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功率变换风电机组的电压源控制(二):电网故障穿越控制与保护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垚 王晗 +5 位作者 杨志千 邓桢彦 杨仁炘 敬双 张建文 蔡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0-542,共13页
电压源风电机组可实现对电网频率和电压的自主快速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装备。惯性同步控制方法通过直流母线电压对电网频率的自主感知同步电网和进行频率响应,是实现电压源风电机组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当电网暂态故障时,网... 电压源风电机组可实现对电网频率和电压的自主快速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装备。惯性同步控制方法通过直流母线电压对电网频率的自主感知同步电网和进行频率响应,是实现电压源风电机组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当电网暂态故障时,网侧变换器因输出功率受限无法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打破了直流母线电压感知电网频率的机制,使得网侧变换器与电网失去同步;此外,惯性同步控制方法无电流内环,在暂态故障下容易出现过电流导致机组因自我保护而退出运行。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应对电网故障的电压源风电机组控制策略,具备暂态故障期间网侧变换器对电网同步的能力,采用电网电压和直流电压复合判断法控制同步环节准确切换,通过电压电流级联控制结构和虚拟阻抗自适应调节器有效抑制了暂态过电流,搭建了2.3MW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Bladed+RTDS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 电压源控制 惯性同步 频率感知 暂态电流抑制 自适应虚拟阻抗
原文传递
基于功率-温度自适应控制的多堆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效率优化
2
作者 韩鹏飞 徐潇源 +1 位作者 王晗 严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6-2248,共13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基于质子交换膜(PEM)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氢能供应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现有多堆PEM电解制氢系统功率分配策略难以在功率波动场景下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对此,...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基于质子交换膜(PEM)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氢能供应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现有多堆PEM电解制氢系统功率分配策略难以在功率波动场景下保证系统高效运行。对此,该文首先建立了包含主要能耗环节的制氢系统整体效率模型,探究了制氢效率与电流密度、温度的特性关系。然后,根据该效率特性提出了基于功率-温度自适应控制的多堆PEM电解制氢系统效率优化策略,包含离线优化与在线控制两部分:离线优化部分根据制氢系统效率模型预先制定不同电解总功率下的电解槽功率及温度设定方案;在线控制部分根据离线优化方案、制氢功率进行电解槽功率和温度调节。最后,采用实际风电功率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功率平均分配策略和链式分配策略,该文提出的效率优化策略将产氢量分别提高了6.4%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电解制氢 新能源发电 效率优化 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基于功率同步控制的逆变器并网相位误差机理
3
作者 侯川川 刘澳 +1 位作者 朱淼 吴志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1973,I0025,共13页
在并网逆变器中,以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为代表的电网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PLL的引入降低了并网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包括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在内的无PLL逆变器控制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在并网逆变器中,以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为代表的电网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PLL的引入降低了并网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包括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在内的无PLL逆变器控制技术逐渐受到重视。针对PSC的同步技术,现有研究缺乏小扰动下的相位误差模型和理论分析,其同步特性与PLL之间的异同也尚未涉及。为此,在小扰动下首先建立PSC的相位误差模型,并对影响PSC相位误差特性的控制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所建立模型的频率特性,在相等带宽条件下,对比PSC与传统PLL相位误差之间的差异。仿真和实验证明了PSC相位误差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在相等带宽下PSC的同步响应速度显著优于PLL。该文结果可为PSC的控制参数设计、同步理论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同步控制 逆变器 相位误差 锁相环
原文传递
小样本学习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兴 潘美琪 艾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数据驱动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相关算法在负荷预测、状态检修、多主体调控等多项业务中展现出优越的工程效果与应用潜力。然而,实际工程数据往往面临着样本不足、样本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数据驱动算法的最... 数据驱动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相关算法在负荷预测、状态检修、多主体调控等多项业务中展现出优越的工程效果与应用潜力。然而,实际工程数据往往面临着样本不足、样本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数据驱动算法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借助小样本学习来应对这一挑战。文中从数据、特征、模型3个层面探究了小样本学习技术,综述并分析了相关技术在场景生成、故障诊断、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等业务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指出小样本学习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所面临的不足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数据驱动 生成模型 迁移学习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综述”专辑评述
