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能源植物小桐子功能基因及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波 邹竹荣 +2 位作者 李旭娟 陈杨玲 龚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2-530,共9页
为缓解能源需求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有限的化石燃料储备之间的矛盾,人们得寻找更加生态、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能源。利用能源植物生产生物柴油与生物酒精类燃料已成为发展的方向。其中,大戟科的小桐子以其强抗逆性、高含油量等特点而受... 为缓解能源需求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有限的化石燃料储备之间的矛盾,人们得寻找更加生态、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能源。利用能源植物生产生物柴油与生物酒精类燃料已成为发展的方向。其中,大戟科的小桐子以其强抗逆性、高含油量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能源植物小桐子油脂含量与质量、生物代谢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相关功能基因、细胞学染色体核型、核基因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能源植物小桐子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小桐子 功能基因 基因组
下载PDF
snoRNAs在肝癌中潜在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馨馨 汪旭 倪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284-289,共6页
核仁小RNA(snoRNAs)为核仁内存在的一类非编码RNA分子,主要负责rRNA的2′-O-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化修饰。此外,snoRNAs还在tRNA修饰、剪接体snRNA修饰、端粒结构维护及mRNA的可变剪接等生物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snoRNAs的表达... 核仁小RNA(snoRNAs)为核仁内存在的一类非编码RNA分子,主要负责rRNA的2′-O-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化修饰。此外,snoRNAs还在tRNA修饰、剪接体snRNA修饰、端粒结构维护及mRNA的可变剪接等生物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snoRNAs的表达异常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同时,因其在体液中较稳定、易被检测,可作为临床中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snoRNAs的合成、分类、结构和功能,并介绍其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小RNA 肝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云岭山脉南部地区花面狸的分布和活动节律研究
3
作者 段升伟 金吉辉 +3 位作者 张德祥 于岱含 金朝光 杨士剑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云岭山脉南部地区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布设相机125台,共收集61个分布位点和283张独立有效照片。结果表明:花面狸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分布广泛,可利用多种类型生境... 2019年10月—2021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云岭山脉南部地区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分布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布设相机125台,共收集61个分布位点和283张独立有效照片。结果表明:花面狸在云岭山脉南部地区分布广泛,可利用多种类型生境,但在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活动频率较高;花面狸在海拔2700~3700 m活动频率最高,不同季节的活动频率在海拔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面狸是夜行性动物,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活动高峰为20:00—22:00和04:00—06:00;季节活动节律呈现明显差异,冬季和其他季节之间、春季和秋季之间活动节律均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面狸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云岭山脉
下载PDF
植物褪黑素: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新兴信号分子
4
作者 周宏丹 罗晓萍 +1 位作者 涂米雪 李忠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褪黑素(melatonin, MT)与其他传统五大类激素相比,其鉴定仅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新兴植物激素,是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效信号分子。在植物中,MT被称为植物褪黑素(phytomelatonin),它不仅调节种子萌发、根系构型、气孔运动、生... 褪黑素(melatonin, MT)与其他传统五大类激素相比,其鉴定仅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新兴植物激素,是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效信号分子。在植物中,MT被称为植物褪黑素(phytomelatonin),它不仅调节种子萌发、根系构型、气孔运动、生物节律和开花与衰老,还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的活力,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减轻胁迫造成的氧化胁迫、渗透胁迫、蛋白变性和细胞损伤,最终使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文基于MT代谢及其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MT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归纳逆境胁迫下MT通过直接清除ROS和/或触发信号转导途径,上调抗逆相关基因表达,继而激活渗透调节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活力,促进逆境蛋白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稳定光合作用和碳代谢,减少ROS的积累和细胞氧化损伤,最终提高植物对高温、低温、干旱、盐渍、重金属、紫外辐射和水涝等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文为理解MT的代谢、生理功能及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褪黑素 非生物胁迫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系统 胁迫耐性
下载PDF
