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瘤病毒类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素才 宫田田 +3 位作者 张冬霞 齐特 孙云霞 姜德建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9期1391-1395,共5页
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自我复制、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溶瘤病毒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武器之一。针对该类具有复制能力(条件复制性)的基因治疗产品,要按照基因治疗药物临床前评价思路,针对复制型病毒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非临床安... 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自我复制、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溶瘤病毒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武器之一。针对该类具有复制能力(条件复制性)的基因治疗产品,要按照基因治疗药物临床前评价思路,针对复制型病毒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非临床安全性实验设计,除了一般生物制品的毒理学指标研究外,还要关注以病毒脱落为内容的水平传播,以及以生殖细胞系为内容的垂直传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非临床研究 安全性评价 病毒脱落 垂直传播
原文传递
眼部给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践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云霞 李和平 廖琴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0期1349-1354,共6页
随着眼科新药的大量开发,眼科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迎来了挑战和发展的机遇。眼部给药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不但要遵循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原则,而且要按照临床给药途径进行眼部局部给药的安全性评价,其试验设计、给药方法... 随着眼科新药的大量开发,眼科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迎来了挑战和发展的机遇。眼部给药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不但要遵循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原则,而且要按照临床给药途径进行眼部局部给药的安全性评价,其试验设计、给药方法、眼科各项指标的观察和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药物在眼组织的分布和全身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有关眼科的特殊性和一系列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新药 眼部给药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实验动物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对骨髓抑制的小鼠促血小板生成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杉姗 胡成炫 +2 位作者 王洪领 聂李亚 许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1517,共7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PEGylated IL-11 mutein,PEG-m IL 11)不同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并与m IL-11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BALB/c小鼠经2.5 Gy全身^(60)Coγ射线照...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PEGylated IL-11 mutein,PEG-m IL 11)不同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并与m IL-11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BALB/c小鼠经2.5 Gy全身^(60)Coγ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50 mg/kg卡铂制备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在给药次数研究中,将30只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d 1,4,7每日1次,共3次;m IL-11组:m IL-11 200μg/(kg·d)×9 d;PEG-m IL 11 A组:PEG-m IL 11 1800μg/(kg·d)×1 d(d 1);PEG-m IL 11 B组:900μg/(kg·d)×2 d(d 1,5)和PEG-m IL 11 C组:600μg/(kg·d)×3 d(d 1,4,7),各组小鼠均为皮下注射给药。监测5周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在给药剂量研究中将100只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d 1,5每日1次,共2次;m IL-11组:m IL-11 200μg/(kg·d)×9 d、PEG-m IL 11低、中、高剂量组(200、420、900μg/(kg·d)×2 d,d 1,5),对各组小鼠均皮下注射给药,在5周内每隔2-3 d检测外周血细胞,并于给药后d 8选取部分动物安乐死后进行骨髓细胞培养。结果:与造模前相比,溶剂对照组Plt在最低点时降低幅度达到80%以上。