蒸馏水,根部浇灌营养液(对照);2)叶面喷施5 mmol·L^-1 H2O2溶液,根部浇灌营养液;3)叶面喷施蒸馏水,根部浇灌含有50 mg·L^-1 Cd2+的营养液;4)叶面喷施5 mmol·L^-1 H2O2溶液,根部浇灌含有50 mg·L^-1 Cd^2+的营养液。研究外源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光合参数和碳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2O2显著缓解了Cd胁迫下裸燕麦幼苗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的下降程度,降低了Cd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H2O2、丙二醛和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谷胱甘肽、类黄酮、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而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不大。另外,喷施H2O2对Cd胁迫下裸燕麦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酯酶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和转酮醇酶活性,降低了胞间CO2浓度。上述结果表明,外源H2O2能够通过调控活性氧清除系统降低Cd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并提高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减轻Cd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从而缓解Cd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强裸燕麦对Cd胁迫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过氧化氢 镉胁迫 活性氧 光合参数 碳同化酶
下载PDF
碱胁迫下燕麦幼苗对外源过氧化氢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新 王金成 +1 位作者 刘秀丽 李博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83-1389,共7页
为探讨过氧化氢(H_2O_2)对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调节作用,以燕麦品种定莜6号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方法,设置0、50和150μmol·L^(-1)三个H_2O_2浓度水平,研究了外源H_2O_2对100mmol·L^(-1) NaHCO_3胁迫下燕麦叶片活性氧代谢、... 为探讨过氧化氢(H_2O_2)对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调节作用,以燕麦品种定莜6号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方法,设置0、50和150μmol·L^(-1)三个H_2O_2浓度水平,研究了外源H_2O_2对100mmol·L^(-1) NaHCO_3胁迫下燕麦叶片活性氧代谢、渗透溶质积累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_3胁迫下,与不添加H_2O_2处理(0μmol·L^(-1))相比,50和150μmol·L^(-1) H_2O_2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燕麦叶片超氧阴离子、H_2O_2、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质膜的相对透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NaHCO_3胁迫下,50μmol·L^(-1) H_2O_2处理的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含量提高;150μmol·L^(-1) H_2O_2处理则提高了SOD、POD、APX活性和AsA含量,降低了CAT活性,对GSH含量无明显影响。50μmol·L^(-1) H_2O_2显著缓解了NaHCO_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150μmol·L^(-1) H_2O_2的缓解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燕麦 碱胁迫 活性氧代谢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NaHS引发提高裸燕麦种子活力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建新 刘瑞瑞 +2 位作者 贾海燕 卜婷 李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硫化氢(H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2S供体NaHS引发提高作物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0、50、100、200、400、800、1600μmol·L-1)引发18 h和800μmol·L-... 硫化氢(H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2S供体NaHS引发提高作物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0、50、100、200、400、800、1600μmol·L-1)引发18 h和800μmol·L-1NaHS引发不同时间(6、9、12、15、18、21 h),分析其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幼苗干重(DW)的变化,以确定适宜的NaHS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CK),同时设置H2O引发,研究800μmol·L-1NaHS引发18 h对种子H2S产生、贮藏物质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800μmol·L-1NaHS引发18 h可显著提高裸燕麦种子的GP、GR、GI和VI,但对DW的影响不大。NaHS引发对种子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及ASA/DH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H2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X)、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了113.5%、14.4%、103.3%、6.1%、112.0%和120.5%;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GSH/GSSG和质膜相对透性,分别下降了39.8%、53.6%、34.7%、36.1%、37.6%、29.2%、38.1%和11.9%。由此表明,NaHS引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H2S含量,从而调控抗氧化系统和激活COX活性,降低活性氧对质膜的损伤,增强细胞有氧呼吸代谢,提高裸燕麦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引发 硫化氢 裸燕麦 种子活力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南蛇藤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小峰 李东波 +2 位作者 刘灵霞 刘秀丽 杨颖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以4℃低温暗处理24 h的南蛇藤胚性愈伤组织为分离原生质体的原材料,用MS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固液双层以及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建立了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低温暗处理利于高产率高质量原生... 以4℃低温暗处理24 h的南蛇藤胚性愈伤组织为分离原生质体的原材料,用MS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固液双层以及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建立了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低温暗处理利于高产率高质量原生质体的获得;0.5%纤维素酶+0.5%果胶酶+5 mmol.L-1MES为酶的最佳配方;12 h为最佳酶解时间;13%为甘露醇最佳浓度;静置12 h+振荡0.5 h为最佳酶解方式;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MS+6-BA2.0 mg.L-1+IBA 0.1 mg.L-1为愈伤组织最佳分化培养基;1/2MS+NAA0.1 m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 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外源H_(2)S供体NaHS浸种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建新 刘瑞瑞 +3 位作者 刘秀丽 贾海燕 卜婷 李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0-877,共8页
