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NA-seq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mRNA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
1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叶尔登切切克 韩锐 腊晓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2-328,341,共8页
目的:构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孕妇绒毛组织的mRNA差异性表达谱并进行功能分析,为阐明URSA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4例U... 目的:构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孕妇绒毛组织的mRNA差异性表达谱并进行功能分析,为阐明URSA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4例URSA(试验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孕妇(对照组)的绒毛组织样本。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筛选2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分析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进一步研究差异表达mRNA的功能,并筛选出URSA的关键基因。结果:RNA-seq分析共筛选出335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2259个,下调基因1091个。通过PPI网络分析,筛选出与URSA有关的前10个关键基因:TYROBP、CD74、GH1、GH2、STAT5A、HLA-DRA、STAT5B、HLA-DRB1、CISH和HLA-A。通过GO和KEGG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差异性表达的mRNA参与到多种白细胞分化相关免疫反应通路和同种异体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结论:利用RNA-seq获得的URSA的mRNA差异性表达谱,筛选出可能与URSA有关的关键基因及生物学通路,为进一步研究URSA的发病机制和诊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习惯性 绒毛组织 RNA 信使 转录组测序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可变剪接的调控分析
2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叶尔登切切克 韩锐 腊晓琳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用Hisat2基因组比对软件分析各样本剪接位点,找出可变剪接基因(RASG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RNA-seq测序后共检测出9种已知AS事件分类,其中A3SS发生率最高。共筛选出156个共表达基因,GO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KEGG富集在错配修复通路。5个枢纽基因分别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其中RAD51AP1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增强相关,CDK1与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增强相关,AURKA与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BUB1、UBE2C与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结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可能是URSA参与免疫浸润的枢纽基因,是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可变剪接 转录组测序 免疫浸润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6对HTR-8/SVneo滋养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3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叶尔登切切克 韩锐 腊晓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59-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6(B cell lymphoma 6,BCL6)基因过表达对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SVneo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LV5-BCL6(OE-BCL6)技术构建BCL6过表达的HTR-8/SVneo细胞系,同时设阴性对照组(OE-N...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6(B cell lymphoma 6,BCL6)基因过表达对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SVneo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LV5-BCL6(OE-BCL6)技术构建BCL6过表达的HTR-8/SVneo细胞系,同时设阴性对照组(OE-NC),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后进行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对比2组HTR-8/SVneo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OE-BCL6组和OE-NC组HTR-8/SVneo细胞的慢病毒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感染效率都达到了70%以上,慢病毒转染成功。mRNA水平检测显示,OE-BCL6组中BCL6表达高于OE-NC组(P<0.001)。蛋白水平检测显示,OE-BCL6组中BCL6表达高于OE-NC组(P<0.001)。转染48 h和72 h后,OEBCL6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较OE-NC组降低,OE-BCL6组细胞的凋亡率较OE-NC组升高(均P<0.05)。OE-BCL6组细胞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均较OE-NC组降低(均P<0.05)。结论:BCL6基因可抑制HTR-8/SVneo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提示BCL6可能是临床病理妊娠诊疗的一个潜在靶点,但还需进一步研究阐明其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6 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SVneo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侵袭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4
作者 张曼丽 葛挺 +2 位作者 张于念 徐强 腊晓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RIF)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组织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评估其对URI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URIF患者64例作...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RIF)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组织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评估其对URI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URIF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URIF组),选取同时期因男方不育于本中心就诊的健康育龄期女性61例做为健康对照组(HC组)。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收集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GSE芯片,采用CIBERSORT算法识别不同免疫细胞的比例,使用Cibersort.R包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和子宫内膜组织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fh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4、IL-6、IL-21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CXCR5、Bcl-6、IL-21的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URIF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URIF的预测价值。利用药物治疗靶点数据库(TTD)预测分别靶向IL-6和IL-21的URIF潜在治疗药物。结果:GEO数据库的GSE数据集的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患者相比,RIF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活化的记忆性CD4+T细胞、Tfh、调节性T细胞(Treg)、未激活的巨噬细胞、静息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均增多(P<0.05);初始B细胞、γδT细胞、M2型巨噬细胞及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URIF组外周血Tfh、IL-6、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与HC组比较,URI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CXCR5、Bcl-6、IL-21的表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IL-21和Tfh是URI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经ROC分析,外周血Tfh联合IL-6和IL-21诊断URIF的曲线下面积(AUC=0.974)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通过TTD检测筛选得到了5种靶向IL-6或IL-21且对URIF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结论:URIF患者外周血Tfh、IL-6、IL-21水平均异常升高,且CXCR5、Bcl-6、IL-21在URIF患者子宫内膜中异常表达,提示Tfh及其细胞因子与URI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指标联合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免疫浸润分析 预测
