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快速高灵敏化学发光PO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海宇 秦静 +3 位作者 张艳妮 刘俊杰 何小维 王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620,共6页
目的:建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快速高灵敏化学发光POC检测法(POC-CLIA)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Alp)-AMPPD发光体系,以磁微粒(Mps)为固相载体构建POC-CLIA,并评估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特异性、稳定... 目的:建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快速高灵敏化学发光POC检测法(POC-CLIA)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Alp)-AMPPD发光体系,以磁微粒(Mps)为固相载体构建POC-CLIA,并评估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特异性、稳定性、钩状效应和临床应用。结果:β-HCG最低检测限为0.71 mU/ml,线性检测范围为0.710~1.092×10^(4) mU/ml,且在1.7×10^(5) mU/ml内无钩状效应影响。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可在37℃稳定保存10 d。准确度偏差在±10%之内,结果可靠。干扰物质与β-HCG均无交叉反应。对100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与临床标准方法检测结果高度相关(R^(2)=0.997 0)。单个样品检测时间<15 min,且测试通量可达到200 T/h。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基层社区,助力基层医疗中妊娠及相关疾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化学发光免疫 即时检测 基层健康筛查
下载PDF
加速电压、探测层厚度和处理方法对混合像素探测器成像的影响探究
2
作者 汪进鸿 张阳 +3 位作者 陈梅林 陈朕欣 于宏洋 金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61,共10页
混合像素探测器(HPD)在低电压下的高检测效率,弥补了单片有源像素传感器(MAPS)对辐射敏感材料成像不理想的缺陷。然而,HPD的成像受限于电子计数,包括单电子信号簇的识别和事件定位等处理。其中,分簇主要受探测器的硬件和成像条件影响,... 混合像素探测器(HPD)在低电压下的高检测效率,弥补了单片有源像素传感器(MAPS)对辐射敏感材料成像不理想的缺陷。然而,HPD的成像受限于电子计数,包括单电子信号簇的识别和事件定位等处理。其中,分簇主要受探测器的硬件和成像条件影响,但目前缺乏对这些参数和方法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实验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了不同加速电压、探测层厚度和事件定位方法对MTF影响,并统计了相对能量损失。结果表明,300和500μm探测层厚度的Timepix分别在低压和中高压时的能量损失最小。质心法在低压时定位效果与CNN方法相当;CNN在中高压的定位优势则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大。Timepix在低压范围的MTF与探测层厚度成正相关;高压则反之。这对HPD相机未来在单颗粒冷冻电镜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像素探测器 蒙特卡洛模拟 事件定位 调制传递函数 相对能量损失
下载PDF
透射电镜相机及单颗粒冷冻电镜数据预处理流程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汪进鸿 陈朕欣 +3 位作者 邓竞 欧嘉城 曾安 金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4-663,共1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生物制药、医学病理、纳米材料等领域。近些年,透射电镜中的冷冻电镜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并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冷冻电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型探测相机以及低剂量显微照片处理算... 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生物制药、医学病理、纳米材料等领域。近些年,透射电镜中的冷冻电镜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并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冷冻电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型探测相机以及低剂量显微照片处理算法的发展。本文回顾了透射电镜相机系统近些年的发展历史,并针对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数据预处理流程做了详细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 冷冻电镜 电子探测器 图像处理
下载PDF
敲降同源异型盒C8对7因子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黄依 方仕才 +3 位作者 王波 明金 李陈 裴端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为探究7因子(Jdp2-Jhdm1b-Mkk6-Glis1-Nanog-Esrrb-Sall4)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机制,通过正向与反向遗传学方法、定量分析重编程关键分子事件及同时敲降同源异型盒C8(homeobox C8, Hoxc8)和SMAD家族成员6(SMAD family member 6, Smad6)等... 为探究7因子(Jdp2-Jhdm1b-Mkk6-Glis1-Nanog-Esrrb-Sall4)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机制,通过正向与反向遗传学方法、定量分析重编程关键分子事件及同时敲降同源异型盒C8(homeobox C8, Hoxc8)和SMAD家族成员6(SMAD family member 6, Smad6)等方式解析Hoxc8在细胞多能性网络重建过程中的相关作用。结果表明:敲降Hoxc8可显著抑制7因子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但过表达Hoxc8对其无影响。敲降Hoxc8既不影响重编程中多能性标记基因的上调与体细胞标记基因的下调,也不影响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MET)标记基因与细胞增殖标记基因的表达。同时敲降Hoxc8与Smad6可使单独敲降Hoxc8导致的重编程效率降低情况得到恢复。综上所述,Hoxc8在7因子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Hoxc8调控细胞命运转变的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重编程 诱导多能干细胞 同源异型盒C8 SMAD家族成员6
下载PDF
人类多能干细胞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定向分化方法研究进展:从发育生物学到临床转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思其 徐和 +1 位作者 景乃禾 陈向军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95-1405,共11页
人类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它们具有向人体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潜能。近年来,其体外定向分化为脊髓前角运... 人类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它们具有向人体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潜能。近年来,其体外定向分化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基于对神经发育的理解,回顾总结了hPSC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它们在研究人类神经发育、对疾病进行体外建模和细胞替代疗法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运动神经元 神经中胚层前体细胞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