三种主要真菌毒素及其毒素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向霞 朱恩恒 韩楠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饲料生产贮藏时常被真菌毒素污染,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真菌毒素会对畜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而真菌毒素的共存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真菌毒素的降解主要包括... 饲料生产贮藏时常被真菌毒素污染,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真菌毒素会对畜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而真菌毒素的共存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真菌毒素的降解主要包括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生物酶解法,而生物酶解法相比于另外两种方法更为环保、高效,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对毒性强、污染广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危害机制、降解途径以及相关的真菌毒素降解酶进行详细分析及探讨。利用分子对接等手段揭示了毒素小分子在降解反应中与真菌毒素降解酶的相互作用,并筛选出了降解过程中的关键氨基酸。虽然酶解法在去除真菌毒素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应用仍然受限,急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因此,优化酶解法的工艺和条件,以实现高效、经济地去除真菌毒素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本研究为指导真菌毒素降解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危害机制 降解途径 毒素降解酶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波 洪涛 +2 位作者 唐湘华 慕跃林 黄遵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4-336,356,共4页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发酵的研究水平和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微生物 应用
下载PDF
能源植物小桐子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杨玲 王海波 +2 位作者 陈凯 崔明昆 龚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寻找更加生态、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桐子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植物,因其种子含油量高,可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逆境不仅限制小桐子的地域分布,而且对小桐子的产量及品质的...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寻找更加生态、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桐子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植物,因其种子含油量高,可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逆境不仅限制小桐子的地域分布,而且对小桐子的产量及品质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为此,对小桐子的各种逆境,如低温、干旱、高盐、高温、重金属等伤害与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小桐子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及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小桐子抗逆性分子机理研究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小桐子 抗逆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无敌 尹芳 +3 位作者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许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3-186,193,共5页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醇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0%,催化剂用量...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醇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0%,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min;大豆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品质达到我国GB/T20828-2007、美国ASTM和德国DINE生物柴油标准,其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为9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生物柴油 制备 大豆油 酯交换
下载PDF
微生物预处理稻草秸秆产沼气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晓明 张无敌 +4 位作者 尹芳 刘士清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797-12799,12801,共4页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微生物预处理方法。[方法]利用实验室培养的黑曲霉、青霉和根霉对稻草秸秆进行前期预处理,分预处理5和10d2组,将预处理后的稻草进行厌氧沼气发酵,考察经菌处理后的稻草产气效果。[结果]预处理5d的稻草发酵产沼...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微生物预处理方法。[方法]利用实验室培养的黑曲霉、青霉和根霉对稻草秸秆进行前期预处理,分预处理5和10d2组,将预处理后的稻草进行厌氧沼气发酵,考察经菌处理后的稻草产气效果。[结果]预处理5d的稻草发酵产沼气的周期为56d,产气高峰出现在发酵的第16天。经青霉、黑曲霉和根霉复合菌预处理的稻草产气效果最好,其TS产气潜力为136.03ml/g,比对照组提高了64.22%,VS产气潜力为166.07ml/g,比对照组提高65.92%。从经菌预处理10d的稻草产气效果来看,对照组产气总量高于试验组。[结论]从TS、VS产气潜力及产气总量来看,菌预处理稻草5d的效果要高于菌预处理稻草10d的;从不同菌剂预处理效果来看,以黑曲霉、青霉和根霉复合菌剂预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菌预处理 常温沼气发酵 产气潜力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学林 唐湘华 +5 位作者 李俊俊 宋拓 慕跃林 许波 杨云娟 黄遵锡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0-64,70,共6页
试验研究了以地沟油为原料,在脂肪酶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2∶1,脂肪酶催化剂用量按每克油脂90 U添加,正己烷和水... 试验研究了以地沟油为原料,在脂肪酶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2∶1,脂肪酶催化剂用量按每克油脂90 U添加,正己烷和水添加量均为油重的1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8 h,甲酯得率为97.12%。该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为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地沟油 脂肪酶 酯交换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学林 唐湘华 +5 位作者 李俊俊 宋拓 慕跃林 许波 杨云娟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3-187,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甲酯转化率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R2为0.999;R2的调整值为0.998),表明利用BBD试验设计对该工艺的优化是成功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甲酯得率的重要参数是:醇油摩尔比、脂肪酶量和正己烷量,最佳的酯化条件是醇油摩尔比1.72∶1,脂肪酶量为每克油脂添加112.5 U的量,正己烷添加量为油重的11.96%,水添加量为油重的2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4 h。优化条件与初始条件相比较,甲酯得率提高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油 脂肪酶 生物柴油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旭亚 黄遵锡 林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3,共6页
