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处理对褐煤非燃料化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力通 白月姝 +1 位作者 梁宏旺 孙慎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褐煤的高水分、低热值等特性严重限制了其燃烧、热解、气化和液化等转化利用。预处理是褐煤资源深度充分利用不可或缺的步骤,将褐煤从燃料回归化工原料的本质,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改变褐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促进褐煤作为化工原料... 褐煤的高水分、低热值等特性严重限制了其燃烧、热解、气化和液化等转化利用。预处理是褐煤资源深度充分利用不可或缺的步骤,将褐煤从燃料回归化工原料的本质,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改变褐煤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促进褐煤作为化工原料的非燃料化利用。主要从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和微生物预处理等3方面对褐煤非燃料化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推动褐煤资源的深度充分清洁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工程 褐煤 预处理 资源转化 碳中和
下载PDF
抗坏血酸和单宁酸进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和特性研究
2
作者 黄天文 王婧 +4 位作者 谭磊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分别采用绿色还原剂抗坏血酸(AA)和单宁酸(T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TA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通过对RGO和RGOA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AA和TA均可有效地还原GO。制得的RGO和RGOA... 分别采用绿色还原剂抗坏血酸(AA)和单宁酸(T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TA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通过对RGO和RGOA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AA和TA均可有效地还原GO。制得的RGO和RGOA形貌、亲水性和导电性存在显著区别:RGO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且碎裂、无序固体结构,电导率显著提高,与RGOA相比还原程度更高,但亲水性较差;RGOA则由于TA的多酚羟基的引入,呈现为膨胀卷曲絮状结构,电导率有所提升,亲水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化学还原 抗坏血酸 单宁酸
原文传递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力通 路亚楠 郝思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超微粉碎对泥炭进行预处理,研究了超微粉碎泥炭的粒度分布,测定了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过程中的日产气量、总产气量及发酵体系的pH值、还原糖含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研究了超微粉碎预处理对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 采用超微粉碎对泥炭进行预处理,研究了超微粉碎泥炭的粒度分布,测定了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过程中的日产气量、总产气量及发酵体系的pH值、还原糖含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研究了超微粉碎预处理对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发酵前后超微粉碎泥炭的形貌,解析了超微粉碎对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泥炭发酵总产气量为805.7 mL,较200目泥炭发酵总产气量(579.7 mL)提高了38.98%;超微粉碎泥炭产生物甲烷的发酵周期为48 d,比200目泥炭的发酵周期延长了13 d,提高了总产气量。超微粉碎能够提高泥炭有机质的生物可降解性,提高泥炭生物甲烷产量,延长泥炭发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超微粉碎 预处理 生物甲烷
下载PDF
畜禽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力通 孙慎光 +1 位作者 李丽萍 于淼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0期97-101,共5页
规划化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急速上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废弃物传统资源化利用有肥料化、沼气化和饲料化,养殖废弃物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难以保证传统模式的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依赖政府专项资金、优惠政策... 规划化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急速上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废弃物传统资源化利用有肥料化、沼气化和饲料化,养殖废弃物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难以保证传统模式的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依赖政府专项资金、优惠政策扶持。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有望通过工艺创新与模式完善,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废弃物 能源化 经济 环保
下载PDF
风化煤腐植酸的提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力通 李丽萍 刘玉龙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37,共7页