硫化氢(H_(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和逆境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_(2)S供体NaHS浸种对盐碱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裸燕麦(Avena nude)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HS(0、50、100、200和400μmol·L^(-1))浸种8 h后分别在浓... 硫化氢(H_(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和逆境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_(2)S供体NaHS浸种对盐碱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裸燕麦(Avena nude)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HS(0、50、100、200和400μmol·L^(-1))浸种8 h后分别在浓度为0、15、30、45和60 mmol·L^(-1)的混合盐碱(NaCl∶Na_(2)SO_(4)∶Na_(2)CO_(3)∶NaHCO_(3)摩尔比为12∶8∶1∶9)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析其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平均发芽时间(MGT)、幼苗干重(SDW)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D)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浓度和NaHS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Gp、Gi、Vi、MGT、SDW和D值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随着盐碱浓度提高,Gp、Gi、Vi、MGT、SDW和D值呈显著下降变化。与0μmol·L^(-1) NaHS对照(CK)相比,50和100μmol·L^(-1) NaHS不同程度提高了0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Gp、Gi、Vi和D值;50μmol·L^(-1) NaHS显著提高了30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Gp;50和100μmol·L^(-1) NaHS不同程度提高了15、30和45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Gi;50μmol·L^(-1) NaHS显著提高了30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Vi;50和100μmol·L^(-1) NaHS显著提高了45 mmol·L^(-1)盐碱胁迫下的D值;其他处理的各发芽指标值与CK的差异不显著或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说明,适宜浓度NaHS浸种能够缓解盐碱胁迫对裸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其中以50μmol·L^(-1) NaHS缓解45 mmol·L^(-1)以下浓度盐碱胁迫的效果最佳,200和400μmol·L^(-1) NaHS加重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NaHS对高浓度(60 mmol·L^(-1))盐碱抑制裸燕麦种子萌发无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裸燕麦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外源NO对镧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2 位作者 王金成 刘秀丽 李博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8-486,共9页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稀土元素镧(La)胁迫下植物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制,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200μmol·L^(-1 )La^(3+)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La含量及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0μmol...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稀土元素镧(La)胁迫下植物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制,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对200μmol·L^(-1 )La^(3+)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La含量及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0μmol·L^(-1 )SNP显著缓解了La^(3+)胁迫对燕麦幼苗根长、株高和植株干重的抑制,使叶片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增幅下降;地上部La含量显著降低,并有效逆转了La^(3+)胁迫诱导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升高,提高了AsA/DHA和GSH/GSSG比值及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表明La胁迫下外源NO可抑制La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并通过提高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相关酶活性及AsA/DHA和GSH/GSSG比值,减轻La胁迫诱导的H_2O_2对燕麦幼苗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燕麦 镧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镧胁迫下外源H_2O_2对裸燕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碳同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王金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33-2841,共9页
稀土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为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_2O_2)缓解裸燕麦镧(La)胁迫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以‘白燕7号’裸燕麦幼苗为材料,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5 mmol/L H_2O_2喷施预处理对1.20 mmol/L La^(3+)胁迫下裸燕麦幼... 稀土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为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_2O_2)缓解裸燕麦镧(La)胁迫伤害的光合生理机制,以‘白燕7号’裸燕麦幼苗为材料,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5 mmol/L H_2O_2喷施预处理对1.20 mmol/L La^(3+)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碳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胁迫下,H_2O_2预处理的裸燕麦幼苗根长、株高和生长量的降幅及叶片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显著下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显著提高,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吸收光能用于天线热耗散的份额(D)、PSⅡ反应中心非光化学耗散的份额(E_x)和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明显降低,同时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1, 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酯酶(SBPase)和1, 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FBAase)活性显著提高,但转酮醇酶(TKase)活性无显著变化。表明外源H_2O_2能够通过提高PSⅡ光化学效率和碳同化关键酶活性而非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来减轻La胁迫导致的光抑制,从而缓解La胁迫幼苗生长的受抑程度,增强裸燕麦对La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裸燕麦 镧胁迫 叶黄素循环 叶绿素荧光参数 碳同化酶