给药次数研究中,PEG-m IL 11各给药组在最低点时的Plt值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m IL-11组(P<0.05),但不同给药次数的3组间差异不显著;在给药剂量研究中,PEG-m IL 11各治疗组在Plt最低点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和m IL-11治疗组(P<0.05),在最低点后Plt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溶剂对照组,在d 10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r=0.92);PEG-m IL 11各治疗组的RBC在最低点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并且恢复明显加快;各组WB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FU-M eg测定结果显示,PEG-m IL 11和m IL-11组同溶剂对照比相比CFU-M eg有增多的趋势,且PEG-m IL 11治疗组动物的集落数更高。结论:PEG-m IL 11对骨髓抑制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同m IL-11相比,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的顺应性,为开发重组白介素11的长效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白介素11 骨髓抑制 血小板 小鼠
下载PDF
浅谈rasH2-Tg小鼠短期致癌性试验的设计要点
4
作者 张佳珊 张冬霞 +1 位作者 宫田田 张素才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100-2107,共8页
rasH2-Tg小鼠是当前转基因替代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短期致癌性试验模型小鼠,对遗传阳性致癌物和非遗传阳性致癌物均敏感,且自发肿瘤率较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还没有针对该转基因小鼠致癌性试验的详细设计要求,本文通过汇总并分析了... rasH2-Tg小鼠是当前转基因替代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短期致癌性试验模型小鼠,对遗传阳性致癌物和非遗传阳性致癌物均敏感,且自发肿瘤率较低。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还没有针对该转基因小鼠致癌性试验的详细设计要求,本文通过汇总并分析了2013—202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且采用该转基因小鼠进行的51个新药的致癌性试验申报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试验设计要点进行整理论述,为国内新药致癌性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性试验 rasH2-Tg小鼠 替代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生物制品的致癌性评估及风险管理策略
5
作者 张素才 宫田田 +1 位作者 孙云霞 孙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393-2403,共11页
大多数生物制品不会成为完全致癌物,但可以通过其药理学放大作用、免疫调节等成为肿瘤促长剂。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S1A和S6(R1)指导原则中对生物制品的致癌性评估有简单描述,但均缺少明确案例,且未考虑到新型技术药物的... 大多数生物制品不会成为完全致癌物,但可以通过其药理学放大作用、免疫调节等成为肿瘤促长剂。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S1A和S6(R1)指导原则中对生物制品的致癌性评估有简单描述,但均缺少明确案例,且未考虑到新型技术药物的出现和监管思路的改变等情况。通过汇总2014—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53项长期用药的生物制品的致癌性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和实际工作经验,从生物制品的致癌性特点、致癌性评估策略、致癌性风险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为国内同行、新药申报企业和审评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品 致癌性试验 致癌性评估 风险管理 获益-风险框架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在食蟹猴体内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杉姗 汤晓闯 +2 位作者 李开通 马素永 赵广荣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54,358,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聚乙二醇(PEG)抗体结合ELISA法检测PEG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PEG-m IL11)的血药浓度,PEG-m 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PEG-m IL11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PE... 目的通过建立聚乙二醇(PEG)抗体结合ELISA法检测PEG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PEG-m IL11)的血药浓度,PEG-m 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方法食蟹猴皮下注射PEG-m IL11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PEG抗体结合ELISA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PEG-m IL11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探索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均满足要求,线性范围26.34~200 ng/ml,可用于样品检测。PEG-m 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消除T_(1/2)为(13.4±2.4)h,T_(max)为(6.7±2.3)h,C_(max)为(2.4±0.5)μg/ml,AUC_((0-t))值为(77.7±15.6)μg?h/ml,CL为(4.6±0.8)ml/(h·kg);而且PEG-m IL11血药浓度达峰先于药效达峰,药效明显滞后。结论 PEG抗体结合ELISA法测定PEG-m IL11浓度,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PEG修饰m IL-11达到了延长其体内代谢的效果,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 食蟹猴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近五年批准的新药浅谈ICH S1指导原则的实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素才 姚大林 +1 位作者 孙云霞 孙涛 《中国药事》 CAS 2019年第11期1295-1309,共15页