风化煤含氧量高、发热量低使其失去了作为燃料的价值,作为煤炭资源衍生而来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但是,风化煤富含腐植酸,可以制备高附加值腐植酸,进而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基于风化煤的化学性质和特点,简单介绍了风... 风化煤含氧量高、发热量低使其失去了作为燃料的价值,作为煤炭资源衍生而来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但是,风化煤富含腐植酸,可以制备高附加值腐植酸,进而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基于风化煤的化学性质和特点,简单介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结构表征方法,对风化煤的预处理方法及碱溶酸析法、催化法、微生物溶解法、絮凝法、序贯溶解法等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风化煤腐植酸提取新工艺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风化煤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腐植酸 提取 表征方法 应用
下载PDF
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力通 梁宏旺 孙慎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4,共6页
褐煤由于水分高、挥发分高、热值低、易自燃,常用作坑口电站燃料。相对于褐煤燃料化利用,提取腐植酸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低碳利用途径。在介绍腐植酸提取原料的基础上,对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对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研究进展... 褐煤由于水分高、挥发分高、热值低、易自燃,常用作坑口电站燃料。相对于褐煤燃料化利用,提取腐植酸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低碳利用途径。在介绍腐植酸提取原料的基础上,对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对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促进褐煤及褐煤腐植酸的高值化利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腐植酸 黄腐酸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内源草酸青霉菌HM-M1对平庄褐煤的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成建国 马力通 +2 位作者 赵文渊 刘云颖 邹云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7-324,共8页
褐煤作为一种低阶煤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微生物转化褐煤制备高值化学品是利用褐煤的新技术手段,分离筛选可高效溶解转化褐煤的微生物是该技术的关键。从内蒙古东部平庄矿区褐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好溶解转化褐煤能力的内源真菌命名为HM-... 褐煤作为一种低阶煤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微生物转化褐煤制备高值化学品是利用褐煤的新技术手段,分离筛选可高效溶解转化褐煤的微生物是该技术的关键。从内蒙古东部平庄矿区褐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好溶解转化褐煤能力的内源真菌命名为HM-M1,经基因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株具有对褐煤环境适应性强和溶解转化效率高的优点,在液体培养基中28℃下溶煤处理20 d,对预处理褐煤溶解率达50.3%。同时对煤样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并利用SEM、FTIR对微生物溶解转化前后褐煤的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在以褐煤为唯一营养源的条件下生长,并可将褐煤进一步溶解转化为黑色液体。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后褐煤中含氧量增加,同时硝酸处理可将褐煤中部分固定碳通过氧化断键转变为挥发份,进一步提高褐煤的微生物溶解转化率;SEM分析结果表明经草酸青霉菌HM-M1溶解转化后褐煤残渣呈腐蚀形状,褐煤结构变得疏松多孔,有较多的褐煤成分被溶解转化为液体流出。FTIR分析结果表明草酸青霉菌HM-M1主要对褐煤中含O和N基团如羰基、羧基、酰胺基、醚键等部位进行断键降解;对褐煤溶解转化液态产物进行GC-MS分析,得到10种浓度较高的溶解转化产物,包括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酯类、苯并呋喃、萘类、菲类等,这些化合物均为应用价值较高的精细化工原料和医药合成中间体。本研究首次从褐煤中分离草酸青霉菌,并应用于褐煤的溶解转化制备高值化学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高值化学品 微生物转化 草酸青霉菌 真菌
下载PDF
苯甲醛对泥炭产生物甲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郝思雯 马力通 成建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2,128,共5页
为改善泥炭生物转化甲烷产率低的现状,探索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醛对泥炭生物甲烷化的影响。以草本泥炭为原料,从其主要成分化学腐植酸的降解产物出发,在泥炭生物甲烷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苯甲醛,解析苯甲醛对日产气量、总产气量、辅酶F... 为改善泥炭生物转化甲烷产率低的现状,探索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醛对泥炭生物甲烷化的影响。以草本泥炭为原料,从其主要成分化学腐植酸的降解产物出发,在泥炭生物甲烷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苯甲醛,解析苯甲醛对日产气量、总产气量、辅酶F420、COD、碱度和苯甲醛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发酵温度下厌氧发酵30 d,对照组总产气量为381.8 m L,添加28.27 mmol/L苯甲醛泥炭发酵组总产气量达805.9 m 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1.09%;日产气量最高达到162.8 m L,比同期对照组高152 m L;COD去除率达46.5%,比对照组提高了28.3%。添加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醛有利于促进泥炭甲烷发酵体系有机物降解,促进泥炭生物甲烷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苯甲醛 腐植酸 生物甲烷
