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35
1
作者 马春排 李天钢 +1 位作者 李自毅 周秦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5,122,共4页
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思与框架,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实现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虚拟实验室建设、网络化管理环境建设、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生产实习、... 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思与框架,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实现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虚拟实验室建设、网络化管理环境建设、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改革和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创新基金 科研训练 虚拟实验室 网络化管理
下载PDF
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会议简报
2
作者 张建保 万明习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1-311,共1页
  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CBME'07)于2007年4月20-2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测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与控制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   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CBME'07)于2007年4月20-2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测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与控制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会议简报 学术年会 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 生物医学测量 西安交通大学 生物信息 西安市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林敏 赵英 +7 位作者 董宇卿 周丽宏 胡杰 沙保勇 韩玉龙 陈咏梅 徐峰 卢天健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6-43,35,共8页
荧光探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生物检测、免疫分析等生物医学领域。传统荧光标记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和半导体量子点,目前面临诸多应用局限,如发光强度不稳定、检测灵敏度低、生物毒性高、自荧光强等。... 荧光探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生物检测、免疫分析等生物医学领域。传统荧光标记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和半导体量子点,目前面临诸多应用局限,如发光强度不稳定、检测灵敏度低、生物毒性高、自荧光强等。有鉴于此,人们开发了La系金属离子掺杂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新型生物标记材料,该材料受近红外光激发后发出近红外或可见光范围内的高能量光子。这种带有特殊光学性质及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荧光标记材料克服了传统荧光标记材料的缺点,从而成为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稀土纳米材料上转换功能的特殊物理机制及其制备和表面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检测、载药、即时诊断器件开发等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稀土纳米材料 上转换效应 制备 表面修饰 生物医学应用
下载PDF
纳米传感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改霞 王平 +2 位作者 李蓉 严伟民 郑筱祥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第2期49-54,共6页
目前人们已研制出了尺寸在微米、纳米量级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图像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的共同特点是 :体积小 ,分辨率高 ,响应时间短 ,所需样品量少以及对活细胞的损伤小 ,可进行微创甚至无创测量。此外 ,由于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毫秒级 ,... 目前人们已研制出了尺寸在微米、纳米量级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图像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的共同特点是 :体积小 ,分辨率高 ,响应时间短 ,所需样品量少以及对活细胞的损伤小 ,可进行微创甚至无创测量。此外 ,由于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毫秒级 ,所以可用于测量细胞的瞬态、突发性变化 (如细胞分裂、死亡等 )。目前 ,纳米生物传感器主要采用纳米光纤探头及相应的光学检测方法 ,相对于此前的超微玻璃电极而言 ,具有可靠性高、一致性好、互换性好以及制备容易等特点。此外 ,由于采用了光纤及相应的微机械加工制备技术 ,使纳米生物传感器比前期的超微电极具有更小的尖端尺寸。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纳米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介绍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以及我们进行的有关细胞传感器的研究成果。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纳米传感器 纳米生物传感技术
下载PDF
一种结合生物医学知识的蛋白质组非标记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潘超 苏运聪 +2 位作者 杨睿 段会龙 邓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0,共9页
基于质谱的非标记定量方法能够对复杂蛋白质组进行规模化分析,同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解释蛋白质组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更有意义.这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兼容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的方法.针对这一需求,本文首先借鉴了NSAF(normalize... 基于质谱的非标记定量方法能够对复杂蛋白质组进行规模化分析,同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解释蛋白质组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更有意义.这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兼容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的方法.针对这一需求,本文首先借鉴了NSAF(normalized spectral abundance factor)算法采用肽段计数对蛋白质组数据进行定量,进一步结合共享肽对该方法进行优化.以此为基础,通过g:Profiler获取海量蛋白质组的功能注释信息,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了对蛋白质组数据的功能性分析.本文选择来自人心脏、小鼠心脏、小鼠肝脏的三组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按照功能性分析将三组数据划分为若干功能组或信号通路,并进行相关性、功能聚类以及电子传递链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共享肽的优化算法克服了对低丰度蛋白质的错误估计,提高了非标记定量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生物医学知识的分析方法解释了蛋白质组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为差异比较蛋白质组学、疾病蛋白质组学以及功能蛋白质组学等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非标记定量分析 生物质谱 生物医学知识
原文传递
生物医学光学中NADH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