介绍了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脂;探讨了酶催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对影响胞外酶法酯交换反应的酰基受体及其添加策略、反应介质、水含量、反应温度、固定化形式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就胞内酶法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及脂肪酶工程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脂;探讨了酶催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对影响胞外酶法酯交换反应的酰基受体及其添加策略、反应介质、水含量、反应温度、固定化形式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就胞内酶法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及脂肪酶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生物酶催化 动力学 影响因素 全细胞催化法
下载PDF
脂肪酶酶法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昌珑 王晓艳 黄遵锡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0-34,36,共6页
脂肪酶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甘油易回收和无废物产生等特点。就脂肪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固定化脂肪酶、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酶 固定化脂肪酶
下载PDF
蓝藻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玲 张无敌 +4 位作者 尹芳 刘士清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8期283-284,共2页
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性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结构与功能,给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其综合利用的研究,变废为宝,将为水体处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系统介绍了蓝藻在能源化利用、提取天然色素、提取藻胆蛋白、提取多糖、生物固... 蓝藻的大面积暴发性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结构与功能,给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其综合利用的研究,变废为宝,将为水体处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系统介绍了蓝藻在能源化利用、提取天然色素、提取藻胆蛋白、提取多糖、生物固氮及其他方面的利用情况,以为蓝藻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综合利用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伦 张无敌 +3 位作者 尹芳 李建昌 徐锐 陈玉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9-1231,1256,共4页
生物柴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酶法制备生物柴油比化学法对环境更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目前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工艺和对高效廉价脂肪酶的开发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酶法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前景。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酶 酯交换 现状
下载PDF
靶向微RNA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郭锡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8,共1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异质性疾病。微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个核苷酸的短链非编码RNA,可特异性地从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AD患者的脑组织、脑脊液甚至血液中miRNA表达谱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研究证实miRNA表达...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异质性疾病。微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个核苷酸的短链非编码RNA,可特异性地从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AD患者的脑组织、脑脊液甚至血液中miRNA表达谱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研究证实miRNA表达的改变能通过多种途径驱动AD的发生及发展。因此,靶向调控miRNA以纠正AD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有望成为新兴的AD防治手段。以啮齿类动物AD模型为代表的研究表明,靶向miRNA可以阻断Aβ生成或降低其毒性、抑制τ蛋白的产生及其过度磷酸化、防止神经元凋亡和促进神经发生、维持突触和钙的稳态、舒缓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此外,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表明,采用miRNA细胞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在预防A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啮齿类动物AD模型和人群干预实验为重点,主要围绕近五年的研究成果,从多个层面系统性阐述了miRNA在AD防治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和应用前景,以及开展相关临床试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RNA Β淀粉样蛋白 Τ蛋白 神经炎症 神经发生 突触稳定性 综述
下载PDF
漆酶BmLac的异源表达、酶学特性及棉酚降解的研究
17
作者 魏婷柳 苗华彪 +1 位作者 吴倩 黄遵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0-328,共9页
