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分析
1
作者 许子飞 史美雪 《现代商业》 2023年第16期7-10,共4页
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基于甘肃省经济普查的结果,对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演化格局,并运用双固定效应等计量模型测度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企业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基于甘肃省经济普查的结果,对甘肃省企业创新能力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演化格局,并运用双固定效应等计量模型测度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 双固定效应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晓娟 《生产力研究》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也需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文章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碳交易市场、财税政策对欠发达地区低... 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也需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文章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碳交易市场、财税政策对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现状,提出了创新商业银行碳金融服务方式、加快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和财税政策支持体系的具体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欠发达地区 低碳经济 金融支持
下载PDF
甘肃省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瑜 《兰州商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43-50,共8页
本文作者在《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以绿色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将"环境承载力核算论"和"绿色GDP核算论"两大研究体系相结合,在不改变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础上,将一定时期内一个... 本文作者在《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以绿色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将"环境承载力核算论"和"绿色GDP核算论"两大研究体系相结合,在不改变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础上,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消耗量、资源价格、环境质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等四个变量置于同一个系统,通过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测算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在该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甘肃省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经济发展 环境承载力 实证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新农(牧)村经济与环境协同途径研究——基于甘肃省夏河、迭部和舟曲三县的分析
4
作者 张永凯 陈润羊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7期717-720,共4页
根据新农(牧)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以青藏高原为区域背景,选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迭部县和舟曲县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地域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总结当地新农(牧)村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实际做法和举措,提炼纯牧区、... 根据新农(牧)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以青藏高原为区域背景,选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迭部县和舟曲县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地域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总结当地新农(牧)村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实际做法和举措,提炼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新农(牧)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路径,为青藏高原地区或同类地区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区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新农(牧)村建设 协同途径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史美雪 燕玉洁 许子飞 《现代商业》 2023年第14期7-10,共4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当前新发展格局,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当前新发展格局,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燕玉洁 许子飞 史美雪 《现代商业》 2023年第6期61-64,共4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当前新发展格局,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科...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本文立足于当前新发展格局,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放大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3)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节效应
下载PDF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亚凡 刘明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23-32,共10页
运用甘肃省81个县域2000—2016年面板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解测度。分析发现:资本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都较为显著... 运用甘肃省81个县域2000—2016年面板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解测度。分析发现:资本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都较为显著;劳动要素的直接影响效应较小,空间迂回溢出效应较为显著且弥补了空间单向溢出效应的不足,使得空间溢出总效应为正;技术要素的非竞争性使得各区域之间的空间迂回溢出效应为正且大于资本要素空间迂回溢出效应,但各区域技术要素的空间溢出总效应为负,说明虹吸效应较为显著;通过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高阶分解,发现随着各区域距离的增加溢出效应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空间迂回溢出效应 空间单向溢出效应
下载PDF
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基于西部地区1999—2012年数据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万慧 陈润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72-177,共6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规律,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理应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特殊所在,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经济与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规律,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理应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特殊所在,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经济与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始年1999年为起点,从时间序列上对西部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水平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加强,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其区域内部差距逐年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耦合协调度 演化分析 西部地区
下载PDF
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基于西部各地区数据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田万慧 陈润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于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10年经济与环境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主要从空间... 基于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10年经济与环境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主要从空间上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农村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重视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西部地区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晓娟 李玉婵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2,126,共5页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以甘肃省为例,建立"高技术产业影响因素评价"的模型化体系,综合考虑指标权重和时间权重的影响,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度的改进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基于时序数据的系统定量分析。根据分析...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以甘肃省为例,建立"高技术产业影响因素评价"的模型化体系,综合考虑指标权重和时间权重的影响,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度的改进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基于时序数据的系统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重点推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开发培养科技人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专利规模、加强政府资金引导等具体工作重点,为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评价体系 灰色关联度 实证分析
下载PDF
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盛菁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0,共3页