下载PDF
外源H2S对渗透胁迫下裸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建新 刘瑞瑞 +2 位作者 贾海燕 卜婷 李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7,74,共8页
为探讨新型气体信号硫化氢(H2S)对渗透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裸燕麦(Avena nude)品种‘定莜9号’种子为材料,采用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浸种浓度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两因素试验,其中NaHS浓度设0、0.2、1.0... 为探讨新型气体信号硫化氢(H2S)对渗透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裸燕麦(Avena nude)品种‘定莜9号’种子为材料,采用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浸种浓度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两因素试验,其中NaHS浓度设0、0.2、1.0 mmol·L^-1和5.0 mmol·L^-14个水平,PEG浓度设0、119、149、178 g·L^-1和202 g·L^-15个水平,进行完全组合设计,共20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裸燕麦种子萌发参数(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和幼苗生长参数(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干重),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种子的耐渗透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NaHS浓度和PEG浓度对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胚根长影响显著。(2)在同一NaHS浓度下,随着PEG浓度提高,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显著下降,而平均发芽时间呈增加趋势。(3)在相同PEG浓度下,0.2 mmol·L^-1NaHS浸种对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无显著影响;1.0 mmol·L^-1NaHS浸种提高了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贮藏物质转运率、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干重,降低了平均发芽时间;5.0 mmol·L^-1NaHS浸种提高了平均发芽时间,而其余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参数均呈下降趋势。(4)利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知,用1.0 mmol·L^-1NaHS浸种可提高PEG渗透胁迫下的综合评价D值,而5.0 mmol·L^-1NaHS浸种处理的D值显著下降。由此表明,适宜浓度NaHS(1.0 mmol·L^-1)浸种能够促进渗透胁迫下裸燕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裸燕麦 渗透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外源H2O2对干旱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王金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3,共8页
为探讨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 2 O 2 )对干旱胁迫下裸燕麦生理响应的调控机制,以砂培白燕7号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喷施0.01 mmol·L -1 H 2 O 2 对17.8%聚乙二醇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下叶片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幼苗生... 为探讨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 2 O 2 )对干旱胁迫下裸燕麦生理响应的调控机制,以砂培白燕7号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喷施0.01 mmol·L -1 H 2 O 2 对17.8%聚乙二醇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下叶片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 2 O 2 后,干旱胁迫下的裸燕麦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较对照(喷H 2 O后干旱胁迫)分别提高了20.0%、12.9%、18.5%、8.1%和24.3%,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2 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0.6%、25.9%、12.0%和33.8%,蒸腾速率降低了9.7%;喷施H 2 O 2 还使干旱胁迫下裸燕麦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13.5%、102.9%和13.8%,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O —· 2 、H 2 O 2 、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分别下降了21.5%、60.4%、29.3%、38.4%、19.7%和14.2%,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0.5%、40.3%、13.8%和17.2%,幼苗株高、根长、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和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4.8%、25.0%、20.1%、11.0%和5.93 %,但谷胱甘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外源H 2 O 2 能够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和促进渗透溶质积累,改善叶片光合功能和植株水分状况,从而减轻干旱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强裸燕麦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裸燕麦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过氧化氢提高燕麦幼苗耐碱性的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1 位作者 王金成 刘秀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为探明过氧化氢(H_2O_2)提高燕麦耐碱性的作用,以‘定莜6号’幼苗为材料,采用珍珠岩栽培方法,在幼苗三叶一心期根部浇灌75mmol·L^(-1) NaHCO_3或添加二甲基硫脲(DMTU,H_2O_2淬灭剂)或抗坏血酸(ASA,H_2O_2清除剂)模拟碱胁迫,通过叶... 为探明过氧化氢(H_2O_2)提高燕麦耐碱性的作用,以‘定莜6号’幼苗为材料,采用珍珠岩栽培方法,在幼苗三叶一心期根部浇灌75mmol·L^(-1) NaHCO_3或添加二甲基硫脲(DMTU,H_2O_2淬灭剂)或抗坏血酸(ASA,H_2O_2清除剂)模拟碱胁迫,通过叶面喷施0.01mmol·L^(-1) H_2O_2来观测H_2O_2对碱胁迫下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_2O_2能够缓解NaHCO_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降低幼苗叶片O_2·^-、H_2O_2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含量;使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溶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有机酸和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变化不大;添加DMTU和ASA后有效逆转了喷施H_2O_2对NaHCO_3胁迫燕麦生长受抑和生理响应的调节。采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显示,喷施H_2O_2显著提高了NaHCO_3胁迫下燕麦幼苗的综合评价值,添加DMTU和ASA完全或部分逆转了H_2O_2的作用。因此,外源H_2O_2是通过调控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来缓解碱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从而增强燕麦幼苗的耐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过氧化氢 碱胁迫 活性氧代谢 渗透调节