为开发能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酶蛋白。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XP-13,从其基因组扩增获得了基因BmLac,进而构建Ppic9k-BmLac重组质粒,将其导入毕赤酵母GS115实现了异源表达,对漆酶BmLac的酶学特性、棉酚降解效... 为开发能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酶蛋白。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XP-13,从其基因组扩增获得了基因BmLac,进而构建Ppic9k-BmLac重组质粒,将其导入毕赤酵母GS115实现了异源表达,对漆酶BmLac的酶学特性、棉酚降解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ABTS为底物时,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4,55℃,最适条件下酶活是101.56 U/mL;在90℃下孵育1 h后,相对酶活仍保留70%以上;在pH 3-7孵育1 h,其相对酶活均保留96%以上。1 mmol/L的Cu^(2+)能使该酶酶活提高1.93倍,但高浓度(10 mmol/L)的Fe^(2+)、Fe^(3+)和Al^(3+)完全抑制该酶活性。在55℃下反应2 h后,该酶对棉酚的降解率高达94.57%(无介体)和98.73%(有ABTS)。综上,漆酶BmLa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广泛的pH适应性,并能有效降解棉酚,该酶为有效降解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棉酚 解淀粉芽孢杆菌 漆酶 酶学性质 棉籽粕
下载PDF
施加外源抗坏血酸促进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18
作者 雷春霞 叶明旺 +1 位作者 李灿辉 龚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6-967,共12页
为研究抗坏血酸(AsA)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结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敲除结薯关键基因Solanum tuberosum self-prunning 6A(StSP6A)对AsA诱导马铃薯结薯的效应,利用不同浓度(0、1、5、10、20和50 mmol/L)外源AsA处理2个二倍体马铃薯... 为研究抗坏血酸(AsA)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结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敲除结薯关键基因Solanum tuberosum self-prunning 6A(StSP6A)对AsA诱导马铃薯结薯的效应,利用不同浓度(0、1、5、10、20和50 mmol/L)外源AsA处理2个二倍体马铃薯CIP-149(Solanum phureja)、CIP-178(S.ajanhuiri)和四倍体C-88(S.tuberosum)。结果表明,1~5 mmol/L外源AsA处理可显著诱导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对10个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添加1 mmol/L AsA可显著影响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总体上呈正调控基因表达增强或负调控因子表达被抑制的趋势,特别是StSP6A在AsA处理过程中的块茎形成早期表达量极显著上调,敲除StSP6A可消除外源AsA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诱导作用。这些结果表明,AsA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是通过调控与块茎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来实现的,而StSP6A在AsA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形成 抗坏血酸(AsA) 结薯相关基因 StSP6A敲除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B38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杨梦瀚 苗华彪 +4 位作者 宋婧楠 赵香帅 陈紫娴 吴倩 黄遵锡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92-99,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38(Bacillus licheniformis 38,B38)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抑菌性能,以期为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抑菌圈法对48株芽孢杆菌经过两次筛选,获得一株对CP抑菌效果最好的芽孢杆菌... 试验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38(Bacillus licheniformis 38,B38)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抑菌性能,以期为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抑菌圈法对48株芽孢杆菌经过两次筛选,获得一株对CP抑菌效果最好的芽孢杆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效价、抑菌产物生成曲线、抑菌谱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对抗菌物质进行粗提取。结果表明:B38对CP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可达31.14 mm,其发酵上清液的最小抑菌效价为64 AU/mL,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发挥抑菌作用;B38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在6~<12 h呈指数增长,在12~<24 h保持稳定;B38代谢产物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大于87.78%,对温度和pH具有良好的耐受性;B38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可以被80%硫酸铵完全沉淀,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菌粗品的MIC为6.25 mg/mL。试验通过抑菌圈法筛选得到了一株对CP具有优良抑菌性能的菌株B38,其发酵产物对蛋白酶、温度和pH具有优良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耐受 抑菌性能
下载PDF
“三融入,一反哺”: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忠光 樊冬梅 +3 位作者 龚明 杨双龙 王莎莎 郝大海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植物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够,育智重于育人的不足。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采取“三融入,一反哺”策略,即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思想、近现代中国植物生理学家的成就、西南联...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植物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够,育智重于育人的不足。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采取“三融入,一反哺”策略,即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思想、近现代中国植物生理学家的成就、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的卓越贡献和科研反哺教学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专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课程 文化自信 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 专业认同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