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又制约教育的发展。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1987-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区的GDP与劳动力的分项资料,选择指数分... 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又制约教育的发展。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1987-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区的GDP与劳动力的分项资料,选择指数分析中的多因素分析法,得出由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使GDP增长了35.48%。认为甘肃省今后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促进受教育者的水平普遍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教育水平 经济增长 连锁替代 贡献率
下载PDF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晓娟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1期163-168,共6页
现代金融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基础支撑作用。文章从财政投融资、直接投融资和间接投融资三方面对甘肃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设... 现代金融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基础支撑作用。文章从财政投融资、直接投融资和间接投融资三方面对甘肃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设计公开市场标准、完善债券和票据市场、政策鼓励上市公司投资、创新商业银行融资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与科技合作等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创新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动态属性及结构依存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40-44,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以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发展的动态性入手,借助统计分析方法与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比分析与结构依存性解析,探讨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特征与可持续性。研究显示,自西部大开...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以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发展的动态性入手,借助统计分析方法与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比分析与结构依存性解析,探讨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特征与可持续性。研究显示,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虽然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低水平上的稳定与小幅回升,但对遏制生态赤字的持续增大并没有产生积极作用;社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足迹变动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足迹 灰理论
下载PDF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永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170,共4页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方法要么体系科学,但可行性差,要么可行性较强,但研究结论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最后简要阐述了建立...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方法要么体系科学,但可行性差,要么可行性较强,但研究结论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最后简要阐述了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证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研究方法 述评
下载PDF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瑜 靳大力 何云强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4-32,共9页
甘肃省虽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文化服务业和文化品制造业,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研究得出甘肃省应优先发展文化服务业,以文化服务业带动文化品制造业,最... 甘肃省虽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文化服务业和文化品制造业,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研究得出甘肃省应优先发展文化服务业,以文化服务业带动文化品制造业,最终达到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文化产业 结构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甘肃省工业发展指数编制方法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明 黄彦彦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0-47,共8页
根据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要求和目标,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能力、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六个层面入手,通过20项指标构建了一套信息全面且能充分体现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特征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 根据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要求和目标,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能力、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六个层面入手,通过20项指标构建了一套信息全面且能充分体现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特征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指数及甘肃省各市州的工业经济发展指数,据此对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状况进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立体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整体形势向好,同时各层面因素变动的差异性较大;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域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工业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发展指数
下载PDF
甘肃发展核产业的对策研究
17
作者 陈润羊 马雪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1期64-67,73,共5页
核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发展核产业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甘肃发展核产业基础,阐明了发展核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进而分析了甘肃发展核产业的优势,认为甘肃发展核产... 核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发展核产业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甘肃发展核产业基础,阐明了发展核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进而分析了甘肃发展核产业的优势,认为甘肃发展核产业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建好全国核燃料生产和乏燃料后处理两大基地;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和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核产业 甘肃 核燃料生产基地 乏燃料后处理基地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18
作者 杨盛菁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8-150,共3页
文章从全国和甘肃省2000—2009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出发,在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R&D发展经费支出及相关动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结构单一、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并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加... 文章从全国和甘肃省2000—2009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出发,在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R&D发展经费支出及相关动态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结构单一、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并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分析 R&D经费 创新
下载PDF
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基于检验逻辑视角的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明 宋彦玲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0,共6页
稳健性检验作为提高推断可信度的重要方法,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为逻辑主线,从进行稳健性检验的原因和必要性、稳健性检验的类型以及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梳理和分析。分... 稳健性检验作为提高推断可信度的重要方法,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为逻辑主线,从进行稳健性检验的原因和必要性、稳健性检验的类型以及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梳理和分析。分别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要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稳健性检验在实证分析中的必要性;进一步通过总结提炼,给出一项完备的稳健性检验要呈现从问题“识别”到“实践”的完整过程;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稳健性检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提出在实证研究中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检验方法的建议。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几个稳健性检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稳健性检验 检验过程
下载PDF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煜 于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2-80,共9页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应用聚类分析法体现演变特征、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表现为东高、中平...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应用聚类分析法体现演变特征、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表现出综合集聚特征,中部和西部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分散化并且地区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针对研究结果,建议我国要重视绿色金融工具,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因地施策制定发展路径,全面提升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发展水平 演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