6
作者 张瑞 黄玉广 +4 位作者 裴应玫 党昱东 张知 张建保 张镇西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自1962年被发现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此期间,运用NADH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医疗诊断与医学检测的方式不断发展,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NADH因为其独有的性质在现代医学诊断与检测领域发挥... 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自1962年被发现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此期间,运用NADH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医疗诊断与医学检测的方式不断发展,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NADH因为其独有的性质在现代医学诊断与检测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实时、无损地监测脑部的活动;清晰、有效地识别不同种类的脑组织;抗细胞辐射损伤;抗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人体内的诸多平衡调节及人体生物钟调节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在重要领域中的NADH研究和应用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H 荧光检测 生物医学 医疗仪器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医疗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游民黎 曹超羽 +1 位作者 府伟灵 姚春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决策系统能够显著加快医疗决策过程并提升其准确性,然而,该系统在个性化医疗和医疗数据采集方面仍面临挑战。文章从基于人工智能的检验组学和多维度数据采集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并总结了利用检...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决策系统能够显著加快医疗决策过程并提升其准确性,然而,该系统在个性化医疗和医疗数据采集方面仍面临挑战。文章从基于人工智能的检验组学和多维度数据采集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并总结了利用检验组学和多维度数据采集推动智能医疗决策系统发展的成果,以及存在的瓶颈问题。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对提升整体医疗决策水平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医疗决策系统 人工智能 检验组学 医疗数据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今 李继遥 +2 位作者 朱昞 周学东 肖晓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采用MBECTM-Device研究防龋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蜂房95%组分(NVE1)对多菌种生物膜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防龋中药药效学的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为临床实验提供客观的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 目的采用MBECTM-Device研究防龋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蜂房95%组分(NVE1)对多菌种生物膜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防龋中药药效学的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为临床实验提供客观的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4种口腔细菌形成多菌种生物膜,药物为GCE、GCE-B、NVE1,扫描电镜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TM-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采用MBECTM-HTP-Assay测定药物对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在MBECTM-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口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从不同时段取出的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粘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生物膜成熟结构。GCE、GCE-B、NVE1对口腔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GCE、GCE-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NVE1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药物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MBEC是MIC的2~16倍。结论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地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蜂房 细菌生物膜 龋病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凝胶膜预防腹腔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具昆 包崇云 +6 位作者 袁明龙 丁运萍 周京琳 薛晶 江华洲 廖运茂 李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0-662,共3页
目的拟研制一种新型的防肠粘连的材料及其应用剂型,并探索该剂型材料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浆膜层人工形成创面,建立腹腔手术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用可生... 目的拟研制一种新型的防肠粘连的材料及其应用剂型,并探索该剂型材料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浆膜层人工形成创面,建立腹腔手术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用可生物降解凝胶膜对创面进行喷涂保护,对照组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缝合关闭腹腔。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处死动物取样,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4周肠壁间可见有少许的粘连带,术后8周肠壁间粘连带消失不见。对照组术后2周可见肠壁间有少许粘连带,术后4周肠壁间可见明显粘连带,术后8周见条索状瘢痕。结论该生物降解凝胶膜能有效的预防术后肠粘连,并有良好的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防粘连膜 肠粘连
下载PDF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对成骨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玲 苏勤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_PA66)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含nHA_PA66的细胞培养基(DMEM)浸提液作用于实验组细胞,DMEM培养基作用于对照组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HA_PA66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酶...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_PA66)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含nHA_PA66的细胞培养基(DMEM)浸提液作用于实验组细胞,DMEM培养基作用于对照组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HA_PA66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酶联法检测细胞ALP活性的变化;QRT_PCR测量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在98%~106%之间,且无量效关系,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ALP活性及骨钙素基因表达相似,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HA_PA66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具有骨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 实时定量PCR 成骨细胞