5
作者 李鹏 刘念 +7 位作者 胡秦然 周全 李知艺 于浩 孙冰 严正 文福拴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数字化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广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技术。为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组织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综述”专辑,系统化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基础元件装备、边缘计算技术、通信... 数字化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广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技术。为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组织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综述”专辑,系统化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基础元件装备、边缘计算技术、通信安全与防护、智能化调度决策等一系列技术成果,代表了本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文中立足于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对专辑论文按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其核心成果与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完整呈现专辑成果对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体系的支撑作用,为相关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数字化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信息安全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电路等效的并网逆变器失稳分析与稳定控制
6
作者 高磊 吕敬 +2 位作者 马骏超 刘佳宁 蔡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5-2341,共17页
以并网逆变器为功率接口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易发生振荡失稳问题。该文将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回路可视化为电路元件组成的虚拟阻抗,基于该电路模型分析了弱电网条件下电流内环与锁相环交互作用导致并网逆变器振荡失稳的机理,在... 以并网逆变器为功率接口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易发生振荡失稳问题。该文将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回路可视化为电路元件组成的虚拟阻抗,基于该电路模型分析了弱电网条件下电流内环与锁相环交互作用导致并网逆变器振荡失稳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有源阻尼的稳定控制设计方法,并对不同有源阻尼控制的电路特性以及稳定性提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锁相环引入负电阻造成的振荡失稳问题,阻抗-高通滤波器型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具有更优的稳定性提升能力。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和远宽StarSim控制器硬件在环实验对比了不同有源阻尼控制策略的振荡抑制效果,并验证了阻抗-高通滤波器型有源阻尼控制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稳定控制能够在200 ms内有效抑制系统振荡,并且可实现在短路比为1的极弱电网条件下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电路等效 振荡稳定性 有源阻尼 虚拟阻抗 稳定控制
下载PDF
三重移相调制下DAB变换器全功率范围统一ZVS控制策略 被引量:21
7
作者 邵持 童安平 +5 位作者 钱语安 杭丽君 何远彬 李国杰 曾平良 吴秋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644-5655,共12页
双有源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直流变换器有多种调制方式,采用三重移相(triplephaseshift,TPS)调制方式时,有3个控制量,更加灵活。该文分析TPS调制方式下DAB变换器的开关模式及工作波形,推导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各器件软开关Al... 双有源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直流变换器有多种调制方式,采用三重移相(triplephaseshift,TPS)调制方式时,有3个控制量,更加灵活。该文分析TPS调制方式下DAB变换器的开关模式及工作波形,推导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各器件软开关All-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的控制变量约束条件,得到实现All-ZVS的可行域。在此基础上与已有的电感电流有效值最优化控制算法结合,提出一种电流有效值准最优化的All-ZVS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全功率范围和双向功率传输下改善了器件的工作条件,在减小导通损耗的前提下进一步消除了开关损耗,大大提高了效率,在低功率段的效率提升尤为明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 DAB变换器 TPS调制方式 ZVS 电感电流有效值
原文传递
模块化多端口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控制
8
作者 张仕博 刘明 +1 位作者 朱淼 鞠晨 《电力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58,76,共4页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凭借其高便利性、高可靠性、高传输效率等优点快速发展。现有针对WPT的研究集中在单输入单输出(SISO)方面,无法满足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应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此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模块化多端口WPT(...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凭借其高便利性、高可靠性、高传输效率等优点快速发展。现有针对WPT的研究集中在单输入单输出(SISO)方面,无法满足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应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此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模块化多端口WPT(MMWPT)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相位控制实现端口在零电压开关(ZVS)状态下的能量交互,由多个相同的模块化端口通过磁耦合组成,具有高度可重构性与灵活性。首先对MMWPT系统进行建模,基于建模推导系统的功率传输特性。随后详细介绍系统功率控制方法、ZVS实现原理与工况分析。最终,通过搭建一个三端口、工作频率为250kHz的实验平台验证了MMWPT系统的可行性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零电压开关 相位控制 多端口
