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梅 丁文涛 +5 位作者 蓝新隆 李清华 胡润芳 郭娜 林国强 赵晋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9-2091,I0001-I0004,共17页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鲜食大豆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变异,深入解析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机制,为鲜食大豆种质创新及品质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来自东北大豆生态区、北方大豆生态区、黄淮海大豆生...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鲜食大豆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研究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变异,深入解析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机制,为鲜食大豆种质创新及品质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来自东北大豆生态区、北方大豆生态区、黄淮海大豆生态区和南方大豆生态区的133份大豆地方种质,在2021年连江春季、福清春季和秋季3个环境下对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进行表型测定,结合82187个高质量SNP标记,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Q+K)对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并以显著SNP位点为中心,两端各扩展119.07 kb连锁不平衡衰减距离为候选区间,根据候选区间内基因的注释和组织表达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3个环境下,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范围为3.37—33.84 mg·g^(-1),遗传变异系数为24.59%—32.69%,可溶性糖含量遗传率为68.14%。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江春季、福清春季和秋季3个环境下分别检测到与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关联的SNP有6、8和22个,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2.43%—29.27%,以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的9个显著SNP位点所在的候选区间进行搜索,共获得86个基因,结合基因注释和组织表达信息,进一步筛选到9个候选基因,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糖蛋白家族和糖类合成转运等生物学过程。其中,Glyma.01g016500、Glyma.13g042100、Glyma.16g131800和Glyma.16g155300在大豆种子及荚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的最具潜力候选基因。【结论】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36个与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关联的SNP,进一步筛选出9个候选基因可能参与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调控,其中,Glyma.01g016500、Glyma.13g042100、Glyma.16g131800和Glyma.16g155300可作为调控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关键目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鲜籽粒 可溶性糖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小麦抗除草剂冻药害的鉴定评价指标研究
2
作者 邱光 刘彩云 +4 位作者 付必胜 张巧凤 郭炜 翟文玲 吴纪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5-1502,共8页
小麦喷施除草剂后,若短时间内遭遇寒潮或0℃以下的低温胁迫,极易发生冻药害,威胁小麦生产安全。为探索小麦除草剂冻药害抗性鉴定评价指标,从15000份小麦种质资源中,初筛出20份源于国内不同麦区且对除草剂冻药害抗性表现明显差异的小麦... 小麦喷施除草剂后,若短时间内遭遇寒潮或0℃以下的低温胁迫,极易发生冻药害,威胁小麦生产安全。为探索小麦除草剂冻药害抗性鉴定评价指标,从15000份小麦种质资源中,初筛出20份源于国内不同麦区且对除草剂冻药害抗性表现明显差异的小麦种质作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和春化室内,对不同苗龄、药剂处理时间、低温温度、低温处理时间、土壤墒情等条件下麦苗冻药害情况进行分级调查,并统计冻药害指数。结果表明,在小麦3叶1心期、药剂处理3 d、-4℃低温处理5 d和适墒(土壤含水率15%~18%)等条件下,参试材料间相对冻药害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数值离散度最大,材料间差异显著性水平也最高,能够明显地区分出不同参试材料的抗冻药害特性。依据相对冻药害指数变化范围,将抗除草剂冻药害的特性划分为5种抗性类型,分别为高抗(≤0.10)、抗(0.11~0.30)、中抗(0.31~0.50)、感(0.51~0.70)和高感(>0.70)。该鉴定方法可用于小麦抗除草剂冻药害种质资源筛选和抗性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资源 除草剂冻药害 冻药害指数
下载PDF
小肽Ospep5对水稻耐镉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明月 张文婷 +3 位作者 李阳 张保龙 杨立明 王金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镉(Cd)胁迫是植物面临的主要重金属胁迫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植物小肽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但水稻中镉毒害的研究很少。在前期研究中,通过翻译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鉴定了一系列水稻小肽,其中发现Osp... 镉(Cd)胁迫是植物面临的主要重金属胁迫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植物小肽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但水稻中镉毒害的研究很少。在前期研究中,通过翻译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鉴定了一系列水稻小肽,其中发现Ospep5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稻的耐盐性。本研究以日本晴野生型、日本晴过表达Ospep5-OX和日本晴CRISPR/Cas9突变体ospep5-3作为水稻试验材料,研究Ospep5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00μmol L^(–1)CdCl_(2)处理显著抑制了水稻幼苗的形态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镉离子含量显著提高。与单独的镉胁迫相比,外源施加Ospep5后,可以有效缓解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形态生长的抑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镉离子含量,并且能够促进耐镉基因(OsHMA2、OsHMA3、OsCAL1)的表达。总之,Ospep5通过调节水稻幼苗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以及调控耐镉基因表达的方式,最终提高水稻幼苗对镉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胁迫 Ospep5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鉴评及其初步应用
4
作者 潘丽媛 王永军 +4 位作者 李海军 侯富 李菁 李丽丽 孙苏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8-1282,共15页