下载PDF
X线管电压对生物组织CT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文献 彭天舟 +4 位作者 夏顺仁 王晓阳 贾庆 付益谋 木国住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1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对兔器官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台CT机上采用4组X线管电压80、100、120和140kV(头部模式只有前3组管电压,体部模式4组管电压)扫描12只实验兔,在切换管电压时保持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用头颅序列扫描实验兔的头部... 目的:探讨X线管电压对兔器官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台CT机上采用4组X线管电压80、100、120和140kV(头部模式只有前3组管电压,体部模式4组管电压)扫描12只实验兔,在切换管电压时保持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用头颅序列扫描实验兔的头部,用体部序列扫描实验兔的胸部和腹部,测量实验兔的皮质骨、脑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肺组织的CT值。结果:X线管电压的改变对兔器官组织的CT值影响不一致。脂肪、肝脏、肾脏和皮质骨不同管电压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组织、脑组织和肌肉不同管电压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兔部分器官组织的CT值与X线管电压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根据组织器官的扫描参数来设定参考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值 组织
下载PDF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对牙髓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勤 叶玲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羟磷灰石 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_PA66)对牙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 用细胞培养技术、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RT_PCR (QRT_PCR)等实验技术及方...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羟磷灰石 聚酰胺66复合生物材料(nHA_PA66)对牙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 用细胞培养技术、倒置显微镜观察、四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RT_PCR (QRT_PCR)等实验技术及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nHA_PA66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牙髓细胞在nHA_PA66浸提液作用下,细胞外形无明显改变;nHA_PA66对牙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 活性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mRNA的表达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 nHA_PA66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 料,对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不良影响,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未见到明显的细胞生物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 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输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献清 王波 吴道澄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医学研究 输血 生物信息资源 交叉学科 信息科学 生命科学 相关学科
下载PDF
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珏 陈龙伟 +2 位作者 张锋 徐进 刘雪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康复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构建了"1个中心、2个平台、2个层次、3个结合、4个模块"的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明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康复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构建了"1个中心、2个平台、2个层次、3个结合、4个模块"的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明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性教学模式
下载PDF
重编程微生物底盘用于PHA材料的定制化低成本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强 谭丹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1226,共16页
合成生物学为新材料合成提供了无限可能,将为材料学带来变革性影响。环境友好型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作为合成生物学与材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微生物胞内合成一类线性高分子聚酯,被认为可部分替代传统化学塑料。PHA含有至少150种单... 合成生物学为新材料合成提供了无限可能,将为材料学带来变革性影响。环境友好型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作为合成生物学与材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微生物胞内合成一类线性高分子聚酯,被认为可部分替代传统化学塑料。PHA含有至少150种单体,其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多样性带来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形成了PHA家族或组学。PHA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已深入研究了30多年,其中个别PHA材料已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重新编程高性能微生物底盘细胞,并控制不同前体底物比例,可实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PHA材料的定制化合成。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是基于嗜盐微生物的节能节水的连续无灭菌开放式工业发酵工艺,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更推动了PHA材料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本文就PHA家族的组成以及工程化微生物底盘利用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高效低成本地合成多样化的PHA材料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将重点介绍PHA家族的单体组成、材料性能和包含塑料、医用、能源、智能材料等领域的PHA应用价值链,以及重编程的假单胞菌和嗜盐单胞菌在PHA定制化低成本合成中的一些工程化技术和成果、产业化应用情况,并针对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材料性能进行探讨。本文对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物材料定制化合成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聚3-羟基丁酸酯 定制化材料 嗜盐单胞菌 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PHA组学
下载PDF