下载PDF
考虑配电网电压约束的光伏功率升维仿射控制
9
作者 施路炜 徐潇源 +1 位作者 严正 陆建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4-73,共10页
现有光伏功率控制主要以降低节点电压越限和网络功率损耗为目标,较少关注配电网安全运行约束下的光伏功率安全波动区间优化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计算并优化配电网功率安全波动区间的光伏有功-无功功率仿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计及电压调... 现有光伏功率控制主要以降低节点电压越限和网络功率损耗为目标,较少关注配电网安全运行约束下的光伏功率安全波动区间优化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计算并优化配电网功率安全波动区间的光伏有功-无功功率仿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计及电压调节器的三相配电网线性潮流模型,刻画节点电压变化与节点功率波动之间的关系;其次,考虑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以及有功-无功功率的仿射控制方式,建立最大化光伏功率安全波动区间的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升维分段线性的仿射控制策略,并利用对偶理论和二进制展开对优化问题进行变形,得到可解的混合整数优化问题;最后,通过IEEE 123节点三相配电网进行仿真测试,并与传统线性仿射控制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光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安全波动区间 光伏发电 配电网 仿射控制 不确定性
下载PDF
适用于多工作模式Buck-Boost变换器的线性变参数模型与宽运行范围控制
10
作者 马建军 朱淼 +1 位作者 杨亚宇 杜炤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423-8433,共11页
为实现宽范围电压调节,多模式Buck-Boost变换器(multimode Buck-Boost converter,MBBC)能够灵活工作在Buck、Boost与Transition模式,具有升/降压转换能力。然而在多模式变换器建模与控制设计时,传统小信号建模方法将不可避免带来动态响... 为实现宽范围电压调节,多模式Buck-Boost变换器(multimode Buck-Boost converter,MBBC)能够灵活工作在Buck、Boost与Transition模式,具有升/降压转换能力。然而在多模式变换器建模与控制设计时,传统小信号建模方法将不可避免带来动态响应变差以及潜在失稳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模式变换器的线性变参数建模与控制设计方法。基于线性变参数系统模型,能够分析不同Transition模式对变换器动态特性影响,从而构建出一种具备最优开环动态特性的Transition模式。基于闭环控制设计方法,能够保证MBBC多种工作模式的鲁棒稳定性、恢复时间与衰减比等时域指标。通过与传统小信号模型设计实验对比,验证所提多模式变换器控制设计方法有效性。通过与现有Transition模式对比实验,验证所提IBB Transition模式最优暂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变换器 宽范围电压调节 线性变参数 多目标控制 小信号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控制策略下直驱风电机组的机网耦合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饶仪明 吕敬 +2 位作者 戴金水 王晗 蔡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直驱风电机组与弱交流电网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间相互作用易导致宽频振荡问题。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直驱风电机组与交/直流电网间的交互特性主要取决于其网侧变流器,故通常忽略直驱风电机组的机侧系统动态。已有文献讨论传统矢量控制下机... 直驱风电机组与弱交流电网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间相互作用易导致宽频振荡问题。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直驱风电机组与交/直流电网间的交互特性主要取决于其网侧变流器,故通常忽略直驱风电机组的机侧系统动态。已有文献讨论传统矢量控制下机侧系统对直驱风电机组并网特性的影响,但针对不同控制策略下直驱风电机组的机网耦合特性尚缺少相关研究。文中针对4种典型控制策略下直驱风电机组的机网耦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推导并验证了直驱风电机组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详细阻抗模型;然后,基于机网耦合度指标对直驱风电机组的机网耦合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控制策略下机侧系统动态对直驱风电机组交流侧阻抗特性及并网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直驱风电机组并弱交流电网分析案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机组 机网耦合 矢量控制 虚拟同步机 惯性自同步控制 阻抗 稳定性
下载PDF
兼具电池储能与无功补偿的高压直挂大容量系统四象限运行控制技术
12
作者 吴西奇 刘畅 +6 位作者 李睿 姜新宇 余东旭 陆承宇 裘鹏 丁超 蔡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6-1418,I0013,共14页
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采用H桥电路串联的方法升高电压后接入电网,将电池簇分散接入级联H桥变换器的直流侧,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结构,对比低压方案具有单机容量大、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明显优势。高... 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采用H桥电路串联的方法升高电压后接入电网,将电池簇分散接入级联H桥变换器的直流侧,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结构,对比低压方案具有单机容量大、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明显优势。高压直挂BESS若能兼具无功补偿能力,实现系统四象限运行,将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和经济效益。电池簇接单相H桥变换器的结构,使得系统运行在高比例无功补偿工况时,电池簇电流在一个二倍基频的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反向,导致电池运行在高频充放电的工况,这会对电池寿命和电池状态监测造成较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压注入的高比例无功补偿控制方法,避免了二倍基频脉动电流对电池进行高频充放电,再通过优化零序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电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挂 电池储能 无功补偿 零序电压 功率因素 四象限