小麦穗发芽会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显著降低,近年来在黄淮地区逐渐加重,威胁我国、特别是黄淮区域小麦生产安全,抗性种质及功能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是减轻穗发芽危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多年田间自然鉴定的77份抗穗发芽种质及128份导... 小麦穗发芽会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显著降低,近年来在黄淮地区逐渐加重,威胁我国、特别是黄淮区域小麦生产安全,抗性种质及功能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是减轻穗发芽危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多年田间自然鉴定的77份抗穗发芽种质及128份导入了6个抗穗发芽种质的轮回群体创制的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法和籽粒发芽法对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明确穗发芽功能标记Vp1B3、Dorm-B1和PM19在抗性种质中的分布并评估其育种效果。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中49.35%(38份)达到中抗水平,其中仅57.89%(22份)含有Vp1Ba或(和)Dorm-B1b抗性位点,西农172、Kalango、淮麦40、豫农186同时含有2个抗性位点;高代品系中36.72%(47份)达到中抗以上,其中87.23%含有抗性位点,17.02%(8份)同时含有2个抗性位点。抗性位点的累加可提升抗性水平。种质资源中不含有抗性位点的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36.65%和34.99%,而含有2个抗性位点的分别为18.17%和23.87%,高代材料也呈现相同的趋势。高代材料中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含有的抗性位点数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7.02%的中抗水平材料含有2个抗性位点,而未达到中抗水平的其他材料中仅有4.94%含有2个抗性位点,表明利用优异等位变异可显著改良抗性。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和表型鉴定进行抗穗发芽种质筛选,通过轮回选择进行种质创新,有望提升黄淮麦区的小麦穗发芽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种质资源 轮回选择
原文传递
江苏粳稻育成品种氮响应相关性状位点分析
5
作者 唐伟杰 陈海元 +8 位作者 张所兵 唐骏 林静 方先文 张抒南 肖宁 吴云雨 李爱宏 张云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3,共9页
【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 【目的】江苏省是水稻氮肥施用量较高的区域,且水稻品种选育历史悠久,种质来源广泛;为了鉴定江苏水稻品种的氮响应相关性状以及氮响应相关基因,筛选氮高效品系,最终降低氮肥用量。【方法】利用76份不同地区、不同选育时间育成的江苏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GATK4等软件获取群体变异信息,并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结构,以三个不同氮肥处理水平,调查成熟期氮响应相关性状并分析氮响应相关位点。【结果】筛选到了华粳5号和宁粳5号等氮钝感品种;利用关联分析,发现了已知或已报道的氮相关基因(OsAMT1.2,OsNRT2.4和Fd-GOGAT1等)邻近位点;进一步分析了位点的优异变异和携带优异位点的品种。【结论】鉴定了江苏育成粳稻品种的氮响应差异和携带的优异位点,可为选育不同氮响应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响应 品种筛选 优异位点
下载PDF
江苏省大豆豆荚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李艺阳 吴冕 +2 位作者 顾和平 陈新 崔晓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1809,共9页
真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病害直接影响大豆籽粒及鲜食豆荚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江苏省大豆豆荚病害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从南京、淮安、徐州、南通、盐城的大豆种植区内采集了78份有明显病斑的豆荚,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与纯化得到112种病原菌。... 真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病害直接影响大豆籽粒及鲜食豆荚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江苏省大豆豆荚病害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从南京、淮安、徐州、南通、盐城的大豆种植区内采集了78份有明显病斑的豆荚,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与纯化得到112种病原菌。通过对比ITS与TUB2序列,112种病原菌被分为半知菌亚门的5个属: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拟茎点霉属(Diaporthe spp.)、黑孢菌属(Nigrospora spp.)和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 spp.)。其中镰刀菌属占比最高,占65.18%。从每个属中选择1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证明5个分离物分别属于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大豆拟茎点霉菌(D.longicolla)、球黑孢菌(N.sphaerica)和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pseudotheobromae)。本研究明确了为害江苏省大豆豆荚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豆豆荚真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真菌病害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江苏近30年审定粳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沈雨晴 张晨雨 +11 位作者 纪萌萌 陈玘 杨华 宋锦花 冯嘉欣 朱虹 张亿 吕甜 冯志明 胡珂鸣 陈宗祥 左示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采用79个SSR标记[包含《水稻真实性SSR鉴定标准》(GB/T 39917-2021)中推荐的48个标记]对江苏1989-2021年间审定和推广的230份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9个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599条多态性片段,单个标记平均检测出... 采用79个SSR标记[包含《水稻真实性SSR鉴定标准》(GB/T 39917-2021)中推荐的48个标记]对江苏1989-2021年间审定和推广的230份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9个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599条多态性片段,单个标记平均检测出8个多态性位点(变幅为3~19个), 38个SSR标记在供试品种群体中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55 (变幅为0.009~0.813)。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605 (变幅为0.330~0.971),显示江苏粳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总体较近。对品种标记基因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供试粳稻品种被分为10个类群,其中第10类群品种数占比80.9%,绝大多数是最近5年育成的,说明江苏当前推广的粳稻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更低。中熟中粳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总体上高于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这3种生态型,中熟晚粳品种与其他3种生态型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品种间遗传相似性随时间的推进呈现明显递增趋势,近5年育成的多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显著高于之前育成品种,且与10年前品种在遗传组成上已发生明显变化。就不同育成单位而言,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育成的品种之间以及与其他9个主要单位育成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一研究为江苏粳稻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及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粳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江苏粳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生态类型