人牙周韧带细胞和β-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的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翼 王贻宁 +2 位作者 赵艳 田敏 陈新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以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以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作为种子细胞,探索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膜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7d的PDLCs和β-TCP的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一侧皮下,在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的β-TC... 目的:以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以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作为种子细胞,探索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膜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7d的PDLCs和β-TCP的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一侧皮下,在对称部位植入单纯的β-TCP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8周后支架材料部分吸收,可见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组织,其内可见小血管、腺体等结构;12周时支架材料大部分吸收,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片状的新生结缔组织。空白组组织形成较少,支架材料降解与实验组相似。结论:体外培养的PDLCs与β-TCP复合后,能在体内增殖、分化,形成结缔组织,从而证明以β-TCP作为支架材料进行的牙周组织工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牙周膜 牙周韧带细胞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聚乳酸共混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生物膜的生物性能表征及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小强 袁明龙 +1 位作者 李伟 张高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8-582,共5页
聚乳酸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在第一代聚乳酸膜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聚乳酸共混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 C)生物软膜,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性能表征,包括细胞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 聚乳酸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在第一代聚乳酸膜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聚乳酸共混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 C)生物软膜,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性能表征,包括细胞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致敏实验、溶血实验、微核实验及皮下植入实验。结果表明,共混膜无毒,无刺激,无致敏作用,不引起溶血,试验材料组微核率为1.3%±1.0%,小于3%,骨髓微核实验呈阴性。皮下植入后各个时期伤口无红肿、化脓、坏死等现象。在应用于家兔术后预防肠黏连的实验研究中,生物软膜表现出很好的实验效果。结论:聚乳酸共混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软膜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粘连 共混膜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人体工程学原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曦 边专 聂敏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34-135,138,共3页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和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人类工程学原则在口腔技能训练和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兼顾了医生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舒适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和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人类工程学原则在口腔技能训练和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兼顾了医生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舒适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人体工程学 本体感觉
下载PDF
生物热-力-电生理耦合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学超 刘少宝 +2 位作者 林敏 徐峰 卢天健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1-669,共19页
由于温度、机械力、生化等多种影响因子对机体的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生物体在多物理场下保持动态平衡是其正常活动的关键条件.研究生物热-力-电生理耦合行为,旨在交叉融合多个学科,建立生物传热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等数理模型... 由于温度、机械力、生化等多种影响因子对机体的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生物体在多物理场下保持动态平衡是其正常活动的关键条件.研究生物热-力-电生理耦合行为,旨在交叉融合多个学科,建立生物传热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等数理模型,系统开展跨尺度热-力-电生理耦合行为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对理解生物体的正常功能以及重大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有效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思想在于发现关键科学问题、识别交叉学科,并集成学科优势,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生命医学领域带来新突破.该文以剑桥大学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背景,以大脑、皮肤、牙齿等为例,介绍生物热-力-电生理耦合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起源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牙齿 大脑 跨尺度 学科交叉
下载PDF
透明病理--核医学分子影像在肿瘤表型中的实践
20
作者 钟燕 岑沛立 +5 位作者 周金云 金晨涛 姚琼 王菁 田梅 张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06-514,共9页
过去几十年的肿瘤生物学研究深入解析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并识别出肿瘤在发生过程中的各种生物特征。然而,有效地将这些肿瘤的生物特征进行成像以辅助患者的临床管理仍具有挑战性。核医学分子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探究肿瘤的体内生... 过去几十年的肿瘤生物学研究深入解析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并识别出肿瘤在发生过程中的各种生物特征。然而,有效地将这些肿瘤的生物特征进行成像以辅助患者的临床管理仍具有挑战性。核医学分子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探究肿瘤的体内生物学特征提供了机遇。本文梳理了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在表征肿瘤生物特征方面的现状,并探讨了体表型策略的核医学分子影像在肿瘤中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物标志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核医学分子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