原文传递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及用户响应行为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13
作者 廖望 刘东 +1 位作者 巫宇锋 翁嘉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5-917,I0005,共14页
电力系统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随着源-荷不确定性的加剧,基于确定性模型的低碳经济调度方法无法准确描述不确定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首先从系统层面构建考虑不确定性的低碳鲁棒优化模型,利用概率模型对源... 电力系统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随着源-荷不确定性的加剧,基于确定性模型的低碳经济调度方法无法准确描述不确定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首先从系统层面构建考虑不确定性的低碳鲁棒优化模型,利用概率模型对源荷不确定因素进行建模,并采用机会约束对目标满足期望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描述,通过最大化不确定因素的置信水平得出风险规避策略下的鲁棒调度方案。接着从用户层面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用户低碳响应模型,根据系统层计算结果,通过设定事件触发的碳排放阈值定义碳排放超额事件,并以价格形式引导用户的低碳用能行为。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能有效量化评估系统的低碳经济调度不确定性水平,充分发挥用户侧降碳能力,实现源荷双侧低碳目标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优化 低碳经济调度 事件驱动 需求响应
原文传递
三有源桥变换器开关开路故障诊断与容错运行策略
14
作者 杨伟业 马建军 +3 位作者 朱淼 胡存刚 文书礼 刘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4-2385,I0025,共13页
作为一种典型多端口变换器,三有源桥(triple active bridge,TAB)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直流系统中,其开关器件开路故障将严重影响系统运行。为降低开关故障带来的影响,该文提出TAB变换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与容错运行策略。首先,分... 作为一种典型多端口变换器,三有源桥(triple active bridge,TAB)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直流系统中,其开关器件开路故障将严重影响系统运行。为降低开关故障带来的影响,该文提出TAB变换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与容错运行策略。首先,分析TAB变换器正常运行特性以及开关管开路故障暂态过程,提出利用TAB变换器各桥臂中点电压平均值实现开路故障定位。通过闭锁故障开关所在桥臂的驱动信号消除开路故障导致的直流偏置;然后,分析闭锁状态下TAB变换器的运行特性,确定能够保证TAB变换器实现开路故障容错运行的移相角范围,当开路故障发生于直流母线侧,调节移相角使得直流母线吸收功率,当开路故障发生于储能侧时,调节移相角使故障储能切除。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方法可准确快速实现各开关管开路故障诊断,并实现容错运行,提升TAB变换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直流系统 三有源桥变换器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故障容错运行
原文传递
数据中心集群灵活边界下电力系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
15
作者 张锞 王旭 +1 位作者 杨宏坤 蒋传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247,共13页
分布式资源的广泛接入与风、光等不可调资源的波动性使电力系统运行调控的难度显著增加。文中研究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分布式集群资源优化调度策略,挖掘多种可调资源灵活性,提高不可调资源利用率。为实现分布式可调资源的灵活调... 分布式资源的广泛接入与风、光等不可调资源的波动性使电力系统运行调控的难度显著增加。文中研究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分布式集群资源优化调度策略,挖掘多种可调资源灵活性,提高不可调资源利用率。为实现分布式可调资源的灵活调控,首先,提出了数据中心与光储集群聚合体的可调潜力时变边界计算方法,保证其聚合最优性与分解可行性。然后,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契合风电随机特性的∞-Wasserstein模糊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样本外信息描述能力。最后,提出自适应多面逼近方法解决分布鲁棒优化问题固有的无限维求解难题,将两阶段分布鲁棒调度模型转化为有限维问题以实现快速求解,并基于修改的IEEE-RTS 24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度域 风电消纳 分布鲁棒优化 近似求解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薄弱点定位方法研究
16
作者 马骏超 高磊 +4 位作者 陈晓刚 吕敬 彭琰 王晨旭 刘佳宁 《浙江电力》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为减轻振荡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冲击,有必要在线评估系统稳定状态并定位系统振荡薄弱点,提前采取措施。为此,分别从端口频域特性和时域响应角度提出两种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薄弱点定位方法。频域方法基于新能源场站端口阻抗特性评估系统... 为减轻振荡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冲击,有必要在线评估系统稳定状态并定位系统振荡薄弱点,提前采取措施。为此,分别从端口频域特性和时域响应角度提出两种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薄弱点定位方法。频域方法基于新能源场站端口阻抗特性评估系统稳定状态,并根据各新能源场站端口阻抗实部的大小定位薄弱场站。时域方法通过主动注入宽频小扰动信号,利用HHT(希尔伯特-黄变换)分析各新能源场站端口电流响应,提取薄弱模态的阻尼比,根据阻尼比大小定位薄弱场站。以三个风电场构成的小型新能源系统为例,对上述两种定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定位系统振荡的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振荡薄弱点定位 频域 时域 希尔伯特-黄变换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力系统细粒度并行与多速率电磁暂态仿真
17