致癌性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致癌性试验实施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指导原则的要求。本文对美国FDA在2014-2018年5年期间批准的213个新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ICH S1要求、文献报道和实际工作经验,从致癌性试验的... 致癌性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致癌性试验实施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指导原则的要求。本文对美国FDA在2014-2018年5年期间批准的213个新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ICH S1要求、文献报道和实际工作经验,从致癌性试验的必要性、致癌性试验结果提交时间、生物制品致癌性试验的决策、致癌性试验的试验类型选择、致癌性试验的剂量设计等几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力求为国内同行、新药研发企业和审评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性试验 ICH S1 致癌性试验必要性 剂量选择 Tg.rasH2小鼠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开通 徐楠楠 +4 位作者 汪宁 肖琳琳 刘海峰 庞甲佩 孙云霞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建立2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快速的ELISA方法,用以检测食蟹猴血浆中的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细胞生成素(EPO)含量。方法:建立了2套双抗夹心的ELISA方法对聚乙二醇重组人EPO进行定量,包括PEG特异性ELISA(检测完整药物)及EPO特异性ELISA... 目的:建立2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快速的ELISA方法,用以检测食蟹猴血浆中的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细胞生成素(EPO)含量。方法:建立了2套双抗夹心的ELISA方法对聚乙二醇重组人EPO进行定量,包括PEG特异性ELISA(检测完整药物)及EPO特异性ELISA(检测总EPO)。完整药物检测:包被小鼠抗重组人EPO单抗,加入稀释的血浆样品,之后加入稀释的生物素标记的兔抗PEG单抗(检测抗体)及链亲和素-HRP(酶标抗体),再加入TMB底物显色,2 mol/L硫酸终止,在酶标仪上用双波长读取D_(450/600nm)值。总EPO检测:包被小鼠抗重组人EPO单抗,加入稀释的血浆样品,之后加入稀释的兔抗重组人EPO多抗-HRP(酶标抗体),再加入TMB底物显色,2 mol/L硫酸终止,在酶标仪上用双波长读取D_(450/600nm)值。结果:建立并验证了2套ELISA方法,定量范围均为4~54 ng/mL,定量下限均为4 ng/mL,准确度和精密度(板内和板间)均在±15%之内(总EPO检测时以聚乙二醇重组人EPO为标准品),同时室温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及稀释线性(空白猴血浆稀释)均良好。结论:方法学确证表明,2套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定量测定食蟹猴血浆中聚乙二醇重组人EPO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细胞生成素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抗乙肝药物ZY101对HBV转基因鼠体内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杰 李洪贞 +1 位作者 孙伟伟 孙云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ZY101在HBV转基因BALB/c小鼠体内的抗HBV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HBV转基因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杜氏磷酸盐缓冲液,DPBS)、阳性对照组(每天一次灌胃给予拉米夫定150mg·kg-1)、ZY101低剂量组(1mg·kg-1)、ZY101中剂量组... 目的:观察ZY101在HBV转基因BALB/c小鼠体内的抗HBV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HBV转基因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杜氏磷酸盐缓冲液,DPBS)、阳性对照组(每天一次灌胃给予拉米夫定150mg·kg-1)、ZY101低剂量组(1mg·kg-1)、ZY101中剂量组(3mg·kg-1)和ZY101高剂量组(10mg·kg-1),每组6只,阳性对照组每天一次灌胃给药,其他组单次尾静脉注射。药前、药后后1、2、3、4、5、6、7、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 w采集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HBeAg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含量。药后38w处死所有动物,采集肝组织,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HBeAg表达及HBV DNA和RNA的含量。结果:拉米夫定每天灌胃给予HBV转基因小鼠150mg·kg-1能够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P<0.05),但对HBsAg、HBeAg和HBV RNA无明显影响;ZY101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HBV转基因小鼠1、3、10mg·kg-1,能够降低血清及肝组织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P<0.05、P<0.05、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但血清HBV DNA及肝组织HBV DNA、HBV RNA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拉米夫定每天灌胃给予HBV转基因小鼠150mg·kg-1能够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ZY101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HBV转基因小鼠1、3、10mg·kg-1,能够剂量依赖的降低HBsAg和HBeAg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酸 转基因