下载PDF
敲除Bsr-d1和Pi21基因改良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8
作者 张亿 朱虹 +7 位作者 李明友 王广达 许志文 姜晓红 翟鹏飞 冯志明 陈宗祥 左示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真菌引起的水稻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与品质,培育广谱持久抗性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江苏主推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中2个抗稻瘟病数量性状基因Bsr-d1和Pi21进行敲除...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真菌引起的水稻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与品质,培育广谱持久抗性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江苏主推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中2个抗稻瘟病数量性状基因Bsr-d1和Pi21进行敲除研究,获得各基因的纯合敲除系,并通过杂交聚合获得携带双基因敲除系。苗期多菌株接种及叶片划伤接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Bsr-d1和Pi21各单基因敲除系均显著增强稻瘟病抗性;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水平总体强于各单基因系。RT-qPCR结果显示,稻瘟病菌接种后,多个防御相关基因在敲除系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Bsr-d1和Pi21编辑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经济和品质相关性状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创建的抗稻瘟病育种中间材料可进一步用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CRISPR/Cas9 数量性状基因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菜用大豆新品种衢鲜11号的选育
9
作者 雷俊 汪寿根 +5 位作者 邵晓伟 许竹溦 余文慧 陈润兴 邢邯 赵晋铭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35,共4页
衢鲜11号是以育种中间材料南农10-1为母本,以夏大豆品种南农99-10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种。株型收敛,平均株高59.8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出苗至采收鲜荚78.2 d(天);平均单株有效荚数31.1个,青荚绿色,弯镰刀形... 衢鲜11号是以育种中间材料南农10-1为母本,以夏大豆品种南农99-10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菜用秋大豆品种。株型收敛,平均株高59.8 cm,亚有限结荚习性,出苗至采收鲜荚78.2 d(天);平均单株有效荚数31.1个,青荚绿色,弯镰刀形,荚型大,每荚粒数2.0个,鲜百荚重340.3 g,鲜百粒重83.3 g;标准荚长6.0 cm、宽1.4 cm,标准荚率61.5%,每667 m^(2)鲜荚产量730 kg左右,适宜浙江省及生态相近地区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衢鲜11号 系谱选育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夏大豆品种淮豆16的选育
10
作者 李曙光 傅蒙蒙 +3 位作者 王亚琪 余希文 赵志鑫 徐海风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91-95,共5页
淮豆16(参试名称淮16-2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9号为母本、菏豆12为父本,采用改良单籽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00008;2022年获得国家植... 淮豆16(参试名称淮16-2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9号为母本、菏豆12为父本,采用改良单籽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00008;2022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CNA20191000644。该品种具有高蛋白、高产、抗病、大籽粒等优良特性,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对淮豆16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高产 夏大豆 淮豆16 选育
下载PDF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响应纹枯病菌侵染的代谢组差异分析
11
作者 卢帅兵 谢文亚 +7 位作者 岳轩宇 李梦臣 冯志明 陈宗祥 胡珂鸣 陈夕军 曹文磊 左示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7,25,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GC/TOF-MS)检测抗纹枯病品种(YSBR1)YS和感纹枯病品种(Lemont)LE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后的代谢组差异,以探究水稻抗纹枯病机制。结果表明:R.solani侵染后,YS和LE分别有82和75个差...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GC/TOF-MS)检测抗纹枯病品种(YSBR1)YS和感纹枯病品种(Lemont)LE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后的代谢组差异,以探究水稻抗纹枯病机制。结果表明:R.solani侵染后,YS和LE分别有82和75个差异代谢物(DAM)的含量升高;相对于LE,YS中存在更多的氨基酸类差异代谢物,其中合成抗病因子(水杨酸、乙烯、木质素、叶绿素和γ-氨基丁酸)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受诱导水平明显高于LE。结果提示YS对纹枯病的较强抗性可能与其自身特有的代谢产物尤其是抗病因子相关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抗性差异 代谢组
下载PDF
集中力量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
12
作者 万建民 《群众》 2023年第15期8-9,共2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他明确指出,“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江苏响应国家战略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集中力量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自立自强 补短板 生物育种 种业科技 民族种业 安全提升 自主可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