原文传递
均相体系中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磊 姚睿 +3 位作者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2,229,共6页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水中的染料离子,在均相体系中,以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ell-g-PGMA,并通过FT-IR、XRD和TGA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接枝时间、温度、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初始浓度下考察了Cell-g-PGMA对亚甲基蓝(MB)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对MB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71.39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均相接枝改性 吸附 亚甲基蓝
原文传递
超微粉碎预处理泥炭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10
作者 孙慎光 李珺 +1 位作者 马力通 赵寒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13-16,共4页
采用超微粉碎对泥炭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发酵,考察超微粉碎预处理对泥炭产氢气过程中的日产氢气量、pH值、还原糖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总产氢气量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产氢气前后泥炭颗粒的形貌... 采用超微粉碎对泥炭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发酵,考察超微粉碎预处理对泥炭产氢气过程中的日产氢气量、pH值、还原糖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总产氢气量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产氢气前后泥炭颗粒的形貌。结果表明:泥炭经超微粉碎预处理后,粒径更小,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率提高,孔隙尺寸增大。超微粉碎后泥炭发酵的总产氢气量为843 mL,较200目泥炭发酵的总产氢气量(500 mL)提高了68.6%。超微粉碎能够显著提高泥炭发酵产氢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泥炭 预处理 产氢气
下载PDF
磺化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咪唑离子液体的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姚睿 谭磊 +4 位作者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赛华征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170,共4页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吸附材料,在均相体系中,以微晶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再通过磺化作用制备了磺化纤维素(CMS)吸附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CMS的结... 为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吸附材料,在均相体系中,以微晶纤维素为基材,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制备了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再通过磺化作用制备了磺化纤维素(CMS)吸附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CMS的结构,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吸附时间、pH、吸附剂用量对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为45min、吸附剂用量为20mg、溶液pH=6.8条件下,CMS对[Bmim]Cl的吸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甲酯 均相接枝改性 吸附 离子液体
原文传递
光谱技术用于泥炭甲烷发酵残渣腐植酸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路亚楠 马力通 +2 位作者 李丽萍 李冉冉 邓雅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0,共6页
生物甲烷化可能是泥炭低碳转化最有利的方法,为探索泥炭甲烷发酵残渣再利用提取腐植酸,实现泥炭甲烷发酵耦合腐植酸提取新工艺,需要解析碱液对甲烷发酵残渣腐植酸得率、纯度、结构的影响。以草本泥炭为原料,先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再甲烷... 生物甲烷化可能是泥炭低碳转化最有利的方法,为探索泥炭甲烷发酵残渣再利用提取腐植酸,实现泥炭甲烷发酵耦合腐植酸提取新工艺,需要解析碱液对甲烷发酵残渣腐植酸得率、纯度、结构的影响。以草本泥炭为原料,先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再甲烷发酵,残渣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腐植酸,分别采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和焦磷酸钠萃取,对得到的腐植酸样品进行产率、纯度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萃取剂萃取、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均对泥炭腐植酸产率、纯度、结构有明显影响。氢氧化锂萃取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与对照组残渣腐植酸产率、纯度均最高,产率分别达43.59%、41.07%、纯度分别是70.4%、70.6%。焦磷酸钠萃取泥炭腐植酸中羟基、甲基、亚甲基、醚键含量较多,芳构化程度较低;氢氧化钠萃取泥炭腐植酸酮、醛、羧酸和苯环等结构含量丰富,芳构化程度较高。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残渣腐植酸羟基、甲基、亚甲基、醚键含量均降低,羰基、苯环含量较高,芳构化程度增大。甲烷发酵残渣提取泥炭腐植酸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对碱溶酸析法提取泥炭腐植酸的结构有明显影响,泥炭甲烷发酵残渣再利用提取腐植酸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残渣 再利用 腐植酸 甲烷发酵 碱液