下载PDF
Eylea对AAV2-VEGF重组载体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姜来生 廖琴 +2 位作者 蔡可阳 孙辉业 孙云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Eylea对腺相关病毒2(AAV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载体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眼睛无异常的2只食蟹猴4只眼均进行视网膜下腔注射给予7.0×1011 IU/ml AAV2-VEGF重组载体每只眼60 μl,2只眼... 目的探讨Eylea对腺相关病毒2(AAV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载体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眼睛无异常的2只食蟹猴4只眼均进行视网膜下腔注射给予7.0×1011 IU/ml AAV2-VEGF重组载体每只眼60 μl,2只眼在给予AAV2-VEGF重组载体后3周,玻璃体腔注射50 μl/眼、40 mg/ml Eylea眼内注射液;另外2只眼作为对照。视网膜下腔注射后对食蟹猴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OCT检查可见注射AAV2-VEGF重组载体后,注射局部视网膜下有高反射信号物质生成,伴有视网膜及脉络膜水肿增厚、局部视网膜神经感觉层脱离;注射Eylea后视网膜下高反射信号物质、视网膜及脉络膜水肿、局部视网膜神经感觉层脱离等症状开始减轻,注射Eylea后4周症状开始加重。FFA检查可见,注射AAV2-VEGF重组载体后2周眼底荧光素渗漏区域开始明显扩大,至5周时整个后极部均可见荧光素渗漏;注射Eylea后1周眼底荧光素渗漏区域明显减小,注射Eylea后4周于注射后眼底荧光素渗漏区域又逐渐增大。ERG结果显示,注射AAV2-VEGF重组载体后随着时间的延长,ERG振幅渐进性下降;Eylea注射眼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ERG振幅逐渐升高,注射Eylea后4周时ERG振幅又逐渐下降。结论注射AAV2-VEGF重组载体可引起CNV及视网膜病变;给予Eylea可改善这些症状,但不能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食蟹猴 视网膜病变 Eylea AAV2-VEGF重组载体
下载PDF
FDA关于致癌性试验“特别方案评估”的流程和相关法规的介绍与探讨
11
作者 黄丽 张素才 +3 位作者 戴学栋 孙云霞 孙涛 姚大林 《中国药事》 CAS 2020年第9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致癌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上市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试验周期长、费用高,且试验设计、实施以及结果评估和解释十分复杂,FDA要求申办方在致癌性试验正式开展前,预先向药品审评中心(CDER)提交"特别方案评估&... 目的:致癌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上市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试验周期长、费用高,且试验设计、实施以及结果评估和解释十分复杂,FDA要求申办方在致癌性试验正式开展前,预先向药品审评中心(CDER)提交"特别方案评估"(Special Protocol Assessment,SPA)的申请文件,针对拟开展的啮齿动物致癌性试验设计,征求FDA的审评意见。本文将详细介绍并探讨美国FDA关于致癌性试验SPA的流程及相关法规的要点,以期为国内药物研发机构、临床前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注册申报机构以及监管机构提供参考。方法:结合FDA致癌性试验"特别方案评估"指导原则的要求和相关工作经验,从致癌性试验方案提交FDA审评部门前的准备、提交程序、SPA审评文件材料内容的关注要点,以及FDA相关审评部门和致癌性评估执行委员会(ECAC)内部审评流程等方面予以介绍。结果与结论:申办方应了解并熟悉致癌性试验SPA文件提交和评估的过程,并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取科学性意见和建议,为顺利开展长期致癌性试验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性试验 致癌性评估执行委员会 特别方案评估
下载PDF
艾塞那肽微球在食蟹猴体内的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李洪贞 夏艳 +1 位作者 单佳妮 季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考察艾塞那肽微球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市售药Byduren比较。方法:选用16只食蟹猴,雌雄各半,分性别随机分成受试物组和市售品组(n=8),分别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受试物/市售品0.44mg·kg-1。于给... 目的:考察艾塞那肽微球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市售药Byduren比较。方法:选用16只食蟹猴,雌雄各半,分性别随机分成受试物组和市售品组(n=8),分别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受试物/市售品0.44mg·kg-1。于给药前、给药后2、4、6、8、10w采集全血,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分析血浆中抗艾塞那肽抗体产生情况;于给药前(0h)、给药后0.5、1、3、6、12h,1、2、3、5、7、10、14、17、21、24、28、31、35、38、42、45、49、52、56、63、70d采集全血,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分析血浆中艾塞那肽浓度,WinnonLin计算各药代参数。