下载PDF
在HTR-8细胞中BCL6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可变剪接调控
5
作者 杨丽 杨静 +1 位作者 韩锐 腊晓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9期1796-1802,共7页
目的构建慢病毒过表达B细胞淋巴瘤6(BCL6)的HTR-8稳定细胞模型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下游的可变剪接基因及其通路。方法BCL6过表达的慢病毒感染HTR-8细胞1~2周获得稳定细胞系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执行双端测序,并... 目的构建慢病毒过表达B细胞淋巴瘤6(BCL6)的HTR-8稳定细胞模型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下游的可变剪接基因及其通路。方法BCL6过表达的慢病毒感染HTR-8细胞1~2周获得稳定细胞系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执行双端测序,并借助分层索引(HISAT2)工具对各实验样本的转录本剪接事件进行了比对分析。采用学生t检验(t-test)方法比较每个基因的同一剪接类型在不同细胞样本中的可变剪接水平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可变剪接的基因(DASG)和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富集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过表达BCL6的HTR-8细胞在可变剪接事件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内含子保留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测序共筛选出880个DASG基因,670个DEG基因,其中共表达32个基因。GO富集显示生物功能富集结果为蛋白质结合,主要存在于细胞溶质中,KEGG通路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结论过表达BCL6基因作用于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和淀粉蔗糖代谢通路增加可变剪接的位点数目进一步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发生,BCL6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复发性流产 高通量测序 B细胞淋巴瘤6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早产儿与足月儿氨基酸参考区间的探讨
6
作者 刘志娟 叶明刚 +2 位作者 靳慧亚 哈斯提牙尔·杰恩斯 韩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5期967-97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早产儿与足月儿氨基酸含量的参考范围,以便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氨基酸结果的解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串联质谱非衍生化技术,对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地区的6008例新生儿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早产儿与足月儿氨基酸含量的参考范围,以便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氨基酸结果的解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串联质谱非衍生化技术,对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地区的6008例新生儿样本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氨基酸参考区间采用百分位数法(P_(0.5)~P_(99.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11种氨基酸均呈非正态分布。除亮氨酸(LEU)和蛋氨酸(MET)早产儿与足月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丙氨酸(ALA)、缬氨酸(VAL)、甘氨酸(GLY)、鸟氨酸(ORN)、精氨酸(ARG)、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酪氨酸(TYR)、瓜氨酸(CIT)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早产儿与足月儿氨基酸参考区间的建立可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实验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误判风险,使疾病诊断趋于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筛查 串联质谱 氨基酸 参考区间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苷酸HLA-DQA2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联
7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卜国森 韩锐 腊晓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4期674-680,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孕妇绒毛组织的lncRNA比对参考基因组进行注释,探究URSA中潜在的lncRNA生物学靶点。方法收集4例URSA(实验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对照组)的绒毛组织样本,使用StringTie处理并预测各转录本,...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孕妇绒毛组织的lncRNA比对参考基因组进行注释,探究URSA中潜在的lncRNA生物学靶点。方法收集4例URSA(实验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对照组)的绒毛组织样本,使用StringTie处理并预测各转录本,DESeq2获得差异表达lncRNA,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对lncRNA反式调控及lncRNA顺式调控潜在通路进行探索。结果使用4种编码潜能分析方法对候选lncRNA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共有474个共表达转录本,接着DESeq2获得差异表达lncRNA,有705个显著上调lncRNA数目和107个显著下调表达lncRNA数目,对差异表达的lncRNA和所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共表达分析,其中lncRNA反式调控分子功能主要作用在蛋白结合,生物过程发生在细胞外基质组织,存在于细胞表面。KEGG结果显示其主要是作用于lncRNA HLA-DQA2进而富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路。lncRNA顺式调控分子功能主要作用在蛋白结合,生物过程发生在RNA聚合酶对转录的调节,存在于核染色质。KEGG富集结果显示其主要是作用于lncRNA HLA-DQA2以及BIRCT进而富集在弓形体病感染通路。结论lncRNA HLA-DQA2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感染信号通路导致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长链非编码RNA 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调控FOXO1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影响
8
作者 葛挺 张曼丽 +2 位作者 张于念 徐强 腊晓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6-1155,共10页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对子宫内膜蜕膜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26个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调节因子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复发性流产(r...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对子宫内膜蜕膜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26个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调节因子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中的表达情况;使用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磷酸腺苷诱导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uman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SCs)发生蜕膜化,检测对照组和蜕膜化组中的总m6A水平、METTL3、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及蜕膜化标志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IGFBP1)和催乳素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构建METTL3干扰的HESCs模型,CCK-8及Edu检测阴性对照组和敲低METTL3组的增殖情况。慢病毒转染成功后再诱导蜕膜化,检测FOXO1及蜕膜化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ETTL3在RIF患者和RSA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4,P=0.016),而在蜕膜化的子宫内膜中显著上调(P=0.029)。体外诱导HESCs蜕膜化,蜕膜化组中总m6A、METTL3、FOXO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5,P=0.016,P=0.004)。敲低METTL3后HESCs中FOXO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9);CCK-8及Edu结果显示,敲低METTL3后HESCs的增殖被抑制。体外诱导敲低METTL3的HESCs蜕膜化后,IGFBP1 mRNA、PRL mRNA、FOXO1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METTL3能够调控FOXO1的表达,促进IGFBP1、催乳素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细胞蜕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 蜕膜化 反复种植失败 复发性流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