作者 王啟国 徐晋 +2 位作者 汪可友 周建其 樊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1,共9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设备类型越来越多,系统振荡特征越来越复杂,对电磁暂态仿真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所使用的延迟插入法(LIM),提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细粒度建模方法,并结合图形处理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设备类型越来越多,系统振荡特征越来越复杂,对电磁暂态仿真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所使用的延迟插入法(LIM),提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细粒度建模方法,并结合图形处理器(GPU)的资源优势,实现了算法的并行求解。所提方法将传统交流电网与电力电子设备进行解耦,并基于混合数值稳定性判据和局部截断误差的方法确定了各子系统的步长。然后,通过插值实现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多速率仿真。最后,基于GPU硬件平台,以含新能源接入的改进3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精度,并以不同规模的新能源接入、不同仿真步长的组合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仿真效率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 电磁暂态仿真 并行计算 细粒度仿真 多速率仿真 延迟插入法 图形处理器
下载PDF
适用于级联型电力电子拓扑电磁暂态仿真的N端口网络通用等效建模方法
18
作者 徐晋 吴盼 +2 位作者 汪可友 高晨祥 李子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32-3644,I0025,共14页
级联型电力电子设备复杂的拓扑结构给电磁暂态仿真带来巨大的计算压力。常见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等效建模方法相对成熟。然而,近年来出现大量复杂的新型级联型拓扑,目前仍缺乏通用的等效建模方法... 级联型电力电子设备复杂的拓扑结构给电磁暂态仿真带来巨大的计算压力。常见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等效建模方法相对成熟。然而,近年来出现大量复杂的新型级联型拓扑,目前仍缺乏通用的等效建模方法。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拓扑N端口子模块、以任意级联方式组成的电力电子设备通用等效建模方法,利用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形式将原始电路经数值积分代换后的端口特性提取出来,再根据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反向构造等效电路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消去子模块内部节点、提升仿真效率,还可自定义子模块拓扑结构和级联方式,相比传统等效建模方法更加灵活、通用,已有的MMC等效建模方法可以视为本文所提通用方法的一种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 电力电子 电磁暂态仿真 N端口网络 等效建模
原文传递
用于直流送出型光伏电站功率波动平抑的级联式电池储能系统变换器损耗优化
19
作者 宋晋峰 陈国栋 祝志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9,共10页
高频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是级联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应当满足宽电压增益范围、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在级联电池储能系统中,针对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在宽增益范围下由于回流功率及开关时刻大电流导致效率降低的问... 高频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是级联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应当满足宽电压增益范围、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在级联电池储能系统中,针对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在宽增益范围下由于回流功率及开关时刻大电流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在三移相(TPS)调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总损耗为优化目标,基于内点法的优化调制策略。构建了DAB在不同增益下统一的损耗模型,在保证开关管软开通(ZVS)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电池输出电压(OCV),利用内点法得到移相角的最优值。分析电感值与开关频率对整个电压增益范围平均效率的影响,为电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构建5 kW小功率实验平台,验证了优化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电池储能系统 直流变换器 调制策略优化 电路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伏集群功率短期预测的空间互补特性初探
20
作者 阮呈隆 李康平 +1 位作者 李正辉 黄淳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分布式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对电网调度的影响日益增强。分布式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存在“先累加后预测”“先预测后累加”以及“先聚类再预测”3种技术路线。通过在含600多个分布式光伏站点实测功率数据集... 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分布式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对电网调度的影响日益增强。分布式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存在“先累加后预测”“先预测后累加”以及“先聚类再预测”3种技术路线。通过在含600多个分布式光伏站点实测功率数据集上的实验发现,分布式光伏集群功率预测存在“空间互补”现象,即3类集群预测路线得到的预测误差相比于单个场站的平均预测误差都有所降低。为了探究空间互补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从机理分析的角度将其归纳为“出力曲线互补”和“预测误差互补”两类空间互补特性。然后,提出了“空间互补系数”这一概念,对互补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最后,探究了集群规模、分布范围、天气类型和聚类簇数4种因素对空间互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空间互补特性对分布式光伏集群短期功率预测精度提升效果显著,且预测误差互补在精度上优于出力曲线互补。研究结果可为分布式光伏集群划分提供依据,有助于实现更加高效且准确的功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功率预测 集群 空间互补 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