结果:给药后2w受试物组1只动物产生抗药抗体,给药后4w受试物、市售品分别有4只、3只动物抗药抗体产生,至给药后70d,两组各有7只动物产生抗药抗体,且抗体的滴度影响血浆艾塞那肽浓度,滴度大于1:125的动物血浆药物浓度及系统暴露量明显升高。受试物、市售品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给药后的前6h有一个初始释放,此后药物低浓度释放,药物的主要释放在给药后约10d开始,28d左右达峰,至给药后70d两组动物艾塞那肽仍持续释放。结论: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后,艾塞那肽微球在两组动物体内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和相似的药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微球 Bydureon 免疫原性
下载PDF
ELISA法测定食蟹猴血清中抗PD-1单克隆抗体浓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妍 徐楠楠 +4 位作者 汪宁 宋兢 张翠宁 孙云霞 李开通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6-674,共9页
目的: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快速的ELISA方法,用以测定食蟹猴血清中的抗PD-1单克隆抗体(代号BGB-A317)浓度。方法: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BGB-A317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原理:包被重组人PD-1,加入稀释的血清样品,之后加入稀释好的辣根过氧... 目的: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快速的ELISA方法,用以测定食蟹猴血清中的抗PD-1单克隆抗体(代号BGB-A317)浓度。方法: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BGB-A317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原理:包被重组人PD-1,加入稀释的血清样品,之后加入稀释好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酶标抗体),再加入TMB底物进行显色和2 mol·L^(-1)硫酸作为终止液,在酶标仪上用双波长读取D_(450/630 nm)值,以标准曲线样品D_(450/630 nm)为纵坐标,以样品浓度为横坐标,进行非线性五参回归运算,得到标准曲线方程,将待测样品D_(450/630 nm)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待测样品浓度。结果:建立并验证了该ELISA方法,定量范围为3~180 ng·mL^(-1)。精密度(板内和板间)均在±15%之内,准确度介于75%~125%;食蟹猴空白血清、样品稀释液和干扰单克隆抗体对BGB-A317在食蟹猴血清中的浓度测定无影响;稀释线性样品的精密度小于20%,准确度介于80%~120%;平行性样品的精密度为小于20%;BGB-A317在食蟹猴血清中室温放置4 h、-70℃以下放置70 d及反复冻融3次后均保持稳定,样品准确度均介于80%~120%。结论:方法学验证表明该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定量分析食蟹猴血清中BGB-A317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D-1单克隆抗体 定量分析 抗原捕获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方法验证
原文传递
ELISA法定量测定食蟹猴血清中的抗CTLA-4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青莲 王斌 +3 位作者 徐楠楠 汪宁 孙云霞 李开通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09-1217,共9页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用于测定食蟹猴血清中的抗CTLA-4单克隆抗体(伊匹单抗,YERVOY^(■))的浓度。方法: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待测抗体药进行浓度测定,将Human CTLA-4蛋白包被于酶标板中,封闭后加入稀释后样品,采用HRP标记的...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用于测定食蟹猴血清中的抗CTLA-4单克隆抗体(伊匹单抗,YERVOY^(■))的浓度。方法: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待测抗体药进行浓度测定,将Human CTLA-4蛋白包被于酶标板中,封闭后加入稀释后样品,采用HRP标记的羊抗人Ig G作为酶标抗体,用TMB底物进行显色并用2 mol·L^(-1)硫酸终止,在酶标仪上用双波长读取D_(450/630 nm)值。最后以标准曲线样品D_(450/630 nm)为纵坐标(Y),以样品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非线性五参回归运算,得到标准曲线方程,将待测样品D_(450/630 nm)带入方程即可得到待测样品浓度。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本方法的定量范围为0.625-30.000μg·mL^(-1),定量下限为0.625μg·mL^(-1)。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均在±15%之内,准确度介于75%-125%。方法特异性、选择性、稀释线性均满足可接受标准,准确度介于80%-120%。同时抗CTLA-4单克隆抗体在食蟹猴血清中经验证具有良好的室温稳定性、反复冻融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样品准确度均介于80%-12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可用于定量分析食蟹猴血清中抗CTLA-4单克隆抗体(YERVOY^(■))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TLA-4单克隆抗体(YERVOY^(■))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定量测定 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