下载PDF
苯甲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力通 刘云颖 +1 位作者 董利超 王亚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探索褐煤主要成分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提高褐煤制生物甲烷的得率,以内蒙古平庄褐煤为原料,在褐煤生物甲烷化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苯甲酸,解析发酵过程中pH值、VFA质量浓度、日产气量和总产气量... 为探索褐煤主要成分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提高褐煤制生物甲烷的得率,以内蒙古平庄褐煤为原料,在褐煤生物甲烷化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苯甲酸,解析发酵过程中pH值、VFA质量浓度、日产气量和总产气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不添加苯甲酸的褐煤发酵组的总产气量为440.7mL,2 500mg/L苯甲酸加入量的褐煤发酵组的总产气量为845.7mL,暗示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促进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生物甲烷 苯甲酸 腐植酸 发酵
下载PDF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霞 吴昊 +4 位作者 聂智华 马力通 崔金龙 赛华征 成建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04-2910,共7页
在模拟生理环境中,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法研究中,经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298,303和308 K温度下的... 在模拟生理环境中,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法研究中,经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298,303和308 K温度下的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 q和猝灭常数,证明BSA与黄腐殖酸(FA)相互作用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同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合位点数n都在1附近,FA与BSA体系相互作用比为1∶1;利用静态猝灭双对数方程计算三个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得出结论,FA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ΔG<0,说明作用过程为自发过程。采用Fo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距离r=6.340 nm,表明BSA与FA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FA与BSA残基的结合作用力具有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疏水作用力,多种力共同作用使FA与BSA能够稳定结合。通过对FA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发现BSA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红移,表明FA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通过研究FA与BSA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得到FA使BSA中的色氨酸(Trp)残基周围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亲水性增强,使BSA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通过研究FA与BSA相互作用的三维荧光光谱,峰1(peak 1)与峰2(peak 2)的最大发射波长峰都发生了红移,证明FA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FA使BSA周围环境的极性增大,疏水性减小,亲水性增加,BSA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最后采用圆二色谱法进行分析,利用软件计算得出该实验相互作用体系下α-螺旋(α-Helix)减少2.3%、β-折叠(β-sheet)增加7.7%、β-转角(β-Turn)增加0.6%和无规则结构(Random coil)含量减少1.2%,β-折叠(β-sheet)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强有力地说明了FA使BSA结构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黄腐植酸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模拟
下载PDF
低品质煤炭原料对提取矿源黄腐酸的影响
15
作者 夏丽丽 马力通 李珺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碱溶酸析法从不同低品质煤炭原料(藓类泥炭、草本泥炭、木本泥炭、褐煤、烟煤、风化煤)中提取矿源黄腐酸,采用容量法测定了其纯度,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X... 采用碱溶酸析法从不同低品质煤炭原料(藓类泥炭、草本泥炭、木本泥炭、褐煤、烟煤、风化煤)中提取矿源黄腐酸,采用容量法测定了其纯度,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品质煤炭原料对矿源黄腐酸的产率和纯度有显著影响,其中藓类泥炭矿源黄腐酸的产率和纯度均最高,分别可达10.56%和27.78%;从不同低品质煤炭原料中提取的矿源黄腐酸的化学结构相似,但分子量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木本泥炭矿源黄腐酸的分子量最大,风化煤矿源黄腐酸的分子量最小;泥炭(藓类泥炭、草本泥炭、木本泥炭)矿源黄腐酸的官能团种类较多,其中藓类泥炭矿源黄腐酸的羟基、酮基、醛基、羧基等官能团种类最多,且官能团含量最高,烟煤矿源黄腐酸的官能团种类和含量均最少;藓类泥炭、木本泥炭矿源黄腐酸含有更多的脂肪碳,草本泥炭、风化煤矿源黄腐酸含有更多的芳香碳。表明低品质煤炭资源中,藓类泥炭更适合作为提取矿源黄腐酸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质煤炭 矿源黄腐酸 碱溶酸析法
下载PDF