下载PDF
裸燕麦对重金属镉(Cd)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Cd累积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王金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1-629,共9页
重金属镉(Cd)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明确Cd胁迫对裸燕麦种子萌发、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Cd累积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以裸燕麦定莜6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2+处理种子并进行盆栽土培试验。结果表明,5~100mg·L^-... 重金属镉(Cd)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明确Cd胁迫对裸燕麦种子萌发、光合作用、活性氧代谢、Cd累积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以裸燕麦定莜6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2+处理种子并进行盆栽土培试验。结果表明,5~100mg·L^-1Cd^2+处理对裸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没有影响,对活力指数、胚根长和幼苗干重的抑制程度随C^d2+浓度增加而增强。在5~50mg·kg-1Cd^2+胁迫下,随着Cd^2+浓度上升,抽穗期裸燕麦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速率增大,胞间CO2浓度、O2^-·、H2O2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升-降-升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逐渐下降,谷胱甘肽含量提高。抽穗期裸燕麦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和Cd累积量随Cd^2+处理浓度增加而提高,根系和地上部对Cd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依次下降。成熟期裸燕麦的株高、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随Cd处理浓度上升而下降。总之,Cd胁迫抑制了裸燕麦壮苗形成;使植株Cd积累增加;诱导活性氧代谢紊乱和光合作用下降,使植株生长受抑和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裸燕麦 种子萌发 气体交换参数 活性氧代谢 富集特性
下载PDF
胞质Ca2+参与外源H2S促进盐碱胁迫下裸燕麦种子萌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建新 欧晓彬 王金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5,共8页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植物新型气体信号分子,钙离子(Calcium,Ca2+)为重要的第二信使,两者在植物逆境响应中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胞质Ca 2+在外源H 2S促进盐碱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以裸燕麦(Avena nude)为材料,...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植物新型气体信号分子,钙离子(Calcium,Ca2+)为重要的第二信使,两者在植物逆境响应中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胞质Ca 2+在外源H 2S促进盐碱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以裸燕麦(Avena nude)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培养,以混合盐碱(NaCl、Na2SO4、Na2CO3、NaHCO3的摩尔比为12∶[KG-*2/3]8∶[KG-*2/3]1∶[KG-*2/3]9)模拟甘肃裸燕麦种植地盐碱环境,蒸馏水为对照,测定了胞外Ca2+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质膜Ca2+通道阻断剂氯化镧(LaCl3)、液泡Ca2+释放抑制剂钌红(RR)和内质网钙泵阻断剂毒胡萝卜素(Thaps)分别与H 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共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率、胚根长和胚芽长7个发芽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胞质Ca2+对H2S缓解盐碱胁迫抑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增大,裸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率、胚根长和胚芽长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15~75 mmol·L-1盐碱胁迫导致裸燕麦种子萌发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D)显著降低,30mmol·L-1盐碱胁迫下D值下降了73.1%;100~1000μmol·L-1 NaHS不同程度提高了裸燕麦种子萌发的D值,且100μmol·L-1 NaHS缓解30mmol·L-1盐碱胁迫下D值下降的作用最大;EGTA、LaCl3和RR均显著逆转了100μmol·L-1 NaHS对30 mmol·L-1盐碱胁迫下D值下降的缓解作用,而Thaps对NaHS的作用无显著影响。表明胞质Ca2+参与外源H 2S促进盐碱胁迫下裸燕麦种子萌发的信号传导过程,且胞质Ca2+主要来源于胞外Ca2+的内流和液泡中Ca2+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CA2+ 裸燕麦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燕麦幼苗对干旱-低温交叉适应的生理响应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建新 刘秀丽 王金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177,186,共7页
为探讨干旱能否诱导燕麦对低温的交叉适应性,采用20%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预处理定莜6号幼苗3 d,以未经PEG预处理的幼苗作对照,恢复2 d后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分别在低温处理的0、1、3、5、7天采取幼苗叶片,测定超氧阴... 为探讨干旱能否诱导燕麦对低温的交叉适应性,采用20%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预处理定莜6号幼苗3 d,以未经PEG预处理的幼苗作对照,恢复2 d后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分别在低温处理的0、1、3、5、7天采取幼苗叶片,测定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游离氨基酸(A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相对含水量(RW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14项生理指标及处理7d后植株株高增量和生物量增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燕麦幼苗对干旱-低温的交叉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预处理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燕麦幼苗株高增量和生物量增量,O_2^-和H_2O_2等14项生理指标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改变。对14项生理指标值离差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依次为38.881%、18.219%、11.238%、9.616%和8.809%,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763%。第1主成分因子对SS、AA、Pro、O_2^-、H_2O_2、RWC、SOD和APX有较大载荷;第2主成分因子对POD、MDA和GSH有较大载荷;第3主成分因子主要包括CAT和GSH;第4主成分因子主要包括SP和Pro;第5主成分因子主要包括APX和ASA。隶属函数分析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值显示,除第1天外,干旱预处理在整个低温处理期间的综合评价值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干旱能够诱导燕麦对低温的交叉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低温交叉适应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