褐煤降解产高值化学品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马力通 李丽萍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17-20,共4页
褐煤储量丰富却是劣质燃料,但氧含量高使其成为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前驱体。褐煤降解及其产物分离是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关键。通过褐煤有机质的降解,褐煤降解产高值化学品,既能提高褐煤的经济效益,又能减轻褐煤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的... 褐煤储量丰富却是劣质燃料,但氧含量高使其成为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前驱体。褐煤降解及其产物分离是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关键。通过褐煤有机质的降解,褐煤降解产高值化学品,既能提高褐煤的经济效益,又能减轻褐煤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实现褐煤的非能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高值化学品 降解
下载PDF
腐植酸前体物质木质素对褐煤生物甲烷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利超 马力通 王亚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3,共5页
为提高褐煤制天然气的得率,探索腐植酸前体物质木质素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木质素的褐煤生物甲烷化体系进行过程检测,解析发酵过程中pH值、VFA质量浓度、日产气量和总产气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不添加木质... 为提高褐煤制天然气的得率,探索腐植酸前体物质木质素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木质素的褐煤生物甲烷化体系进行过程检测,解析发酵过程中pH值、VFA质量浓度、日产气量和总产气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不添加木质素的对照褐煤发酵组的总产气量为911.00 mL,1000 mg/L木质素质量浓度的褐煤发酵组的总产气量最低为718.00 mL,腐植酸前体物质木质素抑制褐煤生物甲烷化,木质素降解产生酚类物质,限制了微生物正常生长,进而限制微生物利用褐煤固定碳、挥发分作为碳源产生物甲烷,揭示木质素对褐煤厌氧发酵产甲烷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生物甲烷 木质素 发酵
下载PDF
黄腐植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颖 王晓霞 +1 位作者 马力通 李智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为探索黄腐植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提升褐煤制生物甲烷的产率,以内蒙古平庄褐煤为材料,在褐煤生物甲烷化反应体系中加入黄腐植酸,解析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辅酶F_(420)质量摩尔浓度对褐煤生物甲烷化日产气量和总... 为探索黄腐植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的影响,提升褐煤制生物甲烷的产率,以内蒙古平庄褐煤为材料,在褐煤生物甲烷化反应体系中加入黄腐植酸,解析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辅酶F_(420)质量摩尔浓度对褐煤生物甲烷化日产气量和总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0 mg/L黄腐植酸的褐煤发酵组的总产气量为838.9 m L,比对照组总产气量增加了49.6%,说明黄腐植酸对褐煤生物甲烷化促进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黄腐植酸 生物甲烷 辅酶F_(420) 挥发性脂肪酸
原文传递
氢氧化钠预处理泥炭酶解发酵产乙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丽萍 马力通 潘存龙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263-266,272,共5页
通过发酵实验研究草本泥炭产乙醇的影响因素,为探索泥炭的乙醇化利用途径奠定基础。首先用碱溶液对粉粹后的草本泥炭预处理,然后纤维素酶酶解,将酶解液控制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开始厌氧发酵,研究时间、pH、温度和酵母加入量4个因素对实验... 通过发酵实验研究草本泥炭产乙醇的影响因素,为探索泥炭的乙醇化利用途径奠定基础。首先用碱溶液对粉粹后的草本泥炭预处理,然后纤维素酶酶解,将酶解液控制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开始厌氧发酵,研究时间、pH、温度和酵母加入量4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选择草本泥炭发酵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草本泥炭可以通过酶解发酵产生乙醇;酵母加入量对草本泥炭发酵产CH3CH2OH的影响最大;在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41℃、发酵pH=3.0、酵母加入量0.75%时,酒精度可达到2.67%(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泥炭 预处理 发酵 乙醇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稀硫酸预处理泥炭酶解发酵产乙醇研究
20
作者 李丽萍 马力通 杨世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10期56-59,共4页
将草本泥炭用稀硫酸预处理后,经纤维素酶酶解、酵母发酵产乙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加量0.15%、发酵液pH值4.0、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54 h,在此条件下,草本泥炭发酵产乙醇的酒精度可达到3.... 将草本泥炭用稀硫酸预处理后,经纤维素酶酶解、酵母发酵产乙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加量0.15%、发酵液pH值4.0、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54 h,在此条件下,草本泥炭发酵产乙醇的酒精度可达到3.82%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泥炭 稀硫